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第四章生态环境保护第四节生物多样性保护课件新人教版选修6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4786379 上传时间:2018-09-19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361.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第四章生态环境保护第四节生物多样性保护课件新人教版选修6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第四章生态环境保护第四节生物多样性保护课件新人教版选修6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第四章生态环境保护第四节生物多样性保护课件新人教版选修6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第四章生态环境保护第四节生物多样性保护课件新人教版选修6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第四章生态环境保护第四节生物多样性保护课件新人教版选修6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第四章生态环境保护第四节生物多样性保护课件新人教版选修6》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第四章生态环境保护第四节生物多样性保护课件新人教版选修6(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节 生物多样性保护,课前预习,课堂探究,图文专攻,素能演练,课前预习 创设情境理清主干,情景诱思,尝试探究:该图反映了当代面临的哪种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措施?,答案:生物多样性遭破坏。原因是森林被毁、草原遭破坏、环境受到污染以及人类对野生动物的大量捕杀,致使许多珍稀生物种群已经或者濒临灭绝。我们应加强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目标导读,1.了解生物多样性的层次、地球物种的数量及分布。 2.理解物种灭绝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3.理解生物物种资源对人类的重要意义,进一步树立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自主梳理,一、物种灭绝现象正常吗 1.生物多样性的层次:包括 多样性、

2、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 2.地球物种:估计有500万5 000万种,目前数量日益减少。 3.分布:其中约3/4生活在 地区,以生活在 和珊瑚礁中的物种最为丰富。 4.物种:也有发生、发育和 的过程,物种灭绝本来是一种 的自然现象。,遗传,物种,热带,热带雨林,正常,消亡,【思维启迪1】 如何理解物种灭绝现象? 答案:物种和它的个体一样,也有发生、发育和消亡的过程,物种灭绝是一种正常的自然现象。当然人类活动也有影响,所以物种灭绝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 二、人类活动加速了物种灭绝 1.人类进化的早期:全部依赖狩猎与采集为生,狩猎是当时物种灭绝的主要原因。 2.人类活动对物种灭绝的影

3、响:人类活动造成物种灭绝的速度在不断 。 3.灭绝种类:大部分为植物和昆虫。 【思维启迪2】 人类社会早期与现在灭绝物种的活动有何不同? 答案:人类社会早期狩猎和采集加剧物种灭绝,现在则是由于污染和破坏生态环境加速物种灭绝。,增加,探究一 物种灭绝现象正常吗 1.生物多样性的概念 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它们所包含的基因以及由这些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所构成的自然综合体(生态系统)。 2.层次 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课堂探究 突破重难探寻技巧,3.价值 直接使用价值、间接使用价值、潜在价值。 物种灭绝本是一种自然现象,化石证据表明地球历史上最近2亿年

4、以来,平均每1.1年就有一个物种灭绝,不过物种也和它的个体一样寿命有长有短,分布也很不均匀,具体见表。,【典例剖析】 关于生物多样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生物多样性就是指有数量众多的物种及动物个体 B.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也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方面 C.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保护野生动物 D.遗传多样性的保护主要是为人类提供绿色食品,解题思路: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的理解。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因此A、C不对。人类自身就是地球生态系统中的一个物种成员,保护生物多样性,是为维持生态平衡,保证人类自身的生存发展,远不是仅仅为了获取食物。 答案:B

5、,误区警示 对生物多样性的理解很容易出现偏差,大众浅显的理解容易倾向A项,这也是一个出题频率较高的考点。关键是把握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探究二 人类活动加速了物种灭绝 物种灭绝本来是一种正常的自然现象,人类活动加速了物种灭绝的速度,如下表所示:,特别提示 物种灭绝是人类活动一手造成的吗?为什么? 这种认识是片面的。人类活动只是加速了物种灭绝,但这并不是说物种灭绝是由人类活动一手造成的,因为物种和它的个体一样,也有发生、发育和消亡的过程,有一定的寿命,因此物种灭绝本来是一种正常的自然现象。物种灭绝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典例剖析】 下面左图示意我国西北沙漠边缘某灌溉农业试验田周边199

6、8年开始试验至2010年的生物多样性指数变化,下面右图示意该地土壤含盐量与生物多样性指数的关系。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指出19982010年该灌溉农田周边生物多样性指数的变化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简述图中所反映生态问题的防治措施。,解题思路:第(1)题,直接获取左图中生物多样性指数变化信息即可回答特点;右图显示了生物多样性指数与土壤含盐量的关系,据此回答原因即可。第(2)题,图中反映的生态问题是土壤盐碱化导致的生物多样性减少,防治措施要从防治盐碱化入手。 答案:(1)特点:生物多样性指数2004年前上升,2004年后下降。 原因:2004年前,随着灌溉农业的发展,农田周边土壤水分条

