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热剂ppt课件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4791828 上传时间:2018-09-19 格式:PPT 页数:235 大小:7.6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清热剂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35页
清热剂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35页
清热剂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35页
清热剂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35页
清热剂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清热剂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清热剂ppt课件(2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录,学习要求 概述 白虎汤 泻白散 犀角地黄汤 苇茎汤 黄连解毒汤 清胃散 玉女煎 普济消毒饮 葛根芩连汤 凉膈散 芍药汤 仙方活命饮 白头翁汤 导赤散 青蒿鳖甲汤 龙胆泻肝汤 清骨散 题目,返回,第四章 清热剂 要求: 1、熟悉清热剂的概念,适应范围,分类及应用注意事项。 2、掌握白虎汤、犀角地黄汤、清营汤、黄连解毒汤、普济消毒饮、仙方活命饮、导赤散、龙胆泻肝汤、泻白散、清胃散、芍药汤、白头翁汤、青蒿鳖甲汤。 3、熟悉竹叶石膏汤、凉膈散、苇茎汤、玉女煎、葛根芩连汤。 4、了解左金丸、清骨散、当归六黄汤。,清热剂概述 一、定义:凡以清热药为主组成,具有清热、泻火、解毒、凉血、滋阴透热等作用,

2、用于治疗里热证的方剂,称为清热剂。属八法中的“清”法。1、药物: 清气分药:石膏、知母清热燥湿药:黄连、黄芩、黄柏清热凉血药:水牛角、地黄、丹皮清热解毒药:银花、连翘、白头翁清虚热药: 青蒿、地骨皮、银柴胡,2、功用:清热、泻火、凉血、解毒、滋阴透热。 3、 适应证:里热证。特点:以无形之邪热弥漫为主。热盛、津伤、耗气、动血为病机特点。症状:发热不恶寒但恶热,口渴引饮,烦躁,口苦,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数。,二、适应范围及分类:外感:外邪化热入里,温热疫毒直中于里 里热证 内伤:七情过激,五志化火阳盛则热阴阳平衡失调阴虚生内热,实热证 病变阶段: 热在气分 清气分热 白虎汤热在营血 清营凉血

3、 清营汤病邪特点:火毒为病 清热解毒 凉膈散热邪部位:脏腑热证 清脏腑热 导赤散虚热证:热病后期,灼伤阴液,余邪未尽 清虚热 青蒿鳖甲汤,三、注意事项:1、掌握应用原则:表证已解,里热 已盛,尚未成腑实者。2、辨清热证的性质、阶段、部位、虚实。3、辨别热证的真假。4、配伍醒胃和胃之品。5、使用反佐用法。,第一节 清气分热 白虎汤 伤寒论,返回,温热经纬:“白虎者西方之金神,司秋之阴兽,虎啸谷气冷,凉风酷暑消,神于解热,莫如白虎。”一、主治: 阳明经热盛(六经辨证) 肺胃气分热盛(卫气营血辨证),之证,主症:大热、大汗、大烦渴、苔黄燥、 脉洪大。 兼症:神昏、谵语、肢厥。(四大一黄症为主) 病位

4、:肺胃 病机:肺胃热盛,灼伤津液,未成结实。二、治法:清热生津。,三、方解: 石膏 辛甘大寒,归肺胃经 清肺胃之热寒能清热,辛能解肌 透热外出生津止渴 知母 苦寒质润,清热养阴 粳米、甘草 益胃护津,缓和石膏寒凉沉降之性、 以防寒凉伤中之弊。 l 用药特点:甘寒质润,清热不伤津。,四、应用:1、辨证要点:四大一黄症。2、石膏用法:生用,打碎先煎,用量3060克。3、加减:暑热证加人参;消渴证加天花粉、石斛;牙龈肿痛 加大黄。,4、现代用于乙脑、流脑、大叶性肺炎、出血热、风湿性关节炎证属气分热 盛者。5、注意事项:表证未解;血虚发热;真寒假热的阴盛格阳证。五、加减方:,竹叶石膏汤 竹参半麦 甘草

