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信号转导课件_1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54738407 上传时间:2018-09-18 格式:PPT 页数:52 大小:4.2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细胞信号转导课件_1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细胞信号转导课件_1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细胞信号转导课件_1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细胞信号转导课件_1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细胞信号转导课件_1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细胞信号转导课件_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细胞信号转导课件_1(5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章:细胞信号转导,信号转导(signal transduction):指外界信号(如光、电、化学分子)与细胞细胞表面受体作用,通过影响细胞内信使的水平变化,进而引起细胞应答反应的一系列过程。,细胞间通信的主要类型:,(一)、细胞间隙连接(gap junction)是细胞间的直接通讯方式。两个相邻的细胞以连接子(connexon)相联系。连接子中央为直径1.5nm的亲水性孔道。允许小分子物质如Ca2+、cAMP通过, 有助于相邻同型细胞对外界信号的协同反应,如心肌细胞间的电耦联现象。,间隙连接,细胞间通信的主要类型:,是指细胞通过其表面信号分子(受体)与另一细胞表面的信号分子(配体)选择性地

2、相互作用,最终产生细胞应答的过程,即细胞识别(cell recognition)。,(二)、膜表面分子接触通讯,膜表面分子接触通讯,细胞间通信的主要类型:,化学通讯是间接的细胞通讯,指细胞分泌一些化学物质至细胞外,作为信号分子作用于靶细胞,调节其功能。根据化学信号分子可以作用的距离范围,可分为4类:1. 内分泌(endocrine):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随血液循环输至全身,作用于靶细胞。 其特点是:低浓度:仅为10-8-10-12M;全身性:随血液流经全身,但只能与特定的受体结合而发挥作用;长时效:激素产生后经过漫长的运送过程才起作用,而且血流中微量的激素就足以维持长久的作用。,(三)、化学通

3、讯,2.旁分泌(paracrine):细胞分泌的信号分子通过扩散作用于邻近的细胞。包括:各类细胞因子;气体信号分子;3.突触信号:神经递质(如乙酰胆碱)由突触前膜释放,经突触间隙扩散到突触后膜,作用于特定的靶细胞。4.自分泌(autocrine):信号发放细胞和靶细胞为同类或同一细胞,常见于癌变细胞。如:大肠癌细胞可自分泌产生胃泌素,介导调节c-myc、c-fos和ras p21等癌基因表达,从而促进癌细胞的增殖。,各种化学通讯方式,细胞信号转导的作用:,调节代谢:通过对代谢相关酶活性的调节,控制细胞的物质和能量代谢; 实现细胞功能:如肌肉的收缩和舒张,腺体分泌物的释放;调节细胞周期:使DNA

4、复制相关的基因表达,细胞进入分裂和增殖阶段; 控制细胞分化:使基因有选择性地表达,细胞不可逆地分化为有特定功能的成熟细胞;影响细胞的存活,第一节:信号细胞与靶细胞,生物细胞所接受的信号既可以是物理信号(光、热、电流),也可以是化学信号,但是在有机体间和细胞间的通讯中最广泛的信号是化学信号。信号分子多种多样,可以达几百种。从结构上来分,细胞信号分子主要包括:短肽、蛋白质、气体分子(NO、CO)以及氨基酸、核苷酸、脂类和胆固醇衍生物等等。,一、信号分子:,一、信号分子:,从溶解性来看又可分为脂溶性和水溶性两类:脂溶性信号分子:如甾类激素和甲状腺素,可直接穿膜进入靶细胞,与胞内受体结合形成激素-受体

5、复合物,调节基因表达。水溶性信号分子:如神经递质、细胞因子和水溶性激素,不能穿过靶细胞膜,只能与膜受体结合,经信号转换机制,通过胞内信使(如cAMP)或激活膜受体的激酶活性(如受体酪氨酸激酶),引起细胞的应答反应。,信号分子的特性:,特异性:只能与特定的受体结合;高效性:几个分子即可发生明显的生物学效应,这一特性有赖于细胞的信号逐级放大系统;可被灭活:完成信息传递后可被降解或修饰而失去活性,保证信息传递的完整性和细胞免于疲劳。,特征:1、专一识别信号:细胞在不同的分化阶段,可分别与专一的信号分子结合。2、效应的差异性:一个细胞对环境的反应可以有所不同,这是由于:细胞受体蛋白组检测可用的特定信号

