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心理学5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4732467 上传时间:2018-09-18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3.3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运动心理学5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运动心理学5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运动心理学5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运动心理学5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运动心理学5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运动心理学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运动心理学5(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次 5,归因的4种理论 归因偏差,第五章 训练比赛的归因(一),重要问题,第一节 四种归因理论,第二节 归因偏差,第四章 训练比赛的归因(一),第一节 四种归因理论,一、归因,归因(attribution)是个体对自己或他人行为进行分析、判断和指出其性质或推论其原因的过程。 人们努力解释、探讨、预测事件,是基于他们对事件的认知。,二、四种归因理论,第一节 四种归因理论,1.海德的归因理论“朴素心理学”:每个人都会致力于寻找人们行为的因果性解释的普遍现象(海德)。朴素心理学认为,为了预见他人行为并有效地控制环境,关键问题是对他人的行为或事件作出原因分析。,1.海德归因理论,海德认为,我们都相信

2、一个人的行为必有原因,其原因或者决定于外界环境(情境归因),或决定于主观条件(个人归因倾向)。,简化的Heider的归因模式图 ,第一节 四种归因理论,2. Weiner归因理论,第一节 四种归因理论,Weiner 认为,人们对成功与失败的解释有四个方面:能力高低、任务难易、努力大小和幸运与否。它们构成两个维度:内外控(内外源纬度)和稳定性维度,形成了最初的归因模型(见表1)。后来又增加了一个维度,即可控性维度,构成了修正的维纳归因模型(见表2)。,(二)运动动机,2. Weiner归因理论,第一节 四种归因理论,表1 最初的Weiner归因理论表2 修正的Weiner归因理论,3. Jone

3、s & Davis 归因理论,第一节 四种归因理论,相应推断理论(Correspondent Inference):外显的行为是由行动者内在人格特质直接引起一个人的行为与其人格特质是一致的。 当人们认为一个人的行为与其特有的内在属性(动机、品质、能力、性格等)相一致时,就是在进行相应推断。 可能影响相应推断的因素:一是行为的社会合意程度;二是行为的自由选择性;,4. Kelley归因理论,第一节 四种归因理论,Kelley(1967)认为,人们在归因的过程中总是涉及三个方面的因素:客观刺激物、行动者、所处关系或情境。这三个方面构成一个协变的立体框架,所以称为三维归因理论。 这一理论的基本假设是

4、,“结果自始至终与其原因共变”,研究了人们解释由相对稳定的环境的特定部分所引起的事件的过程。,4. Kelley归因理论,第一节 四种归因理论,分析的结果可以得到三方面的信息:行为是否与大众相同(大众性或一致性);行为是否始终一贯(一贯性);行为是否与其他刺激引起的反应有所区别(区别性),4. Kelley归因理论,第一节 四种归因理论,一贯性,人们对一贯性的偏爱超过了区别性,而一致性则是人们最少注意的。,第一节 四种归因理论,4. Kelley归因理论,关于同学在运动心理学课上睡觉的归因分析:,第二节 归因偏差,归因偏差,归因理论的共同之处在于,归因是一个合理的有逻辑的过程,其结论应该是可信

5、的。 然而,人们在许多情况下发现对行为原因的解释是武断地、不合实际的偏见,即归因偏差。,第二节 归因偏差,你眼中的其他省份,第二节 归因偏差,1.基本归因偏差,社会环境对行为有很强大的影响 基本归因偏差:人们在解释他人的行为时倾向于把行为者本身看作是其行为的起因,而低估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 对象:他人,第二节 归因偏差,2.观察者与行为者归因的差别,行动者与观察者的归因分歧指我们在解释他人行为时,倾向于将行为归因于他们的内在特质;而解释自身时倾向于使用情景因素 原因对自己和他人行为所拥有的信息量不同知觉显著性或看问题的角度不同,看到一个乞丐你觉得他为什么流落街头,第二节 归因偏差,3.忽视一致

6、性信息,人们在进行归因时,往往只注意行为者本人的种种表现,而不大注意周围的其他人如何行动,即对一致性信息的重视程度特别低。,第二节 归因偏差,3.忽视一致性信息,产生原因: (1)人们习惯于注意具体、生动和独特的信息,而忽视抽象、空洞的和统计类信息; (2)人们觉得直接信息比间接信息更可靠; (3)行为者处于较突出的位置,而其他人往往只构成其背景。,第二节 归因偏差,4.自我服务偏差,个体在对自己行为结果原因解释时,会作出不合逻辑的归因,以促进或保护他们的的自我。 即倾向于做有利于加强自我权威或是保护自尊心的归因。,第二节 归因偏差,4.自我服务偏差,自我贬损行为者为了解释自己的失败,采取一些消极的办法来逃避责任。,第二节 归因偏差,总结,归因者的局限性倾向于稳定归因自我中心 经验获得角度从结果推原因,环境影响 理性人假设角度人的非理性归因非理性,第二节 归因偏差,归因偏差的意义,明晰人类如何思考自我与他人 出于人道主义的考虑 唤起人们对于环境因素对行为影响的重视 人们不应该总是因为自己的问题而受到责备 对他人宽容,更为弹性化 发展自我的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自我更加理性,更贴近现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宣传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