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阴卫校足阳明胃经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54719112 上传时间:2018-09-18 格式:PPT 页数:124 大小:1.5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淮阴卫校足阳明胃经_第1页
第1页 / 共124页
淮阴卫校足阳明胃经_第2页
第2页 / 共124页
淮阴卫校足阳明胃经_第3页
第3页 / 共124页
淮阴卫校足阳明胃经_第4页
第4页 / 共124页
淮阴卫校足阳明胃经_第5页
第5页 / 共1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淮阴卫校足阳明胃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淮阴卫校足阳明胃经(1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节 足三阳经,(一)足阳明胃经(共45穴),1、经脉循行,从鼻旁开始,交会鼻根中,旁边会足太阳经,向下沿鼻外侧,进入上齿槽中,回出来挟口旁,环绕口唇,向下交会于颏唇沟;退回来沿下颌出面动脉部,再沿下颌角,上耳前,经颧弓上,沿发际,至额颅中部。,颈部支脉:从大迎前向下,经颈动脉部,沿喉咙,进入缺盆,通过膈肌,属于胃,络于脾。 胸腹部主干:从锁骨上窝向下,经乳中,向下挟脐两旁,进人气街(腹股沟动脉部气冲穴)。,腹内支脉:从胃口向下,沿腹里,至腹股沟动脉部与前外行者会合。由此下行经髋关节前,到股四头肌隆起处,下向膝髌中,沿胫骨外侧,下行足背,进人中指内侧趾缝,出中趾末端。,小腿部支脉:从膝下三寸

2、处分出,向下进入中趾外侧趾缝,出中趾末端。 足部支脉:从足背部分出,进入大趾趾缝,出大指末端,接足太阴脾经。,2、经脉病候,本经腧穴主治胃肠等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和头、眼、鼻、口、齿等器官病症和本经所经过部位的病症。例如:胃病,腹胀,呕吐,肠鸣,泄泻,鼻衄,牙痛,口眼歪斜,咽喉肿痛,热病,神志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疼痛等。,3、联系脏腑器官,胃、脾、鼻、眼、口、上齿、乳房,1,承泣(足阳明、阳跷、任脉交会穴),【定位】在面部,瞳孔直下,当眼球与眶下缘之间。 【取法】正坐或仰卧位闭目取穴。,【刺灸法】紧靠眶下缘缓慢直刺0.30.7寸,不宜提插,可灸。 注:左手推动眼球向上固定,右手持

3、针沿眶下线缓慢刺入、不宜提插、捻转,以防刺破血管引起血肿。如果针刺过深或斜刺,可刺伤视神经,当深达2寸时,可通过神经管刺伤脑,造成严重后果。,【主治】目疾,近视,角膜炎,急性结膜炎,夜盲,视神经萎缩。现代常用于治疗:急慢性结膜炎,近视,远视,散光,青光眼,色盲,夜盲,睑缘炎,角膜炎,视神经炎,视神经萎缩,白内障,视网膜色素变性,眶下神经痛,面肌痉挛,面神经麻痹等。,2,四白,【定位】正坐,或仰靠,或仰卧。在面部,瞳孔直下,当眶下孔凹陷处。 【取法】正坐或仰卧位取穴。,【刺灸法】直刺0.20.3寸;可灸。 注:向外上方斜刺0.5寸入眶下孔可有麻电感放射至上唇部(以治三叉神经II支疼痛。,【主治】

4、眼痛,面瘫,面肌痉挛,面痛。现代常用于治疗:三叉神经痛,面神经麻痹,面肌痉挛,角膜炎,近视,远视,青光眼,夜盲,角膜白斑,副鼻窦炎,胆道蛔虫症,头痛眩晕等。,3,巨髎 (足阳明与阳跷脉交会穴),【定位】目正视,瞳孔直下,平鼻翼下缘处,当鼻唇沟外侧 【主治】口角歪斜、鼻衄、齿痛、唇颊肿等局部五官病证。,【刺灸法】斜刺或平刺0.30.5寸。,4,地仓 (手足阳明经、阳跷脉交会穴),【定位】正坐,或仰靠,或仰卧位。在面部口角外侧0.4寸,上直瞳孔。 【取法】正坐或仰卧,眼向前平视,于瞳孔垂线与口角水平线之交点处取穴。,【刺灸法】 直刺0.2寸,或向颊车方向平刺0.50.8寸;可灸。,【主治】唇缓不收

