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经济发展中人才需求的调研报告doc14

上传人:八婆 文档编号:546821 上传时间:2017-03-29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首都经济发展中人才需求的调研报告doc14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首都经济发展中人才需求的调研报告doc14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首都经济发展中人才需求的调研报告doc14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首都经济发展中人才需求的调研报告doc14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首都经济发展中人才需求的调研报告doc14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首都经济发展中人才需求的调研报告doc1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首都经济发展中人才需求的调研报告doc14(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国最庞大的下载资料库 (整理.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不是在 站下载此资料的, 不要随意相信. 请访问 3722, 要时可将此文件解密首都经济发展中人才需求的调研报告 一、首都人才资源现状及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北京要实现新世纪“三步走”发展战略目标,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关键在人才。 “十五”计划纲要提出,推进首都教育现代化,努力培养造就高素质人才,是“十五”期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之一。 “九五”以来,北京的人才资源总量不断扩大,与经。济发展保持了同步增长。至 2000 年末,人才资源总量为 180 万人,其中北京市 人,中央在京单位 人。在北京市 人中,国有经济 人,集体经济

2、人,非公经济 人。从人才密度来看,我市每万名从业人员中人才占有量 2900 人,即 29%;我市每万名常住人口中人才占有量 1724人,即 预计 2005 年每万名常住人口中人才数达到 1790 人。每百万 用人才数,1999 年为 计 2005 年将达到 5。63。我市第一、二、三产业人才结构为1:12:41,预计 2005 年为 1:16:50;我市国、有经济以外其他经济组织的人才 公有制人才 人、集体经济人才 人)。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从业人员工 9 万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 14 万人,占从业人员的 74%。国家公务员、专业技术人员结构趋向合理,素质明显提高。加入 ,影响与北京产业结构调整的

3、方向基本一致,第三产业将得到更快发展。以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以及中介服务等为代表的新型第三产业正在悄然崛起,这些行业大都以人才为基础、以知识为核心,符合北京的资源特点和发展方向,也是世界范围内最具发展潜力的行业。入世以后,外资的进入将直接扩大北京新型第三产业的规模,带来全新的文化理念和管理方法,在加剧竞争的同时促进新型第三产业的发展。人才资源随产业结构的调整而同步进行,并呈现出向第三产业持续转移的趋势。 国最庞大的下载资料库 (整理.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不是在 站下载此资料的, 不要随意相信. 请访问 3722, 要时可将此文件解密工业方面,北京市重化工业的主导地位已经淡化。按照

4、发展首都经济的要求,北京有一批大型国有企业正逐步向高新技术发展,进行战略性的结构调整。如根据首都经济发展战略,首钢集团目前已、发展成以钢铁业为基础,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发展主体的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跨国经营的特大型联合企业。加入 ,在比较优势原则作用下,北京农业的发展速度将会加快,经济作物、水产品、畜牧业所占比重将明显加大,应着重开发精品农业、设施农业、籽种农业、加工农业、创汇农业、观光农业,把六种农业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突破口、现代农业的切入点和郊区经济的增长点。加入 ,农业人才或在本产业内进行跨行业流流向第三产业。从发展“首都经济”的需要来看,对北京人才资源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北京的现代

5、化建设要走在全国前列,关键在发展经济。经济发展靠效益,效益提高靠科技和人才。入世及申奥成功以后,将会有大量国内外资金进入北京,北京对人才的吸引力也会不断增强。近来,尤其是“件后,面对全球经济增长放慢,唯有中国连续以 7%以上的速度增长的形势,留学人员回国发展已是大势所趋。北京作为留学回国人员择业、创业十分理想的城市,留学人员来京创业及以多种形式为首都服务已渐成潮流。由于人才资源大量聚集,实力持续增长,首都在未来五年内,将继续保持人才资源在国内的优势,并进一步增强与国际先进国家和地区的人才竞争实力。值得重视的是,人才资源在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1、人才资源的专业结构、产业分布结构、行业分

6、布结构不尽合理,与首都城市性质功能的定位和经济战略性调整的需要存在差距,与入世和 2008 年举办奥运会对人才的需求还有距离。 国最庞大的下载资料库 (整理.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不是在 站下载此资料的, 不要随意相信. 请访问 3722, 要时可将此文件解密根据党中央和国务院对北京工作的一系列指示精神和北京城市总体规划要求,北京的经济建设和其他各项工作都要按照首都城市性质的特点来安排,着眼于更好地为党政军领导机关服务,为日益扩大的国际交往服务,为国家教育、科技、文化和卫生事业的发展服务,为市民的工作和生活服务。市八次党代会提出,北京要发展“首都经济” ,概括说首都经济是以高新技术产业为核

7、心的经济,而不再走各种行业综合型全面发展的路子。由于北京人才队伍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按照“大而全”的模式发展起来的,北京经济建设的重大转变使人才队伍面临着更艰巨的调整。中国加入 北京申奥成功以后,奥运人才普遍短缺,使人才资源的调整迫在眉睫。2、人才的智力与潜能尚未充分发挥,创新能力亟待增强。目前人才积压浪费现象仍然存在,既有体制性障碍,也有思想观念的阻碍。在技术职称评定上,国有企业仍然存在论资排辈现象,非国有企业受企业管理制度等因素制约,影响了人才的技术职称资格考试及评定的有效运行。由于条块分割的原因,加上思想观念转变不到位,在利用中央在京单位人才方面仍存在很大的差距。人才部门所有、单位所有的壁