5、、石膏、粳米 白虎汤 知母清热益气 清气分热 养阴和胃 专于清补 热在气分清热生津 专于清伤寒、温病、暑病余邪未尽,气津两伤症见身热,汗出,呕逆欲吐,舌红少苔,脉虚数。热盛伤津 症见大热、大汗、大渴、苔黄燥、脉洪大。,第二节 清营凉血剂 清营汤 温病条辨,返回,一、功用:清营解毒,养阴透热。 二、主治:邪热初入营分之证。身热夜甚,神烦少寐,口不渴或口渴,斑疹隐隐,舌绛而干,脉细数。 三、方解:,水牛角 清营解毒凉血 针对热入营阴玄参生地 养阴清热生津 针对热灼营阴麦冬 黄连 清心 竹叶 除烦 轻清透 散 银花 清热 透热转气 连翘 解毒 丹参 清热凉血,活血祛瘀,本方配伍四组药,以咸寒清营凉血

6、药为主,配伍甘苦寒滋阴药、轻清走气分药、活血药组成。 四、应用:1、本方为邪热入营分之主方,以身热夜甚,心烦少寐,斑疹隐隐,舌绛而干,脉细数为使用要点。2、暑邪入心包,高热,抽搐,烦躁,舌绛而干,合紫雪丹。3、现代用于乙脑、流脑、败血病、出血热。,4、使用注意:A、舌苔白腻者禁用。B、水牛角10倍于犀角。,犀角地黄汤 备急千金要方,返回,一、主治:热入血分之证:1、 热扰心神:昏狂谵语,斑色紫黑,舌绛起刺,脉细数。2、蓄血留瘀:善忘如狂,大便色黑易解。3 、热伤血络之证:阳络伤血上溢:吐血、咯血、衄血。阴络伤血下溢:便血、尿血、崩漏。,病机:热入血分,灼伤血络,迫血妄行。 二、 治法:清热解毒

7、,凉血散瘀。 三、方解: 水牛角 清心凉血,泻火解毒 凉血血安宁 生地 清热凉血,滋阴生津 滋阴阴液复 赤芍 活血祛瘀,助生地凉血 祛瘀而 丹皮 凉血散瘀,清血中之热 生新,四、比较: 清营汤 重在清营透热转气,犀角,地黄 治邪热初入营分未动血。清热凉血治热入营血证 犀角地黄汤 重在清热凉血散瘀,治热盛动血之证。,五、应用:1、使用指针:病程急,病情重,出血多,血色鲜红,来势急迫。2、 生地重用30克。3、加减:A、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加紫草、青黛。B、倒经加牛膝。,4、根据出血部位加止血药:吐血加三七粉、花蕊石、侧柏叶。衄血加白茅根。咯血加白及。便血加槐花、地榆。尿血加白茅根、小蓟。 5、现代用

8、于DIC(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急性白血病,急性再障,流脑,溃疡病出血。,第三节 清热解毒剂 黄连解毒汤 外台秘要崔氏方,一、功用: 泻火解毒二、方解:黄连 清泻心火,兼泻中焦之火 火邪( 心主神明火主于心,泻火必先 祛而泻 心,心火宁则诸经之火自降) 热毒黄芩 清泻上焦之火 解诸黄柏 清泻下焦之火 症愈栀子 通泻三焦,导热下行,三、主治:三焦火毒热盛之证。 火热毒盛,充斥三焦 大热烦躁 小便短赤 心火炽盛,内扰神明 错语不眠 血为热迫,随火上逆 吐衄 热伤血络,外溢肌肤 发斑 火毒壅于肌肉 疮疡肿毒舌红苔黄、脉数有力,四、应用: 1、辨证要点:大热烦躁,口干咽燥,尿赤,舌红苔黄,脉数有力。 2

9、、中病即止。 3、阴虚火旺者禁用。 4、现代用于败血病,脓毒血症,肺炎,泌尿 系感染,流脑,乙脑。,普济消毒饮 东垣试效方,返回,一、主治:大头瘟特点:多发于冬春两季,热毒重,来势猛,具有传染性,以小儿多 见流行性腮腺炎。症状:恶寒发热,头面红肿热痛,咽喉不利,舌红苔黄,脉数有力。病机:风热疫毒之邪,壅于上焦,发于头面。,二、 治法:病位在上,病势向外,因势利导, 疏散上焦风热之邪,清解头面疫毒 疏散风热,清热解毒。 三、方解:黄连、黄芩 清解上焦疫毒牛蒡子、连翘、薄荷、僵蚕 疏散头面升麻、柴胡 引药上行 风热马勃、玄参、板兰根、桔梗、甘草 清利咽喉陈皮 理气疏通壅滞,四、应用:1、腮腺炎并发

