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心理学——第六章学习原理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54774942 上传时间:2018-09-19 格式:PPT 页数:100 大小:76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心理学——第六章学习原理_第1页
第1页 / 共100页
现代心理学——第六章学习原理_第2页
第2页 / 共100页
现代心理学——第六章学习原理_第3页
第3页 / 共100页
现代心理学——第六章学习原理_第4页
第4页 / 共100页
现代心理学——第六章学习原理_第5页
第5页 / 共10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现代心理学——第六章学习原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心理学——第六章学习原理(10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现代心理学 第六章 学习原理,南达元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精神卫生中心,本章教学目的要求,了解:学习的性质 熟悉:经典条件作用、操作条件作 掌握:认知学习,第一节、学习的性质,一、哲学家对学习的看法,二、现代心理学中的学习界说,一、哲学家对学习的看法,1、洛克的经验主义 2、理性主义,1.洛克的经验主义,洛克是经验主义的开创者,洛克认为人类所有的思想和观念都来自或反映了人类的感官经验。 洛克的白板说:认为人的心灵开始时就像一张白纸,而向它提供精神内容的是经验(即所谓的观念)。,观念联想:感觉(sensation)反思(reflection) 感觉是感官感受外部世界,而反思来自于心灵观察本身。洛克还

2、将观念划分为简单观念和复杂观念,不过并没有提供合适的区分标准。我们唯一能感知的是简单观念,而我们自己从许多简单观念中能够形成一个复杂观念。,1.洛克的经验主义,感官的性质可分为“主性质”和“次性质”。洛克相信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的主性质包括了形状、运动或静止、数目等和物质不可分离的那些性质,而次性质则包括了颜色、声音、气味等其他各种性质。 洛克认为主性质就在物体里,次性质只在知觉者中。,1.洛克的经验主义,心 理 的 理 论 探 讨 (芳芳和莉莉的作业),心 理 的 理 论 探 讨 (芳芳和莉莉的作业),喂,我们 去玩吧,分 不 清 玩 笑 和 讨 厌,2、理性主义,对学习的看法:知识的构

3、成来源只凭自明之理的直觉和演绎推理。 超验主义:宣称存在一种理想的精神实体,核心观点是主张人能超越感觉和理性而直接认识真理。 完形心理学认为,人们天生倾向于去完成未完成的形式。,合理化,文饰作用,给自己的行为赋予合理、正当的理由,因此值得自己和他人的赞同。 两种形式:“酸葡萄”机制和“甜柠檬”机制。,二、现代心理学中的学习界说,1.行为潜势改变 已产生的学习未能在行为上表现于外的现象。 2.较为持久改变 (驾驶技能,摇头丸跳舞) 3.学习因经验而生 (a个体生活习得的累积b活动过程中产生的学习:书法,交通事故)由成熟产生的行为改变不叫学习 4.学习有多种类型 (杀鸡给猴看,王熙凤,态度,理念)

4、,第二节 经典条件作用,经典条件反射:是指一个刺激和另一个带有奖赏或惩罚的无条件刺激多次联结,可使个体学会在单独呈现该一刺激时,也能引发类似无条件反应的条件反应。 意义:可以解释多种临床疾病症状的形成和发展;可以用于建立相应的临床干预方法如对抗性条件反射训练。,一、经典条件作用的实验,二、经典条件中的重要现象,强化:某些环境刺激对行为反应产生促 进作用的过程称为强化。在经典条 件反射中,非条件刺激与条件刺激反复结合的过程就是强化。 类化:反复强化使某些与条件刺激相近的环境刺激也引起条件反射。 消退:取消强化,条件反射可逐渐消失 。,辨别:产生条件作用后,如有其它与条件刺激类似的刺激同时出现时,

5、个体只向条件刺激做反应。 二层条件作用:产生条件作用之后,条件刺激可以当做无条件刺激之用,使之与另一条件刺激相伴出现,建立另一个经典条件作用。,三、联结式学习,定义:将两个本没有关系的事件联系在一起,产生学习。 一种联结是条件刺激+条件反应=反应 第二种联结是条件刺激+无条件刺激=学习,第三节 操作作用,操作条件反射重视行为结果对行为本身的作用。 根据这一理论,人类许多正常或异常的行为反应(习惯或症状),可以由操作条件反射机制而形成或改变。如吸烟、依赖等的形成机制;及其行为治疗如厌恶疗法等。,一、斯肯纳操作条件反射实验,二、操作条件作用的强化原则,(1)正强化:行为的结果是积极刺激增加,从而使

