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集序2017年用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4687239 上传时间:2018-09-17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96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兰亭集序2017年用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兰亭集序2017年用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兰亭集序2017年用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兰亭集序2017年用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兰亭集序2017年用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兰亭集序2017年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兰亭集序2017年用(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兰亭集序 王羲之,兰亭集序既是书,又是文。素有“书圣”美誉的王羲之不仅擅长书法,也擅长诗文。书法作品兰亭集序被后世评论者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出示临摹图),谓之“飘若浮云,矫若惊龙”。28列,325字,其中有20余个“之”字,每个“之”字的写法都不一样。只可惜我们看到的是临摹本,据说其真迹已随唐太宗葬入昭陵。,兰亭,是东晋时期会稽郡治山阴(今浙江绍兴市)城西南郊名胜。这里山清水秀、风景幽雅,是当时名流雅士时常集会的地方。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二日,五十一岁的王羲之(当时任会稽内史)邀请友人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兰亭聚会,他们做曲水流殇之饮,当时要求每人作四言、五言诗各一首。之后王羲

2、之将诸名爵及诗作一一记录集结成集,是为兰亭集,并为此集作序一篇,这就是兰亭集序。,本文是一篇书序,而要被作序的书是因宴集赋诗结集而成,因而这篇序言并没有像一般书序那样把写作的重点放在对书的内容和特点的介绍上,而是把笔力集中在由这次集会而引起的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上。即说兰亭集序与通常的序文最大的不同是,文章由事及理,从一次宴会上升到对生死的思考。,与陈伯之书:“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关于“痛”,作者的“痛”是因为什么?,魏晋时期“竹林七贤” “今但愿守陋巷,教养子孙,时与亲旧叙阔,陈说平生,浊酒一杯,弹琴一曲,志愿毕矣。”这是嵇康,是第一种生活态度的写照。 “时率意独驾,不由

3、径路。车迹所穷,辄恸哭而反。”这是阮籍,是第二种生活态度的写照。,“痛”的三层含义: 1、个人的情感、内心、好恶会发生变化。曾经快然自足的东西,会随着时间的变化产生厌倦; 2、乐景不常,盛事难再。个人喜欢的事物也会随着时间推移转眼间灰飞烟灭; 3、个人的生命长短,也听凭造化,并且最终归结于消灭。 总之,个人的情感变迁、外物的不能恒久、个人不能控制生命的长短以及生命的终结点,这都引发出一种“痛”来。,面对人生之“痛” ,作者感叹“死生亦大矣。”你认为其内涵是什么?,玄学“一死生,齐彭殇”,这种对生命的态度从某一角度来说,是超越“死”之界限的豁达、大度,但也隐含着对生命价值的漠视。不重视“死”,哪

4、能发现”生“之珍贵!正因为“死”是一件大事,它的对立面“生”才显得珍贵,而生命中的美好事物就更值得用心享受。,东晋是名士风流的时代。他们崇尚老庄,大谈玄理,不务实际,思想虚无,寄情山水,笑傲山野。他们思想消极,行动无为,就像浮萍之于海水,随波荡漾,飘到哪里就是哪里。当然,死了就死了,无所谓,因为死就是生,生就是死,“一死生”“齐彭殇”。对此,作者作了委婉的批评。,第二段虽有对时光飞逝、人生短暂、造化不可抗拒、愿望难以达成的无奈与伤感,但正是因为这些,才更应该了解生命本身的极为珍贵的,隐隐流露出对生命的眷念之情及对快乐人生的留念之心。 补充:第一段作者融情于景,借事抒怀,也直接道出了对生活的热爱

5、之情。,作者情感由乐及痛的原因是什么?依据相应语段内容回答。 由乐及痛:在自然美景面前产生的美感是一种比较肤浅的感官之乐,来容易去也容易,人之一生,修短随化,终归于尽,这是一种必须面对的理性之痛,这种理性思考表面看来与前文截然相反,却恰是事过境迁、耳目之娱之后的深沉感慨。,关于“悲”,古诗十九首 “生平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类”“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的感慨。 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永和九年“河南人夫食妇,河内人妇食夫”“老翁蒸小儿为食”“大兵晒人肉干充饥”“人肉价贱于犬,肥壮者

