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018--中小学学习动机激发与心理辅导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4757611 上传时间:2018-09-18 格式:PPT 页数:77 大小:1.5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1018--中小学学习动机激发与心理辅导_第1页
第1页 / 共77页
20151018--中小学学习动机激发与心理辅导_第2页
第2页 / 共77页
20151018--中小学学习动机激发与心理辅导_第3页
第3页 / 共77页
20151018--中小学学习动机激发与心理辅导_第4页
第4页 / 共77页
20151018--中小学学习动机激发与心理辅导_第5页
第5页 / 共7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51018--中小学学习动机激发与心理辅导》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1018--中小学学习动机激发与心理辅导(7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吉林省中学心理健康教师培训 中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心理辅导,延边大学师范学院 金河岩,中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心理辅导,第一节 需要、动机及其理论 第二节 学习动机的个体因素 第三节 学习动机的情境因素 第四节 学困生问题研究与对策,一、需要 (一)需要 需要是个体在生活中感到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一种内心状态,是有机体内、外部生活条件的要求在脑中的反映。 1、需要是现实要求的反映 2、需要是个人的一种主观状态,第一节 需要、动机及其理论,(二)需要的特点 (1)对象性 (2)紧张性 (3)动力性 (4)起伏性,(三)需要的种类 1、需要的起源 生理需要:饮食、睡眠、休息、避痛、御寒、性等。

2、社会需要:劳动、交往、认识、文化、美的需要等。 2、需要的对象性质 物质需要:空气、阳光、食物、水、服装、书籍等 精神需要:交际、认识、创造、美、道德需要等。,(三)马斯洛-需要层次说,二、动机与学习动机 (一)动机 (motivation) 动机是指激发、引导、维持并使行为指向特定目的的一种力量。 动机 = 需要 + 诱因(目标) 内驱力、目标、兴趣、情绪、愿望、理想、信念等,(二)学习动机 (motivation to learn) 1、学习动机涵义 学习动机是指引发与维持学生的学习行为,并使之指向一定学业目标的一种动力倾向。,2、学习动机的作用 第一,唤醒学习的情绪状态。 第二,增强学习

3、的准备状态。 第三,集中注意力。 第四,提高努力程度和意志力。,3、学习动机的分类 (1)外部动机内部动机(动机起源) (2)生理性动机社会性动机(需要起源) (3)物资性动机精神性动机(动机对象) (4)远景性动机暂时性动机(动机时间) (5)主导性动机辅助性动机(动机作用),(6)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 认知内驱力-要求了解、理解和掌握知识以及解决问题的需要。 自我提高内驱力-因自己的胜任或工作能力而赢得相应地位的需要。 自我提高内驱力-把成就看作赢得地位与自尊心的根源,属于外部动机。,二、学习动机的理论,一、行为主义的学习动机理论 1、驱力说 机体需要的剥夺产生内部刺激(

4、内驱力),驱使有机体产生并维持降低驱力的活动。 该理论可以解释动物的训练,但是很难解释人类的学习。 2、强化说 行为与刺激因强化而建立稳固的联系,受到强化的行为比没受强化的行为更倾向于再次出现。 强化论可以解释婴儿和低年级儿童的许多学习行为的原因。,二、动机的人本论 马斯洛认为人的行为是由一定的需要所驱使的。 缺失需要(包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交往和尊重的需要)对生理和心理的安宁是极为重要的,必须得到满足。 生长需要(包括认知需要、审美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则是决不可能完全得到满足的。,三、认知心理学的动机理论 认知取向的动机理论关注的是学习者渴望有序、理解世界、预期将来理解世界并使世界变得更

5、为有意义。四、动机的社会文化观 社会文化取向的理论在理解动机时强调学习者和他人一起形成学习时的经验。 所谓学习也就是参与社会团体中的生活。 在教学中,教师的作用就是创设各种类型的群体活动,确保所有的学生参与其中,让学生围绕问题进行合作,对学习产生责任感。,班杜拉:个人的行为是通过观察他人而习得的,强调社会模仿在形成和改掉习惯中的作用。,四种取向的动机理论比较,第二节 学习动机的个体因素 一、需要 (一)成就需要和成就动机 Ts = Ms Ps Is Ts为追求成功的倾向 Ms为成就动机 Ps为成功的可能性 Is为成功的诱因值 Is = 1 一 Ps,(二)关系需要 关系需要:渴望与他人建立密切

