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呼吸机使用的几个基本问题

上传人:san****glu 文档编号:54708082 上传时间:2018-09-17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3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呼吸机使用的几个基本问题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关于呼吸机使用的几个基本问题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关于呼吸机使用的几个基本问题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关于呼吸机使用的几个基本问题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关于呼吸机使用的几个基本问题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呼吸机使用的几个基本问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呼吸机使用的几个基本问题(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呼吸机使用的几个基本问题,胶南市人民医院薛淑英,问题,1机械通气的目的有哪些? 2机械通气的适应症是什么? 3机械通气的禁忌症? 4呼吸机需要调节那些参数? 5常用的呼吸机模式有哪些?,机械通气的目的有哪些?,机械通气是一种呼吸支持技术,它不能消除呼吸衰竭的病因,它只为采取针对呼吸衰竭病因的各种治疗争取时间和创造条件。机械通气的临床目的如下:,1 为纠正严重的呼吸性酸中毒,维持恰当的肺泡通气。主要监测pH值和paCO2。整个过程应尽可能维持动脉血pH于正常范围,避免忽酸忽碱的摆动;维持多高的paCO2水平即需要根据患者情况,通常需要维持paCO2于正常水平,某些特殊临床情况,通气的目的也许

2、需要达到paCO2低于正常(例如有意过度通气以降低颅内压),或适当高于正常(例如慢性呼吸衰竭伴急性恶化者,或采用许可高碳酸血症通气策略时)。,2 为纠正低氧血症,缓解组织缺氧。机械通气的重要目的是努力维持动脉血氧合达临床可接受水平。主要监测paO2、SaO2和动脉血氧含量(CaO2)等指标,通过增加吸氧浓度(FiO2),增加肺泡通气,加用呼气末正压(PEEP),降低氧耗等措施维持FiO290%约等于paO28.0kPa(60mmHg)。慢性呼吸衰竭患者维持SaO285%或paO26.67kPa(50mmHg),也可以认为基本达到临床可接受最低水平。因为SaO2由血红蛋白和paO2决定,组织氧合

3、和氧的输送直接与心输出量(Qt)和血氧含量(CaO2)相关,因此同期的目的在于迅速改善组织氧合时,这些因素也应重视。,3 为缓解呼吸窘迫。当患者自主呼吸十分困难难以忍受时,应用机械通气可缓解呼吸窘迫,直至原发病的逆转或改善。 遇到某些特殊临床情况,若欲改善paO2或PH至正常范围,需应用很高的通气条件(如高气道压,大潮气量,过高PEEP或FiO20.6等)使患者面临气压伤(或容量伤)、氧中毒高度危险时,适当降低paO2和PH的通气目标值是合理的。,机械通气除了以上目的,有时也可用于以下其他目的。 4 为预防或治疗肺不张。胸腹手术后卧床,或神经肌肉疾病导致呼吸机麻痹者易诱发肺不张。应用正压通气可

4、防治肺不张,避免或纠正肺膨胀不全的各种副作用。,5 为逆转呼吸肌的疲劳。在某些情况下,患者呼吸肌负荷急剧增加,不堪负担。以机械通气代替或辅助自主呼吸,提供机械辅助功以减轻呼吸肌负荷,有利于呼吸肌疲劳的恢复。,6 允许镇静剂或神经肌肉阻断剂的应用。当患者需要手术麻醉,进行某些ICU操作,或处于高度焦虑、躁狂、抽搐等疾病状态时,机械通气可保证应用镇静安定药或神经肌肉阻断剂的安全性,而不必担心自主呼吸受抑制的危险。,7 为减少全身或心肌耗氧。当额外呼吸功或其他肌肉活动损害全身氧的运输,或产生受损心肌的过渡负荷时,机械通气可降低全身或心肌的氧耗。例如心源性休克、急性左心衰竭或严重的ARDS病例。,8

5、为降低颅内压。遇某些临床情况,如急性闭合性头颅损伤,颅脑外科术后,当颅内压增高时,通过控制性过度通气,使paCO2降低至3.334.0kPa(2530mmHg),可使颅内压降低。(最好检测颅内压),机械通气的适应症有哪些?,常规正压通气的适应症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外伤,出血,感染,水肿,镇痛或安定药物中毒,特发性中枢性肺泡通气不足 神经肌肉疾病: 多发性肌炎,格林巴利综合征,重症肌无力,肌肉迟缓症,有机磷中毒 骨骼肌肉疾病: 胸部外伤,脊柱侧弯后凸,即营养不良,皮肌炎,严重营养不良 肺部疾病: 包括各种肺实质或气道的病变,如婴儿或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限制性肺疾病,肺栓塞,肺炎,弥漫性肺间质纤

