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mba201209)

上传人:ji****n 文档编号:54781311 上传时间:2018-09-19 格式:PPT 页数:115 大小:1.6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组织行为学(mba201209)_第1页
第1页 / 共115页
组织行为学(mba201209)_第2页
第2页 / 共115页
组织行为学(mba201209)_第3页
第3页 / 共115页
组织行为学(mba201209)_第4页
第4页 / 共115页
组织行为学(mba201209)_第5页
第5页 / 共1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组织行为学(mba201209)》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组织行为学(mba201209)(1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组织行为学,李明德 讲授2012年9月(新),授课教师李明德四川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人力资源管理系主仼 四川大学工商管理学院MBA职业发展中心高级顾问 四川省社会劳动保障学会常务理事 中建钢构公司人力资源管理顾问 四川置信集团公司人力资源管理顾问 四川省投资集团公司人力资源管理顾问 四川省经营管理人才中心技术顾问 四川省九届、十届、十一届人大代表 成都市人才中心顾问 成都市经济委员会:工商企业专家顾问团顾问联系方式: TeL: 18980938613 Email:,第一部分 组织行为学概论 第二部分 人的行为的复杂性与对人管理 第三部分 知觉和情感原理 第四部分 激励原理与员工积极性调动 第五

2、部分 个性与员工管理(用人) 第六部分 群体的本质与动力学机制(制约因素) 第七部分 群体沟通与有效沟通 第八部分 群体决策与领导决策技术 第九部分 群体冲突与冲突管理 第十部分 组织理论、结构设计与组织变革 第十一部分 领导行为与管理,目 录,第一部分:组织行为学概论 Generality of Organization Behavior,行为学介入组织管理的必要性,组织的实质 动态:组织的活动,即协调资源的活动(组织的本质)。 静态:组织的结构,是动态活动的载体。组织结构的功能:决定组织的权力体制、原材料流通、信息传递沟通和心理关系。,管理的实质:,管理即协调资源的过程; 协调资源: 物物

3、;财财;信息信息(信息重构将产生新的知识);人物、环境人机人人各对协调的主体都是人,即管理者。有两对协调对象也是人,可见人的行为和心理规律掌握的重要性。,管理即决策(西蒙语) 西蒙:决策有两个前提:价值前提和事实前提。 决策是思维过程(依据事实) 决策是情感过程(价值选择) 群体决策是个社会心理过程管理即激励(借他助),行为学:是研究特定情境下人的心理和行为活动规律的科学。情境包括自然情境和社会情境,社会事件的作用和群际、人际互动影响均属社会情境。设想并报告:若你行走中莫名其妙被绊一脚摔倒,请问你爬起来会做什么?,组织行为学,系统研究与组织管理相关的人的心理和行为活动规律并运用于管理实际以提高

4、组织工作效能的科学。 研究对象: 个体行为管理:识人、用人、情治、调动员工积极性。 群体行为管理:群体动力学机制、协调、整合、沟通、冲突、决策。 组织行为管理:机制、结构、整合、适应、变革、发展。 领导行为管理:领导基础、领导功能、领导决策、领导有效性。 任务:提高组织活动的效能,包括提高组织和群体的活动效率和提高组织成员的素质(体力、智力、情力、胆力)的提高等。,第二部分:人的行为的复杂性与对人管理 The Complexity of Peoples Behavior and People Management,俗语的哲理 思考并讨论: 两句俗语的高深道理 1、“核桃性锤打吃” 2、“响鼓不

5、用重锤”,人性的复杂性与人的行为的复杂性,1生物性 人属生物,且为肉身这是不争的事实。引申开来,人还具有 活性,是活的资源,不能象对物资源一样进行管理。 耗能性,人要耗体力,需注入能量。 动态发展性,随生理成熟,人会在生理、体力上发生改变。结合心理成熟必须针对年龄段特点进行管理。 趋利避害性,与所有生物一样,人具有趋利避害的特点。这成为利益激励、规章制度控制的依据。 情绪性,与大多数高等动物一样人具有情绪性。情绪控制、情绪管理的作用一直受到管理界的重视。,2社会性。社会性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本质性特点。社会性可能引申出一系列对人管理更重要的特点: 参照性,社会性决定人们彼此之间是相互参照而存在的。

