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乾盛世的开创者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54719513 上传时间:2018-09-18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4.2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康乾盛世的开创者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康乾盛世的开创者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康乾盛世的开创者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康乾盛世的开创者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康乾盛世的开创者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康乾盛世的开创者》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康乾盛世的开创者(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向天再借五百年,康乾盛世的开创者,康熙,课标要求:1、列举康熙帝平定三藩、收复台湾、平定准噶尔部、抗击沙俄等史实。2、评述康熙帝在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的作用。,一、“少年天子”智除鳌拜,加强专制,清圣祖仁皇帝 名爱新觉罗玄烨(1654-1722) 8岁登基 14岁亲政 69岁驾崩 在位61年 年号 康熙 (康,安宁;熙,兴盛) 万民康宁,天下兴盛,1.康熙简介,1.康熙简介,康熙的学习从五岁开始,虚岁五岁,周岁才四岁,到了上书房学习,每天早上入学,晚上很晚才回来,无论是严寒酷暑,没有一天中断。他自己说,早晚读书年无间日,累得咳血,吐血了,仍然念120遍坚持学习。他说每日老师给指定这一段要,然

2、后要背诵120遍,之后再画一段新的继续背,就这样把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完全一百二十遍背下来。所以后来康熙对四书随便指出哪一段,一字不差地背下来,这对一个汉族的青少年是不容易的,对一个刚入关不久的满族少年是难能可贵。,学贯中西,在法国巴黎凡尔赛宫举办了康熙大帝展,其中展出了一些康熙时候的仪器。经过了这么长的岁月,仍然运转灵活,光彩耀人。其中有一件手摇计算机能进行加减乘除开方的运算,现在北京故宫里面收藏了康熙时代的手摇计算机有十件,很有意思。还展出了比例规,是铜镀金的,可以进行乘方开方的运算,还展出了几何模型,平面几何,立体几何,圆锥体,多面体,完全是楠木做的,几十件,做得非常之精细,这是康熙当

3、年学几何时候用的教学模型。还有一些其它的仪器。尽管是这样,但是康熙仅仅是一种个人的宫廷行为,没有形成吸收西方科学技术的政策,也没有形成一个制度。,一、“少年天子”智除鳌拜,加强专制,2、原因:,1661年即位鳌拜大权独揽,威胁皇权,3、过程:,4、结果:,表面礼遇有加,暗中悄悄准备,1669年大权独揽(清完全意义的君主专制政体形成),1.康熙简介,东,北,西,南,亲政后的形势,沙俄侵占黑龙江流域,郑氏割据台湾,三藩叛乱,准噶尔 噶尔丹叛乱,康熙亲政,康熙帝应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国家安定、民族团结和抵御外侮是其重大的使命。,康熙帝应如何解决这些问题?,1、平定三藩,2、统一台湾,3、抗击沙俄,4

4、、三征噶尔丹,(2)原因 :,平西王吴三桂、云贵 定南王尚可喜、广东 靖南王耿精忠。福建,二、巩固统一国家,1.平定“三藩”(1673-1681),(1)“三藩”的概念,形成地方割据势力,对中央政权构成威胁,(3)策略:,集中打吴,对其他剿抚并用,分化瓦解,(4)过程:,20岁的康熙帝力排众议,毅然下令撤藩,并亲自指挥平叛,历时八年,1681年终于平定三藩之乱。,(5)影响:,扫除地方割据势力符合统一潮流;加强了中央集权,公元230年,吴主孙权曾派将军卫温率领1万水军渡海到达台湾。 元朝正式在澎湖设“巡检司”,管辖澎湖、台湾民政,隶属福建泉州同安县(今厦门)。 明朝末年,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统

5、治38年(16241662)。,2.统一台湾,(1)原因 :,(2)过程:,(3)影响:,郑光复台湾,与清对峙,方针:攻抚兼施,用人:姚启圣、降将施琅,结果:,1683年,澎湖一战,投降,台湾纳入清朝版图。,1684设一府三县隶属福建省,重新归于中央政府管辖之内。,巩固了东南海防, 加强台湾与大陆的联系,促进了台湾经济文化的发展。,民族英雄郑成功,施琅进军台湾,施琅,启用降将施琅,彰显胆略见识武力收复台湾,安定东南海疆台湾设府置县,促进联系发展,1684年清朝 设置台湾府,1683年,清军进入台湾,郑成功的后代归顺清朝。1684年,清政府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实现了统一。,3. 抗击沙俄 背

