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1课

上传人:ji****n 文档编号:54735423 上传时间:2018-09-18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4.9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1课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1课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1课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1课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1课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1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1课(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9/18,周湖北制作与讲授,1,有你的参与更精彩,制作与授课 衡阳市八中 周湖北,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2018/9/18,周湖北制作与讲授,2,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所谓“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主要分为: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十家。所谓“争鸣”指当时代表各阶层,各派政治力量的学者或思想家都希望按照本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对宇宙、社会对万事万物作出解释,于是他们著书立说,广收门徒,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百家争鸣”的含义:,2018/9/18,周

2、湖北制作与讲授,3,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桓公五年夏,王夺郑伯政,郑伯不朝。秋,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御之。战于葛。郑师合以攻之,王卒大败。祝聃射王中肩。左丘明左传桓公五年,简子誓曰:“克故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士田十万。庶人工商遂,人臣隶圉免。”左丘明左传哀公二年,2018/9/18,周湖北制作与讲授,4,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信陵君,仁而下士,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不敢以其富骄士,士以此方数千里,争往归之,致食客三千人。当是时,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司马迁史记魏公子列传,仲尼曰:天子失官,学在四夷。左丘明左传昭公十七年孔子以诗史礼乐教,

3、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2018/9/18,周湖北制作与讲授,5,“百家争鸣”的局面出现的原因有哪些?,出现了私学,贵族垄断教育、学术局面被打破,平民百姓开始接 受教育。,士阶层崛起,受到各诸侯国统治者的重用,周王室衰微,分封制瓦解, 经济上: 政治上: 阶级关系上: 思想文化上:,井田制崩溃,根本原因与直接原因呢?,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2018/9/18,周湖北制作与讲授,6,论语为政中孔子总结自己一生的一段话:“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距。”,请齐声朗读,孔子和早期的儒学,

4、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2018/9/18,周湖北制作与讲授,7,孔子和早期的儒学-孔子,子曰:“仁者爱人。” 子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论语.雍也 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论语.颜渊“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 共(拱)之。”论语.为政“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 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论语.颜渊,孔子和早期的儒学-孔子,2018/9/18,周湖北制作与讲授,8,

5、孔子和早期的儒学-孔子,子曰:“有教无类。” (论语.卫灵公) 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论语.为政);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论语.学而); 子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述而)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论语.卫灵公),2018/9/18,周湖北制作与讲授,9,“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孔庙杏坛,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2018/9/18,周湖北制作与讲授,10,孔子和早

6、期的儒学-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 。“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故凡同类者,举相似也,何独至于人而疑之?圣人与我同类者。”,仁政、民本、性善,孔子和早期的儒学-孟子,孔子和早期的儒学-孟子,2018/9/18,周湖北制作与讲授,11,孔子和早期的儒学-荀子,“行一不义,杀一无罪,而得天下,仁者不为也。”“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从道不从君。”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亦覆舟。” “好荣恶辱,好利恶害,是君子小人

7、之所同也。人之生固小人,无师无法则唯利之见耳。尧禹者,非生而具者也,夫起于变故,成乎修为,待尽而后备者也。”,仁义、王道、性恶,2018/9/18,周湖北制作与讲授,12,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1、相同点 (1)背景:处于社会大变革时期。 (2)目的:维护本阶级的统治。 (3)性质:包含民本思想,体现人文精神,具有古典人文主义的性质。 (4)内容:主张“仁”和德治,以德治国,为政以德。2、不同点:在人性和伦理观上,孔子主张“性相近”;孟子主张“性本善”;荀子主张“性 恶论”,并主张礼法兼施,使人变善,与孟子观点有明显的分歧。,比较孔子、孟子、荀子思想,2018/9/18,周湖北

8、制作与讲授,13,道家和法家-道家-老子,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

9、道,道法自然。,2018/9/18,周湖北制作与讲授,14,道家和法家-道家-老子,思想主张: A、世界万物的本原是 “ 道 ” B、顺应自然,提倡清静无为,知足寡欲 C、政治主张: 无为而治,小国寡民 D、哲学思想: 世界万物和人类社会总在不停运动,事物是相互依存和不断转化的,2018/9/18,周湖北制作与讲授,15,罔两问景曰:“曩子行,今子止;曩子坐,今子起。何其无特操与?”景曰:“吾有待而然者邪?吾所待又有待而然者邪?吾待蛇蜩冀邪?恶识所以然?恶识所以不然?”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

