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本及实验书部分习题解答(第三版)

上传人:ji****n 文档编号:54781709 上传时间:2018-09-19 格式:PPT 页数:98 大小:4.9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本及实验书部分习题解答(第三版)_第1页
第1页 / 共98页
课本及实验书部分习题解答(第三版)_第2页
第2页 / 共98页
课本及实验书部分习题解答(第三版)_第3页
第3页 / 共98页
课本及实验书部分习题解答(第三版)_第4页
第4页 / 共98页
课本及实验书部分习题解答(第三版)_第5页
第5页 / 共9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本及实验书部分习题解答(第三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本及实验书部分习题解答(第三版)(9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李子奈书第一章习题解答和作业问题,P21 7下列假设模型是否属于揭示因果关系的计量经济模型?为什么? (1)St=112.0+0.12Rt 其中St为第t年农村居民储蓄增加额(亿元),Rt为第t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总额(亿元)。 (2)St-1=4432.0+0.30Rt 其中St-1为第t-1年农村居民储蓄增加额(亿元),Rt为第t年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总额(亿元)。 解: (1)式不是揭示因果关系的计量经济模型。根据经济学理论,储蓄额是由收入决定的,农村居民的储蓄额应由农村居民的纯收入总额决定,而不是由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总额决定。 (2)式中还存在时间动态上的逻辑错误,当年的收入不可能确定上

2、一年的储蓄,即今日事件确定昨日(已经发生)的事件。,8指出下列假设模型中两个最明显的错误,并说明理由: RSt=8300.0-0.24RIt+1.12IVt 其中,RSt为第t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RIt为第t年居民收入总额(亿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总额与农村居民纯收入总额之和),IVt为第t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亿元)。 解: 第一个错误,消费支出是由收入决定的,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支出也增加,只是边际消费倾向递减。但模型中居民收入前参数的符号为负,即随着居民收入的增加消费支出反而下降,违反了客观经验与经济理论,所以是错误的。 第二个错误,投资能拉动消费需求,故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3、总额IV影响RS。但IV前的参数值大于1,根据经济理论和生活经验,用于基建投资中一部分将转换为消费支出,不可能全部转换为消费(全部转换时参数=1),该参数的理论期望值应为01。模型中参数的估计值为1.12,即一个单位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全部转换为消费支出外,还超额0.12个单位转换为消费,这是不可能的。,P59. 2、下列方程中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为什么?其中带“”者表示估计值 (1),作为数理经济学模型是正确的,作为计量经济学模型则不是正确的。计量经济学模型中必须包含随机误差项。,正确。作为计量经济学模型它是正确的。该模型是经济计量模型的理论模型,理论模型由被解释变量、解释变量、随

4、机误差项、待估计的参数和运算符构成。,不正确。作为计量经济学理论模型,待估计的参数不能用表示估计量的符号“”标记,这样标记表示它们是已经估计出来。作为已经完成参数估计的经济计量模型也是不正确的,残差项没有用“”标记。,不正确。作为已经完成参数估计的经济计量模型,模型不能有未估计的随机误差项。作为理论模型,被解释变量和待估计参数不应当用“”去标记。,(5)不正确。作为已经完成参数估计的模型,Yt应有“”标记。故(6)正确。,正确。它是完成参数估计后得到的完整模型,即:,5、假设已经得到关系式Y=0+1X的最小OLS估计,试回答: (1)假设决定把X变量的单位扩大10倍,这样对原回归的斜率和截距会

5、有什么影响?如果把Y变量的单位扩大10倍,又会怎样? 解:记X1为X变量的单位扩大10倍的变量,则,所以Y=0+1X= 0+1X1/10= 0+1/10*X1 可知截距不变,而斜率为原系数的1/10,记Y1为Y变量的单位扩大10倍的变量,则,所以Y1/Y=0+1XY1= 100+101X 可知截距和斜率扩大10倍。,(2)假设决定给X的每个观测值增加2,这样对原回归的斜率和截距会有什么影响?如果给Y的每个观测值增加2,又会怎样?,记X1=X+2,代入原方程: Y=0+1X=0+1(X1-2)= (0-2 1)+1X1 记Y1=Y+2,代入原方程: Y1-2=0+1X Y1=0+2+1X 可知两