7、件改善。2004年后,随着试验田周边土壤表层盐分积累,出现次生盐碱化。 (2)采取加强监测等管理措施;改进灌溉技术,发展节水农业;退耕还草,保护天然植被。,图文专攻 培养技巧启发思维,教材图解,读教材图4.13 近300年来世界物种灭绝的趋势,据图回答: (1)世界人口和物种灭绝数量变化的关系怎样? (2)由此,你得到了什么结论或推论?,答案:(1)呈正相关。 (2)人类活动加速了物种的灭绝。,思考解答,教材第69页思考,答案:1.很多热带雨林物种在人类还没有了解其价值之前就从地球上消失了,将会使人类抵御危机的能力大大降低,并面临生存威胁。人类必须加强对热带雨林物种的研究,保护热带雨林。 2.

8、莱特兄弟从鸟类的飞行中得到启示,发明了飞机。在蜂巢的启发下,人们仿制出了建筑上用的蜂窝结构材料,具有重量轻、强度和刚度大、绝热和隔音性能良好的优点。目前,有许多新型船只是按照鲸和海豚的体形轮廓及其身体各部分比例而建造的,航速大为提高。人们模仿海豚的皮肤构造,用橡胶制成人造海豚皮片流膜,装在潜艇上,使湍流减少了50%,大大提高了潜艇航行的速度等。 3.不。野生生物和我们共同生活在一个大自然环境中,我们不要食用野生生物,要保护野生生物的生存环境。,素能演练 专项训练整体提高,当堂达标,测控导航,一、选择题 从太白山的北麓往上,越向上树木越密越高,上到山的中腰再往上,树木则越稀越矮。待到大稀大矮的境

9、界,繁衍着狼的族类,也居住了一户猎狼的人家(引自贾平凹太白山记。太白山为秦岭主峰,海拔3 767米)。据此,回答12题: 1.太白山( ) A.北麓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B.北坡山中腰降水量比山麓少 C.又密又高的树木在针叶林带 D.树木大稀大矮处为稀树草原 2.如果过度猎狼,将会( ) 造成山区生物多样性减少 增加山区的环境承载力 导致不良消费观念的形成 破坏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 A. B. C. D.,解析:1.C 2.D 第1题,本题考查自然带。由“太白山为秦岭主峰”可知其北麓为温带季风气候,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A项错误;由北麓到山体中部,树木增多,可知北坡“山中腰”降水量比山麓多,

10、B项错误;北麓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往上又密又高的树木应在针叶林带,C项正确;稀树草原为热带植被类型,故D项错误。第2题,本题考查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过度猎狼会破坏当地生态系统,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故正确;狼减少会导致生态失衡,山区环境承载力下降,错误;猎狼是由不良消费观念引起的,错误;猎狼的行为破坏了可持续发展中人与其他动植物享有同等生存权的公平性原则,正确。,美国内政部官员称到2050年阿拉斯加州和加拿大附近北极海冰的融化将可能导致三分之二的北极熊灭绝。据此回答34题: 3.下列人类活动可以缓解北极海冰融化的是( ) A.南水北调 B.西气东输 C.青藏铁路 D.无氟冰箱 4.下列现象中,

11、让北极熊感到绝望的是( ) 植树造林 汽车增多 “太阳能”屋顶推广 “拉尼娜”现象 森林面积减少 高山雪线上升 A. B. C. D.,解析:3.B 4.D 第3题,西气东输可以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增加相对清洁的天然气使用量,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第4题,汽车增多、森林面积减少都会使温室气体含量增加,高山雪线上升说明全球变暖进一步加剧。,二、非选择题 5.下图是2000年世界濒危物种数量位居前列的部分国家的濒危哺乳动物、鸟类种数统计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归纳图中濒危物种分布国家的地理位置特点。 (2)分析印度尼西亚濒危物种数量较多的原因。,解析:解答本题应该注意以下两个关键点:,(1)地理位置,(2) 物种减少;本身数量多濒危物种数量多,答案:(1)低纬度或热带国家,岛屿或临海国家。 (2)物种丰富;火山、地震、森林火灾等自然灾害多;人类过度采伐、毁林破坏了其生存环境;人类过度捕杀。,谢谢观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