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说教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4693127 上传时间:2018-09-17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84.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说教材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如何说教材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如何说教材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如何说教材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如何说教材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如何说教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说教材(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如何说教材 二、如何画“知识树” 三、课例分析 四、实例分析,一、如何“说教材”,(一)、说教材的目的: 教学研究主要研究什么?王敏勤教授认为:简单说就是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到底教什么?看起来问题简单,其实恰恰是问题的关键,也就是如何把握教材的问题。 王敏勤教授指出在教学研究中,老师们往往是重视了对教法的研究,忽视了对教学内容的研究。其实把握教材、研究教材是教改永恒的主题。王敏勤教授讲到:开车最怕路不熟,教材最怕教材不熟,把握教材是教学永远的基本功。 把握教材不仅是指理解教材中的每个知识点,更是对教材的整体把握。要求教师熟悉本学科的课程标准,了解教材编者的意图,清楚整个学段教材的逻辑线索

2、,能够把前后相关的知识整合起来。 只有把整个学段的知识纵向、横向并联起来,进行教材整合,才能形成一个知识体。一个教师如果达到了这点,就会成为一个教学专家,在教学中不管从哪个知识点切入,都能把各种知识连接起来。一些特级教师之所以能随心所欲的驾驭教材,就在于他们达到了这个层次,已经对教材烂熟于胸。,“说教材:是展示对教材把握程度的一种模式,是自己对教材把握的一种历练。 “说教材”不同于“通教材”。“通教材”仅仅是把教材的知识点从头到尾“通”一遍,把不明白的问题和重点、难点搞清楚,一般是教哪册“通”哪册,并没有注意教材的整体性。 “说教材”要求教师把握整个学段的教材, 对照新课标认真研读,在理解的基

3、础上理出“知识树”,写出教材分析。写教材分析时要整合教材,不管教哪个年级的,都要了解整个学段的课程标准,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明确教材的知识点,并弄清楚哪些知识点可以并联起来, 教材蕴含的能力体系和价值体系是什么。从知识体系、能力体系和价值体系三个层面来把握教材。 每个学段的教师,不管是教哪个年级的,都要把本学科的整个学段的教材拿到手,对照新课标认真的研读,在理解的基础上画出知识树,并在学期初写出教材分析,而不是周备课。这项工作可能不是一遍就能完全把握的,要反复讨论,“煮”教材,煮熟煮透,要真正理清教材的三大体系并熟能成诵。 我们在教学工作中存在的一些偏差,即忽视对文本的把握,离开文本去单纯讲求

4、教学方法改革,只有对教材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解读和把握,才能游刃有余的进行教学,哪怕教学方法不是那么好看,那么时尚,也要做好教学的保底工作。,(二)、“说教材”包括的内容:,1.课程标准对本学段的基本要求是什么?能说清楚新课标对本学科的课程性质和基本要求(包括质的要求、量的要求及如何落实); 2.本套教材的编写意图(如何体现课程标准)和体例是什么;本册教材学生了解什么,理解什么,知道什么,掌握什么。 体例:包括知识结构、专题结构、板快结构、区域结构、 3.本套教材包括了哪些知识,是以什么样的逻辑线索把这些知识结构起来的(要画出知识树或知识结构图并加以介绍); 4.本套教材哪些知识可以前后整合起来;

5、 5.本套教材所蕴含的能力体系和价值体系是什么(三个体系可用一棵知识树表示,也可画三棵树:知识树、能力树、价值树,提倡老师们创新); 6.如果让我从初始年级教到毕业班,我打算如何处理这套教材。对教材处理提出合理建议;能说出适合本学科的教学理念与教学策略。,可以概括为“五个能”: 能说清楚新课标对本学段、本学科课程的基本要求(包括质的要求、量的要求及如何落实); 能说清楚本套教材的编写意图和编写体例; 能说清楚本套教材的知识体系、内在结构和逻辑关系; 能提出本套教材处理的合理建议; 能提出本学科高效课堂的标准和适合本学科的教学理念与教学策略。,(三)、说教材的误区,要注意“说教材”不同于“说课”

6、,“说课”一般是对一课时的教学处理进行说明,而“说教材”可以是一个单元,一册教材、一个学段甚至是整套教材。主要是谈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的编写意图和体例、教学的主要内容和内在逻辑关系、教学的建议等系统说明。,(四)、几点建议,1、以教研组或备课组为单位“煮教材”。“煮教材”应该作为常规教研活动,要与评价考核结合起来。 “说教材”,人人登台演讲,展示知识树,讲解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和处理设想。说教材不是一遍就能完全把握,要反复讨论,煮熟煮透,真正理清教材的三大体系并熟能成诵。,2、要把握一册教材。 在新学期开始,不要急于讲第一课,而是给学生讲整册课本的知识结构和学习计划。知识树不是一种摆设,要通过各种

7、竞赛活动把他用活。 3、要把握一个单元的教材。 备课要备一个单元;上课要考虑单元的整体性。 4、要整体把握一节的教材。 对于每一节的内容,要从专题性的角度去把握,比如,讲整式的概念,特别是单项式、多项式的概念要从字母于运算的角度去把握,而式的概念又和方程的概念有联系,也有区别。 5、要把这一“说教材”的活动逐步发展为师生共同说教材。尤其是学生学完一单元后让学生进行自己说教材的比赛活动,特别关注于学生的再创与新的问题。,(五)、说教材常用的几种形式:,一是说整套教材; 二是学段说教材; 三是说整册教材; 四是说单元; 五是说专题; 六是说课时。,二、如何画“知识树”,我们去一个遥远而又陌生的地方