6、景: 手段: 结果: 特点: 意义:,军事、外交 1689 尼布楚条约(内容) 平等协商 维护主权、边境安宁,从法律上确定了中俄东段边界,也是中国和西方国家签订的第一个平等条约,康熙时,蒙古族分为漠南蒙古、漠北蒙古和漠西蒙古三个部分。除了漠南蒙古早已归属清朝外,其他两部也都臣服了清朝。准噶尔是漠西蒙古的一支,本来在伊犁一带过游牧生活。 自从噶尔丹(16441697)统治准噶尔部以后,他野心勃勃,先兼并了漠西蒙古其他部落,又向东进攻漠北蒙古。漠北蒙古抵抗失败后逃到漠南,请求清朝政府保护。噶尔丹自以为有沙俄撑腰,十分骄横,以追击漠北蒙古为名,大举进犯漠南,威胁到中央王朝。,4.平定准噶尔部,噶尔丹

7、向康熙帝提出“圣上君南方,我长北方”,阴谋分裂祖国。,1690年,康熙帝三次御驾亲征,采取分兵合围的战略,通过乌兰布通战役,击溃了噶尔丹势力。“四月天山路,今朝瀚海行。积沙流绝塞,落日度连营。战伐因声罪,驰驱为息兵。敢云黄屋重?辛苦是亲征。”康熙帝决心清除噶尔丹的残兵,发誓如果清军粮草断绝,“朕必噬雪穷追,断部回师”,最终迫使噶尔丹兵败自杀。自此,清政府重新控制了阿尔泰山以东的漠北蒙古,给当地蒙古贵族各种封号和官职。清政府又在乌里雅苏台设立将军,统辖漠北蒙古。,“圣上君南方,我长北方”(噶尔丹),清初,蒙古族一分为三: 漠西蒙古、漠南蒙古、漠北蒙古,进攻和占据喀尔喀部蒙古;向东进犯至乌兰布通;

8、与沙皇俄国勾结,妄图分裂清领土。,(1)背景:,“四月天山路,今朝瀚海行。积沙流绝塞,落日度连营。战伐因声罪,驰驱为息兵。敢云黄屋重?辛苦是亲征。” 康熙瀚海,军事:亲征 政治:多伦会盟 外交:移书沙俄,(2)经过:,(3)影响:,1、进一步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2、巩固了北部、西北边防,运用民族政策成功地筑起一道抗击沙俄南侵的铜墙铁壁。,“本朝不设边防,以蒙古部落为之屏藩耳。”,平定“三藩”,巩固统治,有利安定,收复台湾,加强了台湾同大陆联系,促进了台湾的开发, 巩固了祖国的海防,抗击沙俄入侵,维护国家主权, 确定了中俄东段边界,三征噶尔丹,打击了新疆、蒙古分裂力量,维护了统一

9、,册封五世班禅,基本上奠定了中国的版图; 开创了康乾盛世的繁盛时代,二、巩固统一国家,加强了对西藏的管理,我国辽阔的版图在 清朝前期最终奠定,明清时期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政策措施,较以前相比,最大的特点是什么?,抵制外来侵略,除鳌拜,立权威,平三藩,扫割据,收台湾,固海防,抗沙俄,定边疆,征蒙古,平叛乱,政绩,小结:,三、对康熙帝的评价,康熙帝的自我评价晚年的康熙帝曾对自己的一生作过评价,他引用诸葛亮的话,“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后人对康熙的评价,后人对康熙帝的评价问题,观点一: 称颂康熙是中国古代一位杰出的封建帝王。,1、稳定了朝廷秩序; 2、维护并巩固了国家统一; 3、学识渊博,弘扬了中

10、国古代文化; 4、重视农业发展,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5、拉开了长达150年的“康乾盛世”的序幕,观点二:认为康熙延误了历史的进程,没有把握住历史的机遇,因循误国。所谓的“康乾盛世”只能说是落日的余辉。,认为中国近代的落伍,始自康熙皇帝,因为他处在一个巨变时代,却拒绝了重大的变革,其一生的功业只是在人为的延长已经衰落的封建社会,使中国失去了向资本主义迈进的最佳时机,给中国近代留下了沉重的包袱和苦难.,如何评价康熙帝: 功绩: 管理边疆 平定噶尔丹叛乱;平息“三藩之乱”;收复台湾并设台湾府 抗击沙俄: 发展经济: 治理黄河,奖励垦荒,厉行节俭等,康熙是中国古代是一位杰出的封建帝王。 -1、促

11、进了民族融合;2、开创了康乾盛世的繁盛时代。3、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4、重视农业发展,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消极:康熙时,君主专制制度强化,思想文化专制政策,大兴文字狱; 对外闭关锁国。没有把握住历史的机遇,使中国失去了向资本主义迈进的最佳时机,因循误国。中国逐渐落后世界,所谓的“康乾盛世”只能说是落日的余辉。,1718世纪中国与欧美发展特点,危机!,全面认识“康乾盛世”是落日辉煌?当今,我们应从中吸取怎样的教训?,教训:与时俱进,锐意改革;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市场经济;科教兴国,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对外开放,参与国际竞争。,当时的世界: 1)英国开始了资产阶级革命; 2)欧洲列强的

