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第二讲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4682343 上传时间:2018-09-17 格式:PPT 页数:50 大小:39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观经济学第二讲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微观经济学第二讲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微观经济学第二讲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微观经济学第二讲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微观经济学第二讲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微观经济学第二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观经济学第二讲(5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需求曲线,1、什么是需求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2、影响需求的因素 商品的自身价格PX 消费者收入水平I 相关商品的价格PY 消费者偏好T 消费者预期E 气候、消费人数,3、需求函数,Q x D = f ( PX, I , PY , E , T , ) 如果其他因素不变,则Q x D = f ( PX ) 一元一次线性需求函数 Q x D = a b Px 例如:QXD=80000- 10000Px非线性需求函数,4、需求表和需求曲线5、需求定理,某商品的需求表,某商品的需求曲线,P,Q,D,二、供给曲线,1、什么是供给 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

2、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出售该商品的数量。 2、影响供给的因素,商品自身的价格PX 生产成本C 生产技术水平T 相关商品的价格PY 生产者预期E,3、供给函数,一元一次线型供给函数:,非线型供给函数:,Q x s= a + b Px,Qxs= - 400+200Px,例如:,4、供给表和供给曲线5、供给定理,某商品的供给表,某商品的供给曲线,P,Q,S,三、市场均衡分析,1、什么是均衡是指经济事物中的有关变量在一定条件的相互作用下,所能达到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市场均衡可分为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2、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形成,P,四、需求和供给的变动,1、需求的变动,(1)、需求量的变动 (

3、2)、需求的变动,0,需求变动与需求量变动的区分定义上的区别。需求量是不同价格水平时的一组需求量;而 需求是某一价格水平的特定的需求量;假设条件上的区别。需求变动是价格既定时,影响需求其它 因素变动所引起的一组需求量的变动;需求量变动是分析影响需求其它因素不变时,价格变动引起的相对应的需求量的变动。表现形式上的区别。需求变动表现为整个曲线的移动,需求 量的变动表现为沿着同一条需求曲线移动。,2、供给的变动,(1)、供给量的变动 (2)、供给的变动,3、供给和需求变动对均衡的影响,(1)、需求变动对均衡的影响,(2)、供给变动对均衡的影响,供求定理: 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

4、求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的变动;供给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的反方向的变动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变动。市场竞争导致市场上实际价格趋向于供求相等的均衡价格。,(3)、供给和需求同时变动对均衡的影响,0,Q,P,D0,D1,P0,E0,E1,S0,S1,Q0,五、几个概念和术语 经济模型 1、定义 :这是用来描述所研究的经济事物的有关经济变量 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论结构。 2、表示方法 文字法:用文字来描述。 例如:自由竞争时期的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特点 几何法:用几何图形来描述。 解析法:用数学公式来描述(使用最多的方法),内生变量、外生变量与参数 用解析法来描述的经济模型,一般是用由一组变量所

5、构成 的方程或方程组来表示的。既是方程或方程组,则变量就是 基本要素。变量可以分为外生变量与内生变量。 1、内生变量是指该模型所要决定的变量。一般是指因变量 与自变量。 2、外生变量是指由模型以外的因素所决定的已知变量,它 是模型据以建立的外部条件。一般指可变的参数,或者说, 是方程组的系数。 3、参数指通常不变的变量,也可理解为可变的常数。,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 1、根据既定的外生变量来求得内生变量值的分析方法,被称为静态分析。2、在一个用解析法来描述的经济模型中,当外生变量发生变化时,内生 变量也同样会发生变化。这种研究外生变量变化对内生变量的影响方式, 以及分析比较不同数值的

6、外生变量下的内生变量的不同数值,被称为比较 静态分析。3、研究不同时点上的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根据这种动态模型作出的分 析,被认为是动态分析。早上8点钟西瓜行情与下午4点钟的行情是不一样 的。,六、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1、弹性的一般含义,弹性是对一个变量对于另一个变量的敏感性的度量。具体地说,它是这样一个数字,它告诉我们,当一个变量发生1%的变动,由它引起的另一个变量变动的百分比。,在经济学中,弹性的一般公式为:,Y = f (X)则具体的弹性公式为:,设两个经济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为:,e =,弧弹性,=,=,点弹性,2、需求的价格弹性,需求的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

7、商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需求的价格弹性系数,需求量变动率,价格变动率,点弹性表达式与弧弹性表达式的区别在于:弧弹性表示价格变动量较大时的需求曲线上两点之间的弹性;点弹性表示价格变动量趋于无穷小时的需求曲线上某一点的弹性。,(1)、需求的价格弧弹性 表示某商品需求曲线上两点之间的需求量的变动对于价格的变动的反应程度。如图:,需求的价格弧弹性公式:,即:,需求的价格弧弹性的五种类型,如图:,0,0,Q,Q,P,P,D,D,完全无弹性,完全弹性,ed1,ed=0,ed=,ed=1,ed1,(2)、需求的价格点弹性,当需求曲线上两点之间的变化量趋于无穷小时,需求的价格弹性要用点弹性表示。也就是说,它

