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耳鼻咽喉解剖学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4737442 上传时间:2018-09-18 格式:PPT 页数:65 大小:14.7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眼耳鼻咽喉解剖学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眼耳鼻咽喉解剖学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眼耳鼻咽喉解剖学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眼耳鼻咽喉解剖学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眼耳鼻咽喉解剖学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眼耳鼻咽喉解剖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眼耳鼻咽喉解剖学(6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眼耳鼻咽喉解剖学,第三章 鼻,吕广明,南通大学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鼻的分部,鼻,外鼻 鼻腔 鼻旁窦,是呼吸道的起始部,也是嗅觉器官,外鼻形态,外鼻位于颜面中央,略似锥体形。上端狭窄,与额部相连,称为鼻根。下端游离呈隆起状,突向前方,称为鼻尖。鼻根与鼻尖之间的圆形嵴称鼻背或鼻梁。鼻背上部称鼻桥,以骨作支架,较硬而固定,下部以软骨作支架,较软而略有弹性。外鼻附于颜面的部分为鼻底。鼻侧面与面部组织相移行形成鼻缘(鼻面角)。,外鼻形态,鼻侧面向下扩展形成鼻翼,鼻翼近似半月形,其下缘游离,在平静呼吸时无明显活动,当呼吸困难时,可出现显著扇动,小儿呼吸困难时,鼻翼扇动更为明显。鼻翼外侧至口角外侧的凹陷

2、部分,称鼻唇沟。正常时鼻唇沟深度对称。面神经麻痹时,鼻唇沟消失。,外鼻下方有一对开口叫鼻孔,为气体出入的门户,主要由鼻翼和鼻柱围成。鼻柱为鼻中隔前下部的游离缘,又称鼻中隔可动部。,鼻翼处的鼻宽与鼻长度的比为鼻指数。中国人:男0.74、女0.73,狭鼻型居多。,外鼻支架,外鼻骨骼是由骨、软骨和膜组成,构成外鼻的支架,是决定外鼻形状的主要基础。,骨性部 位于外鼻上部,由一对鼻骨、上颌骨额突及额骨鼻部构成。,鼻骨与上颌骨额突的后面嵌接,左右内侧缘相互结合,并形成突向下后方的骨嵴,与额骨鼻棘、筛骨垂直板及鼻中隔软骨连结,参与构成鼻中隔。,鼻软骨,鼻软骨 位于外鼻下部,包括鼻外侧软骨、鼻中隔软骨、鼻翼大

3、软骨、鼻翼小软骨、鼻副软骨及犁鼻软骨,均为透明软骨,借致密的结缔组织附于梨状孔边缘,各软骨之间也借结缔组织相连。,鼻肌,包括鼻孔压缩肌鼻孔开大肌降鼻中隔肌由面神经颊支支配,外鼻皮肤,鼻背皮肤薄而松,皮下组织少,易于活动,鼻尖和鼻翼皮肤较厚,与皮下组织连接紧密,富有皮脂腺和汗腺,易发生疖肿和痤疮;,外鼻血管、淋巴,动脉: 鼻根、鼻背及鼻外侧面分布有眼动脉的鼻背动脉,面动脉的鼻外侧支和上颌动脉的眶下动脉等分支,鼻翼和鼻中隔下部分布有面动脉的鼻翼支和鼻中隔支。面动脉的内眦动脉与眼动脉的鼻背动脉相吻合。,静脉: 与动脉伴行,注入面静脉和眼静脉,与海绵窦相通,淋巴管: 外鼻下部的淋巴管向外侧行,主要沿面

4、静脉下行,注入下颌下淋巴结。外鼻上部有数条淋巴管,向外侧经上,下睑注入腮腺淋巴结。外鼻的淋巴管和鼻腔的淋巴管相吻合。,外鼻神经,鼻根、鼻桥及鼻侧面上部的皮肤由三叉神经第一支(眼神经)的滑车上神经和滑车下神经的鼻外支支配。滑车下神经的鼻外支沿鼻骨内面的筛骨沟下降,穿鼻骨与鼻软骨上缘之间至鼻背。鼻下半的皮肤由上颌神经分出的眶下神经鼻外支支配,筛前神经的鼻外支(发自眼神经)经鼻骨与外侧鼻软骨之间至鼻,分布于鼻背下部,鼻翼及鼻尖的皮肤。,鼻腔的界限,鼻腔衬以粘膜和皮肤,由鼻中隔分为左,右两腔。在冠状切面上,每腔呈三角形,上窄下宽,前经鼻前孔通外界,后经鼻后孔通咽腔鼻部。每侧鼻腔包括内侧壁、外侧壁,下壁

