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的管理-课件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54737680 上传时间:2018-09-18 格式:PPT 页数:50 大小:1.7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的管理-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的管理-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的管理-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的管理-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的管理-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的管理-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的管理-课件(5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的管理,WWW.SURGICALCHINA.COM,医院感染所致经济损失 (病例对照配对法),医院 研究 每例增加 每例增加时间 费用(元) 住院天数 *湘雅医院 90.4-91.3 3224.00 18.1*福建省人 93.1-12 2489.89 15.68 民医院 *中国医大 93.8-10 2413.95 18.28附一院 美国SENIC 92年 45.32亿美元(全年) 4,主 要 内 容,ICU医院感染的流行病学 ICU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措施 ICU医院感染的监测 ICU侵入性诊疗相关感染的预防护理,ICU医院感染的流行病学,ICU感染的发生具备三个环节:,易感

2、者,感染源,传播途径,ICU病人的易感性,病情危重,免疫功能下降 侵入性诊疗技术的应用 接受免疫制剂治疗 长期大量应用抗生素 饥饿、低蛋白饮食和静脉高营养,感 染 源,内源性:微生物来自病人体内或体表的正常菌群或条件致病菌,包括外来的定植菌 外源性:病原微生物来自病人体外 已感染的病人及带菌者 环境储源:ICU的环境或液体可成为某些病原微生物存活并繁殖的场所,传播途径,空气传播,接触传播,血液/体液传播,染感院医,传播途径-空气传播,定义:病原微生物经由悬浮在空气中的微粒-气溶胶来传播。 飞沫型 飞沫核型 菌尘型 医源型,传播途径-接触传播,直接接触传播:病人或医务人员直接(不经媒介)与感染源

3、接触而获得感染。 间接接触传播:病原体通过媒介物(如污染的手及器械等)传给易感者。 侵入性操作:是医院中特有的传播方式,较常见,物品,直接感染,间接感染,接 触 感 染,某医院传染科职工进行不同工作后手指带菌数,工作类型 检查次数 总菌数(菌落数) 平均菌数(菌落数)物理检查 45 14290 317.5 护理治疗 51 39741 779.2 接触仪器 14 15200 1085.7 接触污衣物 13 21572 1059.3 肠镜检查 4 160 40.0,1990年54家医院侵入性 操作相关性现患率,侵入性操作 观察人数 感染人数 现患率% 泌尿系插管 1610 202 12.55 人工

4、呼吸机 527 95 18.03 透析疗法 102 18 17.65 动静脉插管 366 24 6.56 引 流 933 120 12.86,传播途径-血液/体液传播,血液、血液制品、输液制品在采用、制作、包装、运输、保存、输注等操作过程中遭污染而造成感染。,ICU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措施,消毒 灭菌 无菌技术 隔离 合理使用抗生素 监测 评价,建筑布局与设置合理,ICU应设在相对独立的区域,内部分三个区 ICU的床位设置 三个区域应设洗手设备和物品 室内有良好通风设备,有条件安装层流空气净化装置。 配置静脉高营养配制室、消毒室及隔离室,ICU工作人员的要求,接受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定期体检,增强

5、预防医院感染的意识。 遵守ICU的管理要求,认真洗手。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消毒隔离、疫情报告等制度。 正确使用化学消毒剂。 尽量减少人员流动,严格控制入室人员。,环境和物品消毒管理,按II类环境要求进行消毒管理 保持室内环境清洁和空气净化 ICU的用品固定专用,用后处理 呼吸治疗仪器设备的消毒 ICU污物的消毒处理,保持室内环境清洁和空气净化,ICU的空气消毒法 循环风紫外线空气消毒器的应用 静电吸附式空气消毒器的应用 ICU各类物体表面的消毒 ICU内禁止养花 加强ICU及床单位的终末消毒,ICU物品管理、用后处理,ICU的一切物品,包括仪器、治疗、护理用具和痰杯等必须固定专用。 应用一次性