6、该行为逐渐增强。即RS(积极)R(促进) (2)负强化:行为的结果是消极刺激减少,从而使该行为逐渐加强。即RS(消极)R(促进),(3)消退:行为的结果是原有的积极刺激减少,从而使行为反应逐渐减弱。 即RS(积极)R(减弱) (4)惩罚:行为的结果是消极刺激增加,从而使行为反应逐渐减弱。即RS(消极)R(减弱),反射(),非条件反射 (Unconditioned reflex):先天的,其反射弧较为固定,其刺激性质与反应之间的因果关系是由种族遗传因素所决定 条件反射 (Conditioned reflex):后天获得的,它是建立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是个体在生活过程中根据所处的生活条件“建立”

7、起来的,其刺激性质与反应之间的因果关系是不固定的、灵活可变,且具有预见性,二、桑代克的“饿猫逃出迷笼实验”。,实验设计:将饿猫关入笼中,笼外放一条鱼,饿猫急于冲出笼门去吃笼外鱼,但是要想打开笼门,饿猫必须按压一块带有铰链的台板。刚放笼中的饿猫以抓、咬、钻、挤等各种方式想逃出迷笼。尝试中,它可能无意中踩到台板,结果使门打开,多次实验后,饿猫的无效动作越来越少,最后一入迷笼就会立即以一种正确的方式去触及机关打开门。,桑代克的学习理论(试误说),桑代克认为,动物的学习并不具有推理演绎的思维,并不具有任何观念的作用。动物的学习方式是试误式的,即动物是通过反复尝试错误而获得经验的。这种学习的实质就是在刺

8、激和反应之间形成联结。因此学习是联结的形成与巩固。,效果律(Law of Effect),效果律强调个体对反应结果的感受将决定个体学习的效果。即如果个体对某种情境所起的反应形成可变联结之后伴随着一种满足的状况,这种联结就会增强;反之,如果伴随的是一种使人感到厌烦的状况,这种联结就会减弱。桑代克后来修正了效果律,更强调奖赏,而不大强调惩罚。,准备律,准备律是反应者的一种内部心理状态。一切反应是由个人的内部状况和外部情境所共同决定的。因此学习不是消极地接受知识,而是一种活动。学习者必须要有某种需要,体现为兴趣和欲望。,练习律,练习律的实质就是强化刺激与反应间的联结随练习次数的增多而增强。 两个次律

9、:应用律,一个已形成的可变联结,若加以应用,就会变强;失用律,一个已形成的可变联结,若久不应用,就会变弱。,问答题:试述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异同。,答: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建立的,是暂时性的神经联系,建立联系的基本条件是强化过程。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又称工具性条件反射,是通过动物自己的某种活动,某种操作才能得到强化而形成的某种条件反射。它们的共同点在于都十分强调强化的作用,不同的强化方式效果不同,因此它们在本质上是相同的,都依赖于强化。,它们的不同点在于:(1)经典条件反射的无条件刺激物十分明确,而操作性条件反射的无条件刺激物不明确,一般认为是机体自身的一些因

10、素促使机体的操作性动作的。(2)经典条件反射中动物往往是被动接受刺激,而在形成操作条件反射过程中,动物是自由活动的,通过自身的主动操作来达到目的。(3)在经典条件反射中,强化刺激引起非条件反应,而在操作性条件反射中,非条件反应不是由强化刺激引起的,相反非条件反应引发了强化刺激。,第四节 认知学习,掌握顿悟学习、方位学习、观察学习的认知成份、潜在学习中获得认知、学得无助感内带有认知、学习历程的复杂性。,当动物面对两个刺激,被训练成对其中一个作出积极反应而对另一个作出消极反应时,它习得的究竟是什么呢?,试验:将浅色b和深色C两个物体置于动物面前,b下有食物,C下无食物。动物选择b可以得到食物,选择

11、C则得不到食物。训练动物进行选择,直到动物总是选择b为止。然后,将这对刺激(b和c)替换成另一对刺激(a和b),其中a比b的颜色更浅些。根据传统的理论,动物必须在熟悉的、肯定的b和新的、中性的a之间进行选择,由于b有过训练,并与积极反应联结起来,所以要比没有建立任何联结的a更容易为动物所选择。事实上,动物选择了a。,传统的理论认为,动物在与第一个刺激相应的一个感觉和积极反应之间形成了联结,在另一个感觉和消极反应之间也形成了联结。与此相反,考夫卡认为,动物在先前的训练中,习得的是对整体或组织的反应,如学会对明度梯度中那个较高的梯度(较亮的刺激)作出积极反应,所以当它面对一对新刺激时,按照整体反应

