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课标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带三维目标)

上传人:101****457 文档编号:54741853 上传时间:2018-09-18 格式:DOCX 页数:128 大小:191.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课标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带三维目标)_第1页
第1页 / 共128页
人教课标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带三维目标)_第2页
第2页 / 共128页
人教课标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带三维目标)_第3页
第3页 / 共128页
人教课标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带三维目标)_第4页
第4页 / 共128页
人教课标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带三维目标)_第5页
第5页 / 共1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课标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带三维目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课标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带三维目标)(1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开学第一课开学第一课: :安全教育教案安全教育教案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 充分认识安全工作的重要意义。2、 在学习和生活中注意人身安全,饮食安全,交通安全等。3、 进行预防灾害,防肺结核的教育。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一、 导导入:列入:列举举出生活中的安全事例。出生活中的安全事例。二、二、 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安全工作的重要性1、公路上的交通事故时有发生,是因为安全意识不强。2、 班级举例学校发生的事故及后果。3、 国家、政府狠抓安全教育工作。4、 目前学校抓的几项工作。三、三、 小学生小学生应应注意安全的地方:注意安全的地方:1、 学生讨论。2、 集体归纳。(1)人身安全,在校园内或公路上

2、不追逐打闹,不爬围墙,不爬树,不接近有电等危险地点,劳动时,注意安全,不与社会上不三不四的人交往,特别是吸毒者,课外不玩火,不玩火。(2)交通安全,在公路上不追逐打闹,自觉遵守交通规则,交叉路口要注意行人车辆,骑自行车宁慢勿快,上、下坡要下车,通过公路要做到一停二看三通过。(3) 财产安全,保管好自己的物品、钱财,如有遗失或遇偷盗、敲诈等应向老师及时反映或报警。(4) 饮食安全,不饮生水,不吃不卫生的食品,不吃有病的鸡肉、猪肉等,饭前便后要洗手,不吃霉变或过期食品。四、学生自四、学生自查查哪些方面未做好,今后要加哪些方面未做好,今后要加强强注意。注意。五、安全教育五、安全教育总结总结新学期开学

3、以来,为提高年级全体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护自救能力,预防和杜绝各类事故的发生,我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认真上好新学期第一堂安全课:在开学第一天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安全教育内容紧扣学生实际,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展开教育:一是教育学生时刻注意交通安全,平时外出严格遵守交通规则,不乘坐无安全保障的黑车、病车等。2二是教育学生谨防发生在身边的伤害事故,用血淋淋的事例教育学生平时严格遵守守则规范,远离学生伤害事故。三是教育学生做好个人卫生,严防水痘、腮腺炎等春季传染病的发生,若有发烧症状的及时自觉就医等。同时,给学生上的安全第一课,坚持安全第一,落实安全措施的原则,着重进行防水、防电、防火、防毒、防骗、防病等知识

4、的宣传及交通法规、卫生知识、安全常规等知识教育,切实提高了孩子们的安全意识和安全防范的能力,为全学期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1 1、草原、草原知识与能力:知识与能力:能认识本课 4 个生字,理解课文中新词的意思,摘录课文中写得美的句子,3背诵课文第一、二自然段。通过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情感态度价值观: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思想感情。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蒙汉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联系课文,说说对“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课时

5、安排课时安排2 课时课前准备课前准备具有浓郁的蒙古族特色的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天堂 蒙古人 (蒙语演唱)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1.课前交流:你去过草原吗?谈谈你所知道的草原或你所了解的赞美草原的诗句、歌曲等。2.手机播放歌曲天堂,将学生带入草原高远辽阔的境界。3.出示课题,感情读题。4.教师导言:今天,我们就和作家老舍一起,走进内蒙古大草原,去领略那美丽的风光,去感受那独特的民族风情。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1.自由通读课文,注意把句子读通顺,不认识的字请教同学。思考:草原给你留下什么印象?2.你能否用一个字,概括出草原给你、给作者留下的印象?“美”。3.

