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预防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4682438 上传时间:2018-09-17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1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预防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中医预防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中医预防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中医预防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中医预防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预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预防(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莲湖区疾控中心 中医预防学基础培训,定 义 预 防 思 想 预 防 原 则未 病 先 防既 病 防 变 中 医 预 防 学 的 六 个 特 点 常 见 传 染 病 的 药 物 预 防,一、定义,所谓中医预防学,即是指在中医学基本理论指导下,运用各种预防方法以防止疾病发生、发展、传变或复发的一门学科,是祖国医学理论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二、预防思想,预防为主,是我国卫生工作四大方针之一。对于一个13 亿人口的大国而言,我国群众的健康问题不能光靠打针吃药来解决,必须强调预防为主。我们要深刻领会预防对保护人民健康的重大意义,把预防工作放在卫生工作的首位。预防医学在公元前就有了萌芽,但其形成和发

2、展经历了漫长的过程。预防医学的概念和内容随着时间和空间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古时人们在同自然界的长期斗争中,逐步积累了与疾病作斗争的知识和经验,产生了预防疾病的思想。古人早已认识到人体的健康和疾病的发生跟外界环境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并在实践中创造了许多保护和改善环境因素、保障人体健康和预防疾病的措施,诸如凿井而饮、杼井易水、洒扫除虫、实行墓葬等。,二、预防思想,中医学历来就重视预防,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古代医家充分认识到于未病之先做好预防工作的重要。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提出了“治未病”的预防思想,强调“防患于未然”。 素问四季调神大论说:“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知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

3、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椎,不亦晚乎”。汉代淮南子谓:“良医常治无病之病,故无病”;仲景也把“治未病”者称为”上工”,充分强调防病的重要性。这种既病防变与既病防发的预防思想及其方法,乃是中医预防学区别于其它预防医学的关键所在,是中医预防学的优势和特长。,三、预防原则,中医预防原则:包括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两方面内容。未病先防,就是在疾病未发生之前,做好各种预防工作,以防止疾病的发生。既病防变,如果疾病已经发生,则应争取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防止疾病的发展与传变。,三、预防原则-未病先防,中医认为,疾病的发生,关系到邪正两个方面。 素问遗篇 刺法论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从邪正关系来说,

4、是正气与邪气矛盾双方互相斗争的过程。邪正斗争的胜负,决定着疾病的进退。邪胜于正则病进,正胜于邪则病退。因此预防与治疗疾病,就要扶助正气,祛除邪气。1、调养身体,提高正气抗邪能力 正气的强弱,由体质所决定。一般来说,体质壮实者,正气充盛;体质虚弱者,正气不足。因此,增强体质是提高正气抗邪能力的关键,要采取调摄精神、锻炼身体、饮食起居和避免过度劳逸、适当药物预防等措施。,三、预防原则-未病先防,(1)调摄精神 精神情志活动,与人体的生理、病理变化有密切的关系。突然强烈的精神刺激,或反复、持续的精神刺激,可使人体气机逆乱,气血阴阳失调而发病。而心情舒畅,精神愉快,则气机调畅,气血和平有利于恢复健康。

5、正气存内,对预防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三、预防原则-未病先防,(2)加强锻炼 增强免疫力 减少疾病的发生如汉代医家华佗创造的“五禽戏”健身运动,后世不断演变的太极拳、八段锦、易筋经等多种健身方法。不仅能防病健身,还对多种慢性病的治疗有一定的作用。(3)生活起居应有规律 适应自然环境的变化,对饮食起居,劳逸等有适当节制和安排。就可提高机体抗病能力,三、预防原则-未病先防,(4)药物预防及人工免疫素问遗篇 刺法论有“小金丹服十粒,无疫干也”的记载,说明我国很早就开始了药物预防的工作。发明于十六世纪的人痘接种法预防天花,是“人工免疫法”的先驱。此外,还有用苍术、雄黄等烟熏以消毒防病,用贯

6、众、板蓝根或大青叶预防流感,用茵陈、栀子等预防肝炎,用马齿苋等预防菌痢等等。近年来,由于大部分传染性疾病基本得到了控制,而一些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工作已提到议事日程。对此,中医界已着手对于一些慢性疾病开展既病防变或既病防发,并取得了可喜成果。如采用中医药等方法防止慢性支气管炎、哮喘、泌尿系结石、胆结石、中风的发生等等。 陕西中医学院还将五味子、板蓝根、丹参等十余味中药研制成“出血热预防片”,该方之所以有良好的预防效果,是因为经研究证实“对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有强力的抑制作用。”,三、预防原则-未病先防,2、防止病邪的侵害病邪是导致疾病发生的重要条件,故未病先防除了增强体质,提高正气抗邪能力外,同时还