5、,口角喎斜,流涎,齿痛颊肿,眼睑瞤动。现代常用于治疗:面神经麻痹,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口角炎,小儿流涎等。,5,大迎,【定位】在下颌角前下方约1.3寸,咬肌附着部前缘,当面动脉搏动处。当闭口鼓气时,下颌角前下方出现一沟形的凹陷中取穴。 【主治】口角歪斜、颊肿、齿痛等局部病证。,5,大迎,【刺灸法】避开动脉,斜刺或平刺0.30.5寸。,6,颊车,【定位】正坐,或仰卧。在面颊部,下颌角前上方约横指(中指)。 【取法】正坐或侧伏,如上下齿用力咬紧,有一肌肉(咬肌)凸起,放松时,用手切掐有陷并酸胀处是穴。当咀嚼时咬肌隆起,按之凹陷处。,【主治】口眼歪斜,颊肿,齿痛,牙关紧闭,颈项强痛,失音。现代常用

6、于治疗:牙痛,牙髓炎,冠周炎,腮腺炎,颞颌关节炎, 咬肌痉挛,面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脑血管病后遗症。,【刺灸法】 直刺0.30.5寸,或向地仓方向斜刺0.51寸;可灸。,7,下关 (足阳明与足少阳经交会穴),【定位】正坐或仰卧,在面部耳前,当颧弓与下颌切迹所形成的凹陷中。【取法】正坐或侧伏,颧弓下缘,下颌骨髁状突稍前方,闭口取穴。,【主治】齿痛,牙关开合不利,面疼,口眼歪斜,耳聋,耳鸣,眩晕。现代常用于治疗:牙痛,下颌关节炎,咬肌痉挛,面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中耳炎,耳聋,耳鸣,眩晕。,【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8,头维 (足阳明、足少阳与阳维脉交会穴),【定位】在头侧部,当额角发际

7、上 0.5寸,头正中线旁4.5寸。【取法】正坐或仰卧位取穴。,【主治】头痛,眼痛,目眩,迎风流泪,眼睑瞤动,视物不明。现代常用于治疗:偏头痛,前额神经痛,面神经麻痹,脑出血,高血压病,精神分裂症。,【刺灸法】向下或向后,平刺0.5 1寸。,9,人迎 (足阳明与足少阳经交会穴),【定位】喉结旁1.5寸,在胸锁乳突肌的前缘,颈总动脉之后。 【主治】瘿气瘰疬;咽喉肿痛;高血压;气喘。,9,人迎,【刺灸法】 避开颈总动脉,直刺0.3-0.8寸。,10水突,【定位】在颈部,当人迎穴与气舍穴连线的中点,胸锁乳突肌的前缘。 【主治】咽喉肿痛等局部病证; 咳嗽,气喘。 【刺灸法】直刺0.3-0.8寸,11 气

8、舍,【定位】人迎穴直下,在锁骨内侧端的上缘,胸锁乳突肌的胸骨头与锁骨头之间。 【主治】咽喉肿痛;瘿瘤,瘰疬;气喘,呃逆;颈项强。 【刺灸法】直刺0.30.5寸。 注:本经气舍至乳根诸穴,深部有大动脉及肺、肝等重要脏器,不可深刺。,12 缺盆,【定位】在锁骨上窝中央,前正中线旁开4寸。 【主治】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缺盆中痛等肺系及局部病证; 瘰疬。 【刺灸法】直刺或斜刺0.30.5寸。,13 气户,【定位】在锁骨下缘,前正中线旁开4寸。 【主治】咳嗽、气喘、呃逆、胸胁支满等气机升降失常性病证; 胸痛。 【刺灸法】斜刺或平刺0.50.8寸。,14 库房,【定位】在第1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

