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系统的功能12护本

上传人:san****glu 文档编号:54729178 上传时间:2018-09-18 格式:PPT 页数:229 大小:4.3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神经系统的功能12护本_第1页
第1页 / 共229页
神经系统的功能12护本_第2页
第2页 / 共229页
神经系统的功能12护本_第3页
第3页 / 共229页
神经系统的功能12护本_第4页
第4页 / 共229页
神经系统的功能12护本_第5页
第5页 / 共2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神经系统的功能12护本》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神经系统的功能12护本(2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神经系统是体内起主导作用的调节系统,是机体功能活动的主宰者!,第十章 神经系统的功能,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脑、脊髓)和周围神经系统(脑神经、脊神经、内脏神经)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任何反射都是由多个神经元相互联系共同完成的。,第十章 神经系统的功能,第一节 神经系统功能活动 的基本原理,一、神经元与神经胶质细胞,1、 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神经元的主要功能: 树突或胞体接受刺激对刺激信号加以分析、整合或储存产生AP(轴突始段)轴突传导AP 轴突末梢释放递质,(一) 神经元,-传导兴奋,(二)神经纤维的功能和分类,2、神经纤维的功能,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兴奋或动作电位称为神

2、经冲动。,直径:越大则传导越快有无髓鞘:有髓比无髓快温度:局部低温麻醉,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征:, 生理完整性:结构及功能上的完整性 绝缘性:保证神经调节的精确性 双向性: 相对不疲劳性:,(二)神经纤维的功能和分类,2、神经纤维的功能,神经纤维的分类,根据电生理学的特性分类 A类 A、A、A、A B类 C类,(二)神经纤维的功能和分类,2、神经纤维的功能,根据纤维直径的大小及来源分类,纤维 来 源 直径 速度 分类 肌梭腱器官传入 1222 70120 A 皮肤触压觉传入 512 2570 A 皮肤痛温觉R传入 25 1025 A 无髓痛温机械R传入 0.11.3 1 C,2、神经纤维的功能

3、,神经纤维的分类,3、神经纤维的轴浆运输,轴突内轴浆流动具有运输物质的作用,称为轴浆运输。双向性运输 顺向运输:快速(410mm/d)如囊泡、分泌颗粒等慢速(1-12mm/d)如微管、微丝等 逆向运输:NGF、病毒、毒素等,4、神经的营养性作用,神经末梢经常释放某些营养性因子, 持续调整被支配组织的内在代谢活 动,影响其持久性的结构、生化和生理的变化,称为称为神经的营养 性作用。 神经与靶组织是互为营养作用如靶组织中的营养性因子-神经生长 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 是维持神经元的存活,交感神经元和感觉神经元正常发育和分化所必需。,神经胶质细胞的主要功能: 1、支持

4、作用 2、修复和再生作用 3、免疫应答作用 4、物质代谢和营养性作用 5、绝缘和屏障作用 6、稳定S细胞外液K+浓度 7、参与某些递质及生物活性 物质的代谢,二、神经胶质细胞,二、神经元的信息传递,突触的概念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相互接触并传递信息的特殊结构。,二、神经元的信息传递,突触的分类,根据信息物性质的不同分:,轴-体突触,轴-树突触,轴-轴突触,定向突触,非定向突触(图),电突触(图),化学突触,(图),二、神经元的信息传递,(一)定向化学性突触传递,1、突触的微细结构(图),突触前N元兴奋AP达轴突末梢突触前膜去极化电压门控式Ca2+通道开放 Ca2+流入突触小体,促使小泡移向前膜,小

5、泡与前膜融合、破裂释放神经递质突触后膜某些离子通透性改变突触后电位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或抑制(图)。,2、突触传递过程,机制:突触前末梢释放兴奋性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突触后膜对Na+、K+,尤其对Na+ 通透性Na+内流突触后膜局部去极化(即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总和达阈电位时引发突触后神经元轴突始段产生扩布性动作电位突触后神经元兴奋(图),3、突触后电位,(1)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xcitatory postsynaptic potential, EPSP),机制:突触前末梢释放抑制性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突触后膜对Cl-通透性Cl-内流突触后膜超极化(即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PSP) 突触后