6、一枚不过十五钱。全躯曝以为脯”把人做成猪肉铺。像我这样的人不过就十五钱。可能还不值。毕竟是不大嫩了,是吧!这就是永和九年。永和九年“百姓流亡,户口日减,死亡绝没,家户空尽。”永和九年,这个时候从汉朝开始有五千万人口,到永和九年连五百万都不到。十分之九以上的全都死光了。王羲之的七个儿子没有一个长寿的。,作者“悲”的是什么? 1、古人也有和我一样对人生、生命的感触。 2、我之后的人也会产生和我一样的感触。 3、看来,在个人生命长短、生命结局的问题上,不仅是个人无法掌握的,整个人类也是无法超脱的,有“千古同悲”之感。 这是作者更为深层的哲理思考。,关于“感”,原文中表明本文写作目的的是哪句话?你觉得

7、作者的写作目的是什么?,写作目的:“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即:让后来的读者,也能从这次集会的诗文中有所感触。 从此次集会的诗歌、文章,具体可能感触到什么?,1、从兰亭集会中感受到到自然山水之乐; 2、从诗歌中感受到诗人的雅致和思考; 3、从作者对生死的思考中,感受到对生命的珍惜。 总之,珍惜这次集会之雅兴。人生的真正快乐就是在这暗淡的人世间留下会稽山的一叶苍翠,在混浊的人世中溅进兰亭曲水的一脉清波。既懂得人总是要死的,又珍惜生命,让生命更光彩。,魏晋文人自觉的生命意识:思考自身生命的状态,思考生命与自然的关系。尽管人之生命短暂,但生命的细节弥足珍贵,生命的精致状态能让人怡然自乐。 由此

8、我们在反观王羲之,他的书法透露出俊美,他眼中的自然“茂林修竹,清流激湍”透露出情致。,周国平:“为什么要学哲学,为什么要有宗教?当热爱人生的心灵(也就是王羲之人生的),一旦对人生的意义发生了根本的疑问(反正要死去为何要活着),这颗心灵就失去了安宁,注定要同悲观主义的幽灵进行永世的抗争,漂泊在重新寻求人生意义的前途未卜的路程上。 ”,综述全文: 首段写景,清雅之景表明作者的审美旨趣,骈散结合也显现作者的情感舒缓,因作者的人生旨趣与自觉的生命意识,作者沉浸于对世事无常、生命流逝之无奈的沉痛中。但是作者念及此集会可“感”后人,也会使后来的读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情感境界升华,由前文的视听之乐,转为难得

9、的精神享受、超凡的情趣,表现出对人生的眷恋、珍惜之情。 作者既有人生苦短之叹,但在正视之余,又有珍视人生美好的低回蕴藉的情致。进而可说,作者也希望启迪后人以审美之心跨越生死难题。体现了魏晋文人自觉的生命意识。,兰亭集序导学案 一、知识梳理 2王羲之: 东晋 (朝代)书法家,有“ 书圣 ”之称,字 逸少 ,因曾官右军将军,世称 王右军 。 3查阅资料,了解“书序”这一文体,写出“书序”的简介。 书序:介绍成书经过、出版意图旨、编次体例或作者情况等,也可以包括对作家作品的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研究阐发。,二、文意理解 2阅读第一段,作者叙述了什么事?写了哪些景?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事:群贤会于兰亭

10、行修禊之事。 景: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情:信可乐也。,4作者情感变化的原因分别是什么?依据相应语段内容回答。 由乐及痛:在自然美景面前产生的美感是一种比较肤浅的感官之乐,来容易去也容易,人之一生,修短随化,终归于尽,这是一种必须面对的理性之痛,这种理性思考表面看来与前文截然相反,却恰是事过境迁、耳目之娱之后的深沉感慨; 由痛及悲:前人感慨与自己如同符契一样吻合,悲是因为人类无法超越认识上的局限而悲伤。,三、探究品读 1文中作者写道:“死生亦大矣”,作者在文中是怎样看待生死的?请作评析。 作者批判了老庄的生命虚无思想,暗含着对人生的眷念和热爱之情。第一段作者融情于景,借事抒

11、怀,并直接道出了对生活的热爱之情;第二段虽有对时光飞逝、人生短暂、造化不可抗拒、愿望难以达成的无奈与伤感,但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生命的眷念之情及对快乐人生的留念之心;第三段作者在人生敏锐、深刻的感受中灌注着对人生的珍惜之情。,2本文语言既有骈文精整工巧之美,又有散文自由灵动之长,请结合文章具体语句加以说明。 如“群贤毕至,少长咸集”、“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等,两两相对,音韵和谐;每段的结句全用散句,显得自然洒脱,无斧凿之痕富有表现力。造语玲珑剔透,行文疏朗简净,富有韵味,自然潇洒,是王羲之风格的典型代表。,兰亭集序课后练习答案: 思考与练习: 1、前文写“乐”,后文写“悲”,聚会难而短,分

