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2011届高三备考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一)课件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54724725 上传时间:2018-09-18 格式:PPT 页数:67 大小:3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2011届高三备考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一)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语文2011届高三备考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一)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语文2011届高三备考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一)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语文2011届高三备考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一)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语文2011届高三备考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一)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2011届高三备考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一)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2011届高三备考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一)课件(6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了解论述类文章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分析思想内容、构成要素、语言特色和主要表现手法,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功用,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所谓论述类文章,指的是以论述、分析为主要表达方式,用以阐述事物的道理,表明作者主张的文章,包括哲学、美学、文艺学、人类学、社会学等方面的论文。对论述类文章的具体考查考点有:,(1)理解 B 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分析综合 C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分析语言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3)鉴赏评价

2、D 评价文章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 评价文章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 对文章的某种特色作深入的思考和判断 (4)探究F 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章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探讨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 探究文章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2文章选材范围广泛,设计文化学、民俗学、经济学、美学等方面,一般采取主客观相结合或纯客观的方式来命题,重点考查“基础阅读”,难度不是太大。主观题考查力度会逐渐加大,一遍从不同层面来可查考生的理解、分析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2009年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大学教育的主旨,在于培育能积极推动民族进步的一代新人。“一代新人”具有

3、领受现代文明之精神、在道德上自觉自律的独立人格、民族关怀和社会责任感,同时又能够在平凡的工作中发挥其个性和才华,为社会的文明发展作出脚踏实地的贡献。因此,今天重提“知识分子”这一概念,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专家与知识分子这两个概念并不重合。术业有专攻,固然是重要的,但未必就能从中形成一个知识分子的精神气质、天下关怀的人生态度和敢于怀疑、敢为天下先的批判精神。如果大学只能培养出与社会的多元职业结构相一致的各类专家,那么,我们民族的精神存在将不再可能在一个特定的人群中获得其自我意识和自我表达。一旦民族的所有成员都被充分融入到社会的利益体系中去,社会的良知就将失去其表达器官,民族的命运将被无声地操纵

4、于资本逻辑之手。,大学通识教育的一个最重要的目标,就是守护知识分子代代相继的可能性。而这个目标,在今天已被逐渐遮蔽了。对大学的教学成果和学生的学习成绩的评价标准,已被纳入了学分制的轨道。这是一种单纯的功能主义的教学体制。要限制其弊端已经非常困难。因此,对于通识教育的培养目标和教学方法的探索,正是一条可以救治眼下的机械、呆板的学分制弊端的现实道路。,年轻一代的大学生不得不在市场经济中获得自己的一席之地,这是十分现实的事情。但这并不意味着一定与志存高远的人生理想相矛盾,绝不意味着他们将来仅仅是能够谋生或得到较高收入的专业人士。真正的青春饱含生命的热情,能够运用思想、提出理想并且为实现理想而从事生命

5、奋斗。 守护中国知识分子的继续存在,是理解大学推行通识教育意义的必要高度。通识教育成果与否,将对中国大学的前进和它们在全球化背景中的国际地位具有深远的影响。,一个没有文化自觉的大学,在国际竞争中的实力,在根本上就是可疑的。如果我们更关注的只是大学的当下排名,却遗忘了在这种排名背后的真实基础,这将是令人感到悲哀的。任何一所大学,其国际排名的真实基础,都在于有一个卓然自立、具备文化创造力的知识分子群体的存在,这个群体能够为自己民族的文化发展、并仅仅因此也能为人类文明的进展作出贡献。,1下列对“今天重提知识分子这一概念,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的原因解释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知识分子具有独立的人格、

6、民族关怀和社会责任感。 B知识分子是与专家并不重合的概念,具有独特含义。 C大学过分注重培养适应社会多元职业结构的各类专家。 D大学要注重培养学生在市场经济中获取自己地位的能力。,【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章重要句子的理解与分析,能力层级为C级。A项原文是“在道德上自觉自律的独立人格、民族关怀和社会责任感”,选项“以偏赅全”,扩大了范围;B项原文“专家与知识分子这两个概念并不重合”,选项“具有独特含义”属于无中生有;D项信息在第、段:“大学教育的主旨,在于培育能积极推动民族进步的一代新人”,“大学通识教育的一个最重要的目标,就是守护知识分子代代相继的可能性”。C选项无中生有。 【答案】 C,2下列

