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名于世的丝绸之路》小学说课稿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54757343 上传时间:2018-09-18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5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闻名于世的丝绸之路》小学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闻名于世的丝绸之路》小学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闻名于世的丝绸之路》小学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闻名于世的丝绸之路》小学说课稿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闻名于世的丝绸之路》小学说课稿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闻名于世的丝绸之路》小学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闻名于世的丝绸之路》小学说课稿(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闻名于世的丝绸之路,一、把握教材,确定目标,闻名于世的丝绸之路,二、我的模式,我的方法,三、设计意图,板书点睛,四、课堂得失,深刻体会,闻名于世的丝绸之路是北师大版品德与社会四下五单元穿越时空的生活第二主题路在脚下延伸中的第三课,承接路越走越宽和四通八达的交通。教材通过图文,概要介绍我国古丝绸之路。通过对丝路的学习,使学生清楚地了解“丝路”将中华文明传播到世界各地,并将中华文明和世界上其他文明联系起来。,一、把握教材,确定目标,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分目标中指出:“珍视祖国的历史与文化,具有中华民族的归属感和自豪感”,课标内容第五板块“我们的国家”第九条中进一步提出:“知道我国是有几千年历史的文明

2、古国,掌握应有的历史常识,了解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丝绸之路”的故事,距离学生生活太遥远,如何帮孩子走近丝路,更好地了解“丝路”的重要作用,是本课要解决的重点与难点。,一、把握教材,确定目标,结合教材内容、课标要求及学生实际,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1、知道陆上丝路的基本干道成形于西汉时期的张骞出使西域,是横贯中亚、联系欧亚两洲,多以中国丝及丝织品贸易为主的交通线路;了解海上丝路的起点及最具影响的人物。2、通过看线路图,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3、通过多种形式,引领学生直观感受丝路,知道“丝路”促进了中西方物质文化交流,助推邻邦交流,世界发展。4、了解今天的“一带一路”建设,更加深入感悟我

3、国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萌发爱国之心和民族自豪感。,一、把握教材,确定目标,品德与社会课,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很强的课程,本课涉及历史地理知识性较强,而且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有关丝路的知识,再加上这种赛课形式,教师无法充分了解学情,学生收集整理相关资料的时间和过程是缺失的。基于此因,我决定充分利用课本,深挖教材,运用“核心大问题质疑细节小问题探疑教材及资料释疑”的教学模式,体现问题引领,由浅入深的活动层次,促使学生乐于参与,积极交流,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达成教学目标。,二、我的模式,我的方法,二、我的模式,我的方法,1、核心大问题质疑,上课伊始,通过丝绸之路是一条怎样的路?为什么这条

4、路叫做丝绸之路?这一核心问题,激起学生走近丝路的兴趣!,二、我的模式,我的方法,2、细节小问题探疑,用“为什么叫丝绸之路”“西域指哪些地方”“张骞为什么出使西域”“丝路的路线是什么”“丝路怎样艰辛”“丝路传播文明”“丝路经贸往来”等一系列小问题,持续激发学生好奇心,进而产生学习教材及补充资料的欲望。,二、我的模式,我的方法,3、教材及资料释疑,学生紧抓教材,学习补充资料,直观感受丝路,更好地了解“丝路”的重要作用。,三、设计意图,板书点睛,2000多年前,无数人怀揣梦想踏上西行之路。商旅的驼铃,开辟了这条古丝路,令东西方文明在此交融和传承,从此改变了中国,也改变了世界。本节课,我力图运用欣赏图

5、片视频,阅读文字资料,看图识图,讲故事,算一算等方法,让学生通过学习教材,参考资料来直观感受丝路,知道“丝路”促进了中西方物质文化交流,助推世界发展。为此,我设计了以下六个教学环节:,三、设计意图,板书点睛,1、欣赏谭晶演唱的丝绸之路,将学生一瞬间带回到2000多年前。,1、激趣质疑,导入新课,2、开门见山,揭示课题闻名于世的丝绸之路。,3、引导学生质疑,追问核心大问题:丝绸之路是一条怎样的路?为什么这条路叫做丝绸之路?,三、设计意图,板书点睛,设计意图:通过欣赏优美动听且意味深远的歌曲视频,拉近悠久历史与学生生活的时空距离,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在揭示课题之后,通过核心大问题的质疑,促使学生产生

6、强烈好奇心,进而有浓厚的学习欲望。,1、激趣质疑,导入新课,三、设计意图,板书点睛,1、引导学生紧抓教材,深入阅读47页三段文字,让学生说出发现,知道文字资料是从“张骞出使西域经济贸易往来文明传播世界”这三个方面进行的概述。,2、历史长河钩沉,走进“丝绸之路”,2、引导学生紧抓第一方面“张骞出使西域”进行质疑。,3、紧抓细节小问题“为什么叫丝绸之路”、“西域指哪些地方”、“张骞为什么出使西域”、“丝路的路线是什么”、“丝路怎样艰辛”等,教材及资料释疑。,设计意图:细节小问题的质疑,由浅入深的活动层次,充分利用课本资源,通过识图认图,讲故事,算一算等方法,引导学生质疑,探疑,释疑,进而达成教学目

7、标。,三、设计意图,板书点睛,1、问题引领:我国从丝路上运到国外的都有什么?引导学生学习教材内容及补充资料。,3、文明传播世界,丝路成为桥梁,设计意图:运用欣赏图片,阅读文字的形式,让学生对文明传播世界进行探疑,最终在释疑的过程中,广度和深度都得到提升。,三、设计意图,板书点睛,1、问题引领:丝路上的归国之人,世界各地远道而来的客人,都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引导学生学习教材内容及补充资料。,4、经济贸易往来,促进交流发展,设计意图:运用欣赏图片,阅读文字的形式,让学生对经济贸易往来进行探疑,最终在释疑的过程中,广度和深度都得到提升。,三、设计意图,板书点睛,1、拓展活动“丝绸之路文物精品大展”,将

8、品社课实践性延伸到课外。,5、拓宽学习视野,海上“丝绸之路”,设计意图:运用欣赏图片,阅读文字,看图识图等形式,全面了解“丝路”,萌发爱国之心和民族自豪感。,2、除了“陆上丝路”,还有海上丝路,总结学习方法,自主进行学习。,3、“南海1号”“何日见真容,丝路多神韵”!,4、总结提升“丝绸之路”伟大,神奇,充满炎黄子孙血汗与智慧!,三、设计意图,板书点睛,1、组织学生学习小资料,直观感受了解习近平主席关于“一带一路”的伟大构想,并能谈谈自己切身的体会。,6、“一带一路”伟大构想,丝路精神薪火相传,设计意图:总结全课,升华内化。,2、总结提升21世纪的今天,我们中国愿意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承担更多的

9、责任和义务,为人类和平发展做出更大更多的贡献。,三、设计意图,板书点睛,板书设计,设计意图:题目“闻名于世的丝绸之路”是个弧形,它既像一条连接东西方的纽带,又仿佛一座跨越国界与世纪的桥梁,将东方汉朝与西域国外,中国与世界紧密相连,正因为张骞出使,郑和航行,文明的传播以及经贸的往来,才使丝路熠熠生辉,所以“出使”“文明传播”“经贸往来”成为这座桥梁的中流砥柱,坚实基础。板书设计清晰生动,画龙点睛,凸显本课知识重难点。,四、课堂得失,深刻体会,楼兰的正午, 西青的傍晚, 幽幽驼铃声, 回荡几千年。 华夏连世界, 西域通大汉。 丝路精神,薪火相传。 二十一世纪, 常忆苦思甜。 中国梦,我们圆!,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