6、医疗用品,用后进行消毒毁形无害化处理。,呼吸治疗仪器设备的消毒,人工呼吸机管道及湿化器的消毒 简易人工呼吸气囊、雾化吸入器的消毒 喉镜、气管镜、支气管镜等纤维内窥镜的消毒,呼吸机管道清洗消毒,ICU污物的消毒处理,生活垃圾的处理 医用垃圾的处理 放射垃圾的处理 可燃性与非燃性污物的处理 传染病人污物的处理。,合理使用抗生素,医生应掌握正确使用抗生素的各种知识,根据药物的适应症,药敏试验等合理选用。 护士应了解抗生素的药理作用和配制要求,准确掌握给药剂量、时间和方法,并观察用药后的反应。,有感染流行或暴发流行时,对ICU病人、接触者和环境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定期进行细菌学监测,发现或疑有感染时,及

7、时上报,ICU医院感染的监测,医院感染监测的定义,医院感染监测是指系统地观察一定人群中的医院感染发生和分布以及影响感染的各种因素,对监测资料进行定期整理分析,并向有关人员和单位发送,以便采取控制行动。,医院感染监测的类型,全面综合性监测:医院感染发病率、现患率、罹患率等调查 目标性监测:部门监测、轮转式监测,从优监测。,ICU医院感染的常用监测,对ICU病人感染的监测 监测对象 监测项目 酌情检测标本 气管内吸出的痰培养 呼吸机管道或湿化瓶液体培养 动静脉插管拔管后管内液体或头端培养 各种引流物培养 血、尿液培养 对ICU环境的监测,呼吸机管道培养,湿化液培养,导管头端培养,ICU监测细菌菌落

8、数卫生学标准,环境类别(II类) 评价标准 空气(cfu/cm3) 200 未检出致病菌 物体表面(cfu/cm2) 5 未检出致病菌,新生儿监 护室不得检出沙门氏菌 医务人员手(cfu/cm2) 5 未检出致病菌,新生儿监 护室不得检出沙门氏菌 皮肤粘膜(cfu/cm2) 5 未检出致病菌 使用中(cfu/ml) 100 未检出致病菌消毒液,监测方法简介,采样时间、采样方法、检测方法及注意事项按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 空气监测:治疗室、营养配制室、病房 物品和环境表面监测:治疗台、治疗车、洁净工作台、水龙头、门把手。 手和皮肤粘膜监测 消毒液的监测 医院人员的监测,空气培养,洁净台培养,门把

9、手细菌培养,手的细菌培养,消毒液浓度测试,咽部细菌培养,ICU侵入性诊疗相关感染的预防护理,气管切开及机械通气相关 感染和防护,相关感染:气管切开创口感染,下呼吸道感染。 感染因素 传染源 传播途径 易感因素,发病机理气管切开和留置导管,使第一道防线的鼻道和口咽失去调温、湿化、过滤的作用;管道的刺激和压迫影响了咳嗽反射和气管纤毛运动;气管套囊对气管壁的压迫使气管粘膜层血流量发生改变。,气管切开后不同时期气管粘膜变化,观察时 观察 正常 炎症反 炎性反应 间(天) 例数 例数 应例数 率(%) 2-7 42 18 34 81 10-28 23 8 15 65 30-48 10 3 7 70 60-70 3 2 1 33 90-180 5 4 1 20 3年 1 1 0 0 4年 2 2 0 0,预防护理 严格无菌技术操作 减少气管粘膜的损伤 正确掌握吸痰技术 湿化气道 减少口腔细菌的定植,静脉导管感染和防护,相关感染:导管局部感染、全身性感染即导管败血症。 感染因素 导管-皮肤戳口 接头污染 血源感染 输液污染,发病机理 静脉炎及血栓形成 导管材料不佳的直接刺激 全身抵抗力下降,预防护理 严格无菌技术操作 正确选择导管 选择合适置管位置 预防液体的污染 观察局部情况,谢谢!,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