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地理四项基本能力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4743471 上传时间:2018-09-18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1.7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1-地理四项基本能力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专题1-地理四项基本能力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专题1-地理四项基本能力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专题1-地理四项基本能力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专题1-地理四项基本能力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1-地理四项基本能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1-地理四项基本能力(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一 考试大纲四项基本能力,1从文字背景材料中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2从试题的设问中获取和解读信息。 3从地理图形的表述语中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4从地理图形中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5从地图和表格的组合中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6从试题答案中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一 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典例剖析,答案 B,(2014广东文综,11)有研究认为,近几年欧洲西北部 冬季温度偏低可能与全球气候变 暖有关。其合理的解释是( ),五种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途径 (1)要了解地理信息的形式和特点。 分析信息的空间、属性和时间等特征; 明确试题的要求是定性描述还是定量分析、是判断还是推理、是演绎还是归纳、是比

2、较还是综合等;,方法总结,(2)掌握好获取信息的途径和解读方法。 解读文字材料要注意从中提取关键的词语; 解读图表信息时要遵循各种地图的解读方法和技巧,一般来说解读图表信息时可以按照:明确“图名”关注“图边”分析“图中”的步骤; (3)做好必要的知识储备。 重视主干知识的复习,构建地理学科知识体系,储备丰富的知识,这是为形成综合性信息解读所做的知识准备。,(4)加强迁移能力的培养。 平时复习时要加强对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将所学知识进行纵、横向的串联、比较、发散、迁移、升华、深入理解、拓展思维; 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特别是要有“热点”意识,强化知识的具体应用,加强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5)加强能力的专项训练,逐步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 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基本步骤是: 审材料析图像读设问提信息解题意调原理找关键。,培优演练,1自然界蕴藏着无穷的奥秘和神奇的力量。 (1)在澳大利亚墨尔本海岸,有一处被称作“十二门徒石”的神奇崖壁可谓鬼斧神工,以其中漂亮的鸡形礁石最为著名,如今鸡形礁石已坍塌,可谓倩影永逝,令人叹息。关于“十二门徒石”的说法正确的是( ),A类似我国桂林山水的峰丛、峰林,属于喀斯特地貌 B属于海岸侵蚀地貌中的海蚀柱,鸡形礁石是由于海浪侵蚀作用而坍塌 C是由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挤压碰撞而形成的岛弧链 D是由海水的堆积作用形成的,而鸡形礁石是因为风化和侵蚀作用而坍塌,B

4、,(2)经研究发现,在太平洋、大西洋及印度洋靠近赤道的一些区域里,由于洋流在这里形成漩涡,使营养物质无法在此停留,出现了生命绝迹的现象,从而形成海洋“沙漠”地带。海洋“沙漠”地带一般不会出现在赤道上,这是由于赤道上( ) A水温偏高,生物光合作用强 B多对流雨,海水富含营养盐类 C寒暖流相遇,吸引大量海洋生物 D地转偏向力为零,洋流无法形成漩涡,D,(3)“黑烟囱”是指海水从地壳裂缝渗入地下,遇到熔岩被加热,溶解了周围岩层中的金银等金属后又从地下喷出,这些金属经过化学反应形成硫化物沉积在附近的海底,像“烟囱”形状一样堆积形成。图中“黑烟囱”区域主要位于 ( ),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上

5、 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的生长边界上 印度洋板块与南极洲板块的生长边界上 非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的消亡边界上 A B. C D,D,2(2014成都市模拟)近些年,我国农村“空心化”现象日益严重。农村“空心化”有两种类型,一是农民在出行更方便的位置建新房,造成旧宅基地闲置,出现村落空间形态上的整体“空心化”;二是大量青壮年进城务工,使村落人口减少,出现人口“空心化”。读图回答(1)(2)题。,(1)村民出行最不便利的村落可能是 ( ) A李村 B万村 C王村 D赵村 (2)有关农村“空心化”现象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口结构合理 B生态环境好转 C土地资源浪费 D农业生产效率提高,D,