5、和顶。内侧壁(鼻中隔)和外侧壁由软骨,骨和粘膜构成,底为骨性,顶为筛骨筛板。,鼻腔的分部,鼻前庭 nasal vestibule 固有鼻腔 Nasal cavity proper,鼻前庭,前:鼻缘 后:鼻内孔 外:鼻翼 内:鼻柱,鼻阈 鼻中隔 鼻腔底,在鼻前庭后上方有一弧形隆起部称为鼻阈,由外侧鼻软骨下端形成,为鼻前庭与固有鼻腔的分界标志。,鼻前庭,鼻前庭覆以粘膜,其结构与皮肤及固有鼻腔呼吸部粘膜相移行,可分为前方的有毛区和后上方的无毛区。有毛区生长多数粗大的鼻毛,可滤过空气和阻挡异物,固有膜含有毛囊,大的皮脂腺和汗腺。汗腺导管开口于毛囊。无毛区固有膜内无皮脂腺。鼻前庭是疖肿的好发部位,发生疖

6、肿时疼痛较重。,固有鼻腔,骨性鼻腔: 前:鼻内孔 后:鼻后孔 顶:鼻骨、额骨、筛骨筛板(筛孔 )、蝶骨 邻颅前窝、脑脊液鼻漏 内:鼻中隔 外:鼻骨、上颌骨、泪骨、筛骨迷路、腭骨垂直板、蝶骨翼突、下鼻甲 底:硬腭(前3/4由上颌骨腭突、后1/4由腭骨水平部构成,在底的前方近鼻中隔处,左右各有一切牙管开口,腭大动脉(终支)、静脉及腭前神经等由此通过。 ),固有鼻腔分部,呼吸部 嗅 部,呼吸部 粘膜面积较广,占鼻腔粘膜的主要部分。上皮属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其间夹有杯状细胞。柱状细胞表面的纤毛长约7m,平时向咽的方向作节律性颤动,可将鼻腔粘膜上粘着的细菌、尘埃等推送至咽,能排除吸入体内空气中微粒。,呼

7、吸部 固有膜紧贴于骨膜或软骨膜,不易移动。固有膜内有混合腺,粘液腺以及弥散的淋巴组织或淋巴小结,腺体的分泌物可使鼻腔保持湿润,并具有吸附和清除细菌及灰尘的作用。,呼吸部 呼吸部粘膜另一个显著的特征是含有丰富的静脉网和丛,形成静脉海绵体,静脉腔大而壁薄,壁内平滑肌形成类似括约肌结构,以控制血流量。它易受机械、化学以及炎症等刺激而充血。呼吸部粘膜以下鼻甲内面及其游离缘最为发达,约厚34mm,含有粗大而密集的静脉网。中、上鼻甲边缘及后端的粘膜也较为发达。,嗅 部,嗅粘膜位于鼻腔的上部,包括鼻中隔上部,鼻腔外侧壁上鼻甲以上的部分,约有810mm的范围,嗅部粘膜较呼吸部粘膜厚。它由嗅上皮和固有膜组成,嗅

8、上皮为假复层柱状上皮,厚约60m,上皮由三种细胞组成,即嗅细胞、支持细胞和基底细胞。,嗅 部,嗅细胞为双极神经细胞,垂直位于嗅上皮内,支持细胞组成的核带的下方。嗅细胞体向内发出一无髓的轴突,较细,与其它嗅细胞发出的轴突集合组成小束而形成嗅丝。嗅细胞的树突达游离面,末端膨大呈球状或梨形,突出于上皮表面之上,其圆形顶端有26根纤毛称嗅毛,具有较高的新陈代谢功能。,鼻中隔形态构造,鼻中隔构成两侧鼻腔的内侧壁,区分为骨部、软骨部及皮部。,鼻中隔骨部或骨性鼻中隔 位于鼻中隔后部,主要由筛骨垂直板和犁骨构成。,筛骨垂直板构成鼻中隔的上1/3,上方与筛骨筛板相续,前、上方与额骨及鼻骨结合,后方与蝶骨嵴结合,