6、种方式均使截距变化而斜率不变。,P61,12,(1)散点图如下:,(2)容易看出模型检验通过。Y、gdp分别为各地区的税收和国内生产总值。,(3)预测值: Y0=-1062963+0.071047*8500=593.269 预测区间:,设=0.05,查表t0.025(31-2)=2.045,而SE=308.5176, 在95%置信度下,Y的预测区间(或区间估计)为: 593.269-2.045308.51761.016, 593.269+2.045308.51761.016 =-47.7711, 1234.3108,(1)因为ESS=65965,TSS=66042 故残差平方和RSS=TSS-

7、ESS=77 因为TSS的自由度为14,即n-1=14,故n=15 ESS自由度为k=2,RSS自由度为n-k-1=15-2-1=12 (2)、R2=ESS/TSS=65965/66042=0.9988,(3)、应该采用F检验,只有这样才判断X2,X1一起是否对Y有影响。 (4)、不能,因为仅仅通过上述信息只能判断X2、X3联合起来对Y是否有线性影响,但无法知道回归变量X2,X3参数估计值,因此无法判断它们各自对Y的影响有多大。,11、计算结果如下 ,(1)和(2)容易看出,(3)、将X1=35,X2=20000代入回归方程得:Y=625.51-9.790535+0.0286 20000=85

8、6.2元,13、从Wald检验可知:prob=0.75,接受原假设H0:+=1。所以规模报酬不变。一般来讲不能用+1来判断。,能消除,在基本假设条件下,X1、X2与应该是不相关的,从而由X1和X2估计出来的 与应该也是不相关的。,下面用两种方法来检验:,法一:图示法,存在增大异方差!,法二用GQ方法,先把X从小到大排序,去掉中间4个样本,则两组样本均8,计算结果为: 对应于X数值小的残差平方和为:RSS1=126528.3。 对应于X数值大的残差平方和为:RSS2=615472。 则F=RSS2/RSS1=615472/126528.3=4.864F0.05(6,6)=4.28 故存在增大异方

9、差。,法三:用White检验,用软件来做:,存在异方差,再用图示法检验此异方差性。,用加权最小二乘法消除异方差的结果,异方差性减弱了!,用Gleiser法:,Y=272.3635+0.755125X e=resid,则有较好的模型为:,令上式的拟合值为Z,则有:,修正后的模型为:Y=292.759+0.751838X,(1)由=0.05, n=28,k=2,查表得du=1.48,dL=1.33。 0D.W=0.38 dL=1.33 ,存在正序列相关。从下图中也可看出这点。,(2)杜宾两步法用Eviews命令来实现,计算结果如下(按一阶序列相关做):,N=27,k=3, =0.05, Du=1.

10、56,dL=1.24, 0DwdL,仍存在序列相关,可能有高阶序列相关,见下页。,这个结果相对较好, du=1.65,dL=1.16, duD.W4-du 不存在序列相关了.,(3)、注意无常数项,由n=27,k=2,查表: du=1.47,dL=1.32。 0D.WDL ,存在序列相关.,模型不可靠,模型整体检验通过,但T检验不通过,主要原因可能是收入X1和财富X2相关,因为只有两个解释变量,可用相关系数法来检验多重共线性。,相关系数很高,故存在多重共线性。,设学生月消费为Y,其家庭月收入水平为X,如果不考虑其它因素,设X与Y的关系为线性模型: Yi=0+ 1Xi+i 其它的定性因素用虚拟变

