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在妇儿科的应用ppt课件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4733642 上传时间:2018-09-18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1.1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在妇儿科的应用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中医在妇儿科的应用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中医在妇儿科的应用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中医在妇儿科的应用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中医在妇儿科的应用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在妇儿科的应用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在妇儿科的应用ppt课件(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医在妇科的应用,中医治疗方法,1.内治法中药汤药 2.外治法坐浴、外洗、针灸穴位敷贴,第一节 常用内治法,颇有特色与优势,体现了从内经发展至今形成的治法4个层次,一线贯穿理、法、方、药4个环节的中医治疗思路。,突出 “调”字,“以平为期”内经治疗原则,“虚则补之热者寒之”内经治疗大法,针对病机确定具体治法,是辨证论治的关键。,寿胎丸(菟丝子、桑寄生.)方代表法,必须明白中医治疗的最高境界和着眼点是“以平为期”。目的在于恢复脏腑、天癸、气血、冲任、胞宫的正常功能。每个“调”的原则下列出治疗大法。如在调补脏腑中有“滋肾补肾、疏肝养肝”等治疗大法。在大法下的关键是针对病机的具体治法,如补益肾气。最

2、后以法遣方(药),方即是法。,突出“调”字的治疗原则,调补脏腑 调理气血 调治冲任督带 调养胞宫 调控肾天癸冲任胞宫生殖轴,一、调补脏腑,(一)滋肾补肾 1、补益肾气寿胎丸、归肾丸、固阴煎 2、温补肾阳右归丸、右归饮、温胞饮温肾健脾健固汤、内补丸 3、滋肾益阴左归丸、左归饮、六味地黄丸滋阴凉血两地汤滋养肝肾杞菊地黄丸、调肝汤、一贯煎肾阴阳并补龟鹿二仙膏、二仙汤阴阳互根,“阴中求阳”,“阳中求阴”。,(二) 疏肝养肝 1、疏肝解郁柴胡疏肝汤、四逆散疏肝健脾逍遥散、痛泻要方 2、疏肝清热丹栀逍遥散、清肝引经汤、宣郁通经汤 3、养血柔肝养精种玉汤、杞菊地黄丸、一贯煎平肝潜阳三甲复脉汤镇肝熄风羚角钩藤

3、汤 4、疏肝清热利湿龙胆泻肝汤、清肝止淋汤,(三)健脾和胃 1、健脾法: 健脾养血八珍汤、人参养荣丸 健脾除湿白术散、完带汤 补气摄血固本止崩汤、安冲汤 健脾升阳补中益气汤、举元煎 2、和胃法: 和胃降逆香砂六君子汤、小半夏加茯苓汤 清热降逆橘皮竹茹汤、苏叶黄连汤 温中降逆丁香柿蒂汤、干姜人参半夏丸,二、调理气血,(一)理气法1、理气行滞(与疏肝法同用)2、调气降逆(与和胃法同用)3、补气升提(与健脾法同用) (二)调血法1、补血养血四物汤、滋血汤2、清热凉血清经散、保阴煎 3、清热解毒五味消毒饮、银甲丸4、活血化瘀 活血祛瘀王清任的逐瘀汤(血府、膈下、少腹)、生化汤祛瘀消癥桂枝茯苓丸、大黄螷

4、虫丸化瘀止血失笑散气血关系;气血同调。,三、温经散寒,祛实寒良方温经汤补虚寒艾附暖宫丸、金匮温经汤,四、利湿除痰,温化水湿白术散、健固汤 清热利湿止带方 燥湿化痰涤痰汤、苍附导痰丸,五、调治冲任督带,1、调补冲任补肾固冲丸、固冲汤 2、温化冲任温冲汤、温经汤、艾附暖宫丸 3、清泻冲任清经散 4、疏通冲任柴胡疏肝散 5、和胃降冲小半夏加茯苓汤、安胃饮 6、扶阳温督右归丸、二仙汤 7、健脾束带健固汤、完带汤以往多认为肝肾为冲任之本,调补肝肾即益冲任之源。,六、调养胞宫,1、温肾暖宫艾附暖宫丸、温胞饮 2、补肾育宫加减苁蓉菟丝子丸、滋肾育胎丸、五子衍宗丸、育宫丸 3、补血益宫四二五合方 4、补肾固胎