12、原则,将会以同样的行为选择刺激a。,联结式学习是行为主义据以解释行为的理论。 (1)经过练习刺激与反应间联结成习惯。 (偏于“行”的一面) (2)个体复杂的行为中,还有“知”的一面。,一、对联结式学习的不同解释,二、顿悟学习实验,完形心理学家柯勒是第一位反对行为主义以刺激与反应联结代表学习的。 顿悟:行为环境在受地理环境调节的同时,以自我为核心的心理场也在运作着,它表明有机体的心理活动是一个由自我一行为环境地理环境等进行动力交互作用的场。,例如,一个动物受到某一障碍物的阻挡(地理环境),无法获得置于障碍物后面的食物(行为环境),在这样一种心物场中,自我的张力是明显的。当顿悟使这个场获得重新组织

13、时,也即当动物发现它可以绕过障碍物时,问题就得到了解决。,这里,一个重要的内涵在于:动物在产生一个真正的心理问题之前,必须意识到这一问题情境的所有因素。如果动物不知道障碍物后面有食物,即没有行为环境,问题就不会存在,因为产生不了心物场的张力;如果动物知道障碍物后面有食物,但它的自我没有这方面的欲望或需求,问题也不会存在,因为同样产生不了心物场的张力。以此类推,地理环境也是如此。,三、方位学习实验,托尔曼认为整体行为主要有四个特征:(1)行为总是指向一定的目标对象。如白鼠走迷津总是奔向食物。目的性是行为的最重要的特征。(2)行为实现指向目标即对象,总是选择一定的途径和方式。所以,整体行为还具有认

14、知的特性。如白鼠总是选择一定的通道而非另外的通道通过迷津。,(3)行为在指向特定的目标对象时,总是选择那些最短的路径或较容易的手段,托尔曼把它称为最小努力原则。我们用简单、快速的方法解数学题。(4)整体行为不是机械的、固定的、而是可以通过教育变化的,说明它有可接受教育的特征。,四、观察学习的认知成分,以往的学习理论家都忽视了社会变量。 人在社会情景中,通过观察和模仿学到很多东西。,班都拉认为行为主义的刺激反应理论无法解释观察学习的现象?,(1)不能解释个体为什么会表现出新的行为。 (2)无法解释为什么在一个榜样的身上获到完整的行为模式。 (3)不能解释为什么这种行为模式在没有强化的情况下获得。

15、 (4)不能解释为什么在观察榜样行为后,这种已获得的行为可能在数天、数周甚至数月之后才出现。,班都拉的典型观察学习实验,班都拉分别就现实、电影和卡通片中成人榜样对儿童行为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所有这三类成人榜样都同样会导致儿童模仿这种攻击性行为。 主要假设(1)儿童是否不管榜样是受到奖励还是惩罚,总是会从榜样那里习得攻击性行为?(2)儿童看到榜样受到奖励是否比看到榜样受到惩罚会更多地自发模仿所看到的攻击性行为?(3)看到榜样受奖励的儿童比看到榜样受惩罚的儿童习得更多攻击性行为呢?,哪些条件会影响观察学习?,1、榜样所表现的行为具有明确的后果者。 2、在学习者的心目中,对榜样的形象持有正面

16、 态度者。 3、榜样与学习者之间,在人格特质上有相似之处。 4、学习者对榜样的观察模仿,其后结果能获得强化者。 5、所要观察模仿之榜样的行为能够明确认定者。 6、所要观察模仿之榜样的行为是属于学习者能力所及者。,孔子落户天安门,君君臣臣:君与臣民是契约 非命令-服从关系君对臣民提出契约之外的要求,臣民可以拒绝;如果君侵害了臣民的权益,臣民可以反抗。,论语八佾篇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孔子落户天安门,文化大革命的人:鼓吹复辟奴隶制的反动分子 知识女性:“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会觉得是男权主义者 自由之士:“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鼓吹等级制和专制 市场人士:“不患寡而患不均”,鼓吹平均主义,据说中国的平均主义观念和制度源远流长,思想家、教育家,好像鼓吹“和谐”,过于遥远而无干了?,解读道德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