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的疑惑以及处理策略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54727194 上传时间:2018-09-18 格式:PPT 页数:87 大小:1.5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生物的疑惑以及处理策略_第1页
第1页 / 共87页
七年级生物的疑惑以及处理策略_第2页
第2页 / 共87页
七年级生物的疑惑以及处理策略_第3页
第3页 / 共87页
七年级生物的疑惑以及处理策略_第4页
第4页 / 共87页
七年级生物的疑惑以及处理策略_第5页
第5页 / 共8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生物的疑惑以及处理策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生物的疑惑以及处理策略(8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在使用济南版 七年级生物教材的疑惑 及部分处理策略,教材只是一个案例,一个载体。教导的依据是课程标准,不是教材。教师才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教材的信息与素材靠教师去整合。教材的缺憾与空白靠老师去圆满,教材的拓展与开发靠教师去创造。所以教师不能把教材的内容硬塞给学生,要对教材进行适当的改编、选编、选用、活用、补充,要融入自己的智慧。,提高生物 科学素养,课程标准 基本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一、说课标,七年级下册 生物课程目标,能力,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一定的实验 操作能力。 在科学探究中发展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获得有关

2、人体 结构、功能及 卫生保健知识, 促进生理心理 健康发展。,1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 2形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确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一、说课标,横向联系,人的生活需要营养,人的生活需要空气,人体内物质的运输,人体内废物的排出,人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免疫与健康,注意生物知识的全方位多层次联系,倡导新型的学习模式,提倡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多样化和现代化,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生物教学理念,教学建议,注重拓展生物课程的生命教育功能,第一章 人的生活需要营养,本章包括食物的营养成分、消化和吸收、合理膳食与食品安全三个核心问

3、题。 第一节通过分析与讨论、探究活动等,引导学生确立人的食物都来源与生物圈的观点,让学生认识食物所含有的六大类营养物质及各种营养物质对人体的作用; 第二节通过观察与思考、探究活动、分析与讨论、演示实验等一系列活动,使学生了解消化系统的组成,食物在消化系统内的消化和吸收过程,树立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 第三节通过分析与讨论、活动等让学生关注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在健康生活中的意义,认同环境保护与食品安全之间的内在联系。,第一节食物的营养成分,教学目标: 1. 说出人体所需六大类营养物质的名称、作用及食物来源。 2. 举例说明无机盐和维生素的来源和缺乏症。 3. 体会探究实验的要领(例如,实验变量只

4、能有一个)。 4. 认同人类的主要食物来源于其他生物(包括动植物、真菌等),教学重点:,比较不同果蔬中维生素C的含量及探究口腔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举例说明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课堂探究环节设计,1、课前准备:请同学们搜集食品包装袋或食品盒,将上面所示的营养成分列举下来,并通过任何方法查明这些营养的作用。在这个过程中课本的内容学生当然是最早找的,我们现阶段需要学生需要记忆的内容,学生也就不得不记住了,节省了学生死记硬背的时间。目的:生活与学科联系能力,观察生活的心,搜集信息的能力。,2.小组整理资料: 学生将个人找到的资料进行整理,进行辩论。最终得出小组认为正确的-假设(学生的合作,自我表达,统

5、计资料),3、问题情景的创设利于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在课堂探究过程中我们可以设置如下问题: (1)有的同学很少吃脂肪类食物,但是吃馒头和米饭特别多,加上不爱活动,于是这些同学比较肥胖,这是为什么呢? (2)为什么青少年需要补充更多的蛋白质?应该怎样补充? (3)脚气和脚气病的有何不同? (4)补钙的同时为何应补充适量的维生素D? (5)维生素A存在于动物性食品中,僧人吃素不吃荤,但其不会缺乏维生素A而导致夜盲症,这是为什么呢? (6)你所了解的佝偻病是什么样的?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吗?,4、探究活动“比较不同果蔬中维生素c的含量”是本节的教学重点,要鼓励学生大胆创新,敢于改进实验设计和实