6、的情感联系 亲和需要:喜欢与人保持一种亲密的关系 关系需要可以促进学习 关系需要也可以妨碍学习,(三)自主需要与自我决定理论 自主需要:人们希望具有控制事情发生、发展及结果的能力,即人们希望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 根据这个理论,人们需要感到自己是胜任的、与他人有关系的、主动的。 自我决定属于内部动机的一种,青少年正处于一种追求独立、渴望自由的阶段。所以对青少年学生的管理应该适当放宽,而不是事事过问,让学生学会自己决定,自己承担责任。,二、情绪状态 (一)唤醒水平与焦虑 学习是一个伴有情绪的热认知过程。,(二)好奇心(curiosity) 个体有寻求新异、复杂、令人耳目一新的东西的本能倾向,这种需

7、要表现为个体的求知欲。 制造悬念; 让学生猜测,教师提供反馈; 充分利用学生的原有知识,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引起争议; 制造矛盾。,(三)兴趣 1、兴趣 兴趣:个体对某人或某事物的选择性注意的倾向。 兴趣可以分为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 第一,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善于引导学生的兴趣; 第二,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三、动机信念 (一)归因理论 归因模型,习得性无助感研究(塞利格曼 1967 ),(二)学生的能力观 能力实体观(entity view of ability) 倾向于确立成绩目标,认为太卖力或失败都意味着能力低下; 另一种策略是避免失败。 能力增长观

8、(incremental view of ability) 倾向于确立任务目标,希望提高自己的能力 能力的提高意味着聪明,失败不意味着没有希望,只意味着还需要更加努力,他们倾向于确立中等偏难的目标,这种目标具有最大的激励作用。,(三)学生的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 自我效能感指人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自我效能感通过确立目标来影响动机。 自我效应感高,将确立较高的目标,而且较少担心失败,最后影响其策略的选择; 自我效应感低,将不仅不可能确立高目标,而且可能回避困难的任务。 自尊(self-esteem)是个人对自己重要性的判断,自我效能感主要受四个因素

9、的影响 直接经验 替代性经验 言语说服 情绪的唤起,(四)目标取向 目标是引导和保持学生动机的方法之一,是个体从事某项工作想要完成的事情,(1、以任务为目标 以学习或掌握为目标,倾向于寻求挑战性任务,不怕困难,主要关心自己已掌握的情况和能力的提高,不注重同学之间的比较。他们也倾向于寻求他人帮助,运用较适合的认知加工策略和学习策略。,(2、以成绩作为目标 通过与他人比较显示自己的能力,关心获得好的测验分数。把超过他人作为目标,善于表现。如果认为不可能胜过别人,他们可能采取避免失败的策略。他们更关心别人的评价,却不太关心自己习得了什么。,(3、以回避为目标 以回避工作为目标的学生不要学习,他们只求

10、避免辛苦的工作。力图不花多少努力尽快完成作业和学习活动。认为不必努力,或工作容易或能游手好闲时,会感到成功。,(4、社会性目标 与学生社会需要有关的目标。学生的社会联系增多,参加许多非学业性的活动,如体育活动、约会等。这类目标涉及多种需要,与学习有不同性质的关系,有的有助于学习,有的不利于学习。,第三节 学习动机的环境因素,一、教师变量 1教学效能感 教师对自己能否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的信念 影响教师的活动、努力和教学的坚持性,对于学生的成就有重要的预测作用 。 高教学效能感的老师更看重学生的自主性,也更多的给学生以自主的空间,激发学生内部学习动机的教师特点,了解每个学生的需要 关心每个学生的发

11、展 对所有的学生来说,规则、限制和提供的资源都始终如下,牢固不变。 民主 善于鼓励学生 热情 相信每个学生都具有取得成功的能力 尊重学生的任何尝试,教师心理品质与积极课堂氛围,轻松 喜欢所做的事情,能看到工作的乐趣 所做的限制前后一致 不苛求完美 有幽默感 尽可能私下里处理纪律问题 没有坏学生或笨学生,只是他们缺乏安全感 永不放弃,积极课堂氛围的指标,凝聚力:学生相互间了解、帮助,友好。 多样性:鼓励学生有不同的兴趣和爱好。 正规性:行为受正式规则的引导。 合作:强调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 满足感:学生喜欢课堂上进行的活动。 关心:教材对学生的社会和情感需要十分敏感。 民主:学生一起来作决定。

