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2011下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54772211 上传时间:2018-09-19 格式:PPT 页数:60 大小:30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徐志摩2011下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徐志摩2011下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徐志摩2011下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徐志摩2011下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徐志摩2011下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徐志摩2011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徐志摩2011下(6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月派诗人,徐志摩,朱自清:“现代中国诗人,须首推徐志摩和郭沫若”。,一、关于徐志摩:,1、徐志摩(18961931)原名章垿,浙江海宁人,新月诗派的代表诗人。现代著名的诗人、散文家。,2、1918年赴美国学银行学、社会学。1920年入英国剑桥大学研究院学习。1921年开始写诗。1922年回国,先后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校任教。1923年参与创建“新月社”。1931年因飞机失事而身亡,当时年仅36岁。,3、出版的诗集有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四部;4、徐志摩一生追求“爱、自由、美”三位一体的理想人生。,胡适曾说“他的人生观真是一种单纯信仰,这其中只有三个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

2、个是美。他梦想这三个理想的条件能汇合在一个人生命中,这是他的单纯信仰”。,5、徐志摩政治理想是幻想在中国建立英美式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康桥理想)(茅盾 :“中国布尔乔亚开山的同时又是末代的诗人”)。,5、在诗歌方面,深受英美浪漫派诗人雪菜、拜论、济慈、华兹华斯等人的影响,诗歌飘逸中含着温柔,忧郁中带着潇洒。,沙扬娜拉一首 赠日本女郎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象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密甜的忧愁/ 沙扬娜拉!,这首诗歌沙扬娜拉一首赠日本女郎是徐志摩1924年随印度诗人泰戈尔访问日本时,写下的一组内容相联而又各自成章的组诗,共18首。这是最后一首,也是

3、最脍炙人口的一首诗篇。,沙扬娜拉”是日语“再见”的意思。这首告别诗写了日本女郎告别时温柔的情态、娇羞的模样、深情的语言和密甜的忧愁,给我留下了一个温柔多情、楚楚动人的日本女郎形象。,1、“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象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写的是日本女郎低头告别 时的动作情态。,作者把日本女郎告别时低头的动作情态比作是:一朵不胜凉风娇羞的水莲花。,把女郎婀娜轻盈的体态和娇美羞怯的神态比作微风吹拂下闪闪悠悠的水莲花清纯美丽、婀娜多姿同时又楚楚动人。,2、“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写的是女郎告别的话语,用反复的手法,表达

4、女郎告别的深情。,“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是对女郎深情告别言语的理解。,“蜜甜的忧愁”:“忧愁”,表达的是女郎离别的忧愁、担心何日君再来的忧愁。 “蜜甜”,主要表达的是对女郎不忍离别依依不舍情谊与离别时妩媚多情、娇美情态的甜蜜感受。,表达对女郎美貌情意的陶醉与感动及对这女郎温柔多情的赞美。,3、“沙扬娜拉!”是日语再见的意思。作者把日语“沙扬娜拉!”引入诗歌中的作用:不仅使诗歌充满了异国情调,而且让我们联想到女郎道别时声音的清脆甜美,再现了女郎甜美而温柔、真挚而深情的动人风韵。,综上所述,诗人借助女郎告别时的低头的动作、娇羞的神态、深情的话语、深深的忧愁、甜美的声音,给我们塑造了一个体态

5、轻盈婀娜、神态娇美羞怯、声音清脆甜美,个性温柔多情这样一个清纯美丽、楚楚动人的日本女郎形象。,再别康桥,播放中英文版再别康桥flash录音。,(一)徐志摩与康桥:,“康桥”, 即剑桥,是英国剑桥大学所在地。是世界十大名校之一。英国许多著名的科学家、作家、政治家都来自于这所大学。1920年10月1922年8月,徐志摩曾游学于此。,徐志摩留学英国,本意是想跟罗素学哲学,结果没学成,经著名作家狄更斯的介绍,以一个特别生的资格,到英国剑桥大学学习政治经济学。,在剑桥,徐志摩度过了一年多悠闲自在的日子;在剑桥,他可以随意选科听课;在剑桥,他经常漫步于康桥河畔;在剑桥,他深受西方资产阶级进步思潮的影响;,

6、纵观徐志摩在剑桥的生活,有三个方面记忆是他终生难以遗忘的:1、在剑桥,他认识了旷世才女林徽因,并对她产生深深的恋情;,2、在剑桥,徐志摩深受英美资产阶级政治理想的影响,产生了他的政治理想,即“康桥理想”,理想在中国建立英美式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3、在剑桥,徐志摩接触了许多英国浪漫主义、印象主义、唯美主义文学作品,诗兴大发,用他的话来说,“那时的诗情真有些象是山洪暴发,不分方向的乱冲”,在康桥,他最终放弃成为哲学家的夙愿,毅然举步迈向诗坛。,康桥生活是徐志摩人生的重要转折点,康桥是徐志摩的精神依恋之乡,用他的话来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是康桥给我胚胎的。

