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心理健康ppt课件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54727157 上传时间:2018-09-18 格式:PPT 页数:57 大小:655.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心理健康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教师心理健康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教师心理健康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教师心理健康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教师心理健康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师心理健康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心理健康ppt课件(5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师心理健康,教师心理健康,1、心理健康的标准2、心理健康的重要性3、教师中常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4、改变认识、调节情绪,促进心理健康,健康是指不但没有身体的缺陷和疾病,还要有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完满状态。,健康的定义,心理健康是指一种持续的积极发展的心理状况,在这种状况下,主体能作出良好适应,能充分发挥身心潜能,而不仅仅是没有心理疾病。,心理健康的定义,身体健康 心理健康社会结构健康 自然环境健康,大健康观,现代人健康的基本原则,自我认可原则 : 接纳自我 适应原则: 适应环境 平衡原则: 客观全面 智慧原则: 追求知识 团体原则: 乐于交往,心理健康的标准,体验标准(主观):良好的心境

2、恰当的自我评价操作标准(客观):心理效率心理功能社会效率工作质量,1、对自我的态度 2、成长、发展和自我实现3、整和4、自律5、对现实的认识6、对环境的把握,心理健康的标准,人类的心理适应,最主要的就是对人际关系的适应,人类的心理疾病主要是由于人际关系的失调而来。(丁瓒),心理健康的公式 (台湾:柯永河)P+K/P B = E+SS(SS/C)2 B: 心理不健康的程度 E: 自我强度 P: 压力强度 K: 个人所需刺激的最低量 SS:社会支持 C: 个人所需社会支持最低量,教师心理健康,1、心理健康的标准2、心理健康的重要性3、教师中常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4、改变认识、调节情绪,促进心理健康,

3、教师心理健康,1、心理健康的标准2、心理健康的重要性3、教师中常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4、改变认识、调节情绪,促进心理健康,严重精神疾病 精神病轻度精神疾病 神经症轻微心理失调 有轻微心理不健康倾向,心理不健康的层次,神经症的种类,癔 症神 经 衰 弱恐 怖 症 强 迫 症抑 郁 症焦 虑 症疑 病 症,常见的心理病理机制 (一)、压抑是文明的必然、是成长的必需。适宜性的压抑:在行为层面病理性的压抑:在意识层面 病理性的压抑:1、过度的食压抑2、过度的性压抑3、过度的情压抑不敢说“不”不敢说“爱”不敢说“痛”,(二)、强求 满足愉快的条件 1 愉快 欲望的高低 对欲望满足的预期1、完美主义的要求对

4、自我心理现象的苛求对自我生理现象的苛求对自我社会存在状况的苛求对他人、社会、环境的苛求 2、决策困难 3、享受能力低下,我们很喜欢权位,但是权位带不进墓丛;我们很喜欢富有,但是富有买不回生命。,(三)、自卑否认自我人性和自我价值,源于压抑与强求、且互为因果。表现: 缺少主见过分注重他人评价崇拜权威喜欢看到他人的失败争强好胜、自大回避挑战,心理健康的机理,精神分析学派 弗洛伊德行为主义学派 经典条件反射 巴甫洛夫 华生操作条件反射 斯金纳 社会学习理论 班杜拉人本主义学派 马斯洛 罗杰斯认知学派 艾利斯 贝克,罗杰斯认为,共情、尊重与真诚可信是对受助者进行帮助并使之产生改变的必要条件。,共情:是

5、从受助者的角度,而不是从帮助者的角度去理解受助者。要进入受助者的内心,同时还要能出来,以旁观者的角度看待受助者。提供一个共情的环境可使受助者的自我走向稳定和成熟。用安全、关注、能够共情的形象替代早期缺乏共情的父母形象,使受助者不清晰的自我通过帮助者的支持发生质变,成长为成熟的自我。,共情方法(1)传递共情的言语手段:A、表示愿意理解,B、主动讨论受助者认为重要的事情。C、应用语言来标明受助者的情感。(2)共情和受助者经历的确证:理解他的经历就能更好地理解他的现在,使他减少压抑,得到发展。(3)共情和设置界限的反应:提供共情的部分工作是要反映出受助者的希望或愿望,但又不要实际去满足这些需要。(4