6、验过程,不一味的模仿教材,让学生真切感受到生物实验并非只有在实验室内才能完成,生活中处处、时时都可以进行生物实验,将生物教学由课堂内延伸到课堂外。(可让学生回家用家里的东西为器材进行自我实验。对好的创意整理记录),相关考点:(2010.潍坊)某同学想利用“维生素c能使0.01%紫色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这一特性,粗略验证青州蜜桃维生素c的含量是否高于普通桃。请你帮其设计简要的实验步骤。先小组讨论达成共识后班内交流。 (分别榨取新鲜的青州蜜桃和普通桃汁液,并过滤到两个烧杯内 向两个洁净的试管中分别加入2毫升0.01%高锰酸钾溶液 用滴管分别吸取两种提取液,滴加到两只盛有高锰酸钾溶液的试管中,边滴边振

7、荡,直到高锰酸钾溶液完全褪色 记录两只试管所滴加的提取液的滴数,根据滴数确定维生素c含量的多少),4、关注第七营养素的来源及作用。学生课外自己拓展并能讲解。,第二节消化和吸收,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概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能力目标 通过探究小肠适于消化吸收的结构特点的实验,让学生理解小肠适于消化吸收的结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使学生关注自身的健康和发展,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培养关爱别人、热爱生活的情感。,教学重点:,说出小肠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举例说出人体主要消化腺的名称及作用。 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及生理功能。 举例说出消化道的名称及其

8、作用。,教学建议:,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会学生单纯的几点生物学知识不是我们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学习生物学才是我们的工作重点。阅读、思考、分析是学习的基本方法。本课应着重培养学生这些方面的能力。通过简单的谈话式教学拉近师生关系,引导学生阅读、思考和分析问题,并辅以直观的多媒体课件使学生了解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新课程倡导学生主体性教学,要求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在教学中主要起引导作用,而不是灌输,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体验整个学习过程。,课前预习设计,预习课本或查资料,请你讲一个故事,一粒米饭在你体内的旅行过程。看谁说的最详细。(语言组织能力,查资料和整理资

9、料),课堂探究环节设计,1、关于消化系统的组成,课前,教师可准备有关图片、模型、多媒体课件等,帮助学生形成感性认识。而后转化成知识网络图的形式便于学生记忆。,2、“食物的消化”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我们可通过探究活动、分析与讨论、演示实验等多种形式进行教学。 (1)在进行探究活动“口腔对淀粉的消化作用”这个实验时,首先根据条件反射原来刺激学生唾液腺分泌唾液。其次在这个实验中,温度是关键,新鲜的馒头必须是冷却后的,否则高温会使唾液中的酶失去活性,37左右的恒温,不能过高或过低。对照组和实验组的设计是探究性实验教学的难点,在组织实施过程中,应引导学生独立设计,小组讨论、交流,反省提高,查缺补漏。 (

10、2)食物在口腔、胃、小肠中都既有物理消化又有化学消化,可让学生自己归纳出来,我们给予指正。 (3)知识链条用来直观的显示复杂事物或过程的表现手段,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抽象的事物,教材中三大类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内的变化过程要引导学生正确解读并记忆。如淀粉、蛋白质、脂肪的化学消化起始器官,参与消化过程的消化液、消化酶,它们的最终消化产物等 (4)学生要自己设计实验。并展示。实验前不能对学生进行结果暗示。,3、“营养物质的吸收” 小肠与其吸收功能相适应的几个结构特点应引导学生重点掌握,这是近年来各类型考试的重要考点。另外建议给学生补充大部分脂肪成分(甘油、脂肪酸)被小肠绒毛内的毛细淋巴管吸收,其他可吸收的

11、营养成分被毛细血管直接吸收。,4、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正确解读“思考与练习”中第二题的曲线图,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在解读数据的过程中形成技能,培养其观察分析能力,还可以使学生了解食物消化过程是一个连续的生理过程。 5、关注22页课外阅读:肝脏的功能,第三节合理膳食与食品安全,教学目标: 1.举例说出什么是合理膳食。 2.举例说出日常生活中食品安全方面的例子。 教学重点 设计一份营养合理的食谱。 关注食品安全,尝试识别过期食品。,课前预习设计,最喜欢吃哪些零食?查这些零食的成分或出现过什么问题。,课堂探究环节设计,1、课堂上对零食,正反两方进行辩论,最后有听众进行归纳,从而提高孩子们的营养意识。 2