6、神经元不容易产生兴奋而表现为抑制(图) 。,(1)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nhibitory postsynaptic potential, IPSP),3、突触后电位,兴奋性突触后电位:突触前N元兴奋,释放兴奋性递质引起突触后膜去极化(EPSP),突触后N元兴奋。,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突触前N元(中间抑制性N元)兴奋,释放抑制性递质引起突触后膜超极化(IPSP),突触后N元抑制。,突触传递小结,电-化学-电的传递过程。,突触后电位是局部电位。,突触后神经元的电活动变化,一个N元常与多个轴突末梢构成突触联系,有兴奋性的,也有抑制性的(如一个脊髓前角运动N元-2000个突触小体,大脑皮层N元-3000

7、0个),所以突触后N元是兴奋还是抑制,取决于同时产生的EPSP和IPSP的代数和。,5、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与抑制,动作电位产生在轴突始段轴突 轴突末梢。,也有逆传:末梢轴突胞体。,6、中枢兴奋传布的特征 (突触传递的特征),(1)单向传递 (2)中枢延搁(突触延搁) (3)兴奋总和 (4)兴奋节律的改变 (5)后发放 (6)对内环境变化的敏感性和易疲劳性,7、突触传递的可塑性,突触的可塑性:突触的形态和传递效能可发生较持久改变的特征 突触后增强: 习惯化和敏感化: 长时程增强和长时程抑制:,(二)非定向化学性突触传递,特点:(1)突触前、后成分并非一一对应,且无前膜和后膜的特化结构。(2)曲张

8、体与突触后成分之间的距离远(20m),且远近不等,所以传递费时较长且长短不一。(3)一个曲张体释放的递质可作用于较多的突触后成分或细胞,所以作用部位分散而无特定靶部位。(4)递质能否产生效应,取决于突触后成分上有无相应受体。,(图),形态学基础:缝隙连接(gap junction)特点:迅速、双向 意义:使相邻神经元同步活动,(三)电突触传递,三、神经递质和受体,神经递质是指突触前神经元合成并在末梢处释放,能特异性作用于突触后 神经元或效应器细胞上的受体,并使 突触后神经元或效应器细胞产生一定效应的信息传递物质。,(一)神经递质,1、神经递质和神经调质,确认神经递质的条件:,神经调质:起调节信

9、息传递效率的作用,即增强或削弱递质引起 的效应。,2、神经递质的分类1)胆碱类:乙酰胆碱2)胺类: NE、多巴胺、5-HE。3)氨基酸类:兴奋性递质:谷氨酸、天冬氨酸。抑制性递质:r-氨基丁酸、甘氨酸。4)肽类:阿片肽、脑-肠肽等5)嘌呤类:腺苷、ATP。6)其他递质:组胺、NO、CO。,3、递质共存现象,戴尔原则:,递质共存及其生理意义:相互补充相互配合或相互制约,使神经调节 更加精确,以适应对复杂功能调节 的需要。,(二)受体(receptor),1、受体的概念:,是存在于细胞膜或细胞内的一类特殊蛋白质,它能识别某些特殊的化学物质(信号分子又称配体),并与这些物质结合,转导信息,诱发生物效

10、应。,配体有激素、神经递质、生长因子、药物等。,激动剂:与受体结合产生生物效应,拮抗剂:与受体结合不产生生物效应,受体的分类:离子通道耦联受体(促离子型受体)G蛋白耦联受体(促代谢型受体),受体的特性:特异性、饱和性、可逆性。,受体的分布:突触后膜为主。突触前受体的意义: 是调节突触前递质的释放。,2、受体(receptor),3、受体的调节,受体的上调:受体的下调:,释放ACh作为递质的神经纤维称胆碱能纤维。 副交感与交感神经节前纤维 大部分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 少部分交感节后纤维 (支配汗腺N、骨骼肌的交感舒血管N) 躯体运动神经纤维,自主神经 胆碱能纤维,(三)主要的递质和受体选题,1、乙

11、酰胆碱(acetylcholine, Ach)及其受体,Ach在外周神经系统中的分布:,胆碱+乙酰辅酶A,Ach的合成、释放和清除:,周围神经系统,胆碱乙酰移位酶,(胞浆合成),胆碱脂酶,(突触小泡存储),Ach + 受体,胆碱+乙酸,出胞,Ach,1、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 Ach)及其受体,毒蕈碱(M)受体 烟碱(N型)受体,胆 碱 能 受 体,在中枢神经系统中,以Ach为递质的神经元称为胆碱能神经元。 分布: 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 侧角自主神经节前神经元 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 丘脑感觉接替核的特异性投射神经元 纹状体、边缘系统、大脑皮层和小脑 内的胆碱能神经元 受体:M

