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理论及应用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4697153 上传时间:2018-09-17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354.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设计理论及应用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教学设计理论及应用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教学设计理论及应用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教学设计理论及应用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教学设计理论及应用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学设计理论及应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设计理论及应用(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设计理论及应用, 叶颖 2015.10.16,一、教学设计的思想起源,教学设计是于60年代后期至80年代初期在美国形成,并于80年代中期,作为一个专门的学科走进了我国的教育教学领域。建立教学设计学科的构想,是由美国哲学家、教育家杜威最早提出。1900年,他在我们怎样思维一书中提出应发展一门连接学习理论和教育实践的“桥梁科学”这门科学的任务是建立一套与设计教学活动有关的理论知识体系,旨在实现教学最优化。,一、教学设计的思想起源,随后,二战期间,一系列针对军人的训练材料被广泛开发。这些材料用以筛选、评估军人的能力,提高训练的质量。经历了军人训练的成功,心理学家将此训练视作一个系统,开始开发一系

2、列的分析、设计、评估的步骤,并通过实验研究探索人类的学习规律。视听专家运用这些教学原则设计出幻灯、电影等培训材料。,一、教学设计的思想起源,到20 世纪 50 年代,学习心理学的发展使人们对学习的规律有了更多的认识,人们认识到利用学习心理学取得的成果是可以改善教学的。在心理学研究领域,斯金纳( B.F.Skinner )、加涅(R. Gagne)、奥苏泊尔(D.Ausubel)等人的研究是至关重要的,正是他们真正创立了这门学科。,一、教学设计的思想起源,60 年代后期,传播论、系统论等科学方法在教育领域中逐步得到应用,促进了教学设计基本理论的形成。系统论等科学的建立和发展为教学设计奠定了方法论

3、范畴的理论基础。在这些因素的促进下,教学设计学诞生并蓬勃发展起来。,二、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一)系统理论 系统理论认为,系统,是相互间具有有机联系的组成部分结合起来的能够完成特定功能的整体。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作为各种各样的系统而存在。整个自然界是由不同层次的等级结构组成的开放系统。系统的构成至少要有三个条件:一定的要素、一定的结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一定的环境。这些基本观点为系统地研究教学设计系统及教学各要素提供了科学研究的方法。 1.为制定计划和解决问题提供了系统工具,如流程图等。 2.为教学设计提供了系统分析方法,用以分析教学设计系统各要素,以及制约教学设计更大的系统(教学系统、教育

4、系统)对教学设计所产生的影响。,二、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二)传播理论 传播理论研究的是信息的传递、信号的结构和形式、信息的效果和功能等。关于信息的传递,威尔伯.施拉姆(Wilbur Schram)提出了有意义的信号的传播和接收的模式。模式包括四个要素:信息发送者、信号、信息通道、信息接收者。首先,信息发送者通过媒体,使用语言,借助手势、表情、语调等方式发送信息,这些信息包含发送者的文化、经验、态度、能力等。信号的形式和结构影响着信息的接收,这里需要注意三个问题:信号的组织、语言的作用、能够引起注意的信号的特征。传播过程中信息的组织化程度是关键,那些有序的、结构和图式丰富的、相互之间联系密切的

5、信息易于记忆和提取。,二、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二)传播理论 教学过程也是一个信息的传播过程,传播理论揭示了教学过程系统中各要素之间的动态联系及相互关系,描绘了教学过程系统中的信息传播过程,为教学设计者进行教学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传播理论的思想和观点与教学设计密切相关: (1)教学设计可应用传播理论的一些具体方法。例如,对学习者的分析,了解学习者原有的经验兴趣和动机等,以便吸引学习者的注意力,使信息发送者清楚信息接收者具备哪些经验。 (2)传播理论重视传播媒体的分析和选择,不同的媒体将产生不同的传播效果。教学设计也需要对教学媒体进行分析和选择,因为教学媒体是传递教学信息的通道。应用传播理论使教