6、维化,慢性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的急性恶化,重症哮喘 围手术期: 各外科手术的常规麻醉和术后管理的需要,心胸腹部和神经外科手术,手术时间延长或需特殊体位,体弱或患有心、肺疾病者需行手术治疗,2 应用指征 在掌握通气支持疗法的应用指征时,主要应根据患者的临床情况。患者的呼吸生理指标可作为参考。 临床指征:原则上说,凡因各种原因导致严重呼吸衰竭,经一般处理、给氧、药物治疗等效果不佳,病情继续恶化者均应给与通气支持疗法。但在具体临床实施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A 注意患者的神志、呼吸、吞咽反射。如昏迷、呼吸不规则或呼吸暂停、呼吸道分泌物多而患者的咳嗽、吞咽反射减弱或消失,随时有窒息可能者应立即给予气

7、管插管和机械通气。 B 因神经肌肉疾病导致呼吸肌无力或疲劳者,一般说来如肺活量小于1L或15ml/kg,可作选择性插管和机械通气。如肺活量小于10ml/kg(或)PaCO2高于6.0kPa(45mmHg),应立即给予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C严重哮喘患者,机械通气的指征取决于PaCO2水平。如已发生高碳酸血症,PaCO2大于6.0kpa( 45mmHg),对药物治疗无反应,应紧急行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如PaCO2=5.3kpa(40-mmHg),可能与呼吸机疲劳和进行性严重气道阻塞有关,也是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的相对指征。因为绝大部分哮喘发作的早期,肺泡通气过度,PaCO2降低(4.04.3kpa

8、,即3033mmHg).paCO25.3kpa常反映了临床状态的恶化和早期呼吸衰竭。这种情况下paCO2正常已被称为转折点(the cross-over point),以提高医生对其不祥预兆的重要性的认识。与此不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患者的机械通气指征既不能仅凭PaCO2水平,而应与严重呼吸性酸中毒相联系,如PH小于7.27.25。,因肺泡受损而致呼吸衰竭,包括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心源性肺水肿、范围广泛的肺炎、弥漫性肺泡出血综合征等,如发生高碳酸血症和严重的缺氧,再吸入50%以上的氧30分钟后PaO2仍低于6.7kpa(50mmHg),paCO2高于9.310.7kpa

9、(7080mmHg),pH小于7.27.25,应是机械通气的指征,并加用呼吸末正压(PEEP)。 不论何病因,突然发生呼吸浅慢,不规则或呼吸心跳停止,应是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的紧急指征。,2 成人患者机械通气的生理学标准见表,成人患者机械通气的生理学指标(括号内为正常值范围)通气力学 潮气量(ml/kg) 35 (1220) 每分通气量(L/分) 35 ( 610) 肺活量(ml/kg) -1.96-2.45 (-7.36-9.8) 生理死腔气量/潮气量 0.6 ( 0.250.4) 气体交换指标 PaO2(吸氧浓度0.5)kPa 10.7) P(A-B)O2(吸氧浓度1.0)kPa 4660

10、( 3.38.6) PaCO2(kPa) 6.78 (4.66.0) 循环指标 心输出量(L/分) 2 心脏指数(L/分/m2) 1.2,3 临床上是否应用通气支持疗法,尚需考虑的因素见下表,应用通气疗法尚需考虑的因素 A临床相关因素 清醒患者对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接受的程度,永久的智力损害或其他永久的严重病残程度,既往住入监护病房和应用间歇正压通气的结果 基础疾病是否可逆 成功撤离通气机的可能性 是否为多器官衰竭 B 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是否应用通气疗法的影响因素 生理学指标的迅速恶化; 心衰的征象-血压下降、心率增快、尿量减少等; 存在严重的呼吸困难和出汗; 明显应用辅助呼吸肌,腹部的矛盾运动;