5、大补元煎、寿胎丸 5、益气举胞补中益气汤、益气升提汤、升麻汤 6、逐瘀荡胞桂枝茯苓丸、生化汤、桃红四物汤、脱花煎、逐瘀止崩汤 7、泻热清胞清经散、清热调血汤、清热固经汤、银翘红酱解毒汤 8、散寒温胞温经汤、少腹逐瘀汤、艾附暖宫丸,七、调控肾天癸冲任胞宫生殖轴,1、中药人工周期疗法 经后期滋肾阴养精血 经间期温肾助阳,活血 经前期补肾滋阴为主,佐以疏肝 月经期理气活血调经2、针刺促排卵 常选大椎点、骶丛神经点、第2腰椎旁点、气冲穴等进行刺激,在对排卵障碍的治疗中,我们常选大椎点、骶丛神经点、第2腰椎旁点、气冲穴等进行刺激,在患者月经周期的不同时期采用不同的手法,使患者局部乃至全身有舒适感觉,气血

6、运行舒畅。 排卵障碍是女性不孕的主要原因之一。临床上一般可用激素类药物促发卵泡成熟及排卵。但大剂量的激素使用存在一定副作用,如一次促成多个卵泡发育,有可能造成多胎妊娠;卵泡生长太慢或过快、卵泡不发育或产生虚泡,影响卵子质量,甚至不利于排出;患者用药后排卵期的阴道分泌物反而减少,不利于受孕等。,第二节 常用外治法,“外治之理,即内伤之理” 外洗阴户、阴中纳药、肛门导入等外治方法始于汉代(金匮要略)。 特点:多途径给药,局部治疗,提高疗效。可与内治法配合使用。 外治法适用于外阴、阴道、子宫颈及子宫内等局部病变。,一、坐治熏蒸、浸浴作 用:清热解毒,止带消肿适应症:阴疮、阴痒、带下病 (蛇床子30、

7、百部30、苦参30、徐长卿15、黄柏20、薄荷20) 二、外阴冲洗作 用:清洁阴道,解毒杀虫、止带止痒适应症:阴痒、带下病,术前准备 三、阴道纳药作 用:清热解毒、去腐、收敛、生肌、止血适应症:阴痒、带下病,四、贴 敷药膏、药末或袋装中药蒸敷作 用:解毒、消肿、止痛、利尿、托脓生肌适应症:痛经、慢性盆腔炎、癥瘕、产后尿闭穴位贴敷疗法是中医外治法的典型代表,具有方便、效佳、价廉、副作用小等特点。,如宋代太平圣惠方中记载:“治疗腰腿脚风痹冷痛有风,川乌头三个去皮脐,为散,涂帛贴,须臾即止”。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更是收载了不少穴位贴敷疗法,并为人们所熟知和广泛采用。如“治大腹水肿,以赤根捣烂,入元寸,

8、贴于脐心,以帛束定,得小便利,则肿消”等,另外还有吴茱萸贴足心治疗口舌生疮、黄连末调敷脚心治疗小儿赤眼至今仍在沿用。,妇科疾病: 月经失调 痛经 慢性盆腔炎, 子宫脱垂 经行感冒,五、宫腔注入把注射液注入子宫、输卵管作 用:活血化瘀通络适应症:宫腔、输卵管粘连、痛经、不孕等。 六、肛门导入栓剂纳入或药液保留灌肠作 用: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散结通络适应症:急慢性盆腔炎、癥瘕,七、离子导入通过直流电场经皮肤粘膜导入作 用:活血化瘀适应症:慢性盆腔炎、盆腔粘连八、介入治疗。,第三节 中医妇科急症治疗,一、血崩证 首当止血,预防厥脱 1.辨证用药 2.辨病施治 3.西药治疗 二、急腹证 1.辨证用药