10、睾丸炎加川楝子。2、小儿流行性腮腺炎加苏木、赤芍、乳香、没药。,凉膈散和剂局方,返回,二、配伍结构: 疏外 连翘、竹叶、薄荷 疏散热邪 清内 黄芩、栀子 清泻里热 泻下 大黄、芒硝、甘草、蜜 通便泄热l 配伍特点:清上泄下,内清外疏,三 功用:泻火通便,清上泄下。 四、主治:中、上两焦邪热炽盛之证。 热聚于上,内扰胸膈 身热口渴,胸膈烦热 火热上攻 面赤唇焦、口舌生疮,咽痛。 热伤血络,迫血上行 吐血、衄血 热在于胃,燥热内结 便秘尿赤 内热炽盛 舌红苔黄,脉滑数,五、应用: 1、辨证要点:胸膈烦热,面赤唇焦,烦躁口渴,舌红苔黄,脉数。2、加减:上焦热盛,心烦口渴 天花粉、芦根心经热盛,口舌生

11、疮 黄连、莲心咽喉肿痛 桔梗、山豆根、马勃吐衄不止 鲜茅根、鲜藕汁小儿急惊风 钩藤、羚羊角,仙方活命饮校注妇人良方,返回,一、功用:清热解毒活血止痛 为疮疡之圣药,外科之首方。消肿溃坚 体现了中医外科治法“消”法。二、主治:痈疡肿毒初起之证。(阳证)局部红、肿、热、痛,伴发热,恶寒,苔黄,脉数。,三、方解: 银花、甘草 热毒内壅 清热解毒,疏散邪热 防风、白芷活血祛瘀止痛 归尾、赤芍 气血壅滞 乳香、没药行气疏通壅滞 陈皮 痰热内郁 清热化痰,排脓消肿 花粉、贝母脓未成或脓已成 消肿溃坚 穿山甲、酒皂角刺,四、应用: 1、原则:疮疡初起属于阳证。 2、热毒重合五味消毒饮(银花、菊花、蒲公英、紫

12、花地丁、紫背天葵子) 3、引经药:头面部加川芎;颈部加桔梗;胸部加瓜蒌;上肢加姜黄、桑枝;胁部加柴胡;腰部加秦艽;腹部加玄胡索;下肢加牛膝。 4、现代用于蜂窝织炎、化脓性扁桃体炎、乳腺炎、脓疱疮、疖肿。,第四节 清脏腑热 导赤散 小儿药证直诀,返回,一、主治:心经热盛或移热于小肠之证。心经热盛 口舌生疮循经上扰 心胸烦热口渴面赤 舌尖红有朱砂点移热小肠 小便短赤 脉数泌别失司 淋漓涩痛,二、方解:在上清心降火木通 清心利尿在下利尿通淋生地 凉血清心,养阴生津竹叶 清心除烦利尿生甘草梢 清热导火,通淋止痛,调和诸药 特点:为平和之剂,利中有养,利尿不伤阴,滋阴不恋邪。 三、 功用:清心、利尿、养阴,四、应用:1、 辨证要点:口舌生疮,小便短赤涩痛,舌红有朱砂点,脉数。2、木通用量不宜太大,小儿最好用通草。3、加减:小儿夜啼加蝉衣; 血尿加白茅根、旱莲草、小蓟;小便淋漓加海金沙、车前子。4、现代用于急性口疮,小儿鹅口疮,慢性前列腺炎,急性泌尿系感染。,龙胆泻肝汤医方集解,返回,一、主治: 肝胆实火上炎之证 循经发病 肝胆湿热下注,在上:巅顶头痛,口苦目赤, 舌红耳聋耳肿 苔黄在中:胁肋胀满疼痛 或苔黄腻在下:阴痒阴肿,小便淋浊, 脉弦数妇女带下、色黄秽臭二、治法:泻肝胆实火,清肝胆湿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