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外兼治法治疗DPN

上传人:g**** 文档编号:54742278 上传时间:2018-09-18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20.7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内外兼治法治疗DPN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中医内外兼治法治疗DPN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中医内外兼治法治疗DPN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中医内外兼治法治疗DPN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中医内外兼治法治疗DPN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内外兼治法治疗DPN》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内外兼治法治疗DPN(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医内外兼治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评价研究,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谢春光,立题思路,1,introduction,立题思路,研究目标,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 DM),患糖尿病病人数增长快,发展中国家更为显著,特点,20到79岁人群糖尿病患者人数,3.66亿,5.52亿,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 DPN),发病率高(占糖尿病患者的50%90%),致残率及致死率高居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前列,特点,研究背景,Introduction,5.52亿,3.66亿,西医治疗DPN研究现状,由于发病机制不明确,目前尚无

2、特异治疗方法,只能对因对症治疗,西药药物存在的毒副作用明显,外科治疗风险较大,西医一般疗法,研究背景,Introduction,中医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认识及治疗优势,中医药在防治DM及DPN过程中有的特点和优势: 整体调节 标本兼治 可有效延缓慢性并发症的 发生、发展 不适症状改善明显 控制血糖疗效稳定 毒性小、不良反应较少,糖尿病在中医 当中归属范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 变对应的中医病名,中医对DM及DPN的认识:,研究背景,Introduction,研究背景,Introduction,中医外治法治疗DPN缺乏特异性; 缺乏规范化诊疗流程; 临床应用重复性较差;,Introduction,

3、立题思路,研究目标,Introduction,通络糖泰研究进展,研究进展,辨证论治基础上,以通络糖泰系列处方内服与外用相结合,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成都中医药大学2013届、2014届硕士学位论文,批准号:川药制字Z2013000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课题CSZYJ2011005;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资助项目;等,Introduction,通络糖泰研究进展,研究进展,Introduction,通络糖泰研究进展,研究进展,选题依据、研究背景,通络糖泰研究进展,内外兼治法研究意义,introduction,立题思路,研究目标,研究意义,研究意义,Introd

4、uction,外洗,内服,直接作用于病位 药力专注,治病于本 调整阴阳,以外引内 外通内达 内外兼治,以外引内外通内达内外兼治,研究意义,研究意义,Introduction,中药内服与外洗联合使用,为临床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提供最佳治疗方案,最佳治疗方案,选题依据、研究背景,通络糖泰研究进展,内外兼治法研究意义,introduction,立题思路,研究目标,研究目标,研究目标,Introduction,系统分析,临床评价,构建体系,系统评价目前中医外治法治疗DPN的疗效、安全性和经济性。,病证结合,以内服通络糖泰外用糖痛外洗液治疗DPN,进行临床疗效评价、安全性及卫生经济学分析。,构建中药外

5、洗法为主治疗DPN的临床疗效评价体系和技术操作规范体系。,促进中医外治法的规范应用和普及推广,临床研究,2,Study,研究方案,研究结果,讨论,结论,临床研究,病例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 参考2009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疗规范(征求意见稿)进行。具体为:,研究 方案,Study,西医诊断标准 参考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疗规范(征求意见稿)进行。具体为: 1.有明确的糖尿病病史(符合WHO1999年糖尿病诊断标准); 2.在诊断糖尿病时或之后出现的神经病变; 3.临床症状和体征与 DPN 的表现相符; 4.以下 4 项检查中如果任 1 项异常则诊断为 DPN:踝反射异常(或踝反射正常,膝反射异

6、常);针刺痛觉异常;振动觉异常;压力觉异常。, 踝反射异常 (或踝反射正常,膝反射异常),中医辨证标准 参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医证候辨证规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等有关文献,确定气阴两虚、血脉瘀滞中医辨证标准如下: 主症:手足趾(指)尖麻木;肢体疼痛;感觉障碍;倦怠乏力;口干喜饮。 次症:腰膝酸软;五心烦热。 舌脉:舌暗或有瘀斑或舌下络脉青紫迂曲;脉弦或沉涩或细。 凡具备中三项和中两项者即可辨证为气阴两虚、脉络瘀阻证。,有明确的糖尿病病史(符合WHO1999年糖尿病诊断标准); 在诊断糖尿病时或之后出现的神经病变; 临床症状和体征与 DPN 的表现相符; 以下 4 项检查中如果任 1

7、 项异常则诊断为 DPN:, 针刺痛觉异常, 振动觉异常, 压力觉异常,病例诊断标准,中医辨证标准 参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医证候辨证规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等有关文献,确定气阴两虚、血脉瘀滞中医辨证标准如下:,研究 方案,Study,西医诊断标准 参考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疗规范(征求意见稿)进行。具体为: 1.有明确的糖尿病病史(符合WHO1999年糖尿病诊断标准); 2.在诊断糖尿病时或之后出现的神经病变; 3.临床症状和体征与 DPN 的表现相符; 4.以下 4 项检查中如果任 1 项异常则诊断为 DPN:踝反射异常(或踝反射正常,膝反射异常);针刺痛觉异常;振动觉异常;压力觉

8、异常。,中医辨证标准 参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医证候辨证规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等有关文献,确定气阴两虚、血脉瘀滞中医辨证标准如下: 主症:手足趾(指)尖麻木;肢体疼痛;感觉障碍;倦怠乏力;口干喜饮。 次症:腰膝酸软;五心烦热。 舌脉:舌暗或有瘀斑或舌下络脉青紫迂曲;脉弦或沉涩或细。 凡具备中三项和中两项者即可辨证为气阴两虚、脉络瘀阻证。,主症,次症,舌脉,手足趾(指)尖麻木 肢体疼痛 感觉障碍,倦怠乏力 口干喜饮,腰膝酸软 五心烦热,舌暗或有瘀斑或舌下络脉青紫迂曲 脉弦或沉涩或细,凡具备中三项和中两项者即可辨证为气阴两虚、脉络瘀阻证。,研究方法,分组方法 本次试验114个病人随机均

