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 课件2课件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4720439 上传时间:2018-09-18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1.1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艾灸 课件2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艾灸 课件2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艾灸 课件2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艾灸 课件2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艾灸 课件2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艾灸 课件2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艾灸 课件2课件(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艾灸,概述,灸法,又称“艾灸”,是以艾绒为主要原料,点燃后置于体表的一定穴位进行烧灼,温熨,借灸火的温和热力以及药物的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起到温通经络,益气活血,扶正祛邪,达到治病和保健目的的一种外治方法。,作用,1 温散寒邪2 温经通络,活血散瘀3 回阳固脱4 消瘀散结5 预防保健6 美容,常用灸法,(一)艾炷灸 1直接灸:将艾炷直接放置在施灸的方法 (1) 化脓灸:用黄豆大或枣核大艾炷直接放置在腧穴进行施灸,局部组织经烧伤后产生无菌性化脓现象(灸疮)的灸法。因灸疮愈合之后,多有瘢痕形成,故又称瘢痕灸。,化脓灸,(2)非化脓灸法:主要是麦粒灸(稍大的艾炷亦可)。即用麦粒大的小艾炷直接在腧穴

2、上施灸,灸后不引起化脓的方法。又称为无瘢痕灸。,非化脓灸,2 间接灸又称为隔物灸、间隔灸、间接灸。是在艾炷与皮肤之间衬垫某些药物而施灸的一种方法。具有艾灸与药物的双重作用。,1 隔姜灸(1)操作方法:(2)临床应用,2 隔蒜灸(1)操作方法:(2)临床运用,3 隔盐灸(1)操作方法:(2)临床运用:,4 隔附子灸(1)操作方法:(2)临床运用:,(二)艾条灸法1 悬起灸 (1) 温和灸,(2) 雀啄灸,(3)回旋灸,视频,2 实按灸 (1)太乙针灸 (2)雷火针灸,(三) 温针灸温针灸是针刺与艾灸结合应用的一种方法,适用于既需要留针而又适宜用艾灸的病症。,(三) 温灸器灸,艾灸时的注意事项,(

3、一)体位选择和施灸顺序1 体位选择:以体位自然,肌肉放松,施灸部位明显暴露,艾炷放置平稳,燃烧时火力集中,热力易于深透肌肉;便于医生正确取穴,方便操作,患者能坚持施灸治疗全过程为准。2 施灸顺序:先上后下、先背后腹、先头部后四肢、先阳经后阴经。,(二)施灸的禁忌 1 禁灸病症:凡属实热证或阴虚发热、邪热内炽等证,如高热、高血压危象、肺结核晚期、大量咯血、呕吐、严重贫血、急性传染性疾病、皮肤痈疽疗疖并有发热者,均不宜使用艾灸疗法。 2 禁灸部位:器质性心脏病伴心功能不全,精神分裂症,孕妇的腹部、腰骶部,均不宜施灸。 颜面部、颈部及大血管走行的体表区域、粘膜附近,均不得施灸。,(三)其他注意事项

4、施灸前要与患者讲清灸治的方法及疗程,尤其是瘢痕灸,一定要取得患者的同意与合作。瘢痕灸后,局部要保持清洁,必要时要贴敷料,每天换药1次,直至结痂为止。在施灸前,要将所选穴位用温水或酒精棉球擦洗干净,灸后注意保持局部皮肤适当温度,防止受凉,影响疗效。 除瘢痕灸外,在灸治过程中,要注意防止艾火灼伤皮肤。尤其幼儿患者。如有起泡时,可用酒精消毒后,用毫针将水泡挑破,再涂上龙胆紫即可。 偶有灸后身体不适者,如身热感、头昏、烦躁等,可令患者适当活动身体,饮少量温开水,或针刺合谷、后溪等穴位,可使症状迅速缓解。 施灸时注意安全使用火种,防止烧坏衣服、被褥等物。,艾灸常用穴位介绍,中脘 腹中线上,脐上4寸 主治

5、:胃脘痛、腹胀、吐呕、呃逆、吞酸纳呆、完谷不化、疳积、肠鸣泄泻、便秘、失眠、产后血晕,下脘 腹中线上,脐上2寸 主治:胃脘痛、呕吐、呃逆、消化不良、肠鸣泄泻,气海 腹中线上,脐下1.5寸 主治:绕脐腹痛,脘腹胀满、水谷不化、便秘、腹泻、遗尿、遗精、阳痿、月经不调、带下病、痛经、闭经、崩漏、产后恶漏不止、胞衣不下、体虚四肢无力,关元穴 位置:腹中线上,脐下3寸 主治:中风脱症、虚痨、腹痛、胃下垂、脱肛、疝气、小便不利、尿闭、遗精、阳痿、月经不调、痛经、产后恶露不止、糖尿病、眩晕。,合谷穴 位置:第一、二掌骨之间,约位于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 主治:头痛、目赤肿痛、鼻衄、齿痛、耳聋、咽喉肿痛、失喑、口

6、眼歪斜、痄腮、臂痛、半身不遂、发热恶寒、咳喘、胃痛、腹痛、便秘、小儿惊风、瘾疹、疟疾。,足三里穴 位置: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嵴外侧一横指处。 主治:健脾和胃,扶正培元,疏风化湿,通经活络,益气健脑等。适用于肠胃功能低下、久病体弱、胃痛腹痛、消化不良、便秘腹泻、呕吐、肠鸣、高血压、失眠、半身不遂等病症。为养生长寿抗衰老的中药穴位,对美容、减肥亦有一定作用。,命门 后正中线上,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主治:腰膝酸软疼痛、遗精、阳痿、早泄、赤白带下、遗尿、尿频、月经不调、头晕、耳鸣、耳聋、水肿、哮喘,艾灸治胃痛,穴位:中脘穴(位于腹正中线脐上4寸处)、足三里穴。 方法:选准穴位后,点燃药用艾条,在中脘穴、一侧足三里穴上各悬灸10分钟,以穴位上皮肤潮红色为度。,艾灸治冻疮,穴位:合谷穴(位于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近第二掌骨之中点处)、足三里穴。 方法:在冻疮局部先揉按5分钟。选准穴位后,点燃药用艾条,对准已发或将发冻疮处,各悬灸35分钟,以局部皮肤潮红色为度。若冻疮在上肢或耳朵,必须 加灸合谷穴35分钟;若冻疮在下肢,必须加灸足三里穴35分钟。艾火与皮肤的距离,以受灸者能忍受的最大热度为佳。注意不可灼伤皮肤。用本法连续艾灸 3天。,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