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基于标准教学设计(李琴)

上传人:101****457 文档编号:54740023 上传时间:2018-09-18 格式:DOC 页数:111 大小:59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上册基于标准教学设计(李琴)_第1页
第1页 / 共111页
六年级上册基于标准教学设计(李琴)_第2页
第2页 / 共111页
六年级上册基于标准教学设计(李琴)_第3页
第3页 / 共111页
六年级上册基于标准教学设计(李琴)_第4页
第4页 / 共111页
六年级上册基于标准教学设计(李琴)_第5页
第5页 / 共1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六年级上册基于标准教学设计(李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上册基于标准教学设计(李琴)(1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11山中访友山中访友教案教案教材来源:教材来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2 年版教学内容来源:教学内容来源:小学六年级语文语文(上册)第一组教学主题:教学主题:山中访友 课时:课时:第一课时授课对象:授课对象:六年级学生 设计者:设计者:郑州航空港区冯堂寄宿制小学 李琴目标制定的依据目标制定的依据1.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文中有关词句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地朗读课文。在阅读中了解文章表达顺序,体会作者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在交流讨论中敢于提

2、出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断。2.2.教材分析教材分析六年级上册教材的第一组课文以“感受大自然”为专题,安排了相关的教学内容。 山中访友向我们传递了作者对山里“朋友”的那份深厚的感情。本篇课文的重难点是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感情的方法。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3.3.学情分析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具有较强的独立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过程中能熟练运用抓重点词、联系上下文、自读自悟等多种学习方法进行学习。通过自读、交流讨论,感受作者所写的境界;让学生运用“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的读书方法,培养

3、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的情感。领悟课文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表达感情的的方法,学会表达运用则需要教师课堂上创设情境,使学生运用课上习得的表达方法进行练笔,进行写法迁移。教学教学目标目标1. 通过自由练读、同桌互助、观察比较、全班交流等方式,准确认读 8 个生字,正确正确读写“清爽、吟诵、唱和、瀑布、陡峭、挺拔、身躯、精致、蕴含、奥秘、侠客、德高望重、津津乐道、别有深意”等词语。2. 通过自由朗读、同桌互助的方式,用简练准确的语言概括文章大意。运用默读,抓关键词句、联系上下文、想象画面、有感情朗读等阅读方法,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评价任务评价任务评价任

4、务一:认读生字词,交流容易出错的读音及字形,听写词语。评价任务二:通过默读的方式抓住重点词句加以分析,表达自己的理解感悟。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环节教学活动教学活动评价要点评价要点2活动一ppt 课件出示本文 8 个生字,自由练读,同桌互助,观察比较, 全班交流等方式,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读准 6 个生字的字音,认清字形并关注生字的关键笔画。环节一导入新课检查预习活动二1ppt 课件出示“清爽、吟诵、唱和、瀑布、陡峭、挺拔、身躯、精致、蕴含、奥秘、侠客、德高望重、津津乐道、别有深意”等词语,学生认读。2听写词语,个体学生演板,全体听写后,同桌互改,纠正。 (完成目标一)(完成目标一)正确

5、认读、书写本课生字新词。(评价目标一)(评价目标一)环节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活动一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同桌互助,全班交流,概括课文主要内容。2.教师提问: “谁能用简练的语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 容?” 学生能抓住要点,根据文中访问对象的变化简要概述文章的主要内容,整体把握文章大意。活动一默读课文,画出描写友人的相关语句,进行批注。教师口述自学要求:“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文中描写“友人”的相关语句,联系上下文,细细品味,也可以把你的感受批注在旁边。 ” 学生能准确画出描写老人的相关语句,通过抓关键词、联系上下文等阅读方法简要批注阅读感受。环节三品读课文感受友情活动二1.同桌交流,画出描写美

6、景的相关语句及批注自己的理解和感悟。2.全班交流描写美景的相关语句,ppt 课件相机出示学生交流的句子,教师引导学生认真倾听,相互补充,鼓励学生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并引导学生想象画面,体会景美。3.学生交流过程中,相机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相关语句。备注:备注:朗读时要求学生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句子中蕴含的人物情感。借助教师范读、分角色朗读以及配乐朗1.通过讨论交流,理解美景的作用。2.朗读时要正确理解语句内涵,准确把握人物情感,恰当处理好语音、语调、语气等。(评价目标二)(评价目标二)3读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11山中访友山中访友教案教案教材来源:教材来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

7、版社 2012 年版教学内容来源:教学内容来源:小学六年级语文语文(上册)第一组教学主题:教学主题:山中访友 课时:课时:第二课时授课对象:授课对象:六年级学生 设计者:设计者:郑州航空港区冯堂寄宿制小学 李琴 目标制定的依据目标制定的依据1.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文中有关词句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地朗读课文。在阅读中了解文章表达顺序,体会作者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在交流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断。2.2.教材分析教材分析六年级上册教材的第一组课文以“感受大自

8、然”为专题,安排了相关的教学内容。 山中访友向我们传递了作者对山里“朋友”的那份深厚的感情。本篇课文的重难点是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感情的方法。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3.3.学情分析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具有较强的独立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过程中能熟练运用抓重点词、联系上下文、自读自悟等多种学习方法进行学习。通过自读、交流讨论,感受作者所写的境界;让学生运用“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的读书方法,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的情感。教学教学目标目标1.通过自由朗读、同桌互助的方式,引导