7、”(我所知道的康桥),徐志摩在1922年离别康桥时曾写过抒情长诗康桥再会罢,这首诗歌是诗人在1928年秋天,重访母校后回国途中,所写的一首缠绵悱恻的告别诗。,诗歌借助康桥美好景色的描绘,表达自己对母校如诗如画的自然风光及美好的康桥理想与生活深深的眷念之情。,康桥美丽的景物 :河畔的金柳,软泥上的青荇,榆阴下的潭水。,河畔的金柳:写出了柳树的娇艳妩媚神态,表达作者深深的眷恋欢喜之情。,软泥上的青荇:张扬自在表达对康桥由衷的热爱之情。,榆阴下的潭水:表达作者梦幻陶醉之情。,河畔的金柳,软泥上的青荇,榆阴下的潭水。描绘了一幅康桥如诗如画的夕照晚景图,表现校园环境的清幽、宁静和美丽。,同时借景抒情,表

8、达对深深的眷恋之情。由诗人眷恋之深,可想见离别难舍之苦。,神奇的畅想:寻梦。,彩虹似的梦 :作者过去美好的康桥生活。那里有他浪漫的日子、燃烧的爱情、美好的理想 ,从中可见作者对康桥生活、康桥理想深深的依恋之情。,因为对过去生活的热爱,这种不能重回过去的离别就更显得惆怅伤感了,诗歌再次表达着他对离别母校依依不舍的深情。,面对离别,作者所能做的,是悄悄吹奏起离别的笙箫,在宁静的沉默中体会离别的伤感与惆怅。在轻轻、悄悄、频频挥手中表达对母校的深情与热爱,及其依依不舍的心情。,“云彩”:指的是康桥里所有美好的东西,包括美好的自然风景,包括悠闲自在的生活,包括热情的爱恋,激情的火花,喷勃的诗情,理想的信

9、仰所有所有让诗人魂牵梦绕的过去。,诗人其实非常想回到过去,想回到过去康桥的生活中,但是现实却不可能回去,对此,诗人只好顾作潇洒的告别,无奈中,潇洒中,感受不得不离去的哀愁!,综上所述,诗人借助康桥美景,康桥生活的追忆,表达自己对母校深深的热爱眷恋怀念之情,表达不得不告别的母校,及母校生活,内心依依不舍的深情。,康桥之行的原因:内心非常孤独与痛苦。第一,他的政治理想,即“康桥理想”在中国行不通,他的资产阶级政治理想完全破灭,他的理想主义四处碰壁。,第二,徐志摩所提倡的文学的性灵,文学应体现爱、自由与美的主张与当时左翼文艺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文学观,倡导无产阶级的文学观格格不入,诗人遭到文艺界多

10、数同仁的一致声讨,并被斥为“资产阶级的文人走狗”。,第三,他与妻子陆小曼婚姻出现严重分歧,生活并不如意。,情感上的失落,理想的破灭,社会上文艺界的否定声讨,让诗人非常痛苦,作者此次的康桥之行,很大程度是来“寻梦”,散心的,想借助旧梦的重温,慰藉自己孤独灵魂的。用诗人的话来说,是寻找其过去“彩虹似的梦”的。,诗人思想情感:梦回过去,寻找过去,沉醉过去,却不得不告别过去,不忍离别又不得不离别的复杂情感。表达诗人对母校深深的依恋之情。,诗人借景抒情,借康桥美景,串接起康桥回忆,表达诗人对康桥热爱、向往、眷恋、沉醉与歌颂之情,及不忍离别又不得不离别的哀愁。,“三美”主张的体现。,“音乐美”:主要体现在

11、节奏和韵律的和谐。第一,每行诗或停顿三次,或停顿二次,如:“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li)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zi)”节奏整齐中富有变化,同时音韵和谐,节奏平和舒缓,轻盈柔和。,第二,基本上是逢双句入韵,每节一换韵。如:“来”、“彩”; “娘”、“漾”;“摇”、“草”; “潭”、“间”等。韵律和谐交响,错落起伏。第三,诗节首尾遥相呼应,回环复沓,使诗歌轻盈柔和的旋律产生余音绕梁的回环效果。,绘画美:主要是指诗的词藻富于色彩美。诗中的一个个精彩的意象,如“金柳”、“ 青荇”、“彩虹”、“星辉”等 色彩鲜艳,具有绘画美。,建筑美主要指诗的结构体现节的匀称和句的均

12、齐。全诗七节,每节两句。每节诗歌排列上单行和双行错开一格排列,既给人以流动的美感,又使整首诗富于整齐的美感。,每节四行,每行字。一、三行稍短,大抵六字,二、四行稍长,大抵八字。诗行有规律的长短错落,又大段整齐匀称,参差变化中见整齐体现建筑美。,综上所述,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充分体现了新月诗派的“三美”主张,是新月诗派典型的代表作之一。,(四)延伸阅读:,雪花的快乐假若我是一朵雪花,/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飞扬,飞扬,飞扬./ 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不去那冷寞的幽谷,/不去那凄清的山麓,/ 也不上荒街去惆怅./ 飞扬,飞扬,飞扬,/ 你看,我有我的方向!/,在半空里娟娟的飞舞,/ 认明了那清幽的住处,/ 等着她来花园里探望./ 飞扬,飞扬,飞扬,/ 啊,她身上有朱砂梅的清香!/,那时我凭借我的身轻,/盈盈的,沾住了她的衣襟,/ 贴近她柔波似的心胸,/ 消溶,消溶,消溶./ 溶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