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性休克凝血病的治疗

上传人:g**** 文档编号:54757502 上传时间:2018-09-18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4.2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伤性休克凝血病的治疗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创伤性休克凝血病的治疗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创伤性休克凝血病的治疗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创伤性休克凝血病的治疗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创伤性休克凝血病的治疗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创伤性休克凝血病的治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伤性休克凝血病的治疗(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创伤性休克凝血障碍 治疗进展,山东省中医院ICU,内 容,一、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的定义,创伤性大出血指24 小时出血量大于或等于1 个血容量( blood volumes) 或3 小时出血量大于或等于0.5 个血容量。2007: 严重创伤出血的处欧洲指南,失血性休克分级:,级:失血量750ml,占血容量比例15%;级:失血量7501500ml,占血容量比例1530%;级:失血量15002000ml,占血容量比例3040%;级:失血量2000ml,占血容量比例40%。,引 言,容量复苏救治重点; 2008年美国指南早期大量等渗晶体液; 胶体液 VS 晶体液?近年研究发现积极容量复苏 死亡率 凝血

2、功能障碍 or 难以控制的出血。,对创伤性凝血障碍(TIC)的认识,创伤患者早期凝血障碍的发生率为2530,甚至高达60%; 合并颅脑损伤者发病率更高,且与创伤或低血压程度相关; 凝血功能障碍是创伤性休克(Traumatic shock,TS)早期体内的必然反应休克恶化;凝血障碍原因及机制不够详尽多因素有关。,Floccard B,Injury,2012,43(1):2632,内 容,休克导致凝血障碍的机制,出血消耗PLT、Fib、其他凝血因子; 血液稀释; 体温降低 酸中毒 低钙血症; 贫血或纤溶亢进 ,中华危重症医学杂志(电子版). 2012. (03),休克导致凝血障碍的机制,体温降低

3、体温(T)每降低1凝血因子活性(FC)下降10,当T50%; T 1.5倍标准值; PT和APTT可作为创伤死亡风险的独立预测因子; 局限性:耗时长,难以反映复杂临床状态下的凝血情况,难以早期对创伤性凝血障碍作确定性诊断;有无早期(创伤100 mmHg); (3)持续复苏,一直出血得到有效控制; (4)在休克初步纠正后,再转运或进行其他处理(包括手术)。但在出血未被控制的情况下,经典复苏可以引发下述问题,并增加预后风险: (1)较高的血压加剧出血; (2)较高的血压冲开已形成的血栓; (3)高容量使血液稀释,降低氧输送和凝血物质,进一步加剧缺氧和凝血障碍; (4)高容量导致低温,并与酸中毒、凝

4、血病构成“死亡三角”。,如何预防血压控制,MAP: 60?90?(mmHg) 动物实验:45 or 50mmHg生存率明显降低;80mmHg出血量明显增加;60与70mmHg无明显差异。 60 mm Hg可考虑作为低血压复苏的目标血压。 欧洲复苏指南:无颅脑创伤患者,SAP 80-100mmHg,达标后根据容量及组织灌注情况调整。,J Crit Care. 2014. 29(2): 313.e1-5,如何预防液体使用,Bayer等在脓毒性休克模型中复苏目标:MAP70 mm Hg、ScvO270、CVP8 mm Hg,血乳酸2.2 mmol/L作为休克逆转指标;比较对象:羟乙基淀粉液、明胶液或

5、晶体液;结论:脓毒性休克采用晶体液复苏似乎预后更好。17,200多例创伤性休克救治的回顾性分析显示:凝血障碍的发生率随静脉输液量的增加而增加;2000 mL(40),3000 mL(50),4000 mL(70); 是否能采用液体限制性复苏策略呢?,如何预防限制液体使用,307例创伤性失血休克患者术中液体复苏回顾性分析示:血压目标:失血控制前控制SBP90 mm Hg;比较:标准组(31521491mL)【晶体液,下同】限制组(89313831mL)(P0.001) RBC、FFP和PLT输注量无差别;术中死亡率:标准组 32;限制组 9%; 总体死亡率亦然。 在创伤性休克复苏中应用大剂量晶体