11、 分泌物咳出困难; 呼吸肌的严重疲劳,通常由呼吸频率和PaCO2的上升趋势来预告 ;意识模糊、烦躁不安和衰竭程度增加,总之,对呼吸衰竭患者是否应用机械通气,要根据临床情况、基础疾病及发展趋势,参考生理学指标,根据医院的条件、医护人员的经验等来综合考虑。,机械通气有哪些禁忌症,随着通气技术的进步,通气疗法适应症的扩大,其禁忌症已较往减少。如以前认为急性心肌梗塞时因增加心脏负荷不宜应用呼吸机,但近年来的实践已打破了这个界限。如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急性肺水肿时,患者严重缺氧,应用正压通气并加用PEEP可使肺内的渗出减少,通气/血流比例失调改善,从而提高PaO2,改善心肌缺血的状况。对心脏负荷的影响,也因

12、为主要影响后负荷而不致加重急性左心衰。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跳骤停的复苏抢救时,行通气疗法是复苏成功的主要条件和有力保障。,已发生气压伤如气胸、血气胸、纵隔气肿的患者行正压通气,可导致张力性气胸而危及生命,应属通气疗法的禁忌症。但如先给予安装胸腔引流管,则通气疗法可照常进行。对于患有肺大泡或多次发生自发性气胸的患者,因正压通气可诱发严重的气压伤,一般不易应用,但如果肺大泡并不巨大,或壁较厚,在患者伴发严重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当其他方法不能纠正,病情继续恶化时,为解决患者的主要矛盾,仍可谨慎选用通气疗法,只是在同期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发生气压伤的危险,避免过高的气道峰压和平台压并随时做好应急措施。对于

13、存在严重低血容量和休克的患者,原则上应先予以纠正后才可应用通气疗法,但如病情危急,也可同时进行。大咯血窒息,需清理呼吸道后再使用呼吸机。,如何设置和调整常用参数?,开始通气时予设呼吸机参数,依据患者身材(身高体重)、疾病和病情、通气需要;以后呼吸机参数的调整依据通气疗效、动脉血气值、心肺监测结果及临床病情的进展。现代呼吸机有以下参数可供选择:, 潮气量(VT)定容型呼吸机可以直接预设VT,定压型呼吸机可以需通过预设吸气压力水平来调节VT。成人选择的VT一般为为5-15ml/kg体重,选择预设VT时应考虑以下因素:患者身材、基础VT水平、肺胸顺应性、气道阻力、呼吸机可压缩容量的丢失(呼吸机死腔)

14、、氧合和通气状况、如何避免气压伤(气量伤)等。重要的是要避免局部肺泡的过渡膨胀(overdistention),这靠选择恰当的VT来实现。只要VT保持在患者-呼吸机系统压力-容量曲线(P-V曲线)的陡直段和保证气道峰压不超过3.92kPa(40mmH20)吸气平台压(约等于肺泡内压)不超过3.43kPa(35H2O),一般可避免肺泡过度膨胀并因此导致的呼吸机所致肺损伤。,考虑有效vT比VT更有意义,有效vT=VTVD,VD为死腔气量,包括患者的生理死腔和呼吸机的死腔量,现代呼吸机管道顺应性一般为23ml/cmH2O峰压,若患者气道峰压为2.45kPa(25cmH2O),那么呼吸机可压缩容量=2

15、3ml/cmH2O*25cmH2O=5075ml,即为呼吸机的动态死腔气量。 定压型呼吸机实际输送的VT,取决于预设压力水平、气道阻力、肺内顺应性和自主呼吸方式。,通气频率 选择通气频率与选择通气模式有关,并要考虑VT、VD/VT比值、机体代谢率、PaCO2的目标水平和自主呼吸水平。控制通气成人频率一般为1220次/分。老年人,急性或慢性限制性肺疾病患者,预设频率达2025次/分,也许是必要的,取决于欲达到的理想每分通气量和PaCO2目标值。若选择间歇指令通气(IMV),开始时宜VT不变,选用IMV频率比原先略减少,待患者适应后再逐步减少频率直到完全自主呼吸,若应用辅助-控制通气(A-CMV)模式,预设备用频率应根据通气需要,如果患者存在呼吸性酸中毒,需要增加呼气量,可预设比自主呼吸高的频率,若自主呼吸频率恰当,就预设比自主呼吸低24/min的备用频率,以便患者不能触发呼吸机时,备用频率可保证患者的基本通气需要。一般说来,潮气量和吸气流量决定吸气时间,而频率即与呼气时间有关,频率越快,呼气时间就缩短;反之,如VT和吸气流量不变,通气频率减少就增加呼气时间,为了获得较低气道平均压,避免气体陷闭和隐性PEEP的发生,给与足够的呼气时间是必要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