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生活中常见计算题归类解析与启示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54727219 上传时间:2018-09-18 格式:PPT 页数:100 大小:61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生活中常见计算题归类解析与启示_第1页
第1页 / 共100页
经济生活中常见计算题归类解析与启示_第2页
第2页 / 共100页
经济生活中常见计算题归类解析与启示_第3页
第3页 / 共100页
经济生活中常见计算题归类解析与启示_第4页
第4页 / 共100页
经济生活中常见计算题归类解析与启示_第5页
第5页 / 共10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经济生活中常见计算题归类解析与启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生活中常见计算题归类解析与启示(10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经济生活中常见计算题 归类解析与启示,经济生活计算题是数学在经济学中的具体应用。这类试题既考查经济生活的基本原理,又考查考生的数学转换计算能力,特别是条件变换后对问题指向的迅速反应能力,符合新课程改革注重综合能力考查的要求,所以它已经成为近几年高考命题专家的“宠儿”,当然,也成了考生获得高分的“拦路虎”,如09年全国文综I卷第24题易误选A项,第25题易误选项。实践中也确是如此。,2007年全国高考文科综合和政治试卷中出现7道计算题,涉及到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利息率、纳税额、汇率、需求的交叉弹性等六个方面。 2008年高考的文综政治和政治单科试卷中出现了8道经济

2、生活计算题,相对集中在价值量的决定因素、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关系、企业利润与生产成本、币值变化的影响,汇率变化等问题上.,2009年全国高考文科综合和政治试卷中出现15道有关计算的题目,涉及到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通货膨胀和货币的实际购买力、个人消费品的分配方式、企业利润、税收和税率、银行和投资理财、外汇和汇率等几个方面。,与计算题相关的考点知识不是集中在某一课,而是分散在经济生活各课。如商品价值量和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在第二课,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在老教材,经济效益在老教材,国民收入和社会总产值在老教材,增值税、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在第八课,股票价格、银行利润和利息在第六课,

3、外汇和汇率在第一课。,高一经济生活,有许多关于计算的题。如关于商品价值量的计算;实际需要的货币量及纸币发行量的计算;经济效益、利润的计算;增殖税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的计算;银行利润的计算;利息、利率的计算;股票价格的计算;国民收入、社会总产值的计算;外汇、汇率的计算等等。 近几年高考选择题出现的计算题不断,尤以09年高考最多,观其变化,今后计算题有增多的趋势,2011高考第三轮复习中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下面我们归纳总结。,经济生活中常见计算题归类,1、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2 、交换价值3 、商品价值量和劳动生产率4 、 价值总额和价格总额5、 货币的需求量(纸币发行量)或纸币购买力6、 分配方式

4、(个人消费品、国民收入的分配)7、 股票价格8、 企业经济效益和利润9、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和增殖税 10、存款利息、银行的利润和投资理财 11、恩格尔系数 12、贸易差额 13、外汇汇率,计算型选择题一般涉及经济生活的内容,从整体上可以归为两类:一是显性计算题,即要进行具体的数字运算的计算题;二是隐性计算题,即无需进行具体的数字运算的计算题。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是理解相关经济学理论和计算公式并能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一、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考点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在

5、理解上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所谓“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指的是在当时某个生产部门里,绝大部分产品的生产条件,其中,最主要的是使用什么样的劳动工具。其次,“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指的是同样生产条件大多数生产者所能达到的、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因此,在同样条件下,大多数商品生产者所需要的平均的劳动时间即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这里,前一个决定因素是客观条件,物的因素;后一个决定因素是主观条件,人的因素。“两个决定因素”是有机联系,缺一不可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二者共同参与平均的结果。,例1,甲、乙、丙、丁都是独立经营的商品生产者,他们都生产布匹,当时绝大部分布匹都用织布机生产

6、。甲、乙、丙用织布机,丁用手工织布,生产同样一匹布,甲耗费10小时,乙耗费12小时,丙耗费8小时,丁耗费20小时。试问:生产一匹布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多少? 解:(10+12+8)3=10小时 分析:试题已明确指出当时绝大部分布匹都是使用织布机生产,这是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而丁用手工织布,这不是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正常生产条件下生产某种商品平均消耗的劳动时间。因此,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只能用甲、乙、丙的生产时间来计算。 需要说明的是,“社会平均”只是一个理论上的抽象,并非由某个计算中心计算出来的,而是在交换过程中自发形成的。,例2、(2008年高考政治海南卷第2题)假设某国生

7、产M商品的企业只有甲乙两家。2007年甲企业的产量为10万件,每件商品的生产时间为6小时;乙企业的产量为8万件,每件商品的生产时间为10小时。如果2008年甲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0,其他条件不变,则2008年M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 A. 5小时 B. 7小时 C. 7.5小时 D. 8小时,解析:在理解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时,要注意在同样条件下,大多数商品生产者所需要的平均劳动时间。2008年甲企业生产每件M商品所用时间为6小时(1+20)=5小时;2008年甲企业所生产的M商品数量为10万件(1+20)=12万件;2008年M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5小时12万件+10小时8万件)(12

