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科学教案上

上传人:101****457 文档编号:54743265 上传时间:2018-09-18 格式:DOC 页数:36 大小:2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五年级科学教案上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小学五年级科学教案上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小学五年级科学教案上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小学五年级科学教案上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小学五年级科学教案上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五年级科学教案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五年级科学教案上(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科教版小学科学五上年级教学设计学校 云石小学教师 谢勇波 2009 学年第一学期2教学工作计划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智力状况及学习情感的简要分析我校五年级有两个教学班,每个班的学生数都在 40 以上。学生整 体学习比较认真,但缺乏灵活性。他们普遍习惯于死学硬记科学知识, 而不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因而学生对 基础知识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深刻,运用能力差。同 时学生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科学常识极为缺乏,科学探究能力也较 弱。家长和某些教师偏重于语数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 触大自然。本学期学科教学的目的要求五年级上册科学是由“生物与环境”、“光”、

2、“地球表面及其 变化”、“运动和力”四个单元组成。 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通过“绿豆种子发芽和生长”、“蚯蚓 的选择”、研究生物的存在和非生物环境的关系;引导学生观察分析 生态群落中生物之间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并通过生态瓶的制作、观察 ,探究生物群落中生物和生物、生物和非生物相互依存的关系 第二单元“光”首先引导学生们观察光的传播(直线传播和反射 )特点及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运用;接着指导学生认识许多光源在发 光的时候也在发热,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阳光下物体得到 的热与受到的光照强弱有关系,也与物体本身的性质有关系;最后通 过制作太阳能热水器综合运用相关知识。 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

3、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认识地 球表面总的地形概貌,以及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地形及特点; 二是地形地貌变化及发生原因。让学生知道是地球内部的运动,是太 阳、流水、风、冰川、波浪等自然力共同作用形成和重塑了地球的外 表。 第四单元“运动和力”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了解重力、弹 力、反冲力,让学生用这些力作动力使小车运动起来,并研究动力的 大小与小车运动的关系。第二部分学习测量力的大小,认识力的单位 ,为研究摩擦力大小做好技能准备;第三部分认识摩擦力,研究影响 摩擦力大小的一些因素,研究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第四部分动 手实践,设计和制作一个小车。备课方面的措施认真钻研教材,吃透教材,备好每

4、一节课,设计符合儿童学习特点的教学程序,做好每节课的课前准备。上课方面的措施能够做到按教案设计来上课,关注每一个学生,在语言上做到通俗易懂,利用好这 40 分钟。提高教学质量提优补差工作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课外小论文写作等指导;对学习有困难的同学的作业以及平时的动手实验给予指导。3课外活动科学小记者团活动的打算学科科研课题科学课开展课外小团体活动的研究教学进度表周次周次日期日期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完成情况19.1-9.4始业教育29.7-9.11种子发芽实验(一) 、种子发芽实验(二)39.14-9.18观察绿豆芽的生长、蚯蚓的选择、食物链和 食物网49.21-9.25做一个生态瓶、改变生

5、态瓶、维护生态平衡59.28-10.2第一单元小结610.5-10.9国庆节、中秋节假期710.12-10.16光和影、阳光下的影子810.19-10.23光是怎样传播的、光的反射、光与热910.26-10.30怎样得到更多的光和热、做个太阳能热水器1011.2-11.6评价我们的太阳能热水器、第二单元小结1111.19-11.13地球表面的地形、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 变化1211.16-11.20岩石会改变模样吗、土壤中有什么1311.23-11.27雨水对土地的侵蚀、探索土地被侵蚀的因素1412.30-12.4河流对土地的作用、减少对土地的侵蚀、第 三单元小结1512.7-12.11我们

6、的小缆车、用橡皮筋作动力1612.14-12.18像火箭那样驱动小车、测量力的大小1712.21-12.25运动与摩擦力、滑动与滚动1812.28-1.1运动与设计、设计制作小赛车191.4-1.8第四单元小结4201.11-1.15复习211.18-1.22复习221.25-1.29期末考试课题1.11.1 种子发芽实验(一)种子发芽实验(一)教学目标1、学生认识到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 2、学生经历设计种子发芽实验的过程,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 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 3、学生能够体会实验观察的乐趣。教学准备绿豆种子若干,实验计划单(参考书 3 面) ,实验记录表(参考书 4 面) 。