6、它带来人与人之间社会行为的相互学习性;地位处境的比较性或对比性。可以说参照性是个体一切愉悦、痛苦的根源。 互动性。 a.个人在与他人的社会互动中形成自我意识,即通过互动中“他人看我看我”来形成自我观念。 b.互动性带来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交换性,人际之间在抽象事物和具体事物上存在复杂的交换。交换的对等平衡直接影响人际关系的形成、发展、巩固或瓦解。 c.互动性还带来人与人之间心理和行为上的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相互塑造。 d.每个人都不可能不考虑他人的存在而行动。他人存在常常成为刺激物,制约我们的心理和行为活动。,制度、文化制约性。人总是受其社会存在的决定,社会文化、社会价值观、法律、道德、制度文化及

7、其价值观均对个人发生重要影响。 情感性。在人际互动中,个人与其所属社会系统的互动中人的需要满足与否形成人们对他人对自己所属的社会系统的积极或消极、肯定或否定的情绪,这种情绪的长期、大量、多次累积形成人们对他人、对自己所属的社会系统的情感。人际感情、干群感情,人们对组织的归属感,对国家民族的认同感、爱国主义情感均源出于此。案例讨论:他们为什么选择了这种“吃”的顺序?从案例到模型:人究竟为何物?,3思维性:(1)意识性(自我意识)(2)能动性、自觉性(自我实现,内在激励)(3)智慧性、创造性(4)主观性(个性特异性) 4整合性:指意识、思维具有对各种变化的刺激因素分析、综合、产生各种心理需要并控制

8、心理和行为对外界作出变化多端复杂反应(人性具有复杂、多变性、情境性),组织行为学有关“人性”的理论,有关“人性”的看法决定对人管理的方法,手段。 有关“人性”的理论发展及其探索:经济人(X理论):从生物性分析人,人重金钱、利益,趋利避害。 奖惩,规章制度控制成为首选。(外在物质激励) 社会人:从社会性分析人,人喜尊重,被关心,重视人际关系良好尊重、关心员工,创造良好的人际关系气氛,参与管理成为首选(霍桑实验人际关系学说)(外 在精神激励) 自我实现人(Y理论):从意识性分析人,人是自觉的、想要实现自我价值,表现才能,无需监督。自控、自治管理,为其创造良好的自我实现的环境 启发员工的内在激励成为

9、首选。(内在精神激励) 复杂人:从思维的整合性分析人,人存在多种需要,且可随环境和自身条件发展、变化。人能够对复杂刺激和自身的多种需要作综合分析并权变地作出灵活的反应。因人而异,进行有针对性的权变的管理成为首选。,第三部分:知觉和情感原理 The Theory of Sentience and Sensibility,知觉原理与识人,知觉(俗称“认识”) 定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反映。 知识 经验 映 知觉的畸变、失真、变形 态度 知觉不等于客观事物本来面貌 价值 过滤 情感 重组,人们为什么对同一事物会有不同看法(制约知觉的因素) 客体(对象)的性质: 自然客体:物理强度、

10、时空变化特征 社会客体:对知觉者自己的意义、价值 知觉情境:不同情境产生不同知觉。 主体的因素: 知识、经验:影响知觉到的内容、速度、精确性、重新认识事物。 价值观、态度 筛选、过滤 不同心情、兴趣 思维定势 看法,?,情境制约和思维定势的例证。 “失败是成功之母”与“成功是失败之父”,彼德圣吉:“知识经济时代,企业需 要具有整体思维、系统思维、应变思维能 力的员工、应拥有洞察力、创造力、判断 力,具备整合式创新才能,能创造性地 解决企业面对的动态性复杂问题”。企业管理者要拥有系统思维、整体思 维、权变思维能力。企业大学应促进这一 转变过程。,对他人知觉:根据某人表面特征的观察来确定其个性(由