9、学生模拟当时的情境领悟作者以联想和想象构筑情境这一独特鲜明的表现手法。2.通过自读自悟,讨论交流,体会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感情的方法。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并尝试运用在习作中。评价任务评价任务4评价任务一:通过默读的方式自读思考、讨论理解体会想象和联想。评价任务二:根据教师创设的情境,体会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方法。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环节教学活动教学活动评价要点评价要点活动一1. 上节课,我们跟随作者,拜访了他的老朋友古桥2. 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山中访友,同作者一起体会那山中的一切,体会作者怎样展开联想与想象,来表达这些独特的感受。古桥情深环节一复习导入 活动二1古桥在他

10、的心中是老朋友,那么树林在“我”心中是怎样的朋友?2. 什么样的人可以相互成为知己?现在作者又回来了,又见到了这些知己,这些知己会说些什么知心话呢?学习第四自然段,品“知己”之情环节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活动一1.请大家自由读读 5、6 自然段,你发现语言上有什么特点吗?2.读着这样的句子,有没有感受到它像一首热情的小诗,让我们带着满怀的热情和他们打招呼吧?你想跟谁打招呼?学习第5、6 自然段,学习并运用写法活动一1.读第 6 自然段,你想到了什么?生交流2.当老师读到这里的时候,脑海中浮现了这样的诗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这是清代诗人龚自珍的诗句,落红指的就是落花。你怎么理解这

11、句诗? 生交流。用心感受大自然环节三总结回归拓展延伸活动二1.现在你能再来谈一谈为什么他把“山中访友”作为题目?2.我们跟随者作者的步伐拜访了山中的古桥、树林、山泉、溪流、瀑布、悬崖等等山中的一切,他的朋友多吗?3.形散神聚就是散文的最大特点。不仅如此,散文取材广泛,语言优美。老师想向大家推荐几位散文大家,他们是冰心、朱自清、余秋雨。走进散文,你会领略到它的魅力。(完成目标一)(完成目标一)散文特点(评价目标一)(评价目标一)5活动三1 你知道作家是用了什么样的方法把景与情写得如此美丽吗?本文想象丰富、新奇,有浪漫色彩。作者还采用比喻、拟人、排比等手法,使文笔生动活泼,而且,也很好地表达了对山

12、中“朋友”的那份深厚感情。2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3、依照文章的写法写一篇_访友 。 (完成目标二)(完成目标二)分析作者的写作方法(评价目标二)(评价目标二)附:板书设计附:板书设计山中访友古桥 老朋友 独特感受 行散 树林 知己 联想、想象神聚 情 622山雨山雨教案教案教材来源:教材来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2 年版教学内容来源:教学内容来源:小学六年级语文语文(上册)第一组教学主题:教学主题:山雨山雨 课时:课时:第一课时授课对象:授课对象:六年级学生 设计者:设计者:郑州航空港区冯堂寄宿制小学 李琴 目标制定的依据目标制定的依据1.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课

13、程标准的相关要求(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文中有关词句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地朗读课文。在阅读中了解文章表达顺序,体会作者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在交流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断。2.2.教材分析教材分析六年级上册教材的第一组课文以“感受大自然”为专题,安排了相关的教学内容。 山雨一文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有声有色的山村雨景图。本篇课文的重难点是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感情的方法。感受山雨的韵味,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

14、情感。3.3.学情分析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具有较强的独立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过程中能熟练运用抓重点词、联系上下文、自读自悟等多种学习方法进行学习。通过自读、交流讨论,感受语言的优美以及作者对山雨的情感;让学生运用“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的读书方法,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的情感。领悟课文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表达感情的的方法,学会运用联想和想象则需要教师课堂上创设情境,使学生运用课上习得的表达方法进行练笔,进行写法迁移。7教学教学目标目标1. 通过自由练读、同桌互助、观察比较、全班交流等方式,正确读记“神奇、优雅、辨认、清新、欢悦、清脆、凝聚、奇妙无比”等词语。2. 通过自由朗读、同桌互助的

15、方式,用简练准确的语言概括文章大意。运用默读,抓关键词句、联系上下文、想象画面、有感情朗读等阅读方法领悟作者是怎样细致观察、用心倾听山雨的,继续学习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感受山雨的韵味,体会作者对山雨的喜爱之情。评价任务评价任务评价任务一:认读生字词,交流容易出错的读音及字形,听写词语。评价任务二:通过默读的方式抓住重点词句加以分析,表达自己的理解感悟。评价任务三:学习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环节教学活动教学活动评价要点评价要点活动一1ppt 课件出示“神奇、优雅、辨认、清新、欢悦、清脆、凝聚、奇

16、妙无比”等词语,学生认读。2听写词语,个体学生演板,全体听写后,同桌互改,纠正。 (完成目标一)(完成目标一)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生字新词。(评价目标一)(评价目标一) 环节一导入新课检查预习活动一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同桌互助,全班交流,概括课文主要内容。2.教师提问: “谁能用简练的语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学生能抓住要点,根据文中山雨的顺序简要概述文章的主要内容,整体把握文章大意。环节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活动一默读课文,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山雨的?进行批注。 学生能准确把握课文是按雨来、雨中、雨后的顺序来描写山雨的。环节三品读课文活动二1 带着“作者是怎样细致观察、用心倾听山雨的”这一问题,再读课文,画一画有关句子,并体会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