6、草原的“美”体现在哪些方面? 根据学生回答,归纳并板书:三、朗读品析,感受草原风光美1.简介作者:作为著名小说家、戏剧家,被誉为“人民艺术家”的老舍先生,是如何把草原的美妙风光展现出来呢?现在,我们一起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这一段文字,可谓描绘草原美景的经典之作了。2.有感情地范读。3.学生自由练读。44.句子感悟:这段文字非常优美,读着读着,让人仿佛置身于辽阔的大草原之中。说说你觉得哪些语句写得美?(重点指导)“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1)词语比较:“空气是那么(清鲜、清新),天空是那么(明朗、晴朗)。 ”图片展示,形象

7、感受草原的蓝天碧野,体会“清鲜”“明朗”的用法。有感情朗读,读出 “清鲜”“明朗”的草原的高远辽阔的意境。(2)如果此时你就置身于草原之中,你会怎么做?想象:作者会高歌一曲什么?谁愿意上来高歌一曲?“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1)理解“一碧千里”。 (2)你能否说一些四个字的表示“绿”的词语来?(郁郁葱葱、苍翠欲滴借机理解“翠色欲流”意思。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4、有感情的朗读,体会“柔美”的感觉。“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请你学着这样的说法

8、,用上“既又既又”说一句话。“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1)句子比较: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通过句子比较,引导学生体会这一句看似写骏马和大牛的,实际上是写作者自己的感受,因为作者被草原的美丽景色陶醉了,所以他感到周围的一切事物也同他有一样的心情。(2)不同的心情对周围环境会有不同的感受,你是否有过这样的感受?5.有感情朗读:从天到地,从小丘到羊群,到骏马、大牛,草原的无限乐趣令人愉快,令人惊叹,令人回味无穷。让我们一起仔细品味、用心赏读吧

9、。6.熟读成诵:多么优美的景色,多么生动的语言,让我们把这一切永远印记在脑海之中吧,请同学们练习背诵第一段。四、作业1.抄写课文中的生字和词语。2.将课文第一自然段背诵下来。5第二课时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重温“风光美”1.出示课题。2.播放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欣赏草原风光(图片滚动)。3.引导在图片欣赏中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二、 “初入草原”,感受“洒脱”之美导入:“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走了一百五十里,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还是草原”出示:“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初入

10、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 ”指名读,说说你从这句话中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问题?重点理解“洒脱”:(1)可换成什么词?(自由、无拘无束)(2)从哪些语句看出“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3)感受洒脱:没有红灯绿灯的障碍,没有行人车辆的拥堵,却有一路翠色欲流,尽收眼底,却有那忽飞忽落的小鸟相伴,这是令多少人向往的呀!(4)表现洒脱:你能否读出这种洒脱的感觉来。三、深读悟情,感受“人情美”1.导入:草原的美景,令人陶醉;行车的洒脱,令人向往;而草原的民族风情,更是令人难忘。让我们跟老舍一道,走近蒙古包,去会会蒙古同胞。 2.自由读课文 2-5 自然段,思考:

11、如果要用一个词概括草原人民的特点,你想用什么?(热情好客)3.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根据学生回答,提炼板书:迎接 相见 款待 联欢 话别4.咱们试试看,在它们前面加上一些词,是不是会让人更深切地感受到草原人民那滚烫的心呢?(1)课件出示词语: 激情 盛情 尽情 深情 热情(2)你能否认真读读课文,读完后,与小组的同学一起想想,把这些词语加在哪个词的前面最合适。5.交流小结:热情迎接 激情相见 盛情款待 尽情联欢 深情话别热情迎接:6(1)你从哪些语句感受到这份热情?(2)出示课件(理解“襟飘带舞”师讲述:看,热情好客的草原人民,身着节日的盛装,骑着骏马,从几十里外飞奔前来迎接远