12、受体和N1受体,中枢神经系统,1、Ach及其受体,2、去甲肾上腺素(nora-drenaline,NA;或 norepinephrine,NE)及其受体,儿茶酚胺包括:多巴胺、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酪氨酸 多巴 多巴胺 NE,酪氨酸羟化酶,多巴脱羧酶,多巴胺-羟化酶,(胞浆),(胞浆),(小泡),NE的合成、释放和清除:,2、去甲肾上腺素(nora-drenaline,NA;或 norepinephrine,NE)及其受体,NE在外周神经系统中的分布:,释放NE作为递质的神经纤维称为肾上腺素能纤维。 分布:大部分交感神经节后纤维。,周围神经系统,受体,受体,1 、2,亚型,1、2、3,分布

13、与 效应,皮肤、肾、胃肠的血管、子宫平滑肌收缩, 虹膜辐射状肌收缩;胃肠平滑肌舒张。 2 主要存在于突触前膜。,肝脏、骨骼肌的血管、子宫、小 肠、支气管平滑 肌舒张;心肌 3 主要存在于脂肪组织。,拮抗剂,酚妥拉明 1:哌唑嗪 2:育亨宾,普萘洛尔 1:阿提洛尔 2:丁氧胺,肾上腺素能受体,2、NE及其受体,在中枢神经系统中,以NE为递质的神经元称为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 分布:主要在低位脑干,特别是在 中脑网状结构、脑桥的蓝斑及延髓 网状结构的腹外侧部分等。分上行部分、下行部分和支配低位 脑干部分。 受体: 受体和 受体,中枢神经系统,3、DA及其受体,分布:黑质-纹状体投射系统中脑-边缘系

14、统投射系统结节-漏斗投射系统黑质纹状体投射系统破坏会出现 震颤麻痹,治疗时使用左旋多巴。 受体:有D1D5五种,都是G蛋白耦联受体D1,D5cAMP;D2,D3,D4cAMP,4、5-HT及其受体,分布:主要集中在低位脑干的中缝 核,也分为上行部分、下行部分和 支配低位脑干部分。 受体:5-HT1-7 7种。5-HT1有5种亚型,5-HT2有3种亚型, 5-HT5有2种亚型。5-HT3是离子通道耦联受体,其余多 为G蛋白耦联受体。,5、组胺及其受体,分布:组胺能神经元的胞体位于下 丘脑后部的结节乳头核内,其纤维 几乎到达中枢的所有部分。 受体:H1 、H2 、 H3 3种。H3受体多为突触前受

15、体,通过G蛋白 介导抑制组胺或其它递质释放;组胺与H1受体结合能激活磷酯酶C; 组胺与H2受体结合能提高细胞内cAMP,6、氨基酸类递质及其受体,兴奋性氨基酸:谷氨酸(Glu)、门冬氨酸(Asp) 谷氨酸的分布:广泛,以大脑皮层 和脊髓背侧部分含量较高。 谷氨酸的受体:促离子型受体(配体门控通道):KA受体、AMPA受体、NMDA受体促代谢型受体(G蛋白耦联受体),6、氨基酸类递质及其受体,抑制性氨基酸: -氨基丁酸(GABA)、甘氨酸(Gly) GABA的分布:在大脑皮层的浅层、小 脑皮层、纹状体-黑质纤维含量较高。 GABA的受体: GABAA受体(促离子型受体):Cl-通透性,Cl-内流 GABAB受体(促代谢型受体):K+通透性,Ca2+通透性,6、氨基酸类递质及其受体,抑制性氨基酸: -氨基丁酸(GABA)、甘氨酸(Gly) Gly的分布:主要在脊髓(闰绍细胞) 和脑干中。 Gly的受体:离子通道耦联受体使Cl-通透性,可被士的宁阻断。,7、神经肽递质及其受体,(1)速激肽族多肽包括P物质、神经肽K、神经肽、 神经肽、神经激肽A、神经激肽A (3-10)HE 神经激肽B等。P物质在脊髓初级传入纤维及黑质-纹状体含量较高。神经肽受体:NK-1、NK-2、NK-3受体分别对P物质、神经肽K和神经激 肽B敏感,它们都是G蛋白耦联受体 可激活磷脂酶C而增加IP3和DG。,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