6、学设计者科学地考查学习者接受信息的能力,有效地提高学习者理解和接受教学信息的能力和水平。,二、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三)学习心理学理论 学习理论是研究人类学习本质及其形成机制的心理学理论。教学设计正是为了促进学习者有效学习而创造的一门科学,它需要学习理论的支持。 20 世纪 60 年代末以及整个 70 年代,它主要受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影响。此后,70年代和80年代20年间,教学设计的理论与模式得到了检验和优化。认知主义逐渐代替行为主义,成为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90年代以后,人们对学习的理解,从“学习是反应的强化、学习是知识的获得”,转变为“学习是知识的建构、学习是意义的协商”。“学习总是离不开

7、一定的情境的,知识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才有意义。只有把学习者置于真实的情境中,并尽可能在实际任务中获取经验和建构知识,才能使学习者掌握并学会应用知识”。建构主义思潮越来越受到教学设计者的重视,并迅速发展起来。,三、教学设计的概念界定,(一)“设计” 辞海中对“设计”的理解是:“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预先制订方案、图样等”。 现代汉语词典对“设计”的理解是:“在正式做某项工作之前根据一定的要求预先制订方法和图案等”。,三、教学设计的概念界定,(一)国外 1.加涅 (Gagne,1992)“教学是促进学习的方式、影响学习者的一系列事件,而教学设计是一种设计、开发、实施评价教学的系统化过程。” 2.肯

8、普(Kemp,1994)“教学系统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研究教学过程中相互联系的各部分的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它们的方法步骤,然后评价教学成果的系统计划过程。” 3.梅瑞尔(Merrill,1996)“教学是一门科学,而教学设计是建立在教学科学这一坚实基础上的技术,因而教学设计也可以被认为是科学型的技术。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获得知识技能,教学设计的目的是创设和开发促进学生掌握这些知识技能的学习经验和学习环境。”,三、教学设计的概念界定,(一)国外 4.史密斯,雷根(P.L.Smith,T.J.Ragan 1999)“教学设计是指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资料、教学活动、信

9、息资源和评价的具体计划的系统化过程。” 5.瑞格鲁斯(Reigeluth1999)“教学设计是一门涉及理解与改进教学过程的学科。任何设计活动的宗旨都是提出达到预期目的的最优途径,因此,教学设计主要是关于提出最优教学方法的处方的一门学科,这些最优的教学方法能使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发生预期的变化。”,三、教学设计的概念界定,(二)国内 1.乌美娜(1994):“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教学设计亦称教学系统设计。” 2.孙可平(1998):“教学设计是一个分析教学问题、设计解决方法、对解决方法进行试行

10、、评价试行接过、并在评价基础上修改方法的过程。” 3.盛群力(2002):“教学设计实质上是对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一种事先筹划,是对学生达成教学目标、表现出学业进步的条件和情境做出的“精心安排”。” 4.何克抗(2006)“教学设计主要是以促进学习者的学习为根本目的,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等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教与学的系统过程或程序。”,四、教学设计的典型模式,(一)基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设计模式 1.程序教学运动 2.行为目标编写的普及 3.形成性评价 4.前期分析,(一)基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设计模式,1.

11、迪克和凯瑞的教学设计模式,(一)基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设计模式,2.肯普的教学设计模式 肯普认为,一个综合性教学设计有九个成分:(1)明确教学问题,详细说明设计教学方案的目标;(2)在整个规划过程中都要注意考察学习者的特征;(3)明确学科内容,并对与已述的目标和目的相关的任务成分进行分析;(4)向学习者交待教学目标;(5)在每一教学单元内按序排定教学内容,以体现学习的逻辑性;(6)设计教学策略使得每个学习者都能掌握教学目标;(7)规划教学信息和传递方法;(8)开发评价工具用以评估目标;(9)选择支持教学活动的资源。,(二)基于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设计模式,1.加涅:学习结果理论 2.奥苏