9、后下方与犁骨,前下方与鼻中隔软骨相连。犁骨位于鼻中隔的后下方,上方与蝶骨体及筛骨垂直板结合,下方与上颌骨鼻嵴及腭骨相接,前缘呈沟状接纳鼻中隔软骨。,鼻中隔软骨部 主要由鼻中隔软骨及鼻翼大软骨内侧脚构成,位于鼻中隔前部。,鼻中隔血管,1. 动脉 眼动脉的筛前、后动脉分布于鼻中隔后上部,蝶腭动脉从上颌动脉发出后,经蝶腭孔入鼻腔,发出鼻后中隔动脉,分布于鼻中隔后下部,腭降动脉发出的腭大动脉经切牙管由口腔至鼻腔下部,面动脉的上唇动脉的中隔支分布于鼻前庭和鼻中隔皮部,上述各动脉的分支在粘膜内和粘膜下形成血管网和丛, 在鼻中隔前部粘膜的浅部形成丰富吻合,为鼻出血的好发部位,临床上称为Kiesselbach

10、区或Little区。,鼻中隔血管,2. 静脉 大致与动脉伴行,分别经内眦静脉,筛静脉,蝶腭静脉,面静脉汇入颈内和颈外静脉。,鼻中隔神经,(1)筛前神经的鼻内支:筛前神经自眼神经的鼻睫神经分出后,向前内侧走行,经上斜肌与内直肌及筛前血管共同穿眶颅管入颅前窝,然后沿筛骨筛板和硬脑膜之间前进,至鸡冠附近穿筛板中的一小裂孔,下降入鼻腔,分为二支即鼻外支和鼻内支,其中鼻内支又分为鼻外侧支和鼻内侧支,后者向前下方走行,分布于鼻中隔前上部。,鼻中隔神经,(2)鼻后上内侧支 来自翼腭神经节的鼻后支,有23支,向内穿经蝶腭孔,横过鼻腔顶,这鼻中隔的后部,并分布于此。该组中最大一支为鼻腭神经,沿犁骨下面的小沟,向

11、前下方行,经骨膜与粘膜之间,达切牙管,途中发支,分布于鼻中隔的粘膜。鼻中隔上部由嗅神经支配。,鼻腔外侧壁形态构造,鼻腔外侧壁由鼻骨,上颌骨、泪骨,筛骨迷路、腭骨垂直板和蝶骨翼突等组成。,其构造复杂,一般有34个鼻甲。它们下缘游离,其骨性突向外上方卷起,分别称为下、中、上和最上鼻甲。,鼻腔外侧壁,在相应的鼻甲下方有34个鼻道,分别为下鼻道、中鼻道、上鼻道和最上鼻道。,下鼻道位于下鼻甲与鼻腔底之间,前后部窄、中部宽而高。通常在其前上部距离鼻孔约3cm处有鼻泪管开口,它开向内下方。围着鼻泪管开口的粘膜皱襞,称泪襞或Hasner瓣。,鼻腔外侧壁,中鼻道居中,较大,位于中鼻甲下方,其前方的浅凹称中鼻道前

12、房。其上方的弧形隆起称鼻堤。在外侧壁上有两个隆起,后上方的圆形隆起是筛窦的个大气房名筛泡,主要是筛窦中小房膨大,表面覆以粘膜,该窦开口于筛泡或其稍上方。筛泡前下方有一弧形嵴状隆起称钩突。在筛泡与钩突之间有半月形裂隙,称半月裂孔,鼻腔外侧壁,半月裂孔开口于外方的一浅沟,称筛漏斗,其基底部有筛窦前小房的开口。额窦多开口于半月裂孔的前上方。在半月裂孔的后部有上颌窦的开口。,上鼻道狭窄,介于上鼻甲与中鼻甲后半之间,有筛窦后小房的开口。最上鼻道中有筛窦后小房开口,在上鼻甲或最上鼻甲的后上方的窝,名蝶筛隐窝。此处有蝶窦的开口。,鼻腔外侧壁血管,动脉 分布于鼻腔外侧壁的动脉有筛前动脉、筛后动脉、蝶腭动脉、腭

