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渔业资源数量变动的一般规律

上传人:龙*** 文档编号:54742374 上传时间:2018-09-18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99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渔业资源数量变动的一般规律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1-渔业资源数量变动的一般规律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1-渔业资源数量变动的一般规律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1-渔业资源数量变动的一般规律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1-渔业资源数量变动的一般规律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渔业资源数量变动的一般规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渔业资源数量变动的一般规律(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渔业资源数量变动的一般规律,第一节 研究资源数量变动的基本单位 第二节 资源数量变动的基本原因及其一般规律 第三节 捕捞对鱼类资源数量变动和渔获数量与质量所产生的影响,第一节 研究资源数量变动的基本单位,1、种群(Population): 种以下的分类单位,见“渔业资源生物学”定义及鉴定方 法。指在特定时间内,占据特定空间的同种有机体的集合群,是仅次于种的一个分类单位,也是渔业资源评估的单元。 2、亚种群或种下群(Subpopulation): 比种群范围更小,作为数量变动的基本 单位更合适。 3、单位资源群体(Unit Stock):相同品种的一群个体,它基本是一个具有自身 产卵场而

2、且不会因洄游迁入迁出而变化的独立的群体,有时多品种鱼群也可作为单位资源群体。,4、经济渔业资源:海洋与淡水中经济水生动物的总量。 5、预备资源:未达到可捕规格的补充群体总量。 6、群体(stock)(费鸿年,1990):鱼类群体是由可充分随机交配的个体群所组成,具有时间或空间的生殖隔离以及独立的洄游系统,在遗传离散性上保持着个体群的生态、形态、生理性状的相对稳定,是水产资源研究和管理的基本单位。,第二节 资源数量变动的基本原因及其一般规律,一、资源数量变动的基本原因内因:生物因素外因:环境因素(自然环境、人为环境)1、生物因素:繁殖、生长、补充、死亡卵-受精卵-仔稚鱼-成鱼补充死亡率达99.9

3、%生长:饵料、密度、水温死亡:自然死亡(饵料、疾病、外界环境剧变)2、环境因素:水温、盐度、海流、种间关系、敌害生物、捕捞因素,二、资源数量变动的基本模型 1、Russell(1931)影响资源数量变动的四个因素及其数量变动图B2= B1 + (R+G) - (M+Y)B2、B1: 时间2、1时的种群数量; R:补充量; G:生长; M:自然死亡; Y:捕捞死亡当B2 B1,则资源处于增加状态;当B2 = B1,则资源处于平衡状态;当B2 B1,则资源处于减少状态。,2、Schaefer 和Beverton(1963),用相对变化率来描绘资源量变动1/BdB/dt = R(B)+G(B)-M(

4、B)-F(f)nR(B)、G(B)、 M(B): 分别以生物量为自变量的补充率、生长率、自然死亡率F(f): 以捕捞努力量为自变量的捕捞死亡率n: 随机因素,数学期望值为0,dB/dt=0, 资源处于平衡状态F(f) = R(B)+G(B)-M(B)平衡渔获量 Ye =Fe(f) B = R(B)+G(B)-M(B) B(1) 把R、G、M综合考虑:Schaefer剩余产量模型(2) 把R、G、M分别考虑:Beverton-Holt动态综合模型,三、补充群体和剩余群体的数量变动渔业资源群体可分为两部分,即补充群体和剩余群体。 1、补充群体(1)生物学含义:鱼类经卵、仔鱼生长为幼鱼,再进入产卵场

5、的群体。亦即第一次性成熟个体的总合。(客观的)。(2)渔业上的含义:凡幼鱼长大到一定规格,进入渔场与渔具相遇,并被大量捕捞的群体。(主观的,人为的)。 2、剩余群体(1)生物学含义:重复产卵群体为剩余群体。(2)渔业 上的含义:首次捕捞后剩余的群体。,如果渔场只限于产卵场, 如果渔业还利用索饵场、越冬场, 例如黄海鲱和蓝点马鲛:性成熟年龄为龄,大量捕捞年龄为龄和当年生鱼。,3、补充方式:(1)一次性补充(刀刃型)。(2)分批补充:同一世代随生长速率不同而分批。(3)连续补充:随时生长,随时补充到成体中,主要是热带鱼种。 4、补充群体数量变动的原因:亲体数量、水文环境(温、盐、流)、敌害、饵料。

6、 5、剩余群体数量变动的原因:捕捞为主要因素,世代数量。,一般补充量较产卵量少很多:饵料和死亡,除一些中上层鱼类的补充年间波动很大,一般鱼类的补充量都比较稳定,特别是寿命较长的底层鱼类。,第三节 捕捞对鱼类资源数量变动和渔获数量与质量所产生的影响,表1-1,长命鱼类和短命鱼类年存活的比较,表1-2,世代强度相同的各龄存活数(年死亡率20%)在一年中出现的每一年龄的鱼类数字(行,横向)和在其生命期间连续年龄中一个世代的鱼类数目(斜向)相同。在某一年中各年龄的资源数量的下降反映出鱼类的死亡率。,通常世代强度逐年变化不定: 表1-3,每一年龄的鱼类存活数及变化的世代强度(年死亡率20%) 任何一年资

7、源的年龄组成还取决于世代的波动率。若波动不大,年龄组成仍反映死亡率的平均衰减情况。,若被捕鱼类数量是自然死亡鱼类数量的1,2,3,-,n倍,年存活率等于未捕时存活率的2,3,4,-,n+1次幂。 随着捕捞死亡的增加,自然死亡减少。原因:一部分原来自然死亡的个体死于捕捞死亡。,课堂练习: 假设某种群在未捕捞时的自然死亡率为20%,在捕捞死亡等于自然死亡和捕捞死亡等于自然死亡的2倍时,求这二种情况下的自然死亡率。,同时,总渔获量在数量上(尾数)随着捕捞作业的增加而增加,但并不是与捕努力量成比例。捕捞强烈,幼鱼增多和成鱼减少,导致资源衰退。,表1-4a: 总死亡率36%(1-0.82),其捕捞死亡率和自然死亡率相等,表1-4b:总死亡率49%(1-0.83),捕捞死亡率是自然死亡率的倍,作业: 在一个未开发的鱼类资源中,在每一年年初每个年龄组的资源尾数,有20%在这一年间死亡。该鱼种各年龄的平均体重如上表。()绘制起点为1000尾的一个世代鱼类存活尾数(在每一年年初)对年龄的曲线。()绘制存活鱼总重量对年龄的曲线。()该世代鱼类最高重量在那一年龄?()存活群体的平均年龄为多少?(假设留下的鱼类在10龄时全部死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