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课件新人教版必修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4733846 上传时间:2018-09-18 格式:PPT 页数:65 大小:87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课件新人教版必修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2019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课件新人教版必修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2019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课件新人教版必修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2019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课件新人教版必修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2019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课件新人教版必修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课件新人教版必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课件新人教版必修(6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高考考纲,变化和过程,固有的根本属性,承担者,无条件,永恒,有条件,人的意识,客观实在,客观实在性,物质的,物质性,社会,暂时,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固有,本质,人的意志,创造,固有的规律,客观规律,利用,考点 1,哲学的物质概念,1.自然界的物质性。(1)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中的一部分。(2)宇宙间根本不存在上帝和诸神创造世界的活动。,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1)从产生上看: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2)从本质上看: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

2、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这三者都是客观的物质的要素,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3.世界的物质性。,(1)物质概念: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2)世界的物质性原理: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考点过关】1.据国家地理杂志网站报道,美国科学家宣布,在长岛上演出的一次微型“大爆炸”创造了一种新型反物质。这种新发现的粒子被

3、称为“反超氚”,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重的反,),物质。从哲学上看,“反超氚”这种反物质的发现表明(A.物质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B.物质是无法被感知的客观存在C.人类可以有意识地改造自然D.整个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解析D,“反超氚”这种反物质的发现表明整个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D符合题意。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A、B 均是错误的。C 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 D。,2.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对这个“物质”与“宇宙大爆炸后瞬间的原始物质形态”关系的理,解,下列观点正确的是(,),A.都是不依赖

4、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B.都不能离开意识而存在C.物质概念非常抽象,具有不可知性,而“宇宙大爆炸后瞬间的原始物质形态”是可以被人们认识的D.“宇宙大爆炸后瞬间的原始物质形态”属于具体的物质形态,它与物质是个性与共性的关系,解析D,“世界是物质的”中的“物质”是指客观实在,的这种属性,而“宇宙大爆炸后瞬间的原始物质形态”属于具体的物质形态,它含有客观实在的这种属性,但不是指客观实在的这种属性,故不能说“宇宙大爆炸后瞬间的原始物质形态”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A 不选。物质可以离开意识而存在,B 错误。物质概念虽然抽象,但也具有可知性,C 错误。“宇

5、宙大爆炸后瞬间的原始物质形态”属于具体的物质形态,它与物质是个性与共性的关系,D 正确。故选 D。,考点 2,哲学的运动概念,1.运动的含义。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1)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2)运动离不开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主体、载体)。这要求我们反对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3.静止的含义。,辩证唯物主义所讲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它主要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说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二是说物体相对

6、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因此,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4.运动和静止的关系。,【考点过关】3.19 世纪德国化学家奥斯特瓦尔德(Ostwald,18531932 年)提出“唯能论”,认为能量是唯一真实的实在,物质不是能量的负荷者,是在同一地点同时找到的能量的复合。物质可以“消,),灭”,转化为纯粹的“能”。从哲学上看,这一观点(A.强调物质可以脱离运动而存在B.是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的不变论C.没有看到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D.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解析C,题目中,奥斯特瓦尔德认为能量是唯一真实的实,在,物质不是能量的负

7、荷者,物质可以“消灭”,转化为纯粹的“能”。从哲学上看,这一观点没有看到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故 C 入选。A 错误,物质不能脱离运动而存在。B、D 错误,与题意无关。故选 C。,4.古希腊诡辩论者提出“飞矢不动”,指出飞行着的箭在飞行轨道上的每一个点上是静止不动的,所以飞行的箭是不动,的。该观点(,),割裂了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是形而上学的绝对静止论的表现,是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A.,B.,C.,D.,解析D “飞矢不动”的观点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而且认为静止是绝对的,割裂了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故入选。错误,排除。材料没有涉及离开物质谈

8、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不符合题意。故选 D。,考点 3,物质运动的规律,1.规律的概念。,提示:规律不等于现象,后者是前者的表现。,规则、规定、守则、定律、定理、公式、公理、法律等都不是规律,它们是主观的,是规律的反映,但不是规律。,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提示:任何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都是有规律的,但规律不是永恒存在、万古不变的,因为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有条件的。,规律是客观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们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发现、认识和利用规律,但人们不能发明、改造、创造、改变、消灭规律。认为人们可以发明、改造、创造、改变、消灭规律的观点是错误的,必然会受到规律

9、的惩罚。,【考点过关】5.从 2017 年 9 月 25 日 17 时28 日 17 时的四天内,用户 在微信启动时,可以欣赏到由我国新一代静止轨道气象卫星“风云四号”从太空拍摄的祖国全景。微信启动页 6 年来首次 更换,背景中的地球图片由“非洲大陆上空视角”,变化为“我们的祖国上空视觉”。我国研制的新一代静止轨道气象卫星“风云四号”正式交付使用,是人们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结果。这说明(,),客观规律是可以被人们认识和利用的,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人们可以创造条件,利用和控制,规律,要坚持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的统一,A.,B.,C.,D.,解析