12、散易而长,这种欢聚难长的感触让人情绪低落。有聚散想到人生短促死生相隔,更让人悲从中来。一乐一悲,表达了作者对世事变幻,人生无常的感慨,并在感慨中流露出对人生的眷恋,珍惜之情,体现了魏晋文人自觉的生命意识,对生活的热爱。,2、首段集中写景、叙事。先叙事,点名聚会的时间、地点、缘由,并介绍与会的人数众多,范围之广。接着写景,高远处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近低处有“清流急湍,映带左右”。接着又叙事,写名士们临流赋诗,“一觞一咏”,“畅叙幽情”。再接着写盛会之时的天时,“天朗气清,惠风和畅。”这样的良辰美景,使人“游目骋怀”、“极视听之娱。”让人可以尽情享受美景,直抒胸臆。,3、语言上的相同之处:

13、(1)、三春启群品,寄畅在所因。暮春之初,亦足以畅叙幽情。 (2)、仰望碧天际,俯磐绿水滨。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3)、无厓观,万殊,群籁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4)、寓目理自陈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诗通篇洋溢着欢快和喜悦,而序言除了喜悦还有感慨和悲叹,交织着多种情感。诗也有对人生的感悟,但未像序那样抒发复杂的思绪。,犹太王大卫在戒指上刻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会过去。” 契诃夫小说中的一个人物在戒指上也刻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不会过去。”请结合你对兰亭集序的理解,写下你对以上两句话的思考。,三月三日兰亭诗序孙绰古人以水喻性,有旨哉斯谈!非以停之则清

14、,混之则浊邪?情因所习而迁移,物触所遇而兴感,故振辔于朝市,则充屈之心生;闲步于林野,则辽落之志兴。仰瞻羲堂,邈已远矣,近咏台阁,顾深增怀。为复于暧昧之中,思萦拂之道,屡借山水,以化其郁结,永一日之足,当百年之溢。以暮春之始,禊于南涧之滨,高岭千寻,长湖万顷,隆屈澄汪之势,可为壮矣。乃席芳草,镜清流,览卉木,观鱼鸟,具物同荣,资生咸畅。于是和以醇醪,齐以达观,决然兀矣,焉复觉鹏鷃 之二物哉!耀灵纵辔,急景西迈,乐与时去,悲亦系之。往复推移,新故相换,今日之迹,明复陈矣。原诗人之致兴,谅歌咏之有由。,醇醪:味厚的美酒 鹏鷃:png yn .据庄子逍遥游载:鹏高举九天,远适南海,蓬间斥鷃嘲笑之。后

15、因以“鹏鷃”比喻物有大小,志趣悬殊。 谅:推想:必。已上车。,推荐阅读: 永远的王羲之 林清玄生命的化妆 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感兴趣者进一步阅读),请结合文章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1、汉末魏初的时代有什么特点?黄巾和董卓大乱后,曹操专权。其时尚刑名,尚通脱。能容纳异端和外来思想。征求人才时,唯才是举。 2、魏晋风度是怎样的?喜欢空谈,飘逸、居丧无礼。反抗礼教。不承认以前规定的道理。,3、请用文中具体的例子说明魏晋风度与药有什么关系?因为吃“五石散”,要散发,因此衣服要宽大,才舒适。不穿鞋,也是因为皮肤易于磨破,所以穿木屐。因为无论什么环境不能肚饿,所以居丧无礼。 4、请用文中更具体的例子说明魏晋风度与酒有什么关系?因为觉得一切都不必要,所以沉湎于酒,也因为酒,而显得洒脱,比如刘伶。同时,他们以喝酒来抵制政治上的限制。,5、请结合此文或者你能找到的其他资料,分析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中的刘兰芝或焦仲卿人物形象产生的原因和影响。 原因: 建安时期,焦刘殉情悲剧,一方面反映出汉代儒学定于一尊后封建礼法制度对妇女的压迫,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建安时期礼法被打破之际,人们力图摆脱儒教束缚、追求思想解放、追求独立人格的新思潮。 影响:一则,其悲剧警示世人反思封建礼制;二则,此二人反抗礼制、追求个性、婚姻自由的举动,也应该对后来的晋代乃至之后的时代,追求个性、不受束缚有一定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