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2018年中考历史总复习第三部分中国现代史第十二单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课件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4734814 上传时间:2018-09-18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1.1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省2018年中考历史总复习第三部分中国现代史第十二单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甘肃省2018年中考历史总复习第三部分中国现代史第十二单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甘肃省2018年中考历史总复习第三部分中国现代史第十二单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甘肃省2018年中考历史总复习第三部分中国现代史第十二单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甘肃省2018年中考历史总复习第三部分中国现代史第十二单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甘肃省2018年中考历史总复习第三部分中国现代史第十二单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省2018年中考历史总复习第三部分中国现代史第十二单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课件(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二单元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考点六,考点七,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一伟大的历史转折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思想基础: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2)召开:1978年底,在北京召开。,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3)内容 思想上: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政治上: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组织上: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4)意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影响意义的转折。它

2、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2.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 (1)平反冤假错案:1980年,中共中央决定撤销“文化大革命”中强加给刘少奇的种种罪名,为刘少奇恢复名誉。 (2)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1979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1982年,颁布了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新时期一部比较完善的宪法。此后又颁布了一系列法律。基本上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初步实现了政治生活、经济生活和社会文化生活等方面有法可依的局面。,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二改革开放 1.农村改

3、革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乡镇企业的发展:随着农村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的发展,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2.城市改革重点是国有企业改革 (1)主要内容: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2)深化: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国有企业开始推行公司制、股份制、改组、联合等,国有企业的改革加快了步伐。,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3.对外开放

4、 (1)原因:吸收外资、侨资,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加快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 (2)过程:1980年,在广东的深圳(被誉为“一夜崛起之城”,对外开放的“窗口”)、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四个经济特区。1988年增设了海南经济特区。1984年,开放了广州、上海、天津等14个沿海城市。1985年,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作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3)深化:设立上海浦东开发区(现已成为国际化的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这是我国对外开放的新体现。 (4)格局:对外开放从沿海地区向内地发展,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5、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三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法一,考法二,考法三,考法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如何认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 1.从党的指导思想来看,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改变了长期以来“左”倾错误的思想路线。 2.从党的工作中心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代替了“以阶级斗争为纲”。 3.从经济体制来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开始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 4.从发展动力上看,以发展社会主义经济为主的改革开放取代了关起门来搞建设的发展模式。,考法一

6、,考法二,考法三,例1(2017甘肃永昌期末)人民日报社论在评论某一次重大会议时指出:“虽然过去我们已经进行了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但是我们仍然有足够的理由说,这是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的开端。”这次会议是( ) A.中共七大 B.中共八大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中共十四大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1978年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故选C项。,考法一,考法二,考法三,考法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家庭联产

7、承包责任制的含义及特点 含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以农民家庭为单位,向集体经济组织承包土地等生产资料和生产任务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形式。一般做法是将土地等按人口或人口与劳动力比例分给农户经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包括包产到户和包干到户两种个体形式。 特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把农民的“责、权、利”结合起来,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克服了集中经营、集中劳动和分配上的平均主义带来的弊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民的积极性得以提高,并且农民的生产经营自主权扩大,分配方式改变,管理也不再过度集中。,考法一,考法二,考法三,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对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及其历史影响,考法一,考法二,考法三

8、,考法一,考法二,考法三,例2(2017甘肃清水八年级期中)20世纪80年代,某村将集体土地按人口分配到户,农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土地不能买卖、出租。经营所得“交足国家的,留够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这种土地经营形式属于( ) A.互助组 B.农业合作社 C.人民公社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当时农村实行的政策是土地包产到户,农民自负盈亏,农民经营所得只需交够国家和集体的,剩下的归农民所有。由此可知这种土地经营形式为改革开放后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考法一,考法二,考法三,考法三20世纪以来,在前进道路上,站在时代前列的三位巨人,考法一,考法二,考法三,例

9、3下图是某同学在历史课上记录的复习提纲。据此判断,这节课复习的专题是( ) A.新中国成立后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 B.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C.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的建设 D.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答案:B 解析: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邓小平提出改革开放,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共十三大上邓小平阐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1992年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1997年,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故答案是B项。,1,2,3,4,5,6,7,1.(2016甘肃天水)1980年,我国建立深圳等经济特区;1984年,开发14个沿海城市;1985年,开辟沿海经

10、济开放区;1988年,划海南为经济特区;1992年,决定开放内地部分省会城市、沿江沿边城市;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13年,设立上海自由贸易区。以上史实主要说明了我国( ) A.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B.国际地位逐步提高 C.体制改革走向深入 D.扩大开放融入世界,答案,解析,1,2,3,4,5,6,7,2.(2016甘肃庆阳)改革开放后,我国逐渐形成了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B.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三角洲内地 C.沿海经济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D.经济三角洲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11、,答案,1,2,3,4,5,6,7,3.(2016甘肃天水)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下列属于邓小平理论创新内容的是( ) “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A. B. C. D.,答案,解析,1,2,3,4,5,6,7,4.(2015甘肃兰州)中国共产党史上有两次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性会议,一次是民主革命时期的遵义会议,另一次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 ) A.中共一大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共八大 D.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答案,1,2,3,4,5,6,7,5.(2014甘肃兰州)正确的思想路

12、线是社会发展的灵魂。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思想路线是 ( ) A.“一国两制” B.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D.求同存异,和平共处,答案,1,2,3,4,5,6,7,6.(2017甘肃天水)列举题。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含义。,答案,1,2,3,4,5,6,7,7.(2014甘肃兰州)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土地改革后,农村经济基本上还是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劳动生产率低下,假如任其自由发展,可能会导致农村贫富两极分化。如果不引导农民走组织起来的路,不仅不能改善农民的生活,而且农村也不可能为工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商品、粮食、轻

13、工业原料等条件。 历史纵横材料二 包字万岁!早包早富,迟包迟富,不包永远不能富。 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某农村宣传标语 材料三 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 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词,1,2,3,4,5,6,7,(1)依据材料一,回答为什么要“引导农民走组织起来的路”。 参考答案: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避免农村贫富分化;改善农民生活;促进工业发展。 (2)依据材料二,谈谈你对“包”的理解。此后,我国在农村开始推行什么制度? 参考答案:理解包产到户,自负盈亏。制度: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材料三中,他为实现“让所有人远离饥饿”的梦想做出了什么贡献?你认为应该从他身上学习哪些精神? 参考答案:贡献:培育籼型杂交水稻。精神:勤奋敬业、淡泊名利、执着追求、无私奉献等。(言之有理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