从梗死部位推测责任血管--讲课

上传人:san****glu 文档编号:54792550 上传时间:2018-09-19 格式:PPT 页数:214 大小:9.0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梗死部位推测责任血管--讲课_第1页
第1页 / 共214页
从梗死部位推测责任血管--讲课_第2页
第2页 / 共214页
从梗死部位推测责任血管--讲课_第3页
第3页 / 共214页
从梗死部位推测责任血管--讲课_第4页
第4页 / 共214页
从梗死部位推测责任血管--讲课_第5页
第5页 / 共2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从梗死部位推测责任血管--讲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梗死部位推测责任血管--讲课(2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梗死部位推测责任血管,柳州市中医院脑病科 安红伟,脑血管病定位诊断及病历分析,内容,脑供血动脉解剖 脑梗死的血管定位,脑动脉两大体系,颈内动脉系:大脑前部部分间脑 椎基底动脉系: 大脑后部部分间脑脑干小脑,小脑幕为界,顶枕沟为界(3/2),CTA MRA,正常颈内动脉DSA表现,正常椎动脉DSA表现,冠状面脑的血液供应图,中央前回及中央后回的血液供应图,大脑动脉供血分区CT解剖,MCA 终末支,颅底蝶鞍层面,鞍上池层面,第三脑室下部层面,第三脑室上部层面,侧脑室体部层面,侧脑室上部层面,大脑皮质下部层面,大脑皮质上部层面,颈内动脉系统,MCAACA脉络膜前动脉,大脑中动脉(MCA)供血范围,

2、MCA中央支供应:壳核、尾状核体部、内囊前肢、内囊膝的背外侧和内囊后肢的背部区域。立体看,供应内囊上3/5,大脑中动脉主干闭塞,大脑中动脉主干分叉处闭塞,大脑中动脉主干分叉处闭塞,右侧MCA及右侧SCA,左侧大脑中动脉、前动脉梗塞,颈内动脉支配区梗死,右颈内动脉颅内段闭塞,病例摘要如下: 患者,男性,41岁,主因“发作性左侧肢体抽搐、无力7天”门诊以“脑梗塞”收入院。 既往史:高血压史2年。饮酒史20年,每天2斤左右白酒,吸烟史近20年,每天23包。 查体:BP166100mmHg;口角轻度右偏,左侧鼻唇沟浅,伸舌偏左;四肢肌力5级,四肢腱反射对称,双侧病理征可疑阳性。 辅助检查:MRI示右侧

3、颞额大面积不规则低密度影。,颈动脉闭塞造成的3种梗死模式-模式1,为 何 基底节 没 有 梗 死 ?,颈动脉闭塞造成的3种梗死模式-模式2,颈内动脉闭塞-视神经和视交叉,颈动脉闭塞造成的3种梗死模式-模式3,Figure 1: (a) Normal initial CT of the patient; (b) The cranial CT two days after the incident shows signal changes consistent with simultaneous infarcts in the right MCA and PCA areas; (c) In the

4、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of the right ICA, PCA is seen to originate from the right ICA through PCoA i.e. fetal type PCA,颈动脉闭塞造成的3种梗死模式-模式3,颈动脉闭塞造成的3种梗死模式-模式4,为 何 丘 脑 没 有 梗 死 ?,丘脑穿通动脉变异,病例分析1,76岁老年女性,既往“房颤”病史,突起意识障碍3天。,病例分析1,受累血管:右侧大脑前动脉,右侧大脑中动脉,右侧大脑后动脉,多发栓子累及前后循环?,病例分析22008年12月3日,病例分析22008年1

5、2月11日,病例分析22008年12月11日,男性,60岁, 2009年5月4日突发右侧肢体不能活动。 既往史:高血压史5年。否认心脏病、糖尿病史。 查体:BP176110mmHg,神清,失语。右侧鼻唇沟浅,伸舌偏右;右侧上下肢肌力2级,肌张力低;右侧病理征阳性。,责任血管?,DSA,男性,45岁,因“失语、右侧肢体无力17天。,考考你的眼力-责任血管?,考考你的眼力-责任血管?,考考你的眼力-责任血管?,大脑前动脉梗死,大脑前动脉(ACA)血液供应,ACA中央支供应:部分额叶眶面皮质、外囊、尾状核和豆状核前部、内囊前肢和内囊膝部和后肢前边部分。,ACA皮质支供应:半球内侧面为顶枕裂以前皮质和

