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6我们的中华文化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4788998 上传时间:2018-09-19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1.5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6我们的中华文化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2019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6我们的中华文化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2019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6我们的中华文化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2019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6我们的中华文化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2019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6我们的中华文化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6我们的中华文化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6我们的中华文化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2-,-3-,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5-,-6-,-7-,2,3,4,1,1.(2017江苏)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扁鹊就提出了“望、闻、问、切”的诊疗方法,奠定了中医临床诊断和治疗的基础。此后,中医药在不断汲取世界文明成果、丰富发展自己的同时,也逐步传播到世界各地。目前,世界卫生组织成员中已有103个认可使用针灸。这充分说明( ) A.中华文化兼收并蓄、源远流长 B.文化交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C.文化多样性是人类进步的动力 D.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的集中体现,答案,解析,-8-,2,3,4,1,2.(2016天津)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独特之处,在于把哲学观念与历史

2、文脉融入砖石草木之中,使建筑成为文化传承的视觉象征。例如为世人称道的苏州园林,“虽为人作,宛自天成”,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精神追求。这印证了( ) 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园林建筑是文化的物质载体 文化的传承依赖于传统建筑的保护 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A. B. C. D.,答案,解析,-9-,2,3,4,1,3.(2013课标全国)台湾风物图卷长达320米,以生动的笔墨描绘了台湾的自然山川、民俗风土、人文环境等,被誉为宝岛的“清明上河图”。中国国民党主席在2005年访问大陆的“破冰之旅”时,将该图卷的缩小版作为礼物赠送给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台湾风物图卷在海峡两岸交流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3、它( ) 展现了中华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 反映了海峡两岸文化同根同源 具有与清明上河图相同的文化价值和艺术风格 是海峡两岸文化从差异走向同一的重要体现 A. B. C. D.,答案,解析,-10-,2,3,4,1,4.(2014山东)文化是不同国家和民族沟通心灵和情感的桥梁纽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3年俄罗斯“中国旅游年”活动期间,我国推出了展示中国形象的大型舞台演出美丽中国。演出以歌舞为主,镶嵌京剧、武术等中国元素,辅以多媒体视频。演出从新疆的葡萄架下到云南的怒江大小调,从唐朝乐舞霓裳羽衣舞到现代芭蕾海上梦明月 , 展现了美丽中国的壮美画卷。特别是海上梦明月将西方芭蕾与中国民族乐器二胡

4、、琵琶巧妙混搭,充分显示了中国文化开放、创新、多元的魅力。 据材料,运用文化创新与中华文化的知识,分析美丽中国演出所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 答案:文化创新应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文化创新应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11-,2,3,4,1,解析:本题是理解型材料分析题,需要依据材料中提供的内容,利用文化创新与中华文化的知识,一一对应,从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中华文化的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包容性)角度阐释说明即可。,-12-,考点一,考点二,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 1.是什么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1)源远流长的表现: 中华文化有辉煌的历

5、程。 重要见证。,-13-,考点一,考点二,(2)博大精深的表现:,-14-,考点一,考点二,-15-,考点一,考点二,2.为什么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原因 中华文化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16-,考点一,考点二,疑点微拨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得益于汉字和史书典籍的延续。(试判断 ) 点拨: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还得益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2.文字的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试判断 ) 点拨:注意区分文字与汉字,汉字才是中华文明的标志。 3.区域文化相互借鉴,融合趋同。(试判断 ) 点拨:不同区域文化之间的关系是长期相互交流、

6、借鉴、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17-,考点一,考点二,4.中华文化就是中国各民族文化。(试判断 ) 点拨:特别需要注意,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关系是普遍性与特殊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而不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5.一方水土,一方文化,证明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试判断 ) 点拨:一方水土,一方文化,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现之一。如何分辨“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呢?详见下表:,-18-,考点一,考点二,-19-,考点一,考点二,典例剖析 (2015福建)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吴楚多放诞纤丽之文,自古然矣。自唐以前,长城饮马,河梁携手,北人之气概也;江南草长,洞庭始波,南人之情怀也。