8、万件+8万件)=7小时。答案为B。 启示:解答本题要紧扣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概念。,二.商品交换价值的计算题,考点:(1)商品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2)商品的价值量和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方法:找准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和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变化。 例1:若1双皮鞋=2件上衣,符合等价交换原则。现在生产皮鞋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增加1倍,而生产上衣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一半,那么1双皮鞋可以换A、1件上衣 B、4件上衣 C、8件上衣 D、16件上衣,解析 : 大家都知道,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因此,在这道题中,我们只要把 “ 商品交换双方的价值量相等 ” 理解为“ 商品

9、交换中交换双方的商品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相等 “, 即根据时间相等确定交换比例。 解:设原来生产1双皮鞋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X,原来 生产1件上衣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y。则等式为 x=2y 设现在生产1双皮鞋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a,现在生产1件上衣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b。则等为 a=2x b=y/2 a:b=2x:y/2=4y:y2=8,例2 、(2009年高考江苏单科政治7)假定原先1台电脑与4部手机的价值量相等,现在生产电脑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而生产手机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到原来的一半,其他条件不变,则现在1台电脑与 部手机的价值量相等。A. 2 B. 4 C8 D16,解析:本

10、题考查价值量、社会劳动生产率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关系,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生产电脑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即单位时间内生产的电脑由原先的1台变为2台;生产手机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缩短一半,即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单位时间内生产手机的数量由原先的4部变为8部。现在的交换等式变为2台电脑=8部手机,因此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1台电脑与4部手机的价值量相等, 答案:B 启示: 注意解题步骤。,三.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考点:商品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的价值量和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与个别劳动时间、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个别劳动生产率的高低决定个别劳动时间的短长(反比

11、)。商品价值总量与个别劳动时间成反比,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成正比。,注意:无论社会劳动生产率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如何变化,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内所创造的商品的价值总量不变。 社会劳动生产率与个别劳动生产率的变化,都会引起商品的使用价值量的变化。,知识链接,反比正比 反比 商品价值量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劳动生产率正 商品的使用 无 关 比 价值量(即商品数量) 商品的价值总量个别劳动时间个别劳动生产率反比 反比正比,方法:准确把握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劳动生产率、个别劳动时间、个别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价值量以及商品价值总量的关系。 关于商品价值量的计算问题关键要注意:商品价值量只与“社会的”有关,和“

12、个别的”无关。商品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和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同时,要注意对题中的数量进行观察、计算。,例1(05广东综合卷)假如生产一双皮鞋的社会 必要劳动时间是4小时,售出后收入60元。某一生 产者率先提高劳动生产率一倍,在其它生产条件不 变的情况下,他用4小时生产同样的皮鞋售出后收 入是( )A30元 B60元 C90元 D120元 解析:题目中“某一生产者率先提高劳动生产率一倍,”后该生产者在4小时内生产2双皮鞋。但该变化的只是个别劳动时间的变化,生产皮鞋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即1双皮鞋的价值量)没变。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例2:(2007年高考文综全国卷24)假定去年生

13、产1克黄金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生产1克白银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8倍,且5件A商品=2克黄金。如果今年全社会生产黄金的劳动生产率提高1倍,那么5件A商品的价格用白银表示为:( )A4克 B8克 C16克 D32克 去年:1克黄金8克白银 5件A商品=2克黄金 16克白银 今年:2克黄金8克白银(1克黄金=4克白银) 5件A商品=4克黄金 16克白银 答案:C,解析:这一试题主要考查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关系,更注重学生对这部分知识中各种关系的灵活运用,侧重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牢牢把握住:商品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例3:(2007年高考文综全国卷24)假定生产一件

14、甲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 2 小时,价值为 40 元。如果生产者A生产该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为1小时,A在4小时内生产的使用价值总量、生产出的商品的交换价值总量和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分别是:( ) A2 80 40 B2 40 20 C4 80 20 D4 160 40 解析:同一时间内生产的使用价值(商品)总量与(个别、社会)劳动生产率成正比,生产出的商品的交换价值总量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成正比,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说明:该题同样主要考查学生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同时涉及到了交换价值总量和使用价值总量。可以分三步解决: 第一步,先求出劳动生产率提高后4小时所生产的商品

15、总数。根据题意可知,生产者A在4小时内生产的商品数量为4件,即使用价值总量为4。 第二步求出4件商品的价值总量。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题目中的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而社会劳动生产率未变,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未变,所以,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仍为40元,价值总量应该为440=160元。 第三步求出交换价值总量。商品价值总量160元,按照等价交换原则,商品的交换价值总量也应该是160元。,例4. (2008年高考文综北京卷第33题) 2006年,某商品价值为1元。2007年,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5%,其他条件不变,该商品的价值是( A. 0.75元 B. 0.80元 C. 0.85元 D. 1.25元 解析:由于“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那么,社会劳动生产率越高,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内创造的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就越小。 当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25%以后,原来的价值量是现在的(1+25%)倍,则现在的价值量为1元(1+25%)=0.80元。故选B。 也可以设2006年1小时生产某商品的数量为a,2007年该商品的价值量为x,则2007年生产的数量为(1+25%)a,那么1a=x(1+25%)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