6、液使整体存活率下降,因此复苏时应尽量减少晶体液输入。,Crit Care. 2014. 20(4): 366-72.,如何预防大量输血协议(MTP),主要内容: 休克复苏早期按11输注液体与血制品; RBC、FFP和PLT也按一定的比例输注; 明显改善凝血障碍和减少后续失血; 改善预后尤其是远期生存率?,Injury. 2014. 45(9): 1301-6.,如何预防大量输血协议(MTP),主要内容: RBC:FFP:PLT=?尚无一致意见;MTP最常使用的RBCFFPPLT=111;FFPRBC112为高比例、112者为低比例输注。,JAMA Surg. 2013. 148(3): 239

7、-44; discussion 245.,内 容,如何防治大量输血早期输注FFP,风险:并发ARDS; 2003年Hirshberg等FFPRBC=23;PLTRBC=810; Sperry等观察一组(415例)创伤性休克患者:12 h内输注RBC8单位6 h给予11输液与血液制品FFP:RBC=11.5 早期及30天死亡率明显降低,J Trauma Acute Care Surg. 2012. 72(4): 821-7.,如何防治及时纠正Fib及PLT不足,每1单位FFP仅含0.5克Fib; 当血浆Fib低于1 g/L时可同时应用冷沉淀纠正; 推荐:普通病人: PLT50109/L,复合创伤

8、严重出血或合并颅脑创伤:100109/L; 库存PLT缺陷:高亲和性血栓受体的表达减弱,使其形成血栓的能力降低; RBC:FFP:PLT=11160活性。 能否考虑应用全血呢?,如何防治新鲜全血应用,优势:采出时间短,凝血因子、PLT等含量高,无血细胞破坏成分; 缺点:炎症反应ARDSMOF.新鲜全血可以提高24 h生存率,但对30天的远期生存率与应用库血无明显差异。,Med J Armed Forces India. 2014. 70(2): 163-9.,如何防治应用抗纤溶药物,继发性纤容亢进在创伤早期即出现; 应用抗纤溶药物有助于降低纤溶活性、减少失血 推荐:氨甲环酸; 目前尚未完全清楚

9、此类药物的效益到底有多大,需进一步大样本多中心研究。,如何防治凝血酶原复合物及重组活化因子,凝血酶原复合物(PCC)的优势:易存储、容积小、给药快、无血型特异性;重组活化因子因子(ra)ra与有功能的PLT形成稳定的血凝块,且不受低体温的影响,但酸中毒pH7.1时可减弱其活性。,如何防治凝血酶原复合物及重组活化因子,Simpson等对29篇相关研究的文献分析:应用PCC及ra对死亡率无不同影响;血栓形成事件风险较大;欧洲指南应用指征:钝挫伤患者大量失血常规处理后仍未改善者;不主张ra用于外伤出血或作为MTP的一部分使用。,如何防治保持正常体温和内环境稳定,切记:机体保温(37.0-37.5);

10、给输入液体加温(37.0);监测动脉血气;维持血液pH和电解质在正常水平.,内 容,存在的问题及展望,FFPRBC=11.5 or 12比较 发现两组的早期及30天死亡率未见明显不同;干预力度的增加与生存预后未得到预期改善的原因何在?创伤的严重程度、患者初始凝血状况以及MTP的启动时机;缺乏明确的凝血目标指引.,存在的问题及展望,Lucas等对手术中大量失血的患者复苏:目标:恢复并维持正常凝血功能。监测:CT(凝血时间)、PT、APTT、TT(凝血酶时间)、血浆Fib、F以及F;治疗:调整FFPRBC的输注比例; 术中和术毕时检测凝血功能基本维持在正常范围,以氧合指数为指标的肺功能也维持接近正

11、常。 通过密切监测的凝血指标为导向的凝血制品应用将可能是MTP今后的发展方向。,Anesth Analg. 2013 .,内 容,小 结,创伤性休克容量复苏过程中常伴有凝血障碍的发生; 凝血异常机制包括:体温降低、酸中毒、低钙、贫血、纤溶亢进以及APC的过度表达有关; 诊断以“PT、APTT和INR”来预测,血栓弹力图(TEG)、旋转式血栓弹力计(ROTEM)以及凝血与血小板分析仪(Sonoclot)等更能早期诊断; “损伤控制性复苏(DCR)”、“低血压性复苏(HPR)”、“输液限制性复苏(FRR)”、“止血性复苏(HR)”以及“大量输血协议(MTP)”等治疗理念; 凝血功能监测与目标指引的重要性。,Thank You,电 话:(0531)68616861,网 址:http:/,西院区:济南市文化西路42号,东院区:济南市经十路16369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