10、B,新一代静止轨道气象卫星“风云四号”是人们,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结果。这说明客观规律是可以被人们认识和利用的,要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符合题意。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错误。人们可以创造条件,认识和利用规律,但不能控制规律,因为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错误。故选 B。,6.我国探月工程开始于 2004 年,计划在 2020 年前按“绕、落、回”的发展思路分三期组织实施,实现探月工程既定目标。2013 年 12 月 14 日,“嫦娥三号”平稳落月,中国首次地外天体软着陆成功,也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在月球上成功实施软着陆的国家。我国

11、探月工程“三步走”计划中第二步“落”的成功,为后续中国航天在深邃太空中不断助推中国梦的实现,奠定了坚实基础。探月工程任务连续成功,依靠的是我们国家的综合实力,最根本的一点,就是中国航天事业始终坚持自力更生、自主创新。国防科工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主任、探月工程副,总指挥刘继忠介绍,嫦娥四号今年的发射任务将分别于 2018 年5 月和 12 月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实施。嫦娥四号任务肩负人类探索未知领域的重要使命,将突破一系列极具挑战的高新技术,实现国际领先,是开展后续月球探测的序章,也将促进人类探索向更加深远的太空迈进。,根据材料,运用“把握规律”的有关知识,谈谈我国探月,工程是如何按规律办事的。,

12、解析解答本题,要注意本题的知识限定是运用“把握规律”的有关知识,设问的指向是“谈谈他们是如何按规律办事的”。首先,从规律是普遍的、客观的,想问题办事情要尊重规律的角度分析说明航天人自觉按规律办事;其次可以从规律是客观的,不等于说人们在规律面前时无能为力的角度分析说明人们在认识规律的基础上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最后可以从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的有机结合的角度进行分析说明即可。,答案遵循了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而不是违背客观规律。探月的成功证明了这一点。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成功地实现了探月。充分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并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

13、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从而成功探月。,热点考向一,世界的物质性,【三年高考】1.(2016 年浙江卷)2015 年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幅达到 近几十年来的新高,这再次引起人们对全球变暖问题的担忧。 有研究指出,二氧化碳浓度的暴增,部分可能是厄尔尼诺现象 造成的,但主要是人类活动中二氧化碳的持续排放导致的。这,表明(,),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人类在自然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A.,B.,C.,D.,解析人类活动中二氧化碳的持续排放,破坏了地理环境, 引发了全球气候变暖

14、。这表明人类社会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 质体系,人类活动应该尊重地理环境这一客观要素;自然界与 人类社会是相互联系的,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正确且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 上升的,不符合题意。规律是客观的,但人类在自然规律面 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们可以在认识、把握规律的基础上,利 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说法错误。故选 D。, 名师点睛 做好本题要把握好事物运动变化与发展的关 系,事物的发展是一种运动变化,但运动变化不一定就是发展, 因为事物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 旧事物的灭亡。而本题中气候情况变差是一种消极的向下的变 化,不是发展。,【考

15、题预测】1.科学家们在物质的拓扑相变和拓扑相方面的理论研究,为人类打开了“异物质”这扇未知世界的大门,这些物质拥有,),假想的奇异特性。从哲学上讲,这里的“异物质”(A.是不同于哲学“物质”的另一种客观实在B.只是一种观念中的存在,并非现实的存在C.只是哲学“物质”的一种具体形态而已D.概括了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的共同本质,解析C,“异物质”也是哲学上所说的客观实在,A 错,误。材料所说的“异物质”也是现实的存在,B 不选。材料中所说的“异物质”只是哲学“物质”的一种具体形态而已,C正确。“异物质”只是物质的具体形态,并没有概括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的共同本质,D 不选。故选 C。,2.2017

16、 年 10 月 4 日,在云南香格里拉的上空,一颗小行星差点撞击上地球。最终,它在离地球不足 40 公里的半空中爆炸,形成月亮般大的流星从低空划过,惊骇得一波赏月群众以为月,亮坠落了。这次撞击事件证明了(,),A.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和存在方式B.自然界的运动是有条件、有规律的C.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D.自在事物的联系可以人为加以改造,解析C,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A 表述错误。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B 错误。材料中所说的撞击事件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这证明了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C 正确。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不能改造,D 不选。故选 C。,热点考向二,运动与静止的关系,【三年高考】2.(2015 年江苏卷)世间万物,变动不居。“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这说明(,),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一切要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