8、时,通常都要带上一张地图,一路看地图,明方向、定目标,选择最佳路线,才能少走冤枉路,少在死胡同里兜圈子,节省时间,顺利到达。 学数学的时候,学生也应该有这样一张“地图”。思维的汽车在知识的原野上奔驰时,有了这样一张“知识地图”目标才明确,才能少走冤枉路,才能少在“天真”的问题上兜圈子。走的路程越远,地图就显得越重要。,表述一门学科的“知识地图”,即知识结构,常用的有提纲式、有树式、有网络式、有表格式,还有概念图、知识框图我们选择哪一种好呢?我想还是应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审美情趣出发,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为好,以画知识树为主,辅以其它形式。什么是知识树?知识树是用树形结构来表述一门学科知识的结构和知

9、识梳理的一种方法,它不仅易于学生上手,而且高屋建瓴,非常形象、非常直观、非常有效,深受广大师生的关注和喜爱。,怎么画?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的科学内容是按主题的形式呈现的,初中数学共分为“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个主干,每个主干又有很多分支,分支之间也有很多内在的联系。以“数与代数”为例,这一部分又包括数、式、方程、函数四个层次,这四个层次的概念和内容有很多相通的地方,并且是逐级上升的,教材的安排是体现螺旋式上升的。要画出知识树,首先要把握好整个数学的主干,然后把握好各个知识点的内在联系,由整体出发,然后逐步细化。后面附有案例。也可以引导学生自己画出知识树。

10、 这样学生自学时,就可以驾驶着思维的汽车,在知识的原野上奔驰,一个层次一个层次,一个类别一个类别地领会和把握数学知识目标,就不会感觉数学知识混乱,无从下手了。,对知识树的几点认识,1.能从宏观上反映出数学知识的整体网络 2.通过整体感知可建立一个 “森林-树木-果实”的思维框架 3.知识树的实用价值有待于开发 4、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三、课例分析,对有着繁重教学任务的广大基层教师而言,很难抽出大块时间进行做学问式的系列培训和教学研究。在实际工作中,必须有针对性地解决实际存在的问题,课例分析就能起到这样的作用。 具体做法是,同一教研组的老师在集体教研、集体备课的前提下,可以轮流执教,互听互评

11、,进行课例分析。参与人员都是本学科老师,学校领导以平等一员参与其中,大家平等交流,由于教材熟,学生熟,完全可以进行“短、平、快”式的研讨,没有人高高在上地说教,大家在相互分析中取长补短,一切都显得自然和谐。 课例分析最大的特点就是用时少,易操作,见效快,在见仁见智的讨论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提升教师专业水平。,课例(案例、个案、教案、学例)课例是体现教育理论与教学技能的教案或课堂实录它是具有典型意义的教学过程,在形式上可以是学生学数学的生动故事,又可以是教师教数学的有趣设计,还可以是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困惑的记录(包括实发事件)为了教学的需要,课例的叙述可以对课堂信息的摄取有所侧重,对课堂之外的情况

12、(如教师、学生的背景)及心理活动有所描述(动机、态度、思想、意图、需要等)这就使得用于教学分析研究的课例与记录教学实验的课例略有区别,2、课例的基本特征(1)典型性:首先课例是现实问题的缩影,应具有相对完整的情节,对事例发生的时间、地点、具体过程有较完整的交代,使得能反映出数学教学活动的基本过程;同时,这些活动与过程能够体现数学教学的内在规律,体现教学设计的基本思想这当中,有成功的范例,也有“尚未成功”的典型情节(2)研究性:就是课例本身具有时代气息、现实意义、借鉴作用和理论探讨的价值,可以正面获得经验或反面取得教训,提炼出(或印证了)某些理论或观点,体现有效性(3)启发性:就是课例本身具体、

13、生动、有趣,能提出问题、能引发思考,能产生观念上的不平衡,3课例分析课例分析是一种通过典型教学过程(课例)的分析来学习教育理论与教学技能的教学方式俗称案例教学,这是一种研究性学习课例分析突出体现了教学内容、学习方式和教育观念的转变如同上面已经看到的,课例分析的实施分3步进行:(1)教师提供课例,学员体会情景较长的课例可以课前提供,较短的情节可以随堂呈现提供的方式可以是书面材料、录相或口头叙述(2)教师组织讨论,学员分析材料 这是一个师生互动、生生合作的学习过程一般说来,每个课例都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每个学员又都有自己的兴趣指向,如果引导启发不当,有的学员会不知从什么地方开始谈,有的学员会只

14、谈现象与技节因此,教师要充分了解课例的内容,提前进行精心的准备,临场还得有机敏灵活的动态调节为了使讨论相对集中,可以随课例的呈现提出几道重点思考题 在课例分析中,教师更多地从讲台站到了学生的背后,聪明不是由教师告诉而是学员自己去获得,(3)教师总结评述,学员掌握原理这一步主要由教师进行,教师的总结首先要有理论深度,使学员确实学到东西;其次要体现现场讨论的情况老师们在日常教学中,可以独立地进行经常性的课例分析,也可以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交流需要说明的是:课例分析与举例说明是不同的;课例分析与评优课也是不同的,课例分析与说课还是不完全相同的然而,课例分析水平的提高,可以促进所有这几方面水平的提高,四、实例分析,(一)、说教材的案例 1、总体说教材 2、学段说教材八年级 3、华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说教材 4、单元说教材(单册中的单元) 5、专题说教材之函数 6、课时说教材例子,(二)、知识树案例 (三)、课例分析,谢谢各位,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请您提出宝贵的建议和意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