6、胼胝体;在背外侧面达额中回上缘或上半、额上回、中央前后回上1/4、顶上小叶及眶部内侧半等区域。,大脑前动脉主干闭塞,前交通动脉穿支,Heubner 返动脉,1872年Heubner首先描述,故又叫Heubner氏返动脉或中央长动脉。是供应纹状体主要而恒定的血管,从前交通动脉外侧缘以锐角发出后,它发出后口径急剧减少,其行经方向与大脑前动脉相反。穿入脑实质后,外侧小支经豆状核前端的外侧面呈弧形上升,穿内囊前肢至尾状核外侧部;中间的小支较细小且不恒定,经尾状核头的外侧上行;内侧小支经尾状核头的前缘上行供应豆状核壳的前端、尾状核头。,heubner动脉,大脑前动脉造影,双箭头示Heubner 返动脉,

7、Heubner 返动脉梗死,纹状体内囊梗死,纹状体内囊梗死分为: 1) 前型: 13%, 位于内囊前支, 认为是ACA的Heubner动脉受累; 2) 后型: 11%, 位于内囊后支, 认为是脉络膜前动脉受累; 3) 上型: 27%, 位于侧脑室体旁, 认为是外侧纹状体动脉受累; 4) 外型: 36%, 位于豆状核(尾核头, 内囊前支及壳核的一部分, 有时呈“逗号形”), 认为是豆纹动脉、纹状体动脉受累。实际上后二型(上型和外型)更多见。,纹状体动脉来源,对于纹状体血供,一般认为主要来源是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脉络膜前动脉、后交通动脉和脉络膜后外动脉也恒定地分布到纹状体,但范围很小

8、,可视作次要来源。 1.大脑前动脉的中央动脉:又叫前内侧丘纹动脉,它分为Heubner氏返动脉和短中央动脉两群 2.大脑中动脉的中央动脉:又叫豆纹动脉或前外侧中央动脉,分为内侧支和外侧支 3.颈内动脉的穿动脉及脉络膜前动脉:颈内动脉直接发支穿入脑实质的,主要是脉络膜前动脉。有时直接发出前穿动脉、纹状体内囊动脉 4.大脑后动脉的中央动脉:脉络膜后动脉 丘脑膝体动脉。 5.丘脑结节动脉,男性,左侧肢体无力1天,查体左侧肢体肌力4级。,责任血管?,责任血管?,责任血管?,纹状体内囊梗死 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形成致一组穿支闭塞。,影像1,影像2,影像3,病例分析结果,第1、2例都是MCA深穿支;第3例

9、是ACA深穿支。,脉络膜前动脉,脉络膜前动脉,在后交通动脉起始远侧由颈内动脉脉直接发出。供应侧脑室下角的脉络丛,外侧膝状体、内囊后肢的后下部、大脑脚底的中1/3、苍白球等,此动脉行程长,管径较小,易发生栓塞。,Which one is the Anterior Choroidal Artery ?,脉络膜前动脉的供血范围,脉络膜前动脉 供应内囊后支, 外侧膝状体, 大脑脚等. 还供应内囊膝, 丘脑, 丘脑下部, 杏仁核, 海马回尤其海马回钩。 闭塞常引起三偏症状群,特点为偏身感觉障碍重于偏瘫,而对侧同向偏盲又重于偏身感觉障碍,有的尚有感觉过度、丘脑手、患肢水肿等。,脉络膜前动脉梗死,右侧内囊后

10、支, 丘脑, 大脑脚, 以及右侧颞叶内侧长T1长T2信号。,椎基底动脉系统,双侧椎动脉基底动脉,1. 左椎动脉 2. 脑膜后动脉 3. 小脑后下动脉(PICA) 4. 基底动脉 5. 小脑前下动脉(AICA) 6. 脑桥外侧支 7. 小脑上动脉(SCA) 8. 大脑后动脉 9. 小脑半球支大水平裂 10. SCA的小脑半球分支 11. 小脑蚓上动脉,椎基底动脉系统及其分支解剖(侧位):,椎基底动脉系统及其分支解剖(正位):,1. 右椎动脉 2. 左椎动脉 3. 脊髓前动脉 4. 小脑后下动脉(PICA) 5. 基底动脉 6. 小脑前下动脉(AICA) 7. 脑桥外侧支 8. 小脑上动脉(SCA

11、) 9. 大脑后动脉 10. 后交通动脉 11. 颈内动脉,大脑后动脉(PCA)血液供应,中央支: 丘脑、下丘脑、底丘脑、膝状体以及大部分中脑。此外,分支到侧脑室及第三脑室脉络丛。,变异大: 主要来自PCA(72.5-88.3%); 来自ICA(6.8-20.2%); 两部分平均参加(4.3-11%)。,皮质支:半球底面和内侧面一部分(包括:海马回、颞下回、舌回、楔叶及顶上小叶后部),大脑后动脉(PCA)血液供应,丘脑供血,丘脑血供来源于颈内动脉和椎-基底动脉系统。 丘脑膝状动脉 丘脑穿通动脉 丘脑结节动脉 脉络膜后动脉 脉络膜前动脉,丘脑供血,丘脑穿通动脉梗死,丘脑穿通动脉梗死,丘脑穿通动脉