11、量表示为:,则加法模型为: Yi=0+ 1Xi+ 2D1i+ 3D2i+ 4D3i+ 5D4i+ i,Yi=0+ 1Xi+ 2D1i+ 3D2i+ 4D3i+ 5D4i+ i (1)、则来自于农村欠发达地区没有得到奖学金的女生的月消费支出为:(D1=D2=D3=D4=0),E(Y)= 0+ 1Xi (2)、来自于城市欠发达地区而且得到奖学金的男生的月消费支出为:(D1=D2=D4=1,D3=0), E(Y)=0+ 1Xi+ 2+ 5 (3)、来自于发达地区农村而且得到奖学金的女生的月消费支出为:(D1=D3=1,D4=D2=0),E(Y)=0+ 1Xi+ 2+ 4 (4)、来自于发达地区的城市

12、而且未得到奖学金的男生的月消费支出为:(D2=D3=D4=1,D1=0),E(Y)=0+ 1Xi+ 3+ 4+ 5,计量经济学实验及例题分析P51,1,1、(1)财政收入对国民生产总值的一元线性回归方程为:Y=858.3106+0.100031X T统计量 (12.79) (46.047) Prob值 0 0 R2=0.992,SE=208.56, D.W=0.86, F=2120.5 (Prob值=0),若当年国民生产总值增加一亿元时,可使当年财政收入增加0.100031亿元。并且两者是正相关的作用,符合经济理论。 (2)、经济意义和各种统计检验均通过(t /2(18)=2.101, F(1

13、,18)=4.41,检验略)。,(3)、1998年Y的预测值为:,(4)、其它模型(只考虑两种): 模型1(去掉常数项):,模型2(其非线性模型应为:Yt=aXbtt),还是含常数项的线性模型好。,LnY=1.4898+0.6624LnX 即Y=4.4358 X0.662427T统计量 (9.6) (40.99)Prob值 0 0 , R2=0.989,SE=0.069(注意这是LnY的残差标准差), D.W=0.602, F=1680.2 (Prob值=0), 取了对数后的S.E和未取对数的S.E是不一样的,不能进行比较,因为单位不同,要比较必须把S.E化为同是取对数或同时不取对数。,计量经

14、济学实验及例题分析 P51,2,人均国民收入X和全国城乡储蓄金额Y 1952-1979年:Y=-91.669+0.86716XT统计量 (-8.12) (15.64)Prob值 0 0 R2=0.908, SE=16.27, D.W=0.525, F=244.61 (Prob值=0) 1979-1990年模型为:Y=-2155.54+6.336XT统计量 (-6.254) (14.02)Prob值 0 0 R2=0.952,SE=494.27, D.W=1.08, F=196.44 (Prob值=0),简要分析:1952-1979年我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国民收入水平低,从而居民或企业收入水平也

15、低,人均国民收入每增加1元,仅使全国城乡储蓄余额Y增加0.86716亿元,对全国城乡储蓄影响不是很大,其影响系数为0.86716; 而在1979-1990年我国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经济增长较快,国民收入也相应增加,从而居民或企业收入水平也得到明显提高,人均国民收入每增加1元,仅使全国城乡储蓄余额Y增加6.336亿元,国民收入对储蓄影响很大,其影响系数达到6.336,为52-79年的7.3倍,说明经济体制改革是有效的;另一方面,由于医疗、住房等方面的改革,居民对未来某些开支的不确定性感到担心,如教育费、养老、购房、医疗和预防意外等,产生许多不确定的因素,为了应付这些未来不确定风险,居民的消费意愿就

16、降低,储蓄相应增加。,1952-1979年: Y=-91.669+0.86716X 1979-1990年模型为:Y=-2155.54+6.336X,解 (1):,(2)、将I=11256.54,xh=148221.13代入回归方程得:gdp=-26784.68+9.297211256.54+0.2024 148221.13=107870.6元,命令方式: matrixT=x0*inverse(transpose(x)*X)*transpose(x0),设20个家庭的消费与收入有如下数据(表4),其中Y为消费,X为收入, (1)、设模型为:Yt=0+1Xt+t ,分别用图解法和Gleiser法检验是否存在异方差(取=0.05)。 (2)若存在异方差用Gleiser法来消除(只考虑一种情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