7、要注意防止病邪的侵害。如讲究卫生,防止环境、水源和食物的污染;“虚邪贼风,避之有时”,“五疫之至,皆相染易”,应“避其毒气”;“恬惔虚无”,“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等等皆是避免六淫、疫疠、七情、饮食与劳逸等致病的有效方法。至于外伤和虫兽伤,是要在日常生活和劳动中,留心防范。,三、预防原则-既病防变,未病先防,是最理想的积极措施。但如果疾病已经发生,则应争取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防止疾病的发展与传变。1、早期诊治 人体适应自然环境和抵御外界有害因素侵袭的本能是有一定限度的,某些疾病平时无论怎样预防有时仍然难以避免产生。因此,在防治疾病的过程中,一定要掌握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及其传变途径,做到

8、早期诊断,有效地治疗才能防止其传变。 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说:“故邪风之至,疾如风雨,故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治筋脉,其次治六腑,其次治五脏。治五脏者,半死半生也。”这说明,外邪侵袭人体,如果不及时诊治,病邪就有可能由表传里,步步深入,以致侵犯内脏,使病情愈来愈复杂、深重,治疗也就愈加困难。,三、预防原则-既病防变,2、根据疾病传变规律,先安未受邪之地对于这些已经发生了的疾病,一是要防止其发展与传变(即防止恶化),如“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肝属木,脾属土,肝木能乘克脾土,故临床上治疗肝病,常配合健脾和胃的方法,这是既病防变的具体应用。二是要防止旧病复发,如慢性咳喘、冻疮等病易在

9、秋冬季节发作,于是可在夏季就开始采取预防性治疗。,四、中医预防学六个特点,(一)注重“防变”:未病之前采取有效措施,预防疾病发生,中医、西医抑或其他医学是一致的。而一旦患病之后,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以防止该病的发展、传变或复发,则是中医预防学区别手其他预防医学的关键所在,实属中医的独到之处。诸如,运用中医药,常可有效地阻止慢性肝炎、慢性肾炎等病的发展、传变,防止感冒、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菌痢、肾结石等病的复发。这一特点,愈来愈受到医学界的关注。,(二)强调综合预防:中医预防学不仅把人类当作生物体进行预防,而更重要的是把人作为自然的人和社会的人,从生理、病理、心理、社会诸方面采取综合预防措

10、施以防止疾病发生或复发,其效果自然要比单一从某一方面进行预防要好。例如,为了防止某些内科杂病的发生或复发,常常要求应保持精神情志的乐观舒畅、注意饮食忌宜、加强体育锻炼,乃至劳逸起居等等。如此着眼于从整体上进行预防,亦属优势和特色。,四、中医预防学六个特点,(三)药源丰富:中药材取材广泛,若用于防病,常可“信手采来”,用之不尽,且制作方便,价格低廉,以此防病,显然符合我国国情。 (四)方法简单:除了药物炮制程序比较简单外,一些除害灭病的方法、养生防病的基本措施等,均较简便,切实易行,很容易为广大群众掌握。,四、中医预防学六个特点,(五)副作用小:无论是开展健身运动,抑或中药药物预防,都具有副作用

11、小或几无副作用的优点,易为群众所接受。 (六)效应可观:诸如气功、太极拳、各种保健操的健身防病效果,已为世界医药界所公认;中药及针灸等法预防传染病,疗效亦相当可观,对于一些慢性疾病的防发或防变,更使一些病人获益匪浅。,四、中医预防学六个特点,五、常见传染病的药物预防,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 方剂:牛筋草30 g。 用法:将上药水煎当茶饮,每日1剂,连服3日,隔10日后再连服3日。少数人服后可有较轻微腹痛等症状。预防流脑茶方剂:贯众24克,甘草6克。 用法:上药研为粗末,置热水瓶中,用沸水适量冲泡,盖闷20分钟。频频代茶饮服。每日1剂,连服5天。 功效:清热解毒。 主治:预防流脑,亦可用于流感、乙

12、脑、麻疹、流行性腮腺炎的预防。,五、常见传染病的药物预防,预防手足口病方剂:白花蛇舌草18g 白茅根30g 生黄芪12g用法:水煎服一日1剂 连服5天功效:清热利湿解毒,五、常见传染病的药物预防,预防病毒性感染的水痘、腮腺炎、带状疱疹、流感等方剂:板蓝根12g、白茅根15g、大青叶12g用法:水煎服,一日1剂,连服5日功效:清热、解毒、凉血,五、常见传染病的药物预防,预防传染性肝炎 方剂:茵陈9g、栀子6g、白茅根18g 功效:清热利湿、凉血解毒预防痢疾 方剂:白头翁15g、金银花15g、生草30g、山楂30g、木香3g,五、常见传染病的药物预防,预防肺结核方剂:白芨15g 用法:压粉,水冲服 一日2次预防时令疾病方剂:黄芪6g、白术6g、防风6g用法:压粉,水冲服一日2次每次6g,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