11、表及里、推测性、主观性、可错性),由此产生一系列知觉偏差: 由表及里 首因效应:第一印象 推测性 近因效应:绩考时重后不重前 主观性 晕轮效应(美貌效应)情感介入 可错性 刻板印象:对一类人固定刻板的看法 形成第一印象的原理: 核心品质 热情 冷漠真诚 虚伪红票效应 黑票效应,对人际关系的知觉 己他关系:主观性强,相互影响认知、互动性、交换性。处理二人关系应与人为善形成良性循环;如与人交恶形成恶性循环。双方对人际关系的现状均有责任,自己要找自己的责任。 他他关系:同极性较客观,异极性较主观。己 () () 他 他,自我知觉(意识):自己对自己生理状况、心理状况、社会地位状况的认识和看法。自我知

12、觉的作用:自我行为的出发点。自我意识的形成: 重要他人的系统评价 (“人看我”看我) 反复成功失败的经历 与人交往中比较发现自我反省,归因 定义:对自己或他人的行为作原因解释。来源于探究反应。 分类:自我归因、他人归因; 内在归因、外在归因 归因规律: 对行为者成功失败的归因,对他人一般行为归因的规律(印象管理原理)一贯性:行为反常,外在情境归因;行为正常,内在归因普遍性:相同情况下多数人的共同行为,外在情境归因;与众不同,内在归因。区别性:个体在不同情况下表现出不同行为,外在情境归因;在不同情况下表现出相同行为,内在归因。,知觉原理的管理运用要注意自己知识经验的积累,有助于快速准确解决问题;

13、 认识事物时要尽量克服自己的定势思维;防止旧知识、旧经验影响自己重新认识问题。 对员工做结论要慎重; 应该尽量利用知觉原理待人处事;树立自己在员工心目中的良好形象:(印象管理) 对自己有准确的、积极的自我认识,并帮助员工正确认识自己; 对员工的工作行为应实事求是归因,避免消极的心理后果。,情绪情感原理与感情投资,概念: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需要的态度体验叫情绪情感。是事物与自己的需要满足与否和满足程度的心理体验。需要满足: 积极、肯定态度体验 极性不满足: 消极、否定态度体验 强度 事物,情绪与情感的区别、联系 二者本质相同且相联系,但有区别。 二者区别: 情绪为人与动物共有(低级需要满足)

14、 情感为人独有(高级需要满足) 情绪外显,情感含蓄 情绪是不稳定的、一时的状态,易变 情感稳定、不易变化 二者联系: 情绪大量积累 情感(感情投资的原理) 已形成情感 情绪表现 对于同一对象,情感是情绪的本质内容,情绪是情感的外在表现。,形成,制约,情绪情感的分类 情绪分类(依速度、强度、持续时间、外部表现分) 心境(心情):缓慢、微弱、持续时间长、具有弥散性。良好心境有利于身体健康、提高劳动工作效率,创造性易于发挥,有利于人际关系的融洽。 激情:速度快、强度大、持续时间短、强烈的外部表现。如狂喜、暴怒。内部有强烈的生理改变(肾上腺素分泌增加),理智控制能力减弱,在群体中具有感染和互励性。忍无

15、可忍就会产生激情。管理上要避免激情的消极后果。,应激:出乎预料的紧急情况下出现的高度紧张的情绪反应。全身心能量的总动员;内部强烈的生理改变;注意力狭窄,关注于事件本身,无暇他顾;受经验和训练的影响,出现恰当行为和不恰当行为。即时应激: 长时应激:即工作紧张,STRESS,长期紧张和工作压力,疲于奔命。其严重后果:免疫机制下降。长时应激的缓解方法:主要是放松:a、有限沉思性放松(气功);b、无限沉思性放松(借助音乐最好)。,情感分类: 理智感、道德感与美感。 与管理密切相关的情感:组织归属感、组织 认同感、干群感情关系、人际感情关系,情绪情感原理的管理运用: 创造组织内部良好的情绪情感气氛。 以员工的情绪变化为线索,用以发现组织存在的问题。 注意感情投资,形成良好的干群关系,并以其制约工作失误时群众的情绪表现。 注意避免激情的消极后果,尤其是群体激情的消极后果。 注意调节工作节奏,防止长期应激对身心健康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