12、、我们应该养成哪些良好的饮食习惯,并设计菜谱? (1)一日三餐,按时进餐:早饭要吃好,午饭要吃饱,晚饭要吃少,一日三餐的热量比为3:4:3. (2)不挑食,不偏食、不暴饮暴食 (3)饭后不宜立即从事剧烈体育运动,3、关注绿色食品:绿色食品的标志是由上方的太阳、下方的叶片和中心的蓓蕾组成。绿色食品分为A级和AA级两类,AA级食品在生产过程中未使用任何有害化学物质。 4、先设计菜谱,讨论,制定出营养金字塔。,5、友情提示:防止“病从口入”。 “病从口入”是人人皆知的道理。有人认为只要是做到“饭前便后要洗手,生吃瓜果蔬菜要洗干净”,就能防止“病从口入”,实际上远远不止如此。现以日常生活事例来说明。

13、吃大米时要多淘几次,边洗边手搓,因为米糠中可能含一种致癌作用很强的物质黄曲霉素,它能耐200以上的高温,而蒸煮米饭都达不到这样高的温度。淘米时多搓几次可将大部分黄曲霉素除去,同时也可以除去米糠中残存的农药。 蔬菜要尽量吃新鲜的。蔬菜放久了,一方面维生素会大量减少,营养价值降低;另一方面亚硝酸盐是一种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它可使备注血红蛋白变性,减少血液的携氧量,使人出现缺氧症状。 吃水果要削皮,虽然水果皮内含维生素较多,但果皮中农药污染物的含量往往比其他部分高10倍,用水洗是洗不掉的。 不要用报纸包食品。报纸是印刷品,印刷油墨中含有多氯联苯,它是一种有毒物质,且比较稳定,容易被脂肪、肝、脑吸收而积

14、累起来,久而久之对人体造成严重的危害。,本节采用座谈会的形式进行。,第二章 人的生活需要空气,本章是在重点介绍了食物的营养成分、消化和吸收及合理膳食与食品安全等知识后,安排的与人体新陈代谢直接有关的另一个主体知识人的生活需要空气。本章包括三节内容,分别是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人体怎样获得能量、空气质量与健康。这一章先上第二节,在引出第一节。,第二节人体怎样获得能量,教学目标 1、探究不同食物的热价。 2、解释人体能量的释放过程。 3、举例说明影响能量消耗的因素。 4、培养科学的饮食观和饮食习惯。 教学重点 1、能量的释放。 2、探究不同食物的热价。,教学过程安排,先做实验,比较不同食物燃烧放出

15、热量,和主要成分。讨论出热价。,合作探究(班内交流),1、为什么人体把脂肪作为备用能源物质? 2、人体进行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是通过细胞中什么结构进行什么生理活动提供的?体育锻炼或体力劳动时,为什么会出现呼吸加深和呼吸频率加快的现象? 3、人体不断向外界散失热量,为什么还能保持体温恒定? 4、人体所需能量的最终来源是什么?小明今年13岁,他每天所需能量约为11340千焦。小明每天大约从食物中摄取200克蛋白质、500克糖类和100克脂肪,你估计小明的体重可能会有怎样的变化? 释放能量时,需要什么,释放什么?引出第一节,第一节人体与外界气体交换,教学目标 1、说出呼吸道的结构和功能。 2、说明肺泡

16、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3、解释呼吸运动的原理。 4、阐明气体交换的原理。 5、概述肺泡内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 6、验证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教学重点,1、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 2、人体内的气体交换。 3、验证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课时安排 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可安排“呼吸系统的组成”和“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两项内容。,一、呼吸系统的组成,1 出示课件:呼吸系统组成的模式图学生自学书中内容呼吸系统组成,辨认各器官的形态及位置。 学生按小组讨论以下几个问题: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提倡用鼻呼吸而不用口呼吸,这是为什么? 为什么吃饭不能高声谈笑?,2、出示肺的内部结构模式图结合模型,边观察边讲解:,肺的位置:肺在胸腔内,左右各一。 肺的外形:(可安排观察实物)肺呈圆锥形,柔软而有弹性,新生儿的肺淡红色,成年人的肺由于吸入尘埃沉淀在肺内,所以是暗灰色。 肺的结构:指导观察:先观察完整的肺器官(模型),再观察与极细微的支气管一簇肺泡的放大图,老师讲解,左右支气管进入左、右两肺,形成树枝状的分支,在分支的末端,形成许多肺泡。肺泡外面包绕着毛细血管。肺泡和毛细血管的壁都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种结构特点,适于气体交换在肺泡与血液之间。在此基础上,师生一起总结肺泡适于气体交换的结构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