8、表示需求曲线上某一点上的需求量变动对于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如图:,需求的价格点弹性公式:,假如需求函数QD=2400-400P 则由需求函数可得:,=,(400) ,=,当P = 5,Q = 400,则,ed =,= 5,需求的价格点弹性的几何意义 如上图线性的需求曲线,从几何意义看,根据点弹性的定义,C点的需求的价格弹性可以表示为:,=,GB,CG,CG,OG,=,=,BC,AC,=,OF,AF,由此可知:线性需求曲线上的任何一点的弹性,都可以通过由该点出发向价格轴或数量轴引垂线的方法求得。并且,在线性需求曲线上的点的位置越高,相应的点弹性系数值就越大;相反,位置越低,相应的点弹性系数值就越

9、小。如图:,0,P,Q,F2,A4,4G,8B,ed1,ed=,ed=0,区别需求曲线的斜率与需求弹性: 需求曲线的斜率表示的是曲线在某一点或某一段弧上的倾斜程度,而根据需求弹性的计算公式,需求弹性不仅取决于需求曲线在某一点或某一段弧上的斜率的倒数值,还取决于相应的价格需求量的比值。,非线性需求曲线需求点弹性系数值的推导: 先通过该点作需求曲线的切线,然后用与推导线性需求曲线的点弹性的几何意义相类似的方法来得到。,3、需求的价格弹性和厂商的销售收入,1,1,1,降低价格,增加销售收入;,提高价格,降低销售收入,降低价格,降低销售收入;,提高价格,提高销售收入,提高价格或降低价格均不影响销售收入

10、,4、影响需求的价格弹性的因素 商品的可替代性 商品用途的广泛性 商品对消费者生活的重要程度 商品的消费支出在消费者预算中所占的比重 所考察的消费者调节需求量的时间,七、弹性概念的扩大,1、需求的收入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对于消费者收入量变动的反应程度。它是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率和消费者的收入量的变动比值。假如需求与收入的函数关系为:Q = f(I),则:,或:,说明: 需求的价格弹性我们取了绝对值,而需求的收入弹性我们不能取绝对值。因为对于某种商品而言,收入的增加可能引起其需求量的增加;对于另一种商品而言,收入的增加可能引起其需求量减少。因此,需求的收入弹性可能是

11、正值,也可能是负值。,(1)、根据商品的需求的收入弹性系数值,可以将所有的商品分为两类:,eI0,正常品,eI1,eI1,es,es1,es= 0,S,es=1,S,S,S,S,影响供给价格弹性的因素 生产周期的长短 生产的难易程度 生产规模的大小 生产所采用技术 生产产品种类,4、关于短期弹性和长期弹性,对于许多商品来说,长期需求远比短期需求富有价格弹性,但有些商品则相反(如汽车)。对绝大多数商品与劳务来说,需求的收入弹性表现为长期的大于短期的,但有的耐用品则例外(如汽车)。对大多数产品来说,长期供给的价格弹性远大于短期供给的价格弹性,但有些产品则例外。(季节性服装),八、供求及弹性理论的应

12、变,1、最高限价和最低限价,如图:,2、谷贱伤农,4、分析和预测市场的变化,例如: 某一商品的供给减少5%,对该商品的价格会造成什么影响?对销售收入的影响?(要看需求价格弹性) 汽油价格上升,对汽车销售会有什么影响。(考虑两者的关系及长期与短期影响),3、需求弹性与企业定价策略 求证: 弹性大的商品宜降价 弹性小的商品不宜降价 民航机票经常价格打折说明飞机旅行需求是富有弹性还是缺乏弹性?,补充: 例1:为了提高生产者收入,往往对农产品采取提价办法,而对一些高档消费品采取降价办法。 例2:给出口物资定价时,如出口目的主要是增加外汇收入,则要对价格弹性大的物资规定较低价格,对弹性小的物资规定较高价

13、格。 例3:各种商品的收入弹性也是经济决策时要认真考虑的。在规划各经济部门发展速度时,收入弹性大的行业,由于需求量增长要快于国民收入增长,因此发展速度应快些,而收入弹性小的行业,速度应当慢些。 例4:研究产品需求的交叉弹性也很有用。企业在制定产品价格时,应考虑到替代品和互补品之间的相互影响,否则,变动价格可能会对销路和利润产生不良后果。,中国汽车需求长期增长预测 收入弹性一个应用事例,据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福格尔研究,1910-1970年间,美国汽车需求收入弹性为2.6,即人均收入增长1%,汽车需求增长2.6%,结果美国汽车迅速普及。目前中国汽车产量为150万辆左右*,如果人均收入年增长率为6%

14、,汽车收入弹性为2.6,到2015年中国家庭和企业将购买1000万辆以上汽车,达到美国目前每年购置汽车的数量水平。如收入以6%增长率持续发展到2024年,2.6收入弹性意味着那时汽车购置数量为4500万辆以上,超过目前全世界汽车购置总量。考虑到美国汽车收入弹性太高,不适应预测中国市场情况,假设弹性比美国减少1/3,最终预测结果也只有程度上差别。这样一来,年度购置1000万辆汽车和4500辆汽车数量的临界点到来只是有所延迟,相关年度为2022年和2036年。*报告时间为1999年,实际当年中国汽车产量为183万辆,轿车产量为57万辆。 罗伯特 福格尔“美中经济发展之比较”中国:经济转型与经济政策CCER简报汇编第66-74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