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8-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课件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54682479 上传时间:2018-09-17 格式:PPTX 页数:52 大小:2.3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8-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2018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8-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2018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8-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2018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8-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2018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8-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8-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8-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课件(5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八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考点18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2015浙江10月选考与亚寒带针叶林带相比,热带雨林带发育的土壤( ) A微生物活动弱 B生物风化强 C有机质含量高 D化学风化弱,历次真题试练,【答案】B 【解析】与生长环境冬季寒冷而漫长的亚寒带针叶林带相比,热带雨林带分布地区全年高温多雨,其土壤微生物活动强;雨林植被高大密集,生物风化作用强;高温多雨的环境下,植物生长速度快,对土壤的有机质吸收快,加之雨水淋失,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少;高温多雨,则化学风化作用强。,22016浙江4月选考 下列自然带中,成土过程微弱的是( ) A热带雨林带 B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C热带荒漠带

2、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历次真题试练,【答案】C 【解析】热带荒漠带由于植被多为荒漠,土壤贫瘠,成土过程微弱;热带雨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的植被复杂,成土过程较强。,32016浙江10月选考【加试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图811为欧洲西部局部略图。图中甲区域为欧洲西部著名的小麦产区,其典型土壤是棕色森林土,土层深厚,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 从成土母质、气候和生物三个方面,分析甲区域土层深厚、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原因。,历次真题试练,【答案】河流冲积物,土层深厚;温带落叶阔叶林为土壤提供丰富的有机物;气候湿润,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积累。 【解析】甲区域土层深厚,土壤有机质

3、含量较高的原因与当地地形、气候、河流、植被等因素有关。,图811,2017浙江4月选考图812为小尺度范围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示意图。完成45题。图812 4图中至代表了自然地理环境的大气、生物、母质、地形、水文要素,其中对土壤形成比较稳定的影响要素是( ) A B C D,历次真题试练,【答案】C 【解析】母质和地形是形成土壤的基础,对土壤形成的影响比较稳定。,5图示区域( ) A土壤肥力与生物活动密切相关 B山坡上土壤厚度一般大于河谷的 C土壤的矿物养分主要来自植被 D林地土壤有机质含量一般高于草地的,历次真题试练,【答案】A 【解析】由于生物活动,土壤腐殖质增多,因此会提高土壤肥力;

4、山坡由于侵蚀作用较强,土壤厚度较小,河谷主要是流水沉积,故土壤厚度较大;土壤的矿物养分主要来源于岩石圈;林地生物量多于草地的,因此林地土壤有机质含量一般低于草地的。,62017浙江4月选考多年冻土是长期在0或0以下冻结并含有冰的土石层。图813为我国东北地区多年冻土南界变化示意图。多年冻土南界变化后,甲地土壤( ) A养分循环加快 B污染程度减轻 C水热条件变差 D生产潜力下降图813,历次真题试练,【答案】A 【解析】从17世纪至今,我国东北地区多年冻土南界向北移,多年冻土范围减小,说明气温升高。气温升高,则养分循环加快;多年冻土范围减小,则人类活动增加,因此污染程度加重;多年冻土范围减小,

5、则水热条件变好;多年冻土范围减小,有利于农业生产,则生产潜力提高。,一、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 1生物进化、灭绝与环境变迁 (1)生物进化与环境变迁图814 (2)环境变迁与生物灭绝: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是地质历史上两次最重要的全球性生物大规模灭绝时期。,核心知识整合,2人类活动对环境的作用 (1)人类是自然地理环境的产物,人类在自身不断发展的同时,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也愈来愈大。 (2)产业革命以来,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利用,造成自然地理环境前所未有的显著变化。 (3)作为人地关系的主导因素,人类必须尊重和顺应自然规律,注重协调社会经济建设与环境生态保护的关系。,核心知识整合,二

6、、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 自然地理环境是由岩石圈、大气圈、水圈、土壤圈、生物圈、人类圈等自然地理圈层组成的。 2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1)每一要素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与其他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2)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体的改变。 (3)某一要素的改变,不仅会影响当地自然地理环境,还会影响其他地区的。,核心知识整合,3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资源综合利用 (1)人类利用自然资源,其实就是利用自然地理系统中的某些要素,从而对自然地理环境产生影响。 (2)各地区之间的自然资源是相互影响的。 (3)不可更新资源的利用,需要其他资源的配合,也影响其他环境要素

7、。,核心知识整合,核心知识整合,2017浙江“七彩阳光”联盟期初联考 提高丘陵、山地植被覆盖率可以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图815为某丘陵植被覆盖率提高前后的水位过程线示意图。完成12题。图815,典型题组,1植树造林使水位峰值出现时间滞后的主要原因是( ) A降水量减少 B地形坡度减小 C植被涵养水源能力增强 D对地表径流的阻力增大,核心知识整合,【答案】D 【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第1题,植树造林后,地表粗糙度增加,对地表径流的阻力增大,汇水时间变长,从而使洪峰出现时间滞后,故选D。,2植被覆盖率增加对外力作用的主要影响是( ) A风化作用减弱 B搬运作用增强 C侵蚀作用减弱

8、D成岩作用增强,核心知识整合,【答案】C 【解析】读图可知,植被覆盖率增加后,洪峰出现时间相对滞后,洪峰流量相对减少,说明地面径流流速降低,侵蚀作用减弱,故选C。,地理环境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加试强化归纳,加试强化归纳,加试强化归纳,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塔克拉玛干沙漠位于南疆塔里木盆地中心,是我国最大的沙漠。 材料二 天山是中亚东部地区的一条高大山脉,横贯我国新疆的中部,西端伸入哈萨克斯坦。天山山脉把新疆分成两部分:南面是塔里木盆地,北面是准噶尔盆地。,提升训练,材料三 图816为新疆地形分布略图,图817为天山垂直植被分布示意图。图816 图817,加试强化归纳,(1)利用地理环