9、分到,观察指标,中药新药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音叉震动觉 空腹及餐后血糖 神经反射,SF-36生活质量量表,内服通络糖泰 外用糖痛外洗液,给予甲钴胺(弥可保),内服通络糖泰,研究 方案,Study,排除标准,剔除标准,脱落标准,中止标准,待选病例,114例,108例,纳入标准,病例纳入流程:,震动感觉阈值(VPT) 电流感觉神经阈值( R-CPT),研究 方案,Study,西医诊断标准 参考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疗规范(征求意见稿)进行。具体为: 1.有明确的糖尿病病史(符合WHO1999年糖尿病诊断标准); 2.在诊断糖尿病时或之后出现的神经病变; 3.临床症状和体征与 DPN 的表现

10、相符; 4.以下 4 项检查中如果任 1 项异常则诊断为 DPN:踝反射异常(或踝反射正常,膝反射异常);针刺痛觉异常;振动觉异常;压力觉异常。,中医辨证标准 参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医证候辨证规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等有关文献,确定气阴两虚、血脉瘀滞中医辨证标准如下: 主症:手足趾(指)尖麻木;肢体疼痛;感觉障碍;倦怠乏力;口干喜饮。 次症:腰膝酸软;五心烦热。 舌脉:舌暗或有瘀斑或舌下络脉青紫迂曲;脉弦或沉涩或细。 凡具备中三项和中两项者即可辨证为气阴两虚、脉络瘀阻证。,研究 方案,Study,西医诊断标准 参考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疗规范(征求意见稿)进行。具体为: 1.有明确的

11、糖尿病病史(符合WHO1999年糖尿病诊断标准); 2.在诊断糖尿病时或之后出现的神经病变; 3.临床症状和体征与 DPN 的表现相符; 4.以下 4 项检查中如果任 1 项异常则诊断为 DPN:踝反射异常(或踝反射正常,膝反射异常);针刺痛觉异常;振动觉异常;压力觉异常。,中医辨证标准 参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医证候辨证规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等有关文献,确定气阴两虚、血脉瘀滞中医辨证标准如下: 主症:手足趾(指)尖麻木;肢体疼痛;感觉障碍;倦怠乏力;口干喜饮。 次症:腰膝酸软;五心烦热。 舌脉:舌暗或有瘀斑或舌下络脉青紫迂曲;脉弦或沉涩或细。 凡具备中三项和中两项者即可辨证为气阴

12、两虚、脉络瘀阻证。,Results,研究过程,研究结果,讨论,结论,临床研究,治疗后三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治疗组1为76%,治疗组2为82%,对照组为65%。,证候积分指标结果,研究 结果,Results,中医证候疗效,治疗前后患者症状总积分情况,治疗4周及治疗8周,三组患者症状、体征都有改善(P 0.05),有统计学意义;且治疗组2疗效比治疗组1和对照组更加明显(P 0.05)。,治疗组1(n=36) 治疗后主要症状疗效评价情况,治疗组2(n=34) 治疗后主要症状疗效评价情况,对照组(n=38) 治疗后主要症状疗效评价情况,尤其在缓解手足麻木、肢体疼痛、腰膝酸软等症状方面,治疗组2更具优势。

13、对照组主要麻木,四肢疼痛,感觉障碍症状得到改善,对其他症状的改善不明显。,空腹血糖及餐后两小时血糖,现代检测指标结果,研究 结果,Results,组内比较,治疗4周及8周后,三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均有所改善,组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 组间比较,两个治疗组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2优于治疗组1,但差异不明显(P0.05)。,神经反射与音叉震动觉,现代检测指标结果,研究 结果,Results,组内比较,三组治疗后神经反射及音叉震动觉均较前有所改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组间比较,治疗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2优于治疗组1(P0

14、.05)。,VPT,研究 结果,Results,现代检测指标结果,组内比较,治疗8周后,三组患者的VPT均有改善,治疗组2治疗前后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1及对照组改善不明显(P0.05)。 组间比较,治疗组2明显优于治疗组1及对照组(P0.05)。,R-CPT,研究 结果,Results,现代检测指标结果,三组患者R-CPT检测均有改善,尤以治疗组2最佳,其次为治疗组1。,治疗前,三组患者躯体健康(PF)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治疗前后组内比较,治疗组1 P0.05;治疗后三组组间比较P0.05。,治疗前,三组患者精力(VT)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5、组内比较,两组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 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治疗1与治疗组2组间比较P0.05,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组间比较P0.01。,治疗前,三组患者社会功能(SF)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组内比较,治疗组1与治疗组2治疗前后比较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P0.05; 治疗后组间比较,治疗组2与治疗组1组间比较P0.05,治疗组2与对照组组间比较P0.05,治疗组1与对照组组间比较P0.05。,治疗前,三组患者情绪角色功能(RE)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组内比较,三组治疗前后比较均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治疗组2与治疗组1组间比较P0.05,治疗组2与对照组组间比较P0.05,治疗组1与对照组组间比较P0.05。,治疗前,三组患者健康变化(HT)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组内比较,治疗组1与治疗组2治疗前后比较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治疗组2分别与治疗组1及对照组组间比较P0.05,治疗组1与对照组组间比较P0.0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