9、【主治】咳嗽、气喘、咳唾脓血等肺系病证:胸胁胀痛。 【刺灸法】斜刺或平刺0.50.8寸。,15 屋翳,【定位】在第2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 【主治】咳嗽、气喘、咳唾脓血等肺系病证:胸胁胀痛,乳痈。 【刺灸法】斜刺或平刺0.50.8寸。,16 膺窗,【定位】在第3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 【主治】咳嗽、气喘、胸胁胀痛,乳痈。 【刺灸法】斜刺或平刺0.50.8寸,17 乳中,【定位】在第4肋间隙,乳头中央,前正中线旁开4寸。 注:本穴不针不灸,只作胸腹部取穴的定位标志。,18 乳根,【定位】在胸部,乳头直下,乳房根部,第五肋间,距前正中线4寸。 【取法】仰卧位取穴。,【主治】咳嗽、气喘、产后

10、乳少,乳痈,胸痛,呃逆。现代常用于治疗:乳汁不足,乳腺炎,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胸膜炎,肋间神经痛,臂丛神经痛等。,【刺灸法】 平刺或斜刺0.50.8寸;可灸。,19 不容,【定位】脐中上6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 【主治】呕吐、胃痛、纳少、腹胀等胃疾。 【刺灸法】直刺0.50.8寸。过饱者禁针,肝肿大者慎针或禁针,不宜作大幅度提插。,20 承满,【定位】脐中上5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 【主治】呕血、胃痛、纳少、腹胀等胃疾。 【刺灸法】直刺0.81寸。,21 梁门,【定位】仰卧。在上腹部,当脐中上4寸,距前正中线2寸。 【取法】仰卧位取穴。,【主治】胃肠疾患,呕吐,食欲不振。现代常用于治疗:胃痉挛

11、,溃疡病,胃炎,胃神经症,肠炎,痢疾,消化不良。,【刺灸法】 直刺0.81.2寸;可灸。,22 关门,【定位】脐中上3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 【主治】腹胀、腹痛、肠鸣、腹泻、水肿等病证。 【刺灸法】直刺0.81.2寸。,23 太乙,【定位】脐中上2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 【主治】胃病;心烦、癫狂等神志疾患。 【刺灸法】直刺0.81.2寸。,24 滑肉门,【定位】脐中上1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 【主治】胃痛,呕吐;癫狂。 【刺灸法】直刺0.81.2寸。,25 天枢 (大肠募穴),【定位】在腹中部,平脐中,距脐中2寸。【取法】仰卧位取穴。,【主治】绕脐腹痛,腹胀肠鸣,肠痈、痢疾,泄泻,呕吐,癥瘕,

12、痛经,月经不调,疝气,水肿,热甚狂言。现代常用于治疗:急、慢性胃炎,急、慢性肠炎,阑尾炎,肠麻痹,细菌性痢疾,消化不良,便秘,胆囊炎,肝炎,肾炎,痛经,子宫内膜炎,功能性子宫出血等。,【刺灸法】直刺11.5寸;可灸。,26 外陵,【定位】下腹部,脐中下1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 【主治】腹痛,疝气; 痛经。 【刺灸法】直刺11.5寸。,27 大巨,【定位】下腹部,脐中下2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 【主治】小腹胀满; 小便不利等水液输布排泄失常性疾患; 疝气; 遗精、早泄等男科疾患。 【刺灸法】直刺11.5寸。,28 水道,【定位】下腹部,脐中下3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 【主治】小腹胀满; 小便不利