12、泊尔(Ausubel)梅耶(R.E. .Mayer): 有意义学习理论,(二)基于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设计模式,史密斯和雷根的教学设计模式 1993年史密斯和雷根将教学设计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分析阶段、策略阶段和评价阶段。在第一阶段,分析学习环境、学习者、学习任务,制定初步的设计栏目;在第二阶段,确定组织策略、传递策略、管理策略,设计好教学过程;在第三阶段,进行形成性评价,对预期的教学过程予以修正。这三个阶段或三个设计活动是绝大多数教学设计模式都予以强调的。在史密斯和拉甘看来,教学设计模式是教学设计过程的一种形象表征,由此突出了各个要素及其相互关系。他们认为,自己的模式同迪克等人的模式并无根

13、本的差别,也算是一个常见的模式。但是该模式突出了环境分析以及按照组织、传递和管理三个类别来讨论策略等还是有其创新之处的。,(二)基于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设计模式,1.分析情境、学习对象与任务阶段 (1)学习者将在一个地方集中培训还是分散在各自原先的工作单位培训?(2)培训大概需要花费多少时间?这些时间是否有保障?(3)学习者在学习新的数字电视系统基本工作原理时是否有实际接触或修理的机会?(4)学习者对参加培训的兴趣有多大?他们将得到什么样的回报?(5)哪些人是预期的学习者?是什么吸引着他们?他们有什么样的教育背景?(6)所有的学习者都需要达到相同的目标吗?(7)为了掌握新的知识技能,学习者需

14、要有什么样的基础?(8)为了表现新的维修本领,学习者需要掌握什么样的知识技能?他们是只要求掌握排除故障技能或程序,还是同时要另外学习排除故障的原理?(9)如何评估学习者是否达标?是采用书面测验还是通过实际排除故障来证明?是否有模拟修理的评估办法?,(二)基于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设计模式,2.选择教学策略阶段 (1)学习者要掌握哪些学习内容?内容的呈现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模块?进度快慢如何加以控制?是先讲解知识技能还是在实际操作活动中进行综合训练?(2)学习者应该参与哪些学习活动,发挥什么样的作用或担任什么样的角色?学习活动是对教师讲解的补充还是本身成为掌握知识技能的主要手段?学习活动是否包括回答

15、书面问题还是主要是涉及排除故障的实际修理?是不是需要安排阅读、演示和讨论等活动?(3)教学活动的先后序列是如何妥善安排的?先采用“发现”的方法还是先采用“讲解”的方法?如果采用讲解方法的话,那么,应按照什么样的顺序来讲解?(4)什么样的媒体最能起到支持教学的作用?学习者是现场观看修理示范还是观看录像或互动媒体?学习者是否需要阅读教材或教学参考书?在实际修理操练中是否可以用修理手册作为辅助工具?(5)学习中是否要分组?学习活动是个人学习为主还是分组学习或大班活动为主?,(二)基于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设计模式,3.评价阶段 (1)教学内容是否准确无误?对于新产品的不断更新而言,原来的教学内容是否

16、得到了及时更新补充? (2)为了得到改进教学的信息,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反馈?我们是否需要安排试验教学?是一对一试教还是小团体试教? (3)为了了解教学中还存在哪些不足,我们需要提出怎样的反思性问题? (4)在实际教学中应该做出哪些调整?,(三)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设计模式,1.知识的获得是建构的。知识并不能简单地从A传递到B。从本质上说, 教学不是一个传授知识的过程, 而是一个由教师帮助学习者依据自身的经验建构意义的过程。 2.知识的建构来源于活动, 知识存在于活动之中。由于人们总是依照所经验的情境去解释意义和获得信息, 因而不能把对事物/现象的理解与经验活动割裂开来。活动是人与情境产生互

17、动作用的中介。人们所建构的意义来源于经验与情境的互动活动。,(三)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设计模式,问题解决式教学设计模式 戴克斯塔和迈瑞保尔(S.Dijkstra& J.Merrienboer, 荷兰土温蒂大学教育科技学院教授)提出来的。它直接指向经验性的学习,其意图在于获得可利用的知识和可迁移的技能。该模式的设计原则不是对信息的分析与排序,而是制定有利于建构可用于形成问题的情景与客体的计划。问题解决式教学设计模式指向问题与问题解决过程的有效设计,它把教学置于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共同解决复杂的、真实性问题,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