6、C,“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又称知识迁移应用能力。该能力培养的关键在于能否将已有知识与题目建立起正确的联系, 1将所学知识与试题的形式(呈现方式)和内容(考核重点)建立 正确的联系。 2准确地运用相关知识和有关信息,认识和说明问题。 3体现学科渗透,运用相关学科的知识原理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二 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典例剖析,B,B,提高“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的四种方法 (1)注重知识的储备和整理 复习中不但要注重基础知识,更要注意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与逻辑关系,掌握地理原理和规律的实际应用领域。,方法总结,(2)以热点问题为中心构建新的知识体系 实现书本知识牢固化、分散知识组合化、理论

7、知识实用化,从而提高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如对河流复习可进行如下串联整合:,(3)以常考知识为依托构建考点模块 对高频知识或问题,形成多用、常用的答题“模块”; 如在分析气候形成的因素时,一般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纬度:主要决定热量带; 大气环流:主要决定降水。包括气压带、风带、季风; 下垫面:洋流、地形、地势、海陆位置; 人类活动。,(4)进行规范的针对训练 通过仿真训练总结调动和运用知识的经验,做好典型案例(例题)的归纳总结。,1(2014成都调研)读北美洲局部区域气候分布图,回答(1)(3)题。,培优演练,(1)除南极洲外,其他大洲都有分布的气候类型是( ) A B C D (2)有关

8、图示四类气候特征及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终年受副极地低气压带控制 B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 C气温日较差大,年较差小 D受东南信风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3)关于图中洋流叙述正确的是( ) A自南向北流 B为暖流 C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减湿作用 D有利于沿海渔场的形成,B,C,D,2下图是我国某城市的长江两岸城区商品房均价与住宅土地均价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问题。,(1)对比该城市的商品房均价和住宅土地均价两条曲线可知( ) 两条曲线的起伏均较大,并呈现阶梯状变化 长江西北区比长江东南区商品房均价总体水平高 商品房均价最高的区域有可能靠近中心商业区 商品房均价为住宅土地均价的三倍 A

9、B C D (2)该城市应是 ( ) A重庆 B武汉 C南京 D上海,B,B,能力三 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描述事物即表现事物的形态或状态,侧重于对地理概念和地理术语的把握程度,通常指对地理事物时空分布状态的表述; 阐释事物即对事物的说明和解释,侧重于对地理规律、原理、成因的解释说明。具体包括:,1对地理事物进行正确的定性概括。 2对地理事物的位置属性和数量属性的定量表述。 3把繁琐的内容进行化简,讲究逻辑清晰;要以地理原理、地理规律为依据,由因果(果因)、由大小、由前后等 。切忌思路混乱、语无伦次。,2014四川文综,13(2)(3),18分下图为我国某地等高线图,下表是该

10、地气候资料。读图、表,回答下列问题。,典例剖析,(1)描述该地区气温的季节特征。(6分) (2)分析该地区气候可能给农业生产带来的不利影响。(12分),(一)获取和解读信息,(二)调动和运用知识技能 (1)利用等高线海拔高度和分布特征确定地形、地貌类型; (2)判断气候类型的方法和技巧; (3)气温和气候概念,二者区别与联系。 (三)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能力 (1)气温描述要根据月均温的具体数值或相关资料,描述气温整体的高低 (2)气温描述要用词准确,尽量使用地理学科术语,该区域最冷月均温高于0 ,应该是“温和”而不能描述成“寒冷”、“冬季”、“夏季”不能说成“冬天”“夏天”。,答案 (1)冬季

11、温和,夏季高温,四季分明。 (2)冬春遇寒潮(低温)天气,农业生产易遭受冻害;冬春降水少,春温回升快,农业生产易遭受旱灾;夏季多暴雨,农业生产易遭受洪涝灾害。,强化提高“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能力的四大技巧 (1) 把握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理解、掌握地理规律与原理,正确理解地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2)做题时要全面思考,总结规律,掌握思路,提高概括能力。,方法总结,(3)要多角度训练,促进知识迁移。(4)注意把握描述和阐释的表达技巧。要全面完整、层次分明、语言规范,要用词恰当、表述准确,特别要注意使用地理术语。,(2014北京东城区模拟)陕西省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在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具