9、境的整体性原理分析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形成过程。,加试强化归纳,【答案】 (1)利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分析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形成过程。【解析】第(1)题,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形成可从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植被等方面分析。,(2)天山山脉北坡分布有针叶林而南坡没有,试分析其原因。,加试强化归纳,【答案】 (2)北坡为迎风坡,降水较多;北坡为阴坡,气温较低,蒸发较弱,土壤水分条件好。(或南坡为背风坡,降水较少;南坡为阳坡,气温较高,蒸发较强,土壤水分条件差。)【解析】第(2)题,天山北坡分布着茂密的森林,而南坡却没有,主要原因是天山北坡受大西洋和北冰洋水汽影响,年降水量大于南坡的,适合森林生长;而天

10、山南坡为背风坡,降水少,又为阳坡,蒸发量大,水分条件不适合森林生长。,(3)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简要说明塔里木河上游过度引水灌溉对下游自然环境的不利影响。,加试强化归纳,【答案】 (3)下游河流径流量减少,甚至断流;地下水位下降;土地荒漠化现象加重;湿地减少,影响动植物的生长,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等。【解析】第(3)题,上游过度引水灌溉会导致下游河流径流量减少;生态环境破坏,荒漠化现象加剧;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等。,考点19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12015浙江10月选考下列山地中,垂直方向自然带类型最多的是( ) A秦岭 B喜马拉雅山 C阿尔卑斯山 D阿巴拉契亚山,历次真题试练,【答案】B

11、【解析】山地垂直方向上自然带的多少取决于山地的纬度和相对高度。选项中喜马拉雅山纬度最低,其相对高度也最高,故其垂直方向上自然带类型最多。,22015浙江10月选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北极航道是指穿过北冰洋,联结大西洋和太平洋的海上航道。利用北极航道,可以开辟 我国大部分港口到欧洲港口的 新航线。 材料二 图821为从中国大 连至荷兰鹿特丹传统航道和北 极航道示意图。图821 从自然带类型看,大连和鹿特丹同属_。,历次真题试练,【答案】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解析】结合两地气候可知答案。大连是温带季风气候,鹿特丹是温带海洋性气候,两种气候类型对应的自然带都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3201

12、6浙江4月选考 华北某一山区,在石灰岩山坡,土壤呈碱性,多生长柏树;在花岗岩山坡,土壤呈酸性,多生长油松。这反映的是( ) A垂直分异规律 B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C地方性分异规律 D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历次真题试练,【答案】C 【解析】华北某一山区由于石灰岩山坡和花岗岩山坡的土壤酸碱性不同,产生了植被的差异,这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为地方性分异规律。,2016浙江10月选考图822中甲地森林茂密,有“林海雪原”之称,乙地草原丰美,可见“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观。据此完成45题。 4甲地所属的自然带是( )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C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D亚寒带针叶林带 图822,历次

13、真题试练,【答案】C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图示为我国东北地区的局部区域,甲地位于大兴安岭东侧,离海洋较近,降水较为丰富,形成了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森林茂密,有“林海雪原”之称。,5形成甲、乙两地自然景观差异显著的主导因素是( ) A海拔 B热量 C土壤 D水分,历次真题试练,【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可以得出,甲地为森林景观,乙地为草原景观,形成甲、乙两地自然景观差异显著的主导因素是水分,符合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海拔是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异的主要影响因素,热量是纬度地带分异规律的主要影响因素,土壤是在一定气候、植被条件的影响下形成的。,62016浙江10月选考图823为我国西北干旱区某地河谷剖

14、面图。该河谷两侧山坡植被景观截然不同,一侧植被茂盛,另一侧植被稀疏。该地河谷植被茂盛的一侧及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图823 A侧,光照较强 B侧,热量较多 C侧,蒸发较弱 D侧,降水较多,历次真题试练,【答案】 C 【解析】由题干可知,图示为我国西北干旱区,降水少,植被在阴坡的生长环境更好一些,主要原因是阴坡气温较低,蒸发较弱,水分更充足。,42017浙江4月选考【加试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图824为世界某区域略图。图825为图824中地的气候统计资料。图824 图825,历次真题试练,说出影响地自然地理环境差异的主要因素。从气候特征的角度,分析地自然带的成因。,历次真题试练

15、,【答案】降水。年降水量5001000毫米;降水集中在69月(10月至次年4月降水稀少),有明显的干湿季;全年高温,气温在24以上,形成热带草原带。 【解析】影响图中地自然环境差异的主要因素是降水。首先判读地气候类型为热带草原气候,其次结合热带草原气候的降水和气温特点分析地自然带的形成。,一、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 1水平地域分异规律,核心知识整合,核心知识整合,2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1)影响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复杂程度的因素 山地所在纬度相同高度的山地,纬度越低,自然带谱越复杂。 山地海拔纬度相当的山地,海拔越高,自然带谱越复杂。 山顶、山麓之间相对高度山地相对高度越大,自然带谱越复杂。,核心知识整合,(2)自然带垂直分布特点 地表景观随高度增加发生有规律的更替,水热状况差异是基础,如图826所示:图826,核心知识整合,自然带从山麓到山顶的变化规律,类似于由赤道到两极的变化规律。 山麓的自然带基本上与当地水平自然带相一致。 山地自然带谱的发育程度往往与该山地所在纬度和海拔有关,通常是纬度越低、山地海拔越高,自然带越丰富。 同一山地,同一自然带:阳坡自然带分布高于阴坡的;随纬度的增加,其分布的海拔降低。 一般来说,山地阳坡自然带数目多于阴坡自然带数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