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54789137 上传时间:2018-09-19 格式:PPT 页数:18 大小:1.2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非地带性分异规律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非地带性分异规律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非地带性分异规律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非地带性分异规律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非地带性分异规律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非地带性分异规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非地带性分异规律(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雪线分布的规律以及影响因素 雪线是指高山区和高纬度的永久积雪区以及季节性积雪区之间的界限,也就是常年积雪的下界。 1.雪线的分布高度与气温成正相关,气温高时雪线也高。 2.降水量与雪线高度关系:降水量越大,雪线越低;降水量越小,雪线越高。,3.地形因素对雪线高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山势和坡向上 从山势上看,陡峻的山地,积雪易下滑,不利于保存,雪线偏高;坡度较小的山地,有利于积雪沉积,雪线偏低。在海拔高度相同的山坡两侧,向阳坡接受的太阳辐射量较多,气温偏高,雪融化较快,雪线位置较高;背阳坡接受的太阳辐射量较少,气温偏低,雪线位置也较低。,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亚热

2、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亚寒带大陆性气候,苔原气候,冰原气候,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热带季雨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寒带针叶林带,苔原带,冰原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草原带,自然带与气候、植被的关系(以北半球为例),大陆西岸,大陆东岸,内陆,非地带性分异规律,(地方性分异规律),地方性分异规律,1.非地带性分异规律概念:非地带性分异规律陆地自然带受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等非地带性自然因素的影响,其分布具有非地带性的规律。(分布不具备地带性规律)。2.影响因素:海陆分布,洋流,地

3、形,水分等。3.地方性分异规律常常表现出有序性和重复性的规律。,(一)热带雨林气候的非地带性分布,分布区一:马达加斯加岛东部、澳大利亚东北部、巴西东南部、中美地峡东部,成因:1、东北信风或东南信风从海上带来暖湿气流,受地形抬升形成大量降水。2、暖流对沿岸起到增温增湿作用(马达加斯加岛东部的厄加勒斯暖流、澳大利亚东北部东澳大利亚暖流、巴西东南部的巴西暖流、中美地峡东部的北赤道暖流及圭亚拉暖流)。,分布区二:非洲西部15N附近成因:1、南半球东南信风随太阳直射点北移,越过赤道偏转成西南风,从海上带来暖湿气流,从而形成丰富的降水;2、由于赤道逆流对沿岸的增温增湿作用。,温带大陆性气候的非地带性分布,

4、巴塔哥尼亚沙漠的形成,是由于西部高大的安第斯山脉的阻挡,西风难以入内,形成了干燥的温带大陆性气候,东岸西风漂流(寒流)的分支更加重了沿岸的干燥。,40,非地带性因素暖流,迎风坡,地形等影响下较高纬地区形成热带雨林气候,如马达加斯加东部,澳大利亚东北部,巴西东南部。,巴塔哥尼亚高原,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与因地制宜,1、湿润地区:2、干旱地区:3、草原自然带: 4、森林自然带: 5、湿地区域:,选择相应的适生树种,植树造林。,培育适应当地水分条件的灌丛群落。,退耕还草,退耕还林,退耕还湖,因地制宜,发展个性,小结,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纬度地带性),干湿度(经度)地带分异规律(经度地带性),垂直分异

5、规律(垂直地带性),热量,水分,水热状况,太阳辐射,海陆分布,海拔高度,纬线延伸纬度更替,经线延伸经度更替,等高线延伸从山麓到山顶更替,中纬地区,如亚欧大陆中纬地区从沿海向内陆的变化,低纬和高纬地区,如非洲沿200E经线,自赤道向南北的自然带变化,中低纬度的高山,如珠穆朗玛峰的垂直自然带,地方性分异规律(非地带性),地方地形、气候、较大范围地面组成物质、洋流等,沿一定地势剖面发生变化,比较普遍,如华北平原、沙漠中的绿洲、南美南端东西差异,整体性是相对的,差异性是绝对的,地域分异是有规律的,垂直,(地方性地域分异),纬度的 地域分 异,经度(干 湿度)的 地域分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水 平,

6、分异规律,更替方向,分异基础,影响因素,从低纬 到高纬,热量,从沿海 到内陆,水分,山地的 垂直地 域分异,从山麓 到山顶,热量 水分,太阳辐射,海陆位置,海拔高度,小结,地带性分异规律,非地带性分异规律,雪线分布的规律以及影响因素,雪线是指高山区和高纬度的永久积雪区以及季节性积雪区之间的界限,也就是常年积雪的下界。,1.雪线的分布高度与气温成正相关,气温高时雪线也高。 2.降水量与雪线高度关系:降水量越大,雪线越低;降水量越小,雪线越高。 3.地貌因素对雪线高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山势和坡向上 从山势上看,陡峻的山地,积雪易下滑,不利于保存,雪线偏高;坡度较小的山地,有利于积雪沉积,雪线偏低。 在海拔高度相同的山坡两侧,向阳坡接受的太阳辐射量较多,气温偏高,雪融化较快,雪线位置较高;背阳坡接受的太阳辐射量较少,气温偏低,雪线位置也较低。 对于北半球而言,南坡、西坡日照多,冰雪消融量大,雪线偏高,而北坡和东坡的雪线位置较低。 4具体到某一山区,主要看气候与地貌两方面对其影响的强弱 喜马拉雅山南坡既是向阳坡,又是迎风坡,但水分条件的影响超过了热量条件的影响,因此,降水量丰富的喜马拉雅山南坡比干燥少雨的北坡雪线告诉要低。北坡位于西南季风的背风坡,受喜马拉雅山的阻挡,印度洋的水汽难以达到过饱和,必须海拔升高,气温继续降低,才可能形成降雪,故北坡雪线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