6、;细胞按照细胞内的装置对接收的信息在 细胞内进行不同的整合。,二、靶细胞,定义:是信号分子作用的效应细胞,三、靶细胞内的受体,受体(receptor):是一种能够识别和选择性结合某种配体(信号分子)的大分子物质。受体多为糖蛋白,一般至少包括两个功能区域,与配体结合的区域和产生效应的区域,当受体与配体结合后,构象改变而产生活性,启动一系列过程,最终表现为生物学效应。受体与配体间的作用具有三个主要特征:特异性;饱和性;高度的亲和力。,三、靶细胞中的受体,根据靶细胞上受体存在的部位,可将受体分为细胞内受体(intracellular receptor)和细胞表面受体(cell surface rec

7、eptor)。细胞内受体:介导亲脂性信号分子的信息传递,如胞内的甾体类激素受体。,细胞内受体,三、靶细胞内的受体,细胞表面受体:介导亲水性信号分子的信息传递,可分为:离子通道型受体G蛋白耦联型受体酶耦联型受体。,细胞表面受体,三、靶细胞内的受体,细胞持续处于信号分子刺激下的时候,细胞通过多种途径使受体钝化,产生适应。如:修饰或改变受体,如磷酸化,使受体与下游蛋白隔离,即受体失活(receptor inactivation)。暂时将受体移到细胞内部,即受体隐蔽(receptor sequestration)通过内吞作用,将受体转移到溶酶体中降解,即受体下行调节(receptor down-reg

8、ulation),第二节 胞内受体介导的信号传导,其配体特点:具有疏水性,可以直接穿膜;存在部位:细胞核或细胞质中;大多数细胞内受体为基因调控蛋白;可被配体所激活,从而调控特定基因表达;受体处于两种状态:失活状态;活化状态;启动的基因转录具有细胞类型专一性;,特点:,1、甾类激素类受体:,亲脂性小分子,分子相对质量为300Da左右;,激活基因表达过程:,甾类激素,激素-受体复合物,受体-转 录增强子,增加相邻基因的转录水平,1、甾类激素:,甾类激素诱导的基因活化分为两个阶段:初级反应次级反应,2、一氧化氮,(1)、发现: 1998年,RFurchgott等三位美国科学家。他们因发现NO作为信号

9、分子而获得诺贝尔医学与生理学奖。,(2)、NO的生成:A、部位:血管内皮细胞和神经细胞;B、生成过程:,乙酰胆碱,胞内Ca2+浓度升高,激活一氧化氮合酶,NO的生成,2、一氧化氮,(3)、一氧化氮的释放:NO没有专门的储存及释放调节机制,靶细胞上NO的多少直接与NO的合成有关。NO扩散进入平滑肌细胞,(4)、作用过程: 进入平滑肌细胞后,与胞质鸟苷酸环化酶(GTP-cyclase,GC)活性中心的Fe2结合,导致酶活性的增强和cGMP合成增多。cGMP可降低血管平滑肌中的Ca2+离子浓度。引起血管平滑肌的舒张,血流通畅。,鸟苷酸环化酶,NO的作用机制,第三节 膜表面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亲水性化

10、学信号分子(包括神经递质、蛋白激素、生长因子等)不能直接进入细胞,只能通过膜表面的特异受体传递信号,使靶细胞产生效应。,膜表面受体主要有三类: 离子通道型受体(ion-channel-linked receptor); G蛋白耦联型受体(G-protein-linked receptor); 酶耦联的受体(enzyme-linked receptor); 第一类存在于可兴奋细胞。后两类存在于大多数细胞,在信号转导的早期表现为激酶级联(kinase cascade)事件,即为一系列蛋白质的逐级磷酸化,籍此使信号逐级传送和放大。,一、离子通道型受体,离子通道型受体:是一类自身为离子通道的受体,即配

11、体门通道(ligand-gated channel)。 主要存在于神经、肌肉等可兴奋细胞,其信号分子为神经递质。,离子通道型受体,一、离子通道型受体,神经递质通过与受体的结合而改变通道蛋白的构象,导致离子通道的开启或关闭,改变质膜的离子通透性,在瞬间将胞外化学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继而改变突触后细胞的兴奋性。 离子通道型受体分为阳离子通道,如乙酰胆碱、谷氨酸和五羟色胺的受体,和阴离子通道,如甘氨酸和氨基丁酸的受体。,神经肌肉接点处的离子通道型受体,二、G蛋白耦联型受体,1、三聚体GTP结合调节蛋白: 简称G蛋白,位于质膜胞质侧,由、三个亚基组成, 和亚基通过共价结合的脂肪酸链尾结合在膜上; G蛋白

