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4种间关系

上传人:ji****n 文档编号:54738847 上传时间:2018-09-18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1.4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态学4种间关系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生态学4种间关系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生态学4种间关系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生态学4种间关系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生态学4种间关系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态学4种间关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态学4种间关系(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7.种内与种间关系,主要的种内相互作用是竞争、自相残杀、性别关系、领域性和社会等级等。 而主要的种间相互作用是竞争、捕食、寄生和互利共生。,7.1 种内关系,存在于生物种群内部个体间的相互关系称为种内关系。同种个体间发生的竞争叫做种内竞争。 从个体看,种内竞争可能是有害的,但对整个种群而言,因淘汰了较弱的个体,保存了较强的个体,种内竞争可能有利于种群的进化与繁荣。,7.1 种内关系 密度效应,植物种群内个体间的竞争,主要表现为个体间的密度效应,反映在个体产量和死亡率上。 其表现只是在良好情况下可能枝繁叶茂,而高密度下可能枝叶少、构件数少。 已发现植物的密度效应有两个特殊的规律,7.1 种内关系

2、 密度效应(最后产量衡值法则),yWdK; 原因:在高密度情况下,植株之间对光、水、营养物等资源的竞争十分激烈。在资源有限时,植株的生长率降低,个体变小。,7.1 种内关系 密度效应( 32自疏法则),竞争结果典型的也是使较少量的较大个体存活下来。这一过程叫做自疏。 自疏导致密度与生物个体大小之间的关系,该关系在双对数图上具有典型的-32斜率。-32自疏法则。,7.1 种内关系 领域性和社会等级,领域是指由个体、家庭或其他社群单位所占据的,并积极保卫不让同种其他成员侵入的空间。 以呜叫、气味标志或特异的姿势向入侵者宣告其领域范围,或以威胁、直接进攻驱赶入侵者等,这些行为称为领域行为 。 保护领

3、域的目的主要是保证食物资源、营巢地,从而获得配偶和养育后代。,7.1 种内关系 领域性和社会等级,领域面积随其占有者的体重而扩大 。 领域面积受食物品质的影响。领域面积和行为往往随生活史,尤其是繁殖节律而变化。,7.1 种内关系 领域性和社会等级,社会等级是指动物种群中各个动物的地位具有一定顺序的等级现象。等级形成的基础是支配行为,或称支配从属关系。 有利于避免种内能量的无谓消耗。 优势个体在食物、栖所、配偶选择中均有优先权,这样保证了种内强者首先获得交配和产后代的机会,从物种种群整体而言,有利于种族的保存和延续。,7.2 种间关系,种间关系包括竞争、捕食、互利共生等,是构成生物群落的基础。

4、种间关系的研究是种群生态学与群落生态学之间的界面,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两个或多个物种在种群动态上的相互影响,即相互动态;彼此在进化过程和方向上的相互作用,即协同进化。,7.2 种间关系 他感作用,也称作异株克生,通常指一种植物通过向体外分泌代谢过程中的化学物质,对其他植物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他感作用中植物的分泌物称作克生物质。 对农林业生产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是引起植物群落演替的重要内在因素之一 。 他感作用对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有重要影响。,7.2 种间关系 竞争,种间竞争是指两物种或更多物种共同利用同样的有限资源时产生的相互竞争作用。 种间竞争的结果常是不对称的,即一方取得优势

5、,而另一方被抑制甚至被消灭。 竞争的能力取决于种的生态习性、生活型和生态幅度等。,7.2 种间关系 竞争,7.2 种间关系 竞争排斥原理,Gause以草履虫竞争实验为基础提出了高斯假说,后人将其发展为竞争排斥原理。 其内容如下:在一个稳定的环境内,两个以上受资源限制的、但具有相同资源利用方式的种,不能长期共存在一起,即完全的竞争者不能共存。,7.2 种间关系 竞争类型及其一般特征,竞争有两种作用方式: 仅通过损耗有限的资源,而个体不直接相互作用(利用性竞争)。 通过竞争个体间直接的相互作用(干扰性竞争)。 竞争结果的不对称性是种间竞争的一个共同特点 。 对一种资源的竞争,能影响对另一种资源的竞

6、争结果。,7.2 种间关系 Lotka-Voiterra模型,dN1dtr1N1(1-N1K1) dN1dtr1N1(1-N1K1-N2K1) dN2dtr2N2(1-N2K2-N1 K2) 两物种的竞争结局从理论上讲可有以下3种:种1胜而种2被排除;种2胜而种1被排除;两种共存。,7.2 种间关系 Lotka-Voiterra模型,7.2 种间关系 Lotka-Voiterra模型,7.2 种间关系 生态位理论,生态位(niche)是生态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物种在生物群落或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角色。 生态位主要指在自然生态系统中一个种群在时间、空间上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随着有

7、机体发育,它们能改变生态位。,7.2 种间关系 n-维生态位理论,7.2 种间关系 基础、实际生态位理论,潜在的生态位空间就是基础生态位,即物种所能栖息的、理论上的最大空间。 物种实际占有的生态位空间叫做实际生态位。,7.2 种间关系 生态位的分化,7.2 种间关系 捕食,捕食:一种生物摄取其他种生物个体的全部或部分为食的行为。前者称为捕食者,后者称为猎物或被食者 包括“典型的捕食” ;食草;寄生。 捕食者也可分为食草动物、食肉动物以及以杂食动物 。,7.2 种间关系 捕食,7.2 种间关系 食草,1食草对植物的危害及植物的补偿作用 2植物的防卫反应 (毒性与差的味道;防御结构 ) 3植物与食

8、草动物种群的相互动态,7.2 种间关系 食草,7.2 种间关系 寄生与共生,寄生是指一个种(寄生物)寄居于另一个种(寄主)的体内或体表、靠寄主体液、组织或已消化物质获取营养而生存。 寄生物可以分为两大类:微寄生物(在寄主体内或表面繁殖);大寄生物(在寄主体内或表面生长,但不繁殖)。,7.2 种间关系 寄生与共生,两个不同物种的个体间发生一种对一方有利的关系,称为偏利共生。 互利共生是不同种两个体间一种互惠关系,可增加双方的适合度。共生性互利共生发生在以一种紧密的物理关系生活在一起的生物体之间。,思考题与推荐阅读文献,1种内与种间关系有哪些基本类型?2密度效应有哪些普遍规律?3领域行为和社会等级

9、有何适应意义?4什么是他感作用,有何生态学意义?5什么是竞争排斥原理?举例说明两物种共存或排斥的条件。6什么是生态位?画图比较说明两物种种内、种间竞争的强弱与生态位分化的关系。7谈谈捕食者对猎物种群数量的影响。8怎样管理好草原?1李博主编生态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2孙儒泳动物生态学第3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3Stiling P DIntroductory EcologyPrentice Hall,19924Mackenzie A,Ball A S,Virdee S RInstant Notes in EcologyBIOS Scientinc Publishers,199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