6、)共情与支持性环境:支持性环境意味着帮助者用言语或行为向受助者传递信息,表明他知道并理解受助者最深层的情感和体验,同时表明帮助者可为受助者提供一个安全而又有支持性的气氛。很多受助者在幼年,没有得到倾听、理解、关注和尊重,而是被忽视和拒绝。,尊重尊重是指帮助者能够接受受助者,能够容忍、接纳受助者的不同观点、习惯等。尊重具有以下内涵:1、 尊重受助者是独特的个体。2、尊重受助者的个体价值。3、尊重受助者是为了帮助他们改变那些不适 应的行为,一切为了受助者的利益,帮助者不能从自己的好恶出发,不能期望着受助者改变好了,才去尊重他。4、尊重可以开启受助者的内部资源,是促进受助者自我成长的重要条件。,真诚

7、可信真诚可信是指帮助者在与受助者的关系中是一个表里一致的、真诚的人。真诚可信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1、要求帮助者以一个真正的人出现,表现得开放、诚实,不虚伪、不伪装,不是在扮演一个十全十美的帮助者角色,而是表里一致,以真正的自己投入在一个真正的关系当中。2、帮助者应该真诚地对待自己的受助者。即应该开诚布公地与受助者交谈,直截了当地表达自己真实的感受,而不要让受助者去猜测其话语中的真实含义,或去想象帮助者的做法中是否还包括什么其他的信息。真诚可以导致信任,促进关系的发展和深化。同时,帮助者的真诚可信也为受助者树立了榜样,促使他们不再掩饰、否认、隐藏自己的真实思想和感受,以真实的自己投入帮助过程、对

8、待生活。,教师心理健康状况 (几项调查结果),教师中常出现的心身疾病,教师的职业倦怠,躯体症状:疲劳、头疼、肠胃不适、高血压、肩背酸疼 智能症状:难以集中思考、记忆力减退、做事拖拉 心理情绪症状:自我贬损、刻板偏执、无兴趣、责备、焦虑 社会症状:难以投入工作、言必称工作、社会退缩、人际关系紧张、牢骚抱怨,水煮胡萝卜、鸡蛋、咖啡豆的启示:胡萝卜:由强壮变得软弱鸡蛋: 由易碎变得硬度增加咖啡豆:改变了水,发出了独特的香味另两个问题:一杯水有多重?一杯水你能端多久?,人活着就要经验压力。恰到好处的压力对生活有益。我们要学会有效地应对压力。,面对高压力患病率较低的三种人格特质:(台湾:蓝采风),控制型

9、人格:在生活中多有清楚的方向与目标,有较高的生活技能、控制时间与情境的技能。许诺型人格:对工作、家庭、社会生活及嗜好有较高的投入。挑战型人格:以正面角度看待令人感到困扰之事,向压力挑战,视危机为转机。,造成低效率的原因,1、 目标不明确。 2、 计划不完善。 3、 不知如何分工合作。 4、 资源不足。 5、 态度不佳。 6、 不能果断做决定。 7、 缺乏自律。 8、 拖延或中途放弃。 9、 不知如何说“不”。 10 、 疲劳。 11 、 各种活动过多。 12 、 办公环境杂乱无章,重复整理材料。,防止拖延四法:,1、定一个期限,产生紧迫感。 2、将不愉快的事情先完成,使工作在正面的感触中结束。

10、 3、将要做的事情当作游戏,以“有趣”的态度去处理。 4、当工作取得一定的进展,给自己奖赏。,四种压力应对风格,教师心理健康,1、心理健康的标准2、心理健康的重要性3、教师中常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4、改变认识、调节情绪,促进心理健康,理性情绪疗法 贝克的认知疗法 艾利斯(Ellis) 贝克(Beck),非理性观念的特征:1、绝对化要求2、过分概括化3、糟糕透顶,抑郁症病人思维特征:1、选择性提取2、过分概括化3、个人化4、两极式思维,十一种不合理及合理信念,1、我们应该得到每一位对自己重要的人的喜爱和赞许。无论别人怎么看待我们,我们都是有价值的人。 2、我们应该非常有能力,在各方面都有成就,这样