12、在信号转导过程中起着分子开关的作用,当亚基与GDP结合时处于关闭状态,与GTP结合时处于开启状态,亚基具有GTP酶活性,能催化所结合的GTP水解,恢复无活性的三聚体状态;,G蛋白结构,2、G蛋白耦联型受体,G蛋白耦联型受体:为7次跨膜蛋白,受体胞外结构域识别胞外信号分子并与之结合,胞内结构域与G蛋白耦联。通过与G蛋白耦联,调节相关酶活性,在细胞内产生第二信使,从而将胞外信号跨膜传递到胞内。 由G蛋白耦联受体所介导的细胞信号通路主要包括:cAMP信号通路和磷脂酰肌醇信号通路。,G蛋白耦联型受体,(一)cAMP信号途径,该信号通路根据G蛋白的性质不同又可以分为:Gs调节模型和Gi调节模型;,1、G

13、s调节模型: 该信号通路中,G蛋白为Gs,G蛋白耦联型受体为Rs。 A、信号转导的通路:Rs的激活和Gs的激活,Gs的激活和腺苷酸环化酶的激活cAMP的生成蛋白激酶A(PKA)的激活cAMP的失活,Rs的激活和Gs的激活,cAMP的生成,蛋白激酶A(PKA)的激活,cAMP的失活,环腺苷酸磷酸二酯酶:可降解cAMP生成5-AMP,起终止信号的作用,Gs引起的生理反应,在肌肉细胞中可启动糖原降解为葡糖1-磷酸:,Gs引起的生理反应,某些分泌细胞,激活的PKA 进入细胞核,将CRE结合蛋白磷酸化,调节相关基因的表达。CRE(cAMP response element )是DNA上的调节区域,cAM

14、P信号与基因表达,2、Gi调节模型,该信号通路中,G蛋白为Gi,G蛋白耦联型受体为Ri。主要作用是抑制腺苷酸环化酶的活性。Gi对腺苷酸环化酶的抑制作用可通过两个途径:通过亚基与腺苷酸环化酶结合,直接抑制酶的活性;通过亚基复合物与游离Gs的亚基结合,阻断Gs的亚基对腺苷酸环化酶的活化。,(二)磷脂酰肌醇途径,G蛋白为Gq蛋白;磷脂酶C; PIP2 被水解成第二信使:IP3 和DG;,1、信号通路特点:,2、IP3的作用:,IP3与内质网上的IP3配体门钙通道结合,开启钙通道,使胞内Ca2+浓度升高。激活各类依赖钙离子的蛋白。例如:钙调素(calmodulin,CaM)结合钙离子发生构象改变:可进

15、一步激活钙调素依赖性激酶,使特定蛋白发生的苏氨酸和丝氨酸发生磷酸化。,2、IP3的作用的终止:,IP3信号的终止是通过去磷酸化形成IP2,或被磷酸化形成IP4。Ca2+由质膜上的Ca2+泵和Na+-Ca2+交换器将抽出细胞,或由内质网膜上的钙泵抽进内质网,3、DG的作用:,DG结合于质膜上,可活化与质膜结合的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PKC);PKC可以使蛋白质的丝氨酸/苏氨酸残基磷酸化使不同的细胞产生不同的反应,一般是促进基因的转录;,3、DG的作用的终止:,DG通过两种途径终止其信使作用:一是被DG-激酶磷酸化成为磷脂酸;二是被DG酯酶水解成单酯酰甘油。由于DG代谢周期

16、很短,不可能长期维持PKC活性,而细胞增殖或分化行为的变化又要求PKC长期活性所产生的效应。现发现另一种DG生成途径,即由磷脂酶催化质膜上的磷脂酰胆碱断裂产生的DG,用来维持PKC的长期效应。,(三)小G蛋白,小G蛋白(Small G Protein)分子量:2030KD具有GTP酶活性,在多种细胞反应中具有开关作用。第一个被发现的小G蛋白是Ras,它是ras基因的产物。其它的还有Rho,SEC4,YPT1等,微管蛋白亚基也是一种小G蛋白。 小G蛋白的共同特点是,当结合了GTP时即成为活化形式,这时可作用于下游分子使之活化,而当GTP水解成为GDP时(自身为GTP酶)则回复到非活化状态。这一点与G类似,但是小G蛋白的分子量明显低于G。,三、酶耦联型受体,这类受体本身具有激酶活性,如肽类生长因子(EGF,PDGF,CSF等)受体;或者是本身没有酶活性,但可以连接非受体酪氨酸激酶,如细胞因子受体超家族。这类受体的共同点是: 通常为单次跨膜蛋白; 接受配体后发生二聚化而激活,起动其下游信号转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