7、对“文化自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重视对通识教育培养目标和教学方法的探索。 B重视对具有文化创造力的知识分子群体的培养。 C注重培养大学生高远的人生理想并激发其生命热情。 D注重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地位与国际竞争中的实力。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中概念的理解,能力层级为B级。原文末段说:“一个没有文化自觉的大学,在国际竞争中的实力,在根本上就是可疑的”,D项在原文中找不到相关信息,属于无中生有。 【答案】 D,3下列观点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大学教育的重要目标在于培养具有民族精神的知识分子而非术业有专攻的专家。 B通识教育的价值之一在于突破单纯功能主义的教学体制,力保知识分子群体

8、的存在。 C目前大学教育的最大问题在于偏离社会良知,导致民族命运被操纵于资本逻辑之手。 D通识教育的推行,能够提升中国大学的国际地位和大学生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力。,【解析】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分析评价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和根据文中信息推断的能力。A项信息在第段:“如果大学只能培养出与社会的多元职业结构相一致的各类专家,那么,我们民族的精神存在将不再可能在一个特定的人群中获得其自我意识和自我表达。”“该项”而非术业有专攻的专家“无中生有”。C项信息源在第段:“对大学的教学成果和学生的学习成绩的评价标准,已被纳入了学分制的轨道。这是一种单纯的功能主义的教学体制。”据前后文,该项“导致民族命运

9、被操纵于资本逻辑之手”无中生有。D项信息源主要在,第段:“通识教育成果与否,将对中国大学的前进和它们在全球化背景中的国际地位具有深远的影响。”“该项”大学生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力”原文无此信息。 【答案】 B,4请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主旨。 _ 【解析】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文章共三个内容要点:大学教育的主旨(段)、手段(段)及其意义(段)。据此,不难概括出作者的观点。 【答案】 大学应重视通识教育,培养“文化自觉”。,一、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1理解概念含义的方法 (1)依据概念的前后述说的内容来理解概念的含义。 运用“瞻前顾后法”,先从概念所处位置的前后

10、几句中筛选,如不行或信息不完整,就扩大瞻顾的范围到全段或相邻的段落。,【解题指津】 运用瞻前顾后法,即依据概念前后述说的内容来理解概念的含义。 (2)依据代词指代义来理解概念的含义。 指代义是指某个词语在行文中指代了上文或下文中的词语、短语、句子、某几句话或某个语段的含义。理解指代义,要确认词语所指代内容及其范围、位置和层次等。词语的指代义有两种形态。 代词形态,即用代词来指代某个意义。 非代词形态,即用非代词来指代上下文中的一些内容。,【解题指津】 代词指代法,即依据代词指代义来理解概念的含义。 (3)依据相关文字的思路来理解概念的含义。 【解题指津】 思路分析法,即依据文章行文的思路来概括

11、重要概念的含义。 2解题方法 (1)选择题常见设问模式 下列对于“”的理解(表述、说明),正确(不正确)的一项是? 下列表述,不符合“”特征的一项是?,【解题指津】 首先在原文中找到信息点,反复认真分析比较,对信息进行去伪存真,对信息做出正确的判断。如果不能直接找到依据,则要结合其它的一些理解重要概念的方法了。 (2)主观题常见设问模式 根据文意,写出“”的含义。 结合文意,给“”下定义。 能对某个词的运用进行或好或差的评价。,【解题指津】 下定义要求能揭示出词语所承载的概念的内容,也就是该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本质特性。其基本形式为: 被定义项(词语)系词(大多用“是”,也可省略)(形成原因)