7、教 学 过 程动态修改5一、讨论种子发芽的条件 1、谈话导入:植物的一生是从种子发芽开始的。那么,你觉得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呢? 2、学生自由讨论,教师摘要板书。3、进一步引导(拿起一颗绿豆种子):这是一颗完好的绿豆种子,如果要让它发芽,刚才大家说的这些条件是不是都需要呢?哪些是绿豆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呢?4、师:大家的意见不一样,看来我们必须通过实验来判别了。 二、设计种子发芽实验 1、师:该怎样用实验来证明呢?大家说说要注意什么?2、师点拨:为了把实验做好,建议大家选择自己最想研究的一个条件进行研究,而且在研究之前要设计好实验方案。 3、学生自由选择研究内容,及时进行统计。 4、以其中一个组

8、为范例,集体讨论如何设计实验计划。 (1)你们想研究什么问题,你们计划怎样做? (2)你们预测结果会是怎样的? (3)你们的研究中,改变了什么条件? (4)哪些条件是没有改变的? (5)怎样知道改变的条件是不是对种子发芽产生了影响? (6)在实验研究过程中还应该注意什么? 5、分发实验计划单,学生完成自己的实验方案设计,教师巡回指导,鼓励选择相同条件的同学互相交流。 三、阅读书 4 面种子发芽实验内容 1、进一步阅读教材上的举例,教师引导关注其中的注意点,比如绿豆的大小应该差不多,为什么要在每个盒子分别放入 2-3 颗绿豆,为什么要垫纸巾等。 2、教师提供表格,共同讨论如何进行记录。 四、布置

9、实践作业和下节课内容提示。(预设:要种到土里获得养料,需要浇水,需要合适的温度,需要阳光,需要空气等。这时候教师不要给予取舍,保留学生的各种观点)课后反思课题1.21.2 种子发芽实验(二)种子发芽实验(二)教学目标1、学生了解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水和适宜的温度。 2、学生能够学习整理收集到的数据,依据数据得出科学的结论。 3、学生认识到对比实验、严格控制实验、重复实验的重要性。教学准备实验计划单和实验记录表,实验信息统计表(参考书 5 面)6教 学 过 程动态修改一、交流实验中的发现 我们种下的绿豆种子都发芽了吗?其他小组的绿豆种子呢? 二、整理分析实验信息 1、教师分发实验信息统计表,由组长负

10、责收集相同实验小组的实验信息。2、分析实验信息: (1)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数据有什么不同? (2)从实验数据中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吗? (3)实验结论和我们实验前的猜测一致吗? 三、交流实验信息 1、认真听取其他不同实验小组介绍他们的实验方法和获取的信息。 2、和其他的小组交流,了解他们在实验中有什么发现,听听他们怎样用数据来解释实验结果的。 3、汇集全班同学的实验,分析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对大家有异议的内容进行辨析。 4、小结:绿豆种子发芽的必需条件是温度、水分和空气。 四、种植绿豆芽1、引导:已经发芽的绿豆芽怎么处理? 2、确定任务:把绿豆芽种植在花盆中,放到适合的地方,让绿豆芽生长一段时间

11、。 3、预测哪些条件会影响绿豆芽的生长。 4、建议对绿豆芽的生长做观察日记或者记录。 参考资料 :种子发 芽的基本 条件是: 一是温度 。种子萌 发的最低 温度为 6-7 ,12-14 能正常 发芽,最 适温度为 2 0-25, 最高为 35 。 二是水分 。一般需 吸收相当 于种子自 身风干重 的 120-140 %的水分才 能萌发。 三是充足 的氧气。课后反思课题1.31.3 观察绿豆芽的生长观察绿豆芽的生长教学目标1、学生要了解植物的生长需要合适的环境条件。当环境条件改变的时 候,植物具有一定的适应环境的能力。 2、学生能够设计绿豆芽生长需要阳光的实验,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观察, 记录影响植

