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作文身体训练及例文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54743701 上传时间:2018-09-18 格式:PPTX 页数:32 大小:130.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高考作文身体训练及例文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2018年高考作文身体训练及例文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2018年高考作文身体训练及例文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2018年高考作文身体训练及例文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2018年高考作文身体训练及例文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年高考作文身体训练及例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高考作文身体训练及例文(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江苏省启东中学2018届高三第二次月考)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康德说:“有两样东西,我们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所唤起的赞叹和敬畏就会越来越历久弥新,一是我们头顶浩瀚灿烂的星空,一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法则。”世界上有很多东西需要或值得敬畏,人生无所畏,实在很危险。,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几种方法:(1)从抓关键句入手。有的材料为突出中心,有时会在材料中设置关键句(开头句、结尾句、反复出现的句子),抓住这些关键句,就能把握材料主旨,准确理解材料,正确立意。(2)从分析原因入手。

2、任何事物的产生、变化和发展,都有其内在或外在的原因。因此,阅读分析材料的因果联系,从原因切入立意,是行之有效的方法。(3)从材料情感倾向入手。有的材料在叙述、说明或评论某个事物时,明显地流露出作者的情感倾向,这样我们可从材料的情感倾向入手来审题立意。(4)从辨明关系入手。任何事物是相互联系的,事物间的关系主要有依存关系。如本题“所谓畏就是敬”。,【解析】分析材料,如果同意作者观点,即在这段话中涉及到的观点“所谓畏就是敬”、“人生无所畏,实在很危险”、“一个人有所怕才有成,一个人到了无所怕,不会成功的”中任选一个角度来立论,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阐述:(1)敬畏生命,关爱生命;(2)敬畏自然,保护自

3、然资源,避免人为造成的灾害;(3)敬畏对手,尊重对手,才能让我们在竞争中获得提升;(4)敬畏父母、敬畏师长,以此作为一种约束;(5)人要有所畏,常怀敬畏之心;(6)因有知而有畏,不敢跨越雷池;(7)敬畏是成功的法则(尊重、谦虚、谦卑);(8)有所畏,才会不断追求和探索。在写作时,应注意明确“畏”的对象是什么,为什么要“畏”,如何从“畏”中获得成功。或者“有所畏,有所不为”,可以联系实际,联系现实,选取相关论据,将道理说清楚,表现出考生的思想厚度,文化底蕴。,如果不同意作者观点,即从作者话中的对立面进行立论“人生无所畏,要勇往直前”、“一个人要无所畏(怕),才能成功”,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阐述:(

4、1)人生无所畏,要充满自信,敢于尝试,勇于创新;(2)人生无所畏,才能无所顾忌地冲破教条,敢于挑战权威,大胆探索;(3)人生无所畏,要有勇气坚持自己的信念,追求梦想;(4)人生要无所畏惧(如艰险、困难、挑战),才会获得成功(5)因无知而无畏,常常酿成大祸,损人害己(反面);(6)人生无畏,更能成就功业;(7)人生无所畏,社会才能得以向前发展。还可以辩证看待作者的观点,持肯定意见谈及在人生中对什么应该“有所敬畏”,对什么应该“无所畏”,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联系生活、现实来谈社会上的一些现象等。(1)人应该有所敬而无所畏;(2)对自然规律应该敬畏,对探索遇到的困难应该无所畏惧;,心怀敬畏心怀对自

5、然的敬畏,才能享受青山绿水,聆听自然心声。近来,雾霾天气严重困扰国人,人们怨声载道,可谁又想过,造成这一现象的不正是我们对自然缺乏敬畏之心吗?树林花园被拔地而起的高楼取代,蓝天白云被工厂的乌黑浓烟遮掩,甚至生长百年的橡树林因逆领导意志而被无情砍伐。我们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去哪儿了?记得一位登山家在登上珠峰时感慨地说:“不是我征服了珠峰,而是它向我展示了它温柔的一面。”这种对自然的敬畏之心让人动容,也足以让我们反思该如何敬畏自然。 自然需要敬畏,对历史亦然。、心怀对历史的敬畏,才能不忘历史,警钟长鸣。,在国外,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倒行逆施,不顾国际谴责公然参拜靖国神社,这哪里是对历史的敬畏。同是二战战败