9、2.针灸 三、高热证 退热 药物、物理降温、手术(切开引流、切除病灶) 四、厥脱证 1.中药 2.针灸 3.西医药:失血性休克、感染性休克,艾灸治疗妇科病,简介,通过艾灸可治疗盆腔炎、盆腔积液、附件炎、宫颈炎等。 治疗盆腔炎、盆腔积液、附件炎取穴:中脘、关元、子宫、归来、八髎穴、足三里、三阴交、 宫颈炎艾灸穴位:关元,子宫,归来,三阴交和八髎穴。,治盆腔炎灸的艾灸方法,治盆腔炎灸三阴交穴穴位点:三阴交穴,在内踝尖上三寸,胫骨内侧面后缘,患者可四指并拢,小指放在对侧内踝尖上,食指放在与胫骨内侧面后缘交界处。方法:艾灸条每次一支,艾灸痛点有温热舒服的感觉,灸至皮肤出现红晕,每次灸2030分钟,七天

10、一疗程,休息一两天后,再进行第二疗程,一般灸12个疗程。除了灸三阴交穴,也可灸腹部压痛点。,月经不调的艾灸疗法,、血虚型月经不调。证见月经后期,量少色淡,质清稀,伴有眩晕,失眠,心悸,面色苍白,神疲乏力,舌淡,脉弱无力。 艾灸治疗选穴:膻中、关元、子宫、内关、涌泉。 用隔姜灸或温和灸,用艾灸盒艾灸在小腹部用三眼艾灸盒,子宫,内关,涌泉可以用单眼艾灸盒。 要求:关元子宫不得低于20分钟,内关、涌泉各10分钟。 、肾虚型月经不调。证见月经初潮较迟,经期延后,量少,色正常或暗淡,质薄,伴有腰酸背痛,舌正常或偏淡,脉沉。治宜补肾养血。 艾灸选穴:八髎穴、归来、三阴交 用隔姜灸或温和灸,用艾灸盒艾灸在小

11、腹部用三眼艾灸盒。 归来和八髎穴用三眼艾灸盒艾灸,三阴交用单眼艾灸盒。 要求:归来不低于10分钟;八髎穴不低于15分钟,三阴交10分钟。,艾灸治疗痛经,(1)取关元、气海、曲骨、外陵、三阴交穴。按艾卷温和灸法操作施术,每次选用3个穴,每穴施灸20分钟左右,连续治疗4天。腰痛重者,加灸肾俞。4次为1疗程,治疗间隔4天,适应于痛经,一般在月经来潮前2天施灸术。 (2)取神阙、子宫穴。按灸法常规施灸。取川牛膝、乳香、没药、白芍、丹参、红花、山检查,广木香各15克,上药共研细末,加冰片1克,混合后贮瓶备用。敷灸时每次取上药30克,以姜汁(或黄酒)适量调和糊膏状,分别敷于神阙、子宫穴,上盖纱布(或油纸)

12、,橡皮膏固定即可,2日换1次药,应于月经前3天(或经期)敷灸。,艾灸治疗白带阴部瘙痒,白带阴部瘙痒艾灸疗法: 带脉、气海、三阴交、足三里。肝胆湿热者加太冲、行间、阴陵泉,脾虚湿盛者加丰隆、脾俞、中脘、小肠俞,阴虚湿热者加肾俞、太溪、丰隆、行间。 方法: 1.艾条悬灸每次选用35个穴位,每穴每次灸1015分钟,每日灸治1次,7次为1个疗。 2.艾炷无瘢痕灸每次选用3-5个穴位,配合草药清非疏立宁交每穴每次灸治5-7壮,每日灸治一次,五次为一个疗程; 3.温针灸每次选用3-5个穴位,每穴每次施灸15分钟,每日灸治一次,五次为一个疗程。,艾灸治疗子宫脱垂,子宫脱垂,属于亦属阴挺、阴痔范围内。指妇女子宫下坠,甚至脱出阴道口外。症见子宫下垂或脱出阴道口外,甚则连同阴道壁或膀胱直肠一并膨出。多由气虚下陷,带脉失约,冲任虚损,或多产、难产、产时用力过度,产后过早参加重体力劳动等,损伤胞络及肾气,而使子宫失于维系所致。 艾灸取穴:百会、神阙、维胞、子宫、三阴交等穴位。百会可以隔姜灸,每次艾灸10分钟,每天一次,每次用1.5*1.5左右的艾状灸5状左右。其余穴位可以用3-4眼艾灸盒在腹部来回悬灸,这样治疗就比较方便了。三阴交可以用单眼艾灸盒固定到三阴交的穴位上艾灸,开始可以每天一次,5天后,可以隔天一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