12、(构成要素)(外部形态)等被定义项所属的上位的概念。 答题模式:被定义者(种概念,即小概念)种差(本质属性)属概念(大概念),运用“瞻前顾后法”,锁定概念所属的范围,联系上下文和全文的主旨来理解。 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筛选能揭示概念本质特征的信息,剔除只表达具体现象的信息来组织答案。 紧扣上下文的内容,对文章、段落进行分析、归纳。,二、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 1理解句子含意的方法 (1)看领起句 因为领起句一般放在文章开头,往往有提示话题、总领全文、概括全文观点的作用。它或作为全篇的引子,或介绍写作对象,或指出文章内容,或提出全文的观点。 (2)看总结句 总结句一般出现在文段或文章的结尾。其特

13、点是或作结论,或作照应,或点明题旨等。,(3)看过渡句 过渡句一般安排在段与段、层与层之间,它既能使文章段落层次之间衔接紧密,又能使不相关的内容有机联系。其主要作用有:总领下文,总结上文,承上启下,前呼后应。 (4)看特色句 这类句子主要指运用了修辞手法或表现手法的句子,它们往往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考生应根据修辞知识去理解句意,把握表达效果。 特点:常运用修辞方法(比喻、比拟、双关等)或表现手法(对比、反衬、象征等)。,方法:分析句中修辞或表现手法的特点、作用,结合语境理解句意。 (5)看意蕴丰富句 这类句子或极富哲理,或颇具思辨,或含意丰富、信息量大,或表达委婉含蓄。 特点:语境附加给文句

14、的意思较隐蔽,甚至有些模糊。 方法:细细揣摩起提示、诠释、破解作用的句子。,2解题方法 (1)选择题常见设问模式 下列对于某句的理解(表述、说明),正确(不正确)的一项是? 下列信息不能支持(证明)文中“”这个观点的一项是? (2)主观题常见设问模式 根据文意,写出句的含意。 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谈谈你对某句话的理解。,三、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1筛选整合信息的方法 (1)把握表示时空转换、上下句(段)关系、提示语境特征的提示语或标志词。反映这些语境特征的语言成分就叫指示语,标示人物、事物的词语叫“对象指示语”,标示时间、空间的词语叫“时空指示语”,标示人际关系的词语叫“社交指示语”,标

15、示上下文关系的词语叫“语篇指示语”。 (2)把握集中表现文章主要内容,主要思想的概括语。 (3)从理解基本概念中辨别和筛选信息。 (4)从文章的重要句子中提取信息。,给概念下定义的句子是重要的句子。重要句子主要是指集中表述作者观点态度,介绍某种情况,或集中反映文章主旨的句子;也指那些结构复杂、信息量大的句子。重要的句子传递重要的信息、丰富的信息,考试很注重从这个角度命题。 (5)从文章提供的材料中辨别和筛选重要信息。 作者在文中运用材料,总是要传递一定的信息,表达一定的见解或感受的,因此,正确理解文中提供的材料,把握其中的重要信息,便是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2解题方法 (1)选择题常见设问模式

16、 根据文意,以下说法正确(或错误)的是哪些? 符合原文意思的是哪些? 【解题指津】 第一步:先通读题目中的选项,明确要筛选的是什么内容,由于这些选项没有内在联系,每一项都是一个指向,因此,根据选项就可以找到筛选的部分了。第二步:找信息,整合信息。 (2)主观题设问模式 列出文中能支撑观点的事例或现象,要求考生进行分析概括。,【解题指津】 整合信息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摘引语句法,一是提炼重组法。“摘引语句法”就是根据题旨要求,选择原文相关语句,以归纳出答案的方法。“提炼重组法”就是将较为零散的没有明显短语和句子提示信息以及关键内容隐含其间的文字,按一定要求概括出其中大意的整合信息的方法。两种整合信息方法的使用只能根据文章的特点和整合的具体要求而定。 对文中的某一现象,谈自己的看法。 【解题指津】 解答此类题,首先回归原文,找准答题区域,运用瞻前顾后法,筛选、整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