13、等水液输布排泄失常性疾患; 疝气; 痛经、不孕等妇科疾患。 【刺灸法】直刺11.5寸。,29 归来,【定位】在下腹部,脐中下4寸,距前正中线2寸。 【取法】仰卧位取穴。,【刺灸法】直刺11.5寸;可灸。,【主治】 小腹痛,疝气; 月经不调、带下、阴挺等妇科疾患。 现代常用于治疗:月经不调,痛经,盆腔炎,卵巢炎,子宫内膜炎,睾丸炎,小儿腹股沟疝,阴茎痛白带,闭经及男女其它生殖器疾病等。,30气冲,【定位】下腹部,脐中下5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 【主治】肠鸣腹痛; 疝气; 月经不调、不孕、阳痿、阴肿等妇科病及男科病。 【刺灸法】直刺0.51寸。 注:冲脉所起。,31 髀关,【定位】仰卧,伸下肢。在

14、大腿前面,在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的连线上,屈股时,平会阴,居缝匠肌外侧凹陷处。【取法】仰卧,于髂前上棘与髌骨底外缘连线与臀横纹延伸线之交点处取穴。,【主治】下肢痿痹、腰痛、膝冷等腰及下肢病证,腹痛。现代常用于治疗:腹股沟淋巴结炎,下肢瘫痪,股内外肌痉挛,下肢麻痹或疼痛,膝关节痛,重症肌无力等。,【刺灸法】 直刺12寸;可灸。,32 伏兔,【定位】在髂前上棘与髌骨底外缘连线上,髌骨外上缘上6寸 【主治】下肢痿痹、腰痛膝冷等;疝气;脚气。 【刺灸法】直刺12寸;可灸。,33 阴市,【定位】在髂前上棘与髌骨底外缘连线上,髌底外上缘上3寸 【主治】下肢痿痹、腰痛膝冷等;疝气;腹胀、腹痛。 【刺灸法】直

15、刺11.5寸;可灸。,34梁丘 郄穴,【定位】仰卧伸下肢,或正坐屈膝,在大腿前面,当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的连线上,髌底上2寸。【取法】正坐屈膝或仰卧位取穴。,【主治】急性胃病; 膝肿痛、下肢不遂等下肢病证; 乳痛等乳疾。现代常用于治疗:胃痉挛,胃炎,腹泄,乳腺炎,痛经,风湿性关节炎,髌上滑囊炎,髌骨软化症等膝关节病变。,【刺灸法】 直刺11.2寸;可灸。,35犊鼻,【定位】正坐,屈膝约90度。在膝部,髌骨与髌韧带外侧凹陷中。【取法】正坐屈膝或仰卧位取穴。,【刺灸法】稍向髌韧带内方斜刺0.51寸。,【主治】膝关节酸痛,屈伸不利扭伤,脚气。现代常用于治疗:膝关节炎,膝盖部神经痛或麻木,下肢瘫痪,足跟

16、痛等。,36 足三里(合穴),【定位】仰卧伸下肢,或正坐屈膝。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取法】正坐屈膝,于外膝眼(犊鼻)直下一夫(3寸),距离胫骨前缘一横指处取穴。,【主治】膝胫酸痛,下肢不遂,脚气;胃痛,呕吐,腹胀,肠鸣,消化不良,泄泻,便秘,痢疾,疳疾,水肿,喘咳痰多,乳痈,头晕,鼻疾,耳鸣,心悸气短,癫狂,妄笑,中风;产妇血晕,体虚羸瘦。,【刺灸法】 直刺12寸;可灸。,现代常用于治疗: 1.消化系统:急慢性胃肠炎,胃痉挛,胃、十二指肠溃疡,胃下垂,肠炎,痢疾,急慢性胰腺炎,阑尾炎,肠梗阻,肝炎消化不良,小儿厌食; 2.循环系统:高血压,冠心病,心绞痛,贫血,风湿热;,3.呼吸系统: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 4.泌尿生殖系统:肾炎,膀胱炎,遗尿,阳痿,遗精,功能性子宫出血,盆腔炎; 5.神经系统:头痛,失眠、神经衰弱,小儿麻痹,面神经麻痹,脑血管病,癫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