7、上述文字( ) A.形象地描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征 B.生动地展现了区域文化独具特色的风采 C.说明了中华各民族文化多元一体的原因 D.彰显了中华五千年文化自强不息的品格,答案,解析,-20-,考点一,考点二,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1.是什么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的含义 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 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 图示为:2.为什么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的意义 有利于与其他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21-,考点一,考点二,疑点微拨 1.包容性要求兼收并蓄是指其他民族吸收、借鉴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8、。(试判断 ) 点拨: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是指我们吸收、借鉴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 2.包容性会使民族文化逐渐失去个性、民族特性。(试判断 ) 点拨:文化的包容性并不会使民族文化逐渐丧失其个性,而有利于保持文化的多样性。 3.只有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试判断 ) 点拨: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但是不能否认其他民族文化的包容性,只要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均应视作文化的包容性。,-22-,考点一,考点二,4.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仅仅是指在空间上,吸收、借鉴其他国家、民族的文化。(试判断 ) 点拨: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不仅仅指在空间上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积极成分,

9、也应包括从时间上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即对历史的包容。 5.如何全面理解文化的包容性?(试说明 ) 点拨:为了全面理解文化的包容性,下面我们对本课的重点“中华文化的包容性”进行一番梳理。,-23-,考点一,考点二,-24-,考点一,考点二,-25-,考点一,考点二,-26-,考点一,考点二,典例剖析 在澳门,道教、佛教、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几百年来和睦相处,中式建筑与西式建筑比肩而立,中式婚礼与西式婚礼、中餐与西餐相映成趣。这表明( ) 澳门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具有多样性 澳门文化的性质是由其地理环境决定的 澳门文化以中华文化为主、以西方文化为辅 澳门文化具有包容性、开放性 A. B.

10、 C. D.,答案,解析,-27-,考点一,考点二,广深视角 1.中华文化、中华各区域文化、中华各民族文化、中华传统文化的关系,-28-,考点一,考点二,-29-,考点一,考点二,-30-,考点一,考点二,2.明确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31-,考点一,考点二,-32-,考点一,考点二,典例剖析 (2015江苏)材料一 在由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商务印书馆和人民网联合举办的“汉语盘点2014”活动中,“法”字荣膺中国年度汉字,反映出全社会对法治建设的高度关注。 材料二 汉字发展总是在形体简化与理据保留这两种力量共同作用下,去寻求简繁适度的造型。,-33-,考点一,考点二,汉字的构形往往具

11、有可解释性,即有理据。从理据的角度看,汉字的形体越复杂,理据保留程度就越高。“法”字古代写作“灋”。“灋”从“廌”(zh),“廌”是传说中的一种独角神兽,它生性正直,有着明辨是非、判断曲直的神性,赋予了“法”正直而无偏颇的价值;“灋”从“水”,表示法律、法度追求公平如水;“灋”中包含“去”,“去”即是“弃”“逐”的意思,延伸出惩罚、惩恶扬善的意义。,-34-,考点一,考点二,汉字历经千古演变,其形体的发展趋势是由繁向简。从书写的角度看,汉字的形体越简单,记忆、书写速度就越快。为此“灋”字后来被人们简化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法”字字形,“廌”字被简省掉,但其中表明平之若水、惩恶扬善的“水”“去”,至今仍是“法”字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结合上述材料,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处理好汉字形体简化与理据保留关系的意义。,-35-,考点一,考点二,答题规范:,-36-,考点一,考点二,-37-,考点一,考点二,政策要点把握政策方向,补充答题要点 促进中医药传承与发展,健全中医医疗保健服务体系,创新中医药服务模式,开展中药资源普查,加强中药资源保护,建立中医古籍数据库和知识库。加快中药标准化建设,提升中药产业水平。支持民族医药发展。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动中医药服务走出去。(节选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