12、目标导向:班级的目标清晰。,2教师期望皮格马利翁效应、罗森塔尔效应 自我应验效应、维持性期望效应,3反馈与评定 (1)学习结果的反馈要及时。 (2)学习结果的反馈要具体。 (3)学习结果的反馈要经常提供。,(二)任务变量 1任务性质 大多数的学生都希望降低学习的风险性和模糊性,因为它们对取得高分造成了威胁,尤其对高焦虑和试图回避失败的学生而言。,2任务难度 任务的客观难度 任务的主观难度 如果学生认为不论怎样努力也肯定不可能成功,他的学习动机就会处于极低的水平。 教师要适当地掌握难度标准,使学生感到,要得到好成绩是可能的,但也不是轻而易举的。,3任务价值 成就价值:表明学生在任务中表现良好的重

13、要性,与个体的需要及取得成功的意义相关 内在价值或兴趣价值:指的是个体从活动本身获得乐趣 效应价值:帮助个体达到一个短期或者长期目标的价值,为了促进学生了解学习任务的价值,在课堂教学中应更多采用真实性的任务 如果让学生记忆他们很少用的定义,或者学习只有在考试时才出现的东西,或者复习他们已经理解的功课,他们的动机就会比较弱 如果任务既是真实的、有趣的,又是有意义的,就能促发他们强的学习动机。,(三)家庭及同伴变量 1家庭期望 孩子们的学习动机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父母的态度和信仰。 弱学习动机孩子的家庭特点: 相信在这个世界上只要“过得去”就可以; 他们因为有固定的工作而感到运气,认为不必去多考虑;

14、 从未想到过自己的孩子有上大学的可能,对大学认识模糊。,强学习动机孩子的家庭特点: 认为社会等级和社会职业是按教育程度分等的; 相信自己成功的障碍是缺乏教育; 经常不断地鼓励自己的孩子认真学习,准备上大学。,对比研究表明: 成绩优良学生的父母提的要求更加具体明确; 成绩优良学生的父母更重视学生独立工作能力的培养; 成绩差的学生的父母格外关心孩子学会保护自己的权利。,2同伴竞争 (1)竞赛学习实验 竞赛组的成绩优于无竞赛组 Chapman 个人竞赛组成绩最优 团体竞赛组较次 控制组最差。,(2)竞赛的消极作用 使学习迟缓的人丧失信心,对不需要任何努力就能成功的人缺乏激励; 对大多数学生会产生失败

15、感; 降低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 对不合作是一种鼓励。,使竞赛能对绝大多数人起激励作用,组织方式上可采用: 按能力分组竞赛或按项目分组竞赛,这样每个学生都有获胜的机会; 让学生用自己的今天和昨天的自己比赛,争取进步。,3群体目标设置 三种目标结构激发学生不同的学习动机 合作型目标结构最大限度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但是要使合作学习有效,必须将小组奖励和个体责任相结合。,(四)环境因素与个体因素的交互作用 1归因表述评价 在学生完成某一学习任务后,教师应指导学生进行成败归因。 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找到成功或者失败的真正原因,即正确归因; 另一方面,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一贯表现,从利于长远的学习进步的角度进行积极

16、归因,哪怕这时的归因并不真实。,2表扬和批评 赫洛克(Hurlock,1925)实验 :,3情绪表达老师对学习者成功和失败的情绪反应也会影响学习者的归因。 老师对学生的失败感到愤怒并感到挫败时,学生会倾向归因自己的失败是缺乏努力; 如果老师对学生的失败抱着同情的态度,学生将归因于能力的不足(Graham,1991)。 老师的不同情绪表达影响了学生对失败的原因的理解,也影响对未来成功的期望。,二、学习动机的激发与维持 (一)激发与维持学习动机的一般原则 1.在激发与维持学习动机之前,必须先基本满足他们的较低级需要 2.以内部动机作用为主,外部动机为辅 3.把激发与维持学习动机既作为手段也作为目的 4.外部奖励的运用必须适当,(二)课堂教学的前提条件 1教师应善于管理课堂,维持课堂纪律,使正常的教学活动不致受到纪律不良的学生的干扰; 2教师必须与学生建立正常的师生关系,教师有耐心、公正、友善,使学生有爱和归属感; 3布置给学生的学习任务必须是学生既能胜任但又有一定难度的,太易和太难的任务都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学习任务必须是真实的,也就是说,对学生有一定实际意义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