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期末说明物理

上传人:ths****59 文档编号:54745030 上传时间:2018-09-18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3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二期末说明物理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初二期末说明物理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初二期末说明物理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初二期末说明物理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初二期末说明物理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二期末说明物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二期末说明物理(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八年级第一学期 期末考试说明,考试范围,第三章 光和眼睛34 探究光的折射规律35奇妙的透镜36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37眼睛与光学仪器38揭开色彩的奥秘,第四章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4. 1从全球变暖谈起4. 2探究汽化和液化的特点4. 3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4. 4升华和凝华4. 5水循环与水资源 第五章 我们周围的物质5. 1物体的质量5. 2探究物质的密度5. 3密度知识的应用5. 4认识物质的一些物理属性5. 5点击新材料,试卷的结构、题型、分值的情况 一、你能选择出正确答案吗?(共38分, 第1-10题为单选,每小题3分, 11-12小题为多选题,每小题4分,) 二、你能用你所学知识完成下

2、列填空吗(共20分,每空1分,7题) 三、你能正确做出下列图像和回答出下列问题吗? (共16分,4题) 四、你能完成下面的探究吗?(共20分,4题) 五、你能完成下列计算吗?(6分,1题),课标要求课标要求1: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的规律,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探究并知道凸透镜成像规律。了解凸透镜成像的应用。,例1.如图所示,一支铅笔斜插入盛水的玻璃杯里,看上去铅笔好像在水面处折断了,这是光的_现象水中部分的铅笔看上去变粗了,这是因为圆柱形的盛水玻璃杯相当于一个_,所成的是一个放大的_像(填“实”或“虚”),例2.把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15处时,可在光屏上形成一个倒立、放

3、大的烛焰的像,那么( ) A.蜡烛距离凸透镜30时,一定能在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像 B.蜡烛距离凸透镜20时,一定能在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像 C.蜡烛距离凸透镜10时,一定能成正立、放大的像 D.蜡烛距离凸透镜5时,一定能成正立、放大的像,例3.如图所示是两个人眼的简图,其中图(a)中眼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焦距比正常眼的长,图(b)中眼晶状体焦距比正常的短. 认真观察(a)、(b)两副图,可以发现:其中 图所示的眼睛是近视眼, 图所示的眼睛是远视眼;近视眼应用 镜(填“凸透”或“凹透”)进行矫正.,例4用一支位置固定的激光笔将激光斜射入水中,如图,容器底部因折射光线(未画出)的照射形成一光

4、斑,当因容器泄漏使水面逐渐下降时,光线的入射角将 (选填“变小”、“不变”、“变大”),光斑将 (选填“右移”、“不动”、“左移” ),课标要求2:能用语言、文字或图表描述常见的物理特征。能从生活和社会应用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 课标要求3:能区别固、液、气三种物质。能描述这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 课标要求4: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测温度。尝试对环境温度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课标要求5:通过实验探究物态变化过程。尝试将生活和自然中的一些现象与物质的熔点或沸点联系起来。 课标要求6: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决自然界中一些水循环现象。有节约用水的意识。,例5.有6种物质:

5、铁、水银、水晶、白酒、牛奶、巧克力,请你用不同的分类方法把它们分成两类,看谁想得多。,例6. 以下温度中最接近23的是 A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房间温度 B南昌市冬季最冷的室外温度C健康成年人的体温 D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例7.如图四种测量水温的操作是否有错误?错在哪里?A ; B ;C ; D 。,例8图中的符号分别代表冰雹、小雪、雾和霜冻四种天气现象,其中主要通过液化形成的是 A冰雹 B小雪 C雾 D霜冻,例9.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深秋的早晨,枯草上的霜是水凝固形成的 B夏天,我们看到冰糕“白气”是一种汽化现象 C从冰箱中取出的“易拉罐”过一会儿表面有水,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6、 D用久了的白炽灯泡内表面发黑,是钨蒸气液化后再凝固的结果,课标要求7:能描述物质的一些属性。尝试将这些属性与日常生活中物质的用途联系起来。 课标要求8:初步认识质量的概念。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课标要求9:通过实验理解密度的概念。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课标要求10:了解物质的属性对科技进步的影响。初步了解纳米材料、半导体材料、超导材料、隐形材料的一些特点、应用及发展前景。,例10一位同学在测一小物体质量时,在天平右盘里无论怎样加减砝码都不能使横梁平衡时,下列方法中正确的是:( ) A交换左右托盘 B旋动平衡螺母C移动游码 D同时移动游码和旋

