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滨海新区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复习课件1

上传人:Wt****f 文档编号:54683638 上传时间:2018-09-17 格式:PPT 页数:18 大小:1.2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津市滨海新区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复习课件1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天津市滨海新区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复习课件1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天津市滨海新区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复习课件1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天津市滨海新区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复习课件1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天津市滨海新区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复习课件1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天津市滨海新区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复习课件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津市滨海新区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复习课件1(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说明文阅读,说明文的考核知识点有三方面,一是说明文的顺序;二是说明文的结构;三是说明方法的判定及作用。另外,在考核知识点的同时,也会考到学生的概括能力、表述能力和判定分析能力。,说明文通常是以某样事物或某种事理为说明对象,运用各种说明方法对事物或事理的特征、功能、作用、性质和意义等方面加以介绍。因此,说明文分为两类,一类是事理性说明文,另一类是事物性说明文。通常,事理性说明文往往会按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的说明顺序进行,方便读者理解,而事物性说明文则既可以时间为顺序,也可以空间为顺序,还可以运用逻辑顺序,方便读者了解。另外,在文章结构上,说明文多以总分式结构为主,只有在事理性说明文中,递进式的

2、结构才较为多见。,一说明方法的判定及作用,二说明顺序的考核,说明要有顺序,这样能使说明过程更加条理化,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说明的时间顺序和记叙的时间顺序相似。空间顺序以事物的表里、上下、前后、左右、东南西北等的位置和方向为表述顺序。逻辑顺序常以推理过程来表现。采用什么顺序主要取决于作者所说明对象的特点。如果要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时间顺序容易表示清楚。说明事理用逻辑顺序便于体现事理的内部联系。,1.逻辑顺序逻辑顺序即按照事物、事理的内在逻辑关系,或由个别到一般,或由具体到抽象,或由主要到次要,或由现象到本质,或由原因到结果等一一介绍说明。说明的逻辑顺序是依据事物之间或事

3、物内部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来确定的。逻辑顺序主要有从原因到结果、从主要到次要、从整体到部分、从概括到具体、从现象到本质、从具体到一般、从结果到原因、从次要到主要、从部分到整体、从具体到概括、从本质到现象、从一般到具体。,2.时间顺序时间顺序即按照事理发展过程的先后来介绍某一事物的说明顺序。凡是事物的发展变化都离不开时间,如说明生产技术、产品制作、工作方法、历史发展、文字演变、人物成长、动植物生长等,都应以时间为序。时间顺序在文章中使用恰当就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使读者一目了然。,3.空间顺序空间顺序即按照事物空间结果的顺序来说明,或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或从整体到局部来加以介绍,这种说明顺序有利

4、于全面说明事物各方面的特征。,三说明文的结构,说明文常用的结构模式有两种。 1.总分式:包括总分、分总、总分总等,事物说明文多用总分式,其中“分”的部分又常按并列方式安排。 2.递进式:事理说明文多用递进式结构,一层一层地剖析事理。,四考核题型及答题思路总述,考点之一:说明对象 考查类型:直接让学生回答:“这篇文章(或文段)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对策:事物说明文一般标题就是说明的对象;事理说明文找准开头结尾的总结句。因为说明对象是一篇文章所要介绍的事物或事理,一般是一个名词或名词短语,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看文题二看首尾段。事物说明文指出被说明事物即可。事理说明文指出说明内容,形成一个短语:介

5、绍了的(对象加内容) 。,考点之二:说明对象的特征 类型1:直接找出说明事物的特征的句子 对策: A、看题目 B、在首段中找 C、抓关键词句(比如:运用了说明方法的语句、中心句) 类型2:概括说明事物的特征 对策:分析文章结构抓中心句及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词语(练习1、2),考点之三:说明方法 类型1:直接让考生回答文章或段落的说明方法 对策:了解常见的说明方法(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摹状貌、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引用说明)的主要特点,然后根据文段内容分析判断。 类型2:文章某段或某句运用何种说明方法,简要说明它的作用? 对策:找出运用的说明方法,再根据下列说明方

6、法的作用具体回答。 其中引用说明:引用说明有以下几种形式A、引用具体的事例;(作用同举例子) B、引用具体的数据;(作用同列数字)C、引用名言、格言、谚语;作用是使说明更有说服力。D、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轶事趣闻等。作用是增强说明的趣味性。(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模式:这篇文章主要运用了的说明方法,说明了(内容:事物特征或事理),使说明(作用:参考前面说明方法,明确其作用) 这篇文章主要运用了的说明方法,(相应作用)说明了(事物的特征、功能、作用、意义、价值等)(练习1、2),考点之四:说明顺序 类型: 本文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有何作用? 对策:了解说明顺

7、序的基本常识,掌握答题格式。 格式:本文使用了的说明顺序,对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第一空应该填具体的说明顺序,第二空应该填写具体的事物名称或说明的事理。如果是事理性说明文,但又不能准确表述,可用“事理”、“科学事理”等模糊性的语言表述。),考点之五:说明语言 类型1:加点字词有何作用? 对策:抓住说明文语文准确这一特点答题,格式:准确(或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或事理)。 类型2: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 对策:(1)不可以+(2)原词的意思或内容+(3)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4)换了后意思有何改变,与不符合实际。,类型3: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 对策:(1)表态

8、(删还是不删)+(2)定性。分析词语的文中义,如“约、左右”表示不确定;“仅、只”为程度副词,表示限于某个范围或少数范围;“几乎”表示将近于、接近于;“大概”表示大致的内容或情况;“大体”表示多数情形或主要方面;“可能、也许”表示猜测、推测、估计的情况;“一般”指通常情况,不包括特殊情况等等。+(3)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4)xx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周密性、科学性。,类型4: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特点的词句,并体会。 对策:找出语言准确的词句,然后说明其作用。 找准确词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找有精确数据的句子;找有概数的句子

9、;找使用限制性词语的句子。,类型5:指示代词的含义类型:指示代词如 “这些条件”“这种现象”“同样道理”等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 对策: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对整篇文章语言的品析,一般从二个角度谈:A、准确;B、形象生动或简明平实。A是一般说明文的共同特点。B是针对不同语言风格的角度谈。做这种评析整篇文章语言特点的题目,一定要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谈,比如可以选择一句话为例子。格式如下:这篇文章充分体现了语文准确/生动形象/简明平实的特点,如“”一句,就准确/生动形象/简明平实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2、对具体篇/句/词的评析 篇/句的作用基本同上。) (练习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