13、降动脉。,筛前动脉来自眼动脉经筛前孔入鼻腔, 供应鼻腔外侧壁的前上部 筛后动脉来自眼动脉,经筛后孔入鼻腔,供应鼻腔外侧壁后上部。,鼻腔外侧壁血管,动脉 分布于鼻腔外侧壁的动脉有筛前动脉、筛后动脉、蝶腭动脉、腭降动脉。,蝶腭动脉 是上颌动脉的分支,经蝶腭孔入鼻腔后分为二支。鼻后外侧动脉,供应鼻腔外侧壁的大部分,即鼻甲及鼻道的后下部,有分支与筛后动脉吻合,有较粗的分支,隐行于下鼻道外侧壁上。在下鼻甲手术或上颌窦鼻内开窗术中如被损伤,则出血甚剧。鼻后内侧动脉,鼻腔外侧壁血管,动脉 分布于鼻腔外侧壁的动脉有筛前动脉、筛后动脉、蝶腭动脉、腭降动脉。,腭降动脉 在翼腭窝中从上颌动脉发出,伴随腭神经,沿翼腭

14、管下降,分为腭大动脉和腭小动脉,经腭大、小孔入口腔。该动脉在翼腭管走行中发出分支至下鼻道后部。,鼻腔外侧壁血管,静脉 鼻腔外侧壁的静脉以静脉弓起始,在下鼻甲和下鼻道处发育良好,而后各静脉支大致与同名动脉伴行。鼻腔前部的静脉经面静脉注入颈内静脉。鼻腔下部及后部的静脉,经蝶腭静脉、翼丛、上颌静脉注入颈内、外静脉,鼻腔上部的静脉经筛前静脉,筛后静脉、眼上静脉注入海绵窦,经海绵窦与鼻腔联系,故鼻腔感染易引起颅内感染。,鼻腔外侧壁神经,嗅神经,一般感觉神经来自三叉神经 第一支(眼神经) 第二支(上颌神经),鼻腔外侧壁神经,鼻睫神经 发自眼神经,分为滑车下神经及筛前神经两终支。滑车下神经至内眦皮肤,筛前神

15、经通过筛前孔进入鼻腔,除鼻外支分布于鼻前庭、鼻尖、鼻背外,其鼻内支又分为鼻内侧支和鼻外侧支。前者分布于鼻中隔前上部,后者分布于鼻腔外侧壁前上部,中、下鼻甲前段、筛窦及额窦。,蝶腭神经 通常为二支,来自上颌神经,其感觉神经纤维穿过或绕过翼腭神经节,通过蝶腭孔入鼻腔即分为四支:,鼻腔外侧壁神经,鼻后上外侧支 分布于中鼻甲以上鼻腔外侧壁后部的粘膜及筛窦后小房。 鼻后上内侧支 在鼻中隔自后上向前下斜行,分布于鼻顶及鼻中隔,其末支为鼻腭神经,在粘膜与骨膜之间下行,至切牙管与上牙槽前神经的鼻支吻合,而后出切牙孔,分布于切牙后方的硬腭。,腭神经 从蝶腭神经分出,经翼腭管、腭大孔至口腔顶,在翼腭管内走行中发出

16、鼻后下神经入鼻腔,分布于中鼻道、下鼻甲及下鼻道,其终支经腭大孔至口腔顶,并与鼻腭神经吻合。,鼻腔外侧壁神经,植物性神经 主要管理鼻腔粘膜的血管舒缩和腺体分泌。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的纤维均经蝶腭孔入鼻腔。,鼻腔的淋巴引流,鼻腔粘膜下的淋巴管甚为丰富,构成淋巴管丛。 嗅部和呼吸部的淋巴回流方向不同,而且有一定的独立性。 嗅部的淋巴管网较丰富而稠密,其淋巴引流向上可经嗅神经周围淋巴间隙入硬膜下和蛛网膜下间隙,向后借二条或二条以上的淋巴管与咽淋巴管相交通,入咽后淋巴结。 呼吸部的淋巴管网较稀疏,其前部的淋巴管与鼻前庭的淋巴管吻合,然后与面部的淋巴管相交通,入下颌下淋巴结,其后部和上部的淋巴管入咽后淋巴结,中部和下部淋巴管入颈深上淋巴结。,鼻部淋巴回流,鼻旁窦是位于鼻腔周围的一些含气空腔,共有四对,左右对称排列,包括额窦、筛窦、蝶窦及上颌窦。 鼻旁窦内衬以假复层柱状纤毛上皮,纤毛摆动,呈螺旋状流向,使鼻窦内分泌物导向窦口,由于鼻窦内负压的影响有助于纤毛的排出功能。,鼻旁窦 paranasal sinuse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