6、国,战后德国历任领导人都心怀对历史的敬畏,以史为鉴,为过去纳粹暴行真诚忏悔,赢得了世人理解与尊重。相较战后德国的前总理勃兰特,安倍晋三是多么的渺小和丑陋。那些否认侵略历史,美化侵略历史,对历史不心存敬畏的人或国家必将被历史所淘汰。在国内,有些国人也缺乏对历史的敬畏与尊重。如“抗日神剧”铺天盖地地袭来,让人眼花缭乱,不禁让人发出疑问:“这就是中国抗战史?”抗日神剧的出现是对历史的不尊重,也是对革命先烈的不尊重。今天,我们更应该心存对那段痛苦历史的敬畏,以史为鉴,警钟长鸣。 我们还要对生命敬畏,如此,生命才更有价值,更有意义。特蕾莎修女,把一生献给那些受苦难的人们。她怀着对生命的敬畏,同他们交谈,

7、给他们食物,让他们感受到无尽的爱和关怀。特蕾莎修女死后,印度给她举行了国葬。特蕾莎修女对生命的敬畏感动了无数贫苦人民,人们纷纷跪下,不敢高过她的灵柩。,相反的,不敬畏生命,人生之花就会枯萎。马加爵只因同学的几句玩笑话,挥刀杀人,在断送同学年轻生命时,也葬送了自己的青春韶华。生命可贵,怎能不怀有敬畏之心?康德说:“有两样东西,我们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所唤起的赞叹和敬畏就会越来越历久弥新,一是我们头顶浩瀚灿烂的星空,一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法则。”人生短暂,心存敬畏,方可大道直行。岁月无痕,心存敬畏,自当青史留名。心存敬畏,让人生走向辉煌!,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宁夏银川

8、一中2018届月考)1950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入学考试有这么一道题目:“假如你有两块面包,你会怎么做?”教授本杰明格雷厄姆参加了这次阅卷,答案可谓五花八门。有的说,我会留一块作为晚餐。本杰明批注道:你很节俭。有的干脆说,统统吃掉。本杰明笑一笑,批道:你真可爱。忽然,有一个答案吸引了他,上面写道:“假如我有两块面包,我会用其中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本杰明教授在卷末为他批了几行字:世人都知道面包的好,却不知道一朵水仙花的妙。我可爱的孩子,你小小年纪已经领略到人生的真谛,不为物质所累,堪成大器。这位学生的名字就是沃伦巴菲特,当年刚刚20岁。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明确文体(除诗歌

9、外),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点睛:这是一道多则材料作文,首先要分析材料的性质是相同或相反,如果相同,就从同一的角度立意,如果相反,首先首先提炼观点,可以选取其中的一个进行立意,最好是对事物的两个方面进行辩证的分析,进行辩证的立意,这样文章会显得深刻、全面,能够一分为二的看问题。立意时首先抓住材料中的词语,分析他们之间的关系。这道作文题属于相反的两个方面,注意辩证的分析材料中的原因。,解析】试题分析:本题通过材料考查考生的分析、整合、写作能力。本次作文是一篇材料作文。材料作文一方面要求学生整体感知材料,从材料中提炼出主旨;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根据主旨,自选角度进行写作,切不

10、可偏题。材料作文的构思立意,有赖于对材料本身的解读。要仔细品读,揣摩意蕴,把握主旨,从而确定写作的重点,这是写好该类文章的关键。解读材料构思立意时,注意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对于材料作文,考生写作时应全面理解材料,真正吃透材料,总结出材料的主旨,紧扣材料,从材料的主旨出发,选好角度,确立一个具有相当新意、深意的观点,才能胜出。本题,通读材料可以有以下立意参考:(1)追求物质财富,但心灵不为物质所累;(2)眼中有诗意的人,才是金钱的真正主人;(3)美好愿望和轻盈的智慧是一种美好的境界;(4)充满诗意的生活才是美好的生活;(5)有精神追求的心灵才是饱满的灵魂。,人生的价值人生在世,应当努力实现自己的

11、价值,追求自己的幸福。然而,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一些人常常把物质上的富有作为衡量人生价值的唯一标准,以富为乐,以富为贵,甚至为了发财致富而不择手段。那么,是否一个人在物质上富有,就真正实现了其人生价值?答案是否定的。人生的价值,在不同的历史和社会条件下具有不同的内涵。对于人生价值,不同的人也会有不同的理解。马克思主义认为,价值是具有积极意义的、能够满足个人或社会某种需要的东西。它产生于人的实践活动中,既包括物质价值,又包括精神价值;既带有个人特征,又带有社会特征。一个人的价值大小,并不仅仅体现在满足自身需要的程度或者拥有财富的多少,而更主要地体现在对社会所作贡献的大小。人的本质是一