11、我们才能有价值。我们尽全力做事,若失败,只是我们努力的失败,我们的价值不会因此受损。 3、有些人是卑鄙的、丑恶的,他们应该受到严厉的指责和惩罚。一个人做了错事,不等于他就是一个坏人。 4、如果事情非己所愿,那将是糟糕和可怕的。事情很少像我们所喜欢的那样发生,若事情有可能改变,我们应尽力努力,若不能则接受现实。 5、不幸福、不愉快是外界环境造成的,我们无法控制它们。情绪由我们对事情的知觉、态度和评价所产生,是可能改变和控制的。,6、逃避困难、挑战和责任要比面对它们更容易些。承担责任、面对困难与逃避困难相比,是合适的态度。 7、因为危险的、可怕的事情随时随地都可能发生,所以我们要时时刻刻加以警惕。

12、我们要设法避免那些可能发生的危险的事情,如无法避免则应该设法减轻其后果。 8、我们必须依靠他人,而且应该有一个比自己强的做依靠。我们应该独立并勇于承担责任,但并不拒绝别人的帮助。 9、过去的经历决定和影响当前的行为,而且这种影响力永远存在。过去的经验是重要的,但产生过去经验的条件与现在的情况不同,所以过去的经验对现在的影响是有限的。 10、我们应该为别人遇到的难题、困扰而紧张和烦恼。我们尽力努力帮助那些遇到困难的人,若无效,也会接受现实。 11、对碰到的每一个问题,我们应该有一个正确的、完善的解决方案,若找不到这个方案,就会痛苦一生。我们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可行方法,而不苛求那些不存在的、绝对完

13、善的方法。,1、努力做好每件事,但不忙于与人比较。 2、把别人的话当作参考,而非自己生活的重心。 3、在努力的过程中获得乐趣,而不是只看结果。 4、努力把事情办得更好,而不试图做完美的人。 5、不要求别人行事以自己的意志为转移。 6、就事论事,而不要就事论人。,理性的人的特征,整体自我形象,学术自我形象社群自我形象情绪自我形象体能自我形象,体能自我形象,学术自我形象,社群自我形象,同心圆结构,从下面三个等式中你看到了什么? 13+14=27 12+17=29 12+13=24,人际人性人际人性之一:偏好正性刺激 人际不等式:赞扬者所付出的远远小于被赞扬者所得到的 原则:真诚、具体、被在意 人际

14、人性之二:自我性 思维和行为的目的指向自我,利益相关时为自己考虑多一些。 对人际往来利益判断的失真:不等式:实际付出小于感觉付出实际得到大于感觉得到 人际人性之三:寻求归宿性 远离孤独、归宿于某个社会团体、拥有一定的社会人际网络 自我力量的加强 希望情感被共享 相伴性 表面的非自我性,人际人性之四:情绪的人际转移性 将自己的情绪转移给他人的特性 对负性情绪的转移予以理解 对正性情绪的转移予以利用 人际人性之五:他人尊重性 显示欲 他人评价 攀比性 人际人性之六:个别性 个性上的独特性、情感上与归属性相对的独立性 个性上的独特性:魅力所在、能力所在 情感上的独立:需要有自己的隐私、独处的机会 人

15、际之间的距离感 人际人性之七:两性相吸性 作用:缓解不良情绪、部分满足被压抑了的欲望、 调节人际氛围和个人行 为。 人际人性之八:喜新厌旧性 人际人性之九:恋爱情感的变色性 “爱”对优点的夸大性、 “厌”对缺点的夸大性,改革开放的大潮,将一个纷繁复杂、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推到我们的面前。与封闭保守的传统社会相比,这个世界确实很精彩,生活中充满了机会,个人发展有了相当的自由,很多人都希望自己有一番大的作为。但机会与自由并不意味着成功,选择一种机会又必须以放弃另一种机会为代价。虽然社会为个体发展提供了多种多样的可能性,但具体到每一个人的身上,其发展的可能性是很有限的,能站到金字塔顶尖的永远只是少数人。但不少人不明白这一点,他们什么都想要,却对什么都不愿做踏实的准备,表现出强烈的投机心理。,人生好比爬坡。要找一个上好的目标,以短暂的人生,朝向这个目标前进;不能懈怠,因为在坡上,一旦松懈,成绩就倒退;也不能把目标订在很多的峰顶上,因为一山又有一山高,上上下下,终是劳而无功。要选最好的、最适当的峰顶,勇往直前,日积月累,最后成就的功德才大。证严法师静思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