7、动螺母,例11小明在调节托盘天平横梁时,先把游码移到左端零刻度处,发现横梁左端高、右端低,他应该把平衡螺母向 端调(选填“左”或“右”)。他用已调节好的天平测量某物质的质量,当所加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所示时,天平横梁正好平衡,则该物体的质量为 g。,例题12:(实验题)张明和王芳合作,进行“测定盐水的密度”的实验。 实验器材:天平(含砝码)、量筒、烧杯、盐水 实验步骤:步骤一、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1 步骤二、将盐水倒进烧杯,用天平测出装有盐水的烧杯总质量m2 步骤三、将烧杯中的盐水全部倒入量筒中,读出盐水的体积V 步骤四、计算出盐水的密度: 他们收拾好实验器材后,一起对实验过程进行了评估:

8、 张明说:我们的实验原理正确, 实验器材使用恰当,操作过程规范,读数准确,计算无误,得出的盐水密度是准确的。 王芳说:在操作过程中,我发现有一点儿盐水沾在烧杯内壁上,这样,尽管我们操作规范、读数准确、计算无误。但我们测量得到的数据还是有了误差,导致计算的结果也有误差。 张明认真思考后,同意了王芳的意见。然后,他们一起继续探讨如何改进实验方案,尽量减小测量的误差。,根据张明和王芳对实验过程的评估,请你回答: 王芳这里所指的“测量误差”是在上述步骤的第 步骤产生的,导致了盐水体积读数 (填“偏大”或“偏小”),从而使得盐水密度的计算结果 (填“偏大”或“偏小”)。 为了减小实验的误差,必须从质量和

9、体积两方面的测量进行控制。根据张明和王芳的意见分析,在不增加实验器材的条件下,提出你的实验设计方案,使实验结果的误差达到最小。实验步骤是:在你的设计方案中,控制误差的思路是:,一、你能选择出正确答案吗?(共38分, 第1-10题为单选,每小题3分, 11-12小题为多选题,每小题4分,)二、你能用你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填空吗(共20分,每空1分,7题),三、有关光的部分: 1。能在相关现象中判断入射角、折射角、反射角及对应光线。 2. 能在相关现象中判断像的形成是光的反射还是折射形成的? 3.透明、不透明物体颜色在生活中的判断(用课本上的相关知识) 4.有关凸透镜成像的知识如:物距、像距、焦距、成

10、像特点等知识将是重点考试内容, 在不同的体型中都可以出现,,四、有关物态变化: 1.能在提供的现象中判断生活中水等物质的状态。 2.能对水的循环过程有正确的认识,有节约用水意识。 3.能由物态变化中时间和温度的坐标图像作出正确的相关知识判断。,五、关于物质 1.能对生活中常见物体的质量及体积作出正确估算 2.能根据m/v的图像正确读取相关信息或规律 5.能在现实生活中判断物体的导热性、导热性、硬度等性质。,三、你能正确做出下列图像和回答出下列问题吗? (共16分,4题)两道作图题,作图题 光学 两道简答题 简答题 在第四章物态变化和第五章物质。,3、.物态变化的综合题,正确使用天平、量筒及组合使用,,四、你能完成下面的探究吗?(共20分,4题),1、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2、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A、探究汽化和液化的特点 B、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4、探究物质的密度,.能运用=m/v及变形公式进行计算,五、你能完成下列计算吗?(6分,1题),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