8、垒尚未完全打破,人才自由合理的流动受到传统人事管理制度和政策的种种限制。3、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和学术技术带头人普遍短缺,人才流失严重。调查发现,高层次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和学术技术带头人普遍短缺。北京非常缺乏的人才主要有:(1)“首都经济”发展中的电子信息、生物工程和新医药、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环保与资源利用五大行业领军式人物,即熟悉本行业在同行业中的地位,了解本行业当代国际前沿发展状况,有能力制定正确的行业、系统、部门发展战略与对策,推动行业迅速发展的帅才;(2)在基因工程、生物芯片、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纳米技术等高新技术领域具有国际水平的顶尖级人才,即相当于两院院士水平的人才;(3) 国最庞

9、大的下载资料库 (整理.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不是在 站下载此资料的, 不要随意相信. 请访问 3722, 要时可将此文件解密熟悉世贸组织规则,适应国际竞争需要和能够解决国际争端的专门人才;(4)跨领域、跨行业、跨学科的复合型人才。除短缺问题外,令人关注的问题是人才的流失。一方面是高新技术企业中的人才流向国外,流向待遇高的非高新技术企业;另一方面是后备人才的流失,每年从大专院校毕业的与高新技术产业对口的学生,大量流向非高新技术企业,致使高新技术产业后备力量得不到及时补充,势必制约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4、人才国际化程度体现不明显。北京的城市定位及发展目标是确立国际交往中心的地位,加入 ,对北

10、京的人才资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世界范围看,现代化国际大都市通常都是开放度很大、国际化程度很高的城市。其中,人才构成的国际化是重要的衡量标准。以纽约、香港为例,纽约现有总人数 1400 万,常住外国人口 280 万,常住外国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为 20%;香港现有总人数 651 万,常住外国人口 ,常住外国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为 据不完全统计,在北京 1200 万人口中,现在常住的外国人口只有 人,占北京总人口 与国际大都市一般应达到 1520%的比例相差甚远。人才在经济融合度方面矛盾突出。首先是人才产业结构不合理。北京第三产业的人才占人才总数的 76%,而纽约达到 在华盛顿特区,将近 40%的劳动力

11、是高技术人才。其次是人才分布不合理。北京企业的人才仅占人才总数的 40%,而在美国的国际大都市,企业人才占人才总数的 80%。人才产出水平低,与国际大都市相比,北京的人均 低得多。北京 1999 年人均 2397 美元,2000 年人均 2700 美元,根据十五规划,到 2010 年预计为6000 美元。据统计,纽约的人均 37598 美元,东京是 35474 美元,新加坡是 国最庞大的下载资料库 (整理.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不是在 站下载此资料的, 不要随意相信. 请访问 3722, 要时可将此文件解密24976 美元,分别是北京的 、。2000 年,北京技术进步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上升

12、到 但是这个水平与发达国家已经达到的 7080%的技术进步贡献率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二、未来五年首都经济对人才的需求(一)学历层次及人才类别根据我局对北京地区 20012005 年人才需求的调查(不包括党政国家机关),在人才需求各学历层次中,研究生需求为 人,本科生 人,大专生 人,中专生 人,人才类别需求中工程技术人才居第一位。(二)紧缺专业目录20012005 年需求量位居前十五位的专业(不包括党政国家机关)为:建筑工程,机械工程,市场营销,电气及自动化工程,会计审计,铁路工程,计算机软件,西医医师,化学及高分子材料,管理科学工程,屯子信息工程,交通工程,计算机工程及应用,计算机网络,财

13、务管理,英语。此十五个职业需求量约占全部需求量的 需求量上千人的职业有 67 个。(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需求 国最庞大的下载资料库 (整理.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不是在 站下载此资料的, 不要随意相信. 请访问 3722, 要时可将此文件解密(四)国民经济各大行业人才需求在农林、采掘、制造、电力煤气、建筑、地质勘查、交通邮电、批发餐饮、金融保险、房地产、社会服务、卫生体育、教育文化、科学研究及其他各行业中,建筑业、社会服务业、教育文化产业、批发餐饮对人才需求量较大;金融保险、房地产、卫生体育、交通邮电对人才需求也保持平稳增长趋势;而采掘、制造、地质勘查等行业对人才需求呈下降趋势。(五)

14、首都经济各产业的人才需求1、高新技术产业调查显示,未来 5 年北京市高新技术企业被调查的样本中,85%的企业有明确的人才引进计划,计划引进人才总数为 22260 人,平均每家企业引进人才为 。调查显示,未来 5 年北京市高新技术企业引进人才类型以技术类和高级企业管理人才为主。其中电子类人才所占比例为 33%,信息技术人才所占比例为 22%,高级企业管理人才所占比例为 11%,机电一体化人才占 11%。另据被调查企业反映,目前北京市高新技术企业大量需求复合型以及创新型的企业人才,而且将来人才发展的趋势就是企业对高级复合型人才和学术技术带头人的争夺,因而希望有关部门对这一方面的人才注意引进和提供优惠便利条件。调查显示,未来 5 年北京市高新技术企业计划引进的人才中拥有中级职称的人才占计划引进人才总数的比例为 38%,拥有高级职称人才占计划引进人才总数的 20%,拥有初级职称人才占计划引进人才总数的比例为 13%。表明未来北京市高新技术企业计划引 国最庞大的下载资料库 (整理.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不是在 站下载此资料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人事档案/员工关系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