12、物生长的条件。 3、学生能够初步意识到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同它们的生活环境 是相适应的。 7教学准备实验计划单和实验记录表(参考书 7 面) ,三四天前做好的绿豆芽对水 的需要的实验。教 学 过 程动态修改一、交流实验中的发现1、说说自己种下的绿豆芽生长的怎样了。 2、为什么大家的绿豆芽生长的不一样呢,怎样才能让绿豆芽生长的更好呢?3、讨论影响绿豆芽生长的因素,教师随机板书。 二、实验一:绿豆芽生长需要阳光吗 1、讨论:绿豆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那么绿豆芽的生长需要阳光吗? 2、该怎样来设计对比实验呢? 3、学生完成实验方案,交流。教师提供实验记录表,引导学生做好观察记录。三、实验二:绿

13、豆芽生长对水的需求1、拿出事前做的绿豆芽对水需求的实验,让学生进行观察。教师介绍实验:在一个盘子里铺上几层吸水纸,把 5 粒刚发芽的绿豆并排放在吸水终上,保持吸水纸一端湿润。 2、讨论:这 5 粒绿豆种子的生存的环境有什么不同?不同的环境对绿豆种子会产生怎样的影响?为什么我们这样推测?仔细观察还有什么发现? 四、观察更多的植物适应环境的图片(书 8 面)1、比较香蕉、松树、仙人掌的叶的不同。 2、香蕉、松树、仙人掌分别生长在什么地方? 3、这三种植物的叶同它们的生活环境有什么关系? (采用图 画和文字 记录下绿 豆芽的高 度、茎叶 的颜色, 茎的粗细 等)课后反思课题1.41.4 蚯蚓的选择蚯

14、蚓的选择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认识到动物生活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 2、学生能够进一步掌握对比实验的方法。 3、学生能从实验中体会自然事物是相互联系的。8教学准备长方形扁纸盒两个,黑布、塑料薄膜、玻璃片、蚯蚓 15 条、干土、湿 土。 教 学 过 程动态修改一、谈话导入 见过蚯蚓吗?一般在什么地方见到它们?你们觉得蚯蚓喜欢怎样的 环境? 二、实验一:蚯蚓喜欢黑暗还是光亮的环境 1、我们先来研究蚯蚓喜欢黑暗还是光亮的环境,怎样设计实验呢? 2、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引导他们进行对比实验,注意控制条件。 3、出示实验器材,讨论实验步骤: (1)把长方形盒子一端剪去一部分,盖上玻璃片,再在另一端用黑布 包

15、住。 (2)在盒底放入塑料薄膜,以保护蚯蚓,方便它爬行。 (3)把 5 条蚯蚓放在盒子的中间,盖好盖子。 (4)5 分钟以后打开盒盖,做好观察和记录。 (5)再做 2 次。 4、分发记录单和相关实验材料,学生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5、收回材料,组织交流,概括:蚯蚓喜欢黑暗的环境。 三、实验二:蚯蚓喜欢干燥还是湿润的环境 1、过渡:那么,蚯蚓喜欢干燥还是湿润的环境呢,让我们也来设计一 个对比实验。 2、学生设计实验,自由发表。 3、教师随机出示材料,在交流中概括出比较合理的实验步骤。 4、分发记录单和相关实验材料,学生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5、收回材料,组织交流,概括:蚯蚓喜欢湿润的环境。 四、

16、动物对环境的需要和适应 1、让学生归纳:蚯蚓适合怎样的生活环境? 2、过渡:跟蚯蚓一样,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 3、学生看书 11 面的图片,说说这些动物是怎样适应环境的? 拓展:当 环境不适 应动物生 存的时候, 它们会重 新选择合 适的环境 生活,否 则它们将 难以生存。 谁能说说 相关的例 子吗?课后反思课题1.51.5 食物链和食物网食物链和食物网9教学目标1、学生能了解蔷薇花丛中动植物之间存在着食物能量交换关系。 2、学生通过分析讨论,能发现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 3、学生初步形成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虚心向别人学习的科学态度。教学准备校园常见动植物样本或图片。教 学 过 程动态修改一、谈话导入 1、提问:生物的生存需要些什么?(水、阳光、空气等) 。 2、引导: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相互依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