12、方的客人,那五彩缤纷的蒙古族服装随风飘动,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3)草原人民扑面而来的热情令人感动,你能否读出草原人的热情?(4)指名读齐读(光是一个或是几个人的热情还不足以体现)。激情相见:(1)你能否想象当时的相见是怎样的情形学生即兴表演,教师随机采访:刚才你们说了些什么?你听得懂蒙古族语吗,如果你听不懂,你知道他们在说什么吗?(2)感情朗读,读出激动、兴奋之情。盛情款待:(1)主人们拿出些什么款待远方的来客?(2)除了吃的、喝的,还不忘以歌助兴,宾主无拘无束,其乐融融。(3)有感情地朗读。尽情联欢:(1)出示课件:联欢的项目有些什么呢?(2)说明:这些都是蒙古人最喜爱的传统项目,

13、是能骑善射、能歌善舞的蒙古人力与美的展示。深情话别: 手机播放难舍难分的离别音乐(蒙语演唱的蒙古人)响起。师导:夕阳西下,再美好的相聚,也终有分别的时刻,此时的宾主双方站在蒙古包外,望着那一望无际的草原,耳边,悠扬的马头琴声、质朴高亢的蒙古民歌还在回响;嘴里,喷香的奶茶、鲜美的羊肉,回味无穷;脑海中,那雄健有力、明快强烈的蒙古舞蹈依然回旋不已。手握着手,那样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那可真是:依依不舍,难舍难分(引导学生说出表示舍不得离别的成语)。这正是“蒙古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此时,你就是蒙古同胞,你想说什么?此时,你就是汉族兄弟,你想说什么? 6.“热情迎接、激情相见、盛情款待、尽情

14、联欢、深情话别”,这一切是那样美好,是那样和谐,人们总希望美好的瞬间能永远定格,永久珍藏。假如你是一名随行的记者,你最想拍下哪一个精彩的瞬间?四、作业.抄写课文中优美的句子。72.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五、配乐朗读全文。2 2、丝绸之路、丝绸之路知识与能力:知识与能力:认识本课 9 个生字,积累新词和优美的句子,搜集、交流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情感态度价值观:,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向往古代文明,热爱祖国西部的情感。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课时安排:课时安排:1 课时课前准备:课前准备:带着自己感

15、兴趣的问题,通过上网或者去图书室等方式,查询丝绸之路名称的由来、历史变迁或人物故事等相关信息。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介绍丝绸之路在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中被称为是“上无飞鸟,下无走兽,复无水草”的蛮荒之路,可是自汉代张骞冒死开拓之后,这条崎岖荒僻的道路上却出现了队队商旅,悠悠驼铃。从此,东方的文明古国和西方的许多国家便开始了不绝如缕的联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近年来发起的“丝绸之路研究计划”,把丝绸之路意味深长地称作“对话之路”, 当代的中国人称它为“开放之路”。为什么称它是“对话之路”“开放之路”呢?今天,我们就沿着这条丝绸之路,察看一番,感受一番。二、再读课文,理清思路1.激疑:联合国

16、教科文组织将丝绸之路称为“对话之路”,当代的中国人称它为“开放之路”,那么,文中所写的中国使者称它为什么呢?2.学生寻读课文,回答老师的提问。3.齐读中国使者的话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4.进一步激疑:听了这句话,你有什么想问的吗?启发学生多层面追问:为什么说这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一起了?联系我们的仅仅是一条路吗?中国使者为什么称它为“伟大的路呢”?伟大体现在哪里?5.小组合作讨论。要求摆出观点,层次清晰地罗列事实以证明。6.鼓励各小组陈述自己的观点,教师在和学生的对话中相机梳理思路友谊之路、商贸之路、文化之路、科学之路8三、深入读文,把握主旨1.感受“友谊之路”。(1)自由读课文描写大汉国和安息国使节见面的部分,在原来小组同学发言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掘:两国人民友谊体现在什么地方?(2)交流、生发。教师在对话中点拨:安息国(今伊朗)方面:迎候之远边境线上;迎候之众感受“浩浩荡荡”的意思,读出浩荡的气势,然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