12、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一个人要真正实现自己的价值,就要努力地为社会的发展进步作出贡献。由此而来,人生的幸福既在于物质上的富有,更在于精神上的富有。,人是要有点精神的。物质上的富有,并不代表精神上也富有。一个人在精神上是否富有,关键取决于其道德素质、精神境界的高低。那些品德高尚、目光远大、致力于促进社会发展进步的人,即使在物质上不一定十分富有,但由于能够得到他人和社会的认同与尊重,他在精神上就是富有的。相比之下,那些狭隘自私、唯利是图、拔一毛利天下而不为的人,虽然可以实现物质上的富有,但由于极少想到回报他人和社会,结果很容易导致自己与周围世界的冲突,他在精神上就是贫穷的。物质上的贫穷可以通过努力加以

13、改变,而精神上的贫穷往往是致命的。古今中外不乏这样的例子:一些腰缠万贯的富翁巨贾,无论其曾经拥有多少物质财富,一旦失去了精神支柱,陷入极度的精神空虚,就很容易误入歧途,甚至酿成人生悲剧。,追求个人价值与追求社会价值、追求物质富有与追求精神富有应该是统一的。马克思曾经说过:“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是使广大人民群众过上富裕幸福的生活。为此,必须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同时,社会主义又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致力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一个民族,物质上不能贫困,精

14、神上也不能贫困,只有物质和精神都富有的民族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一个人,只有坚持追求物质富有和精神富有的统一,人生才有价值和意义,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进而实现全面发展。,3、 阅读下面的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你所经历的,世间没有力量能从你那里夺走。一个诗人相信吧,一切都不是徒劳你的诞生,你的生命,你的苦难。奥地利作曲家马勒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点睛:“析材料”是材料作文的关键性的一环,可以可运用如下方法的解读材料:发现法。主要用于意义显豁、中心明确的材料。发现的目标,一是材料的中心句,二是文题中关于中心的提示,三是材料中关于中心的提示。发现

15、了这些内容,就找到了据以立意的突破口。设想法。主要用于有头无尾或有尾无头的材料,如续写的材料。设想的内容,或是与材料合理衔接的情节,或是与材料合理衔接的论述。设想的过程就是思维的发散,所以要注意发散的合理性。归纳法。主要用于意义明晰,但既无中心句,也无提示句的一则或多则材料,归纳出其中心意思,立意便有了立足之处。提炼法。主要用于含义对立的对照型材料。从正反对比中、矛盾对立中、正误相对中提炼出材料所要表达出的意图,以作立意的依据。撷取法。主要用于多段型的材料,从一系列彼此并存的材料中撷取文题所需要的部分内容,并据此清理写作的线索。揣摩法。主要用于喻义型、寓义型、象征型的材料,在反复体味、比较之中

16、品评出材料的喻义、哲理、观点等,然后据此形成自己的观点。,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这是一道以名人的话为材料的作文题,对于此类作文题,要先读懂名人话语的大意,抓住些关键词句,然后再联系社会现实构思立意。本题材料由两则名言组成。第一则是一个诗人的话:“你所经历的,世间没有力量能从你那里夺走。”意思非常好理解,就是你所亲身经历的一切,无论好坏,都是你个人独特的体验,世间没有任何力量可以把你的经历夺走。第二材料是奥地利作曲家马勒的话:“相信吧,一切都不是徒劳你的诞生,你的生命,你的苦难。”意思也不难理解,这句话是说要想象你所经历的一切,都不是空自劳苦,白费心力。无论是你的诞生,还是你的生命,还是你所经历的苦难,都是你自己的独特体验,这体验对于你来说是有意义,不会是空自劳苦,白费心力。这两则材料是表面上看,都是阐述的是自身经历的重要性,而实际上强调的是体验的重要性,并探讨如何辨证地看待人生经历与生命质量的问题。所以作文时,可以结合具体事例论述人生中体验的重要性;可以结合自己的人生体验,写写该如何看待人生经历;也可以写写生活中,我们该如何看待人生的挫折;还可以写写生活中该如何辩证看待人生经历,或者生命质量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