12、有重要地位。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甲地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培优演练,(1)描述图中甲地的气候特征。 (2)说出图中乙、丙两地农业发展方向的差异,并分析产生差异的主要自然原因。2012年4月韩国三星电子的存储芯片项目落户西安高新区。 (3)简述该项目对西安社会经济的影响。,冬季温和少雨,夏季高温多雨;年降水量丰富(800 mm以上);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 以上。,(2)说出图中乙、丙两地农业发展方向的差异,并分析产生差异的主要自然原因。,2012年4月韩国三星电子的存储芯片项目落户西安高新区。 (3)简述该项目对西安社会经济的影响。,(1)描述图中甲地的气候特征。,乙地为商品粮基地,丙

13、地为苹果基地。乙地为谷地,地势平坦;灌溉水源充足,适宜发展种植业。丙地为高原,地势起伏大,昼夜温差大,利于糖分积累,适宜发展林果业。,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论证和探讨问题的基本要求是用确切的、已知的、低层次的事物、原理、规律等来说明尚不明确的、未知的、高层次的地理问题。“论证和探讨问题能力”主要有三个基本要求:观点明确、表述清晰,逻辑严密。 在学习中应该有意识地积累并领会地理术语的使用范围,以便在答题中充分展现自己的“地理素养”,能力四 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2013新课标,37,24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典例剖析,维多利亚湖是世界第二大淡水湖,湖面海

14、拔1 134米,鱼类资源丰富。尼罗河鲈鱼是体型最大的淡水鱼之一,属肉食性鱼,原产于尼罗河、刚果河等非洲河流中。20世纪50年代,尼罗河鲈鱼被引入维多利亚湖,并迅速繁殖。该湖的尼罗河鲈鱼经捕捞、加工后多销往欧洲,成为昂贵的美食。上图示意维多利亚湖的位置及周边水系。,(1)分析阻碍尼罗河鲈鱼游入维多利亚湖的自然原因。(6分) (2)分析尼罗河鲈鱼在维多利亚湖迅速繁殖的自然条件。(6分) (3)分析尼罗河鲈鱼迅速繁殖对维多利亚湖鱼类资源及捕捞业的影响。(6分) (4)说明尼罗河鲈鱼的引进对维多利亚湖沿岸地区经济发展的贡献。(6分),(1)分析阻碍尼罗河鲈鱼游入维多利亚湖的自然原因。(6分) (2)分

15、析尼罗河鲈鱼在维多利亚湖迅速繁殖的自然条件。(6分),(维多利亚湖)处于相对封闭的高原盆地中(北部唯一出口通向尼罗河);(2分)湖泊海拔高,(2分) 尼罗河上游多瀑布,阻挡了尼罗河鲈鱼游入维多利亚湖。(2分),地形:高原盆地或高原湖泊或高原或北部唯一出口通道(2分) 地势:海拔高;(2分) 多瀑布(2分),维多利亚湖湖面广阔,为体型大的尼罗河鲈鱼提供了广阔的生存空间;(4分) 湖中鱼类为尼罗河鲈鱼提供充足的饵料。(2分),湖面大或生存空间大(4分) 鱼饵丰富(2分),(3)分析尼罗河鲈鱼迅速繁殖对维多利亚湖鱼类资源及捕捞业的影响。(6分) (4)说明尼罗河鲈鱼的引进对维多利亚湖沿岸地区经济发展的贡献。(6分),尼罗河鲈鱼体型大,食量大,导致一些原有鱼类数量迅速减少甚至灭绝。(3分) (尼罗河鲈鱼体型大,捕捞技术和方法与当地传统不同,)冲击当地传统捕捞业,同时出现专门捕捞尼罗河鲈鱼的捕捞业。(3分),鱼类资源:体型大或食量大或食肉性或鱼类资源减少(3分) 捕捞业:冲击传统捕捞业或与传统捕捞业不同或出现专门捕捞鲈鱼业(3分),产量大,价格高,(国际市场需求量大,)出口创汇;(3分) 捕捞、加工、运输等产业随之发展,扩大就业,促进相关产业发展。(3分),创汇或外汇收入或对外贸易或增加收入(3分) 扩大就业或促进相关产业如捕捞业、加工业、运输业(3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