12、殖民扩张已经达到了中国的邻邦; 3)俄国势力已经深入到我国的黑龙江流域。,当时的中国: 1)资本主义萌芽在明朝中后期已经出现,到康熙时,正在逐渐滋长,这为资本主义的产生提供了一定的条件,也说明中国具备了社会变革的一定的经济条件. 2) 以顾炎武、李贽等人为代表,中国出现了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民主思想,这些思想与欧洲的启蒙思想不谋而合,说明中国已经具备了社会改革的思想基础。,评述秦始皇、唐太宗、康熙帝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发展、巩固所作出的贡献。秦始皇:建立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王朝,开创了中华民族国家统一的新纪元。灭六国,结束分裂,建立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国家,初步建立和奠定了中国现有的疆域的基础。废

13、分封,行郡县,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为巩固统治推行了一系列措施和政策,尤其是统一文字、度量衡、货币等有利于国家统一和经济文化的交流,促进中华民族的形成。修筑长城,兴修水利,这些工程虽耗费大,但却遗泽千年,保障内地生产,开发边疆经济,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唐太宗:对国内各民族实行开明的民族团结政策,在突厥地区设羁縻府州和安西都护府,加强管理,对吐蕃实行和亲政策,促进了民族团结和发展。唐太宗的民族政策和措施揭开了中国民族关系史的新篇章,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入鼎盛时期。 康熙帝:平定三藩叛乱;收复台湾设台湾府;平定噶尔丹叛乱;尊重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加强与汉、蒙、藏族的团结;两次组织雅克萨自

14、卫战,签订尼布楚条约。以上措施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维护了国家主权,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材料一:“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 郑成功 材料二: 郑成功及其子郑经在收复台湾后,仍然用南明永历年号,以明朝遗臣身份继续与清廷对抗。“三藩”之乱爆发后,郑经乘机率军进攻福建等地郑氏所部数年煽乱于东南沿海中国通史全编(下),从上述材料对郑氏集团收复和经营台湾进行简要评价。,1、维护了中国领土完整和民族尊严2、有利于台湾的早期开发3、与清政府分庭抗衡,形成分裂状态。,阅读材料:“昔秦兴土石之工,修建长城。我朝施恩于喀尔喀,使之防备朔方,较长城更为坚固。” “守国之道,

15、惟在修德安民,民心悦则邦本宁,而边境自固,所谓众志成城也。” 康熙, 明朝修了十多次长城,而清朝却不修长城,结合康熙帝的这两段话,想一想,清朝为何不修长城?, 历史上还有哪一皇帝也有同样的民族思想,他采取过那些属于这一 思想的民族政策?, 明朝修了十多次长城,而清朝却不修长城,结合康熙帝的这两段话,想一想,清朝为何不修长城?,解题关键:得民心者得天下,康熙帝认为,国家的统治、边境的稳固,最主要在于“修德安民”,假如统治者以德治民,则国家根基稳固,边境自然安全。 清朝通过多伦会盟,施恩于漠北蒙古,使那里的民族为清所用,这样就可以众志成城,不用在修长城。(换句话说,就是喀尔喀蒙古,整个的蒙古变成了

16、清朝的坚强的无形的牢固的长城。), 历史上还有哪一皇帝也有同样的民族思想,他采取过那些属于这一思想的民族政策?,唐太宗 册封、设置机构、和亲、,叛乱范围: 云南 贵州 福建 广东 湖南四川 陕西 甘肃 浙江 江西,吴三桂,尚可喜,耿精忠,历史纵横面对三藩的威胁,清朝的一些大臣主张撤藩,另一些大臣坚决反对,担心一旦撤藩会激起藩王反清,害怕清廷将来难以控制滇黔苗蛮。康熙帝决定三藩并撤,他说:“今日撤亦反,不撤亦反,不如先发制人。”吴三桂反叛的消息传到北京,反对撤藩的人把吴三桂反叛归咎与主撤者,并主张对主撤者“以正国法”。果敢的康熙帝承担了全部责任,他说:“此出自朕意,他人何罪?”随后发诏削夺王爵,还明谕要取吴三桂首级。,康熙帝指出:“征剿罗刹似非甚紧要,而所关甚巨。罗刹扰我黑龙江、松花江一带三十余年,其所窃据距我朝发祥之地甚近,不速加翦除,恐边徼之民不获宁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