10、有分矣。此之谓物化。,道家和法家-道家-庄子,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庄子之楚,见空髑髅,消然有形,以马捶,因而问之曰:“夫子贪生失理,而为此乎?将子有亡国之事,斧钺之诛,而为此乎?将子有不善之行,愧遗父母妻子之丑,而为此乎?将子有冻馁之患,而为此乎?将子之春秋故及此乎?”,2018/9/18,周湖北制作与讲授,16,思想主张:(1)、把“道”作为世界最高原则,宣传天道与自然无为。(2)、崇尚自然,主张超越功利去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道家和法家-道家-庄子,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2018/9/18,周湖北制作与讲授,17,道家和法家-法家-韩非子,君执柄以处势,故

11、令行禁止。柄者,杀生之制也;势者,胜众之资也。,术者,因任而授官,循名而责实,操生杀之柄,课群臣之能者也,此人主之所执也。,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人世之事,因为之备。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君主专制、以法治国,2018/9/18,周湖北制作与讲授,18,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诸子百家思想的阶级属性,(1)代表没落的奴隶主贵族利益的思想。 老子、庄子主张“无为”,希望社会退回到“小国寡民“的状态,表现其没落、消极的情绪。 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即缓和矛盾,维护奴隶主贵族的统治。 (2)代表小生产者利益的

12、思想。 墨子主张“兼爱”,宣扬“非攻”,提倡节俭,主张“尚贤”,代表平民百姓的愿望。 (3)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思想。 孟子主张实行“仁政”,目的是调和阶级矛盾,以利于封建统治。 荀子“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体现了上升时期的地主阶级在利用自然、发展生产方面的朝气和信心。 韩非子的法治和世道必进思想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改革旧制度的进取精神和加强封建集权的迫切愿望。,2018/9/18,周湖北制作与讲授,19,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例1(2009海南历史卷,1)荀子是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其思想与法家共通的是( )A.天行有常 B.人性本恶 C.礼法并用 D.民水君舟 【分

13、析】本题的关键词是“共通”,即荀子和法家思想的共同点,要选择荀子与法家具有共性的思想,同时对二人思想不要局限于教材中表面文字的理解。 A、C、D都是荀子个人的思想主张,从表面上看,B项“人性本恶”似乎也是荀子个人的观点,但仔细比较,荀子提出“性恶论”,主张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法家则主张用严刑峻法来约束和规范臣民的行为,实际上也是相信人性本恶的。,典例巩固,2018/9/18,周湖北制作与讲授,20,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典例巩固,例2(2011河南郑州外国语高三第二次月考)中国文化概论中说:礼崩乐坏的社会大裂变, 将原本属于贵族最底层的士阶层从沉重的宗法制羁绊中解放

14、出来, 在社会身份上取得了独立的地位, 而诸侯对人才的渴求, 更大地助长了士阶层的声势。士的崛起, 意味着一个以“劳心”为务、从事精神性创造的专业文化阶层形成, 中华民族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注定要受到他们的深刻影响。上述材料认为, 百家争鸣出现的文化觉醒, 最基本的原因是( ) A独立的知识分子阶层的形成 B贵族中的士阶层地位上升 C社会形成重文轻武的氛围 D教育不发达造成人才奇缺【解析】A 提取材料关键信息:士阶层解放、独立的地位、专业文化阶层形成,故选A。B项表述不到位,C、D材料中未涉及。,2018/9/18,周湖北制作与讲授,21,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典例巩固,例3

1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2010年3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在符拉迪活斯托克参观俄罗斯远东国立大学孔子学院并为孔子铜像揭幕。习近平说,远东国立大学孔子学院自2006年成立以来,为俄罗斯远东地区民众学习汉语、了解中国文化搭建了新平台,在提高汉语教学水平、推动中国文化传播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习近平勉励两国青年以青春的热情、智慧的头脑,携起手来,为共同推进两国世代友好贡献力量。中新网 (1)孔子哪些思想对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有借鉴作用?要建立和谐社会,你认为有哪些好的做法?,(1)思想:仁,“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主张“为政以德”, “节用而爱人”,包含了民本思想。

16、做法:政府要清正廉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加强文化教育,提高国民素质;加强法制观念,依法治国,建立公正国家。,2018/9/18,周湖北制作与讲授,22,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典例巩固,例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二 近一两年来,大众儒学和大众史学成为公众阅读的热点之一。于丹和易中天的书卖了几百万册。加上网络写手的推波助澜,公众对通俗历史读物的热情似乎仍在升温。但是,大众史学也面临着某种危机。这首先表现为以央视“百家讲坛”以及部分网络写手为代表将历史审美化、传奇化、娱乐化、八卦化的游戏倾向。这种倾向发展下去甚至可能断送大众史学的前途。 解玺璋大众史学的危机 (2)材料二中于丹和易中天等人通过新式手段传播儒学和史学,将会带来哪些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