12、变异,双侧丘脑穿通动脉梗死,双侧丘脑穿通动脉梗死,主 诉:视物模糊、嗜睡10天。 现病史:患者10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视物模糊,出现嗜睡,当地医院住院治疗,查颅内压力290mmH2O,脑脊液蛋白0.48g,糖3.97mmol,氯化物119.0,白细胞数4。予抗病毒治疗无效,今为进一步治疗来我院。 神经系统查体:表情淡漠,反应迟钝,双眼外展及垂直运动受限,左侧babinski征阳性,脑膜刺激征阴性 。 头颅MRI:双侧丘脑异常信号,脑部MRA未见明显异常。,双侧丘脑穿通动脉梗死病例分析,丘脑穿通动脉梗死,丘脑结节动脉或者丘脑极动脉,丘脑结节动脉梗死,丘脑膝状体动脉梗死,哪个责任血管?,大脑后动脉梗

13、死,大脑后动脉梗死,左枕叶梗死。(PCA终末支),小脑上动脉梗死,双侧小脑上动脉梗死,脑干的供血,脑桥深穿支梗死,脑桥上/中部旁中线综合征,基底动脉旁中央支血供障碍引起; 病变对侧中枢性舌瘫对侧中枢性上下肢瘫痪同侧小脑性共济失调,单侧旁正中梗死患者纯运动偏瘫,3天后进展合并构音障碍与同侧共济失调。,脑桥旁正中动脉梗死,脑桥旁正中动脉梗死,脑桥被盖综合征-Raymond,小脑上动脉梗死引起 眩晕、恶心、呕吐、眼球震颤(前庭核) 两眼向病灶侧水平凝视不能(脑桥侧视中枢) 同侧肢体共济失调(脑桥臂、结合臂、齿状核) 同侧Horner综合征(交感神经) 同侧面部感觉障碍(三叉神经感觉束)和对侧痛 觉、

14、温度觉障碍(脊髓丘脑束) 对侧下肢深感觉障碍(内侧丘系外侧部分损害) 双侧听力障碍,对侧较重。,脑桥被盖综合征,脑桥基底外侧综合征 (Millard-Gubler Syndrome),小脑前下动脉阻塞引起 同侧外展N麻痹同侧周围性面瘫 对侧中枢性舌瘫; 对侧肢体瘫。,脑桥基底内侧综合征 -Foville,基底动脉旁正中支闭塞 病灶侧周围性面瘫; 两眼向病灶侧同向注视麻痹; 病灶对侧偏瘫;,原因:基底动脉脚间支或大脑后动脉阻塞,或两者均阻塞。 同侧:动眼神经瘫痪伴瞳孔散大(中脑内的动眼神经根纤维中断)。 对侧:触觉、振动觉、位置觉及辨别觉减退(内侧丘系损害), 运动过度(震颤、舞蹈样动作、手足徐

15、动症,由于红核损害引起),强直(黑质受损)。,红核综合征(Benedikt),大脑脚综合征 (Weber),原因:大脑后动脉脚间支或脉络膜后动脉阻塞,或两者均阻塞。 同侧:动眼神经麻痹(中脑大脑脚动眼神经纤维受累)。 对侧:中枢性面、舌瘫和偏瘫(中脑大脑脚皮质脊髓束和皮质核束受累),强直(黑质受损),随意运动失控(皮质脑桥束受累)。,延髓背外侧综合征-Wallenberg,小脑后下动脉梗死,1、吞咽困难,软腭无力(疑核); 2、面部感觉障碍(三叉神经脊髓束); 3、眩晕、眼球震颤(前庭神经核); 4、共济失调(绳状体及脊髓小脑束); 5、Horner征(脑干网状结构交感神经); 6、对侧-痛温

16、觉障碍(脊髓丘脑侧束)。 与同侧面部感觉障碍构成交叉性感觉障碍。,延髓背外侧综合征-Wallenberg,小脑后下动脉梗死,延髓背外侧综合征-Wallenberg,小脑后下动脉梗死,小脑后下动脉,延髓内侧综合征-Ddjerine,延髓内侧综合征-Ddjerine,小脑后下动脉梗死,小脑后下动脉梗死,双侧小脑后下动脉,双侧小脑后下动脉,小脑蚓部梗死,与一侧椎动脉发育不全有关。,小脑后下动脉综合征 (Wallenberg syndrome),现证实10由PICA引起,75由一侧椎动脉闭塞引起。余下由基底动脉闭塞引起。,小脑前下动脉梗死,延髓内侧综合征 (Dejerine综合征),椎动脉及其分支或基底动脉后部血管阻塞,引起延髓锥体发生梗死时产生同侧XII脑神经损害和舌肌萎缩,对侧上下肢中枢性瘫痪以及触觉、位置觉、振动觉减退或丧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