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学课件-温里剂-广州中医药大学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54678379 上传时间:2018-09-17 格式:PPT 页数:70 大小:3.4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方剂学课件-温里剂-广州中医药大学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方剂学课件-温里剂-广州中医药大学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方剂学课件-温里剂-广州中医药大学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方剂学课件-温里剂-广州中医药大学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方剂学课件-温里剂-广州中医药大学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方剂学课件-温里剂-广州中医药大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方剂学课件-温里剂-广州中医药大学(7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温 里 剂,广州中医药大学 方剂学教研室,组成:温热药为主功效:温里助阳,散寒通脉等治证:里寒证,概 念, 温里剂 ,寒在经脉,寒在脏腑,肺气虚寒 心阳虚损 中焦虚寒 肝经虚寒 肾阳不足 心肾阳虚,温经散寒,温肺散寒 温补心阳 温中祛寒 温肝散寒 温补肾阳 回阳救逆,里 寒 证,里寒证的病机与治法,外寒直中 寒从内生,适应证及代表方,寒邪在里,损伤中阳 凝滞经脉 阴盛阳衰,1、温中祛寒中焦虚寒证:理中丸、吴茱萸汤、小建中汤2、回阳救逆阳衰阴盛证:四逆汤、参附汤3、温经散寒寒凝经脉证:当归四逆汤、黄芪桂枝五物汤, 温里剂 ,辨别寒证所在部位(脏腑、经脉)而选用方剂,使 用 注 意,注意辨别寒热真

2、假,因人、因时、因地制宜, 温热之品每易耗伤津液,中病即止,素体阳虚者,宜温补并用, 温里剂 ,理 中 丸 伤寒论,中焦虚寒,失温 四肢不温 失运(升降) 不欲食、吐、利、腹痛 失化(土不荣木) 抽搐(慢惊) 失摄 出血、喜唾涎沬 寒邪凝滞、心脉痹阻 胸痛舌淡苔白、脉沉细,主治病机症候分析,补气健脾 温中祛寒,干姜 人参 白术 甘草,温中祛寒 益气健脾 健脾、燥湿 健脾、调药,君,臣,佐,使,方 解,主治 脾胃虚寒证 脾阳虚失血证 脾胃虚寒所致的胸痹,兼见胸脘痞满,逆气上冲心胸;或病后多涎唾;或小儿慢惊等。,本方虽治多病,究其基本病机, 总属中焦虚寒,故可以异病同治。,运 用,辨证要点本方是治

3、疗中焦脾胃虚寒证的基础方。临床应用以脘腹绵绵作痛,呕吐便溏、畏寒肢凉,舌淡,苔白,脉沉细为辨证要点。,使用注意湿热内蕴中焦,或脾胃阴虚者禁用。,阳虚甚:肢冷,下利清谷 加附子、肉桂附子理中汤、桂附理中汤,胃不纳谷:不思饮食 加山楂、麦芽、神曲 楂曲理中汤,纳运升降失常,脾不升清:腹泻 加山药、升麻、诃子、茯苓,胃不降浊:呕吐 加砂仁、半夏 砂半理中汤,脾不运湿,湿聚为痰:兼咳嗽吐痰 加茯苓、半夏 理中化痰丸,加减变化,阳虚传导无力 便秘:大黄 阳虚寒凝,气机阻滞脘腹胀满: 枳实、茯苓(枳实理中汤) 出血 吐血、便血 黄芪、当归、阿胶、艾叶(胶艾理中汤)月经延长、漏下艾叶、益母草(固本止崩汤)

4、唾涎沫 益智仁、山药,投以附桂理中丸10丸,早晚各服1丸。服药后第二天即觉唾液明显减少,胃口好转,但口干喜饮,嘱其继续服药,或改用淡盐水送服。,案例,林某,女,23岁。急性胃肠炎后喜唾涎沫。患者于一年前因饮食不洁引起吐泻,诊断为“急性胃肠炎”,经治疗痊愈。此后凡吃生冷油腻食物则胃脘隐痛不适,时伴作呕,反胃,嗳气,喜唾涎沫。本次因节日夹菜,呕吐腹泻发作,经中西医结合治疗泻呕均止。唯感疲乏头晕纳差,口中唾液特多。,按:本案病起饮食不洁,虽经治疗暂且痊愈,但日后每食生冷则胃脘不适,说明脾胃阳气已虚,运化能力减弱。此节日加菜,饮食过量,吐泻并作,虽经治疗得以控制,但脾胃受损,中气虚寒益甚。脾胃虚寒,无

5、力摄纳津液,故口多涎沫。脾胃无力运化,故乏力纳差。综观此证,属中焦脾胃虚寒。治当温中散寒,补气健脾,方选理中丸,增加附子、肉桂加强温中散寒之力。,伤寒论方医案选编温补方,吴 茱 萸 汤,伤寒论,【组成】,吴茱萸一升 人参三两 大枣十二枚 生姜六两, 吴茱萸汤 ,【主治】,肝胃虚寒; 肝寒上逆; 肾寒上逆,浊阴上逆 肝胃虚寒,阳虚失温 四逆 胃气上逆 食谷欲呕 寒凝气滞 胃脘痛,喜温喜按,浊阴随胃气上逆 干呕吐涎沬 阻于胸膈 胸膈满闷 浊阴循肝经上犯 巅顶痛,阳虚失化 水湿停聚,脾不升清 下利 舌、脉 舌淡,苔白滑,脉弦迟,主治病机、症状分析,吴茱萸配生姜: 温中有降 增强降浊阴 止呕吐之功,【

6、方解】君:吴茱萸温肝暖肾,降逆止呕臣:生姜温胃散寒,和中止呕, 吴茱萸汤 ,【治法】 温肝暖胃,降逆止呕,佐:人参补脾益气,养胃生津既扶中气之虚,又顾津液之伤使:大枣益气健脾,调药和中制约吴茱萸烈性,四药配伍,共奏温中补虚,消阴扶阳,降逆止呕之功,使阴寒去,逆气平,而诸证自除。, 吴茱萸汤 ,【运用】,本方为“温补”剂,用于治疗虚寒呕吐证。名医论方辨证要点:呕吐,或干呕吐涎沫,舌淡苔滑,脉细迟或弦细,、本方主治:美尼尔综合征, 吴茱萸汤 ,4、临证加减: 呕吐较甚:加半夏、砂仁 疼痛较重,加高良姜,香附 吐酸甚者,加瓦楞子、海螵蛸, 吴茱萸汤 ,5、使用注意:,6、类方比较,“干呕,吐涎沫,头

7、痛,厥阴之寒气上攻也。吐利,手足逆冷者,寒气内盛也;烦躁欲死者,阳气内争也。食谷欲呕者,胃寒不受也。此以三者之证,共用此方者,以吴茱萸能下三阴之逆气为君,生姜能散气为臣,人参、大枣之甘缓,能和调诸气者也,故用之为佐使,以安其中也。”金镜内台方议,名医论方,许宏,长于温脾止痛、止泻,为治中重在温阳补气,并能燥湿。亦可用治阳虚失血,小儿慢惊,病后唾涎沫,霍乱吐泻,胸痹等属中焦虚寒者,均有温中祛寒,益气补中之功。均可用于中焦虚寒而见腹痛,肢冷,下利,呕吐等证,长于温肝暖胃,降逆止呕。用治阳明、厥阴、少阴三经虚寒证,尤适用于肝胃虚寒,浊阴上逆之厥阴头痛,干呕吐涎沫之证,亦治少阴肾寒,寒水侮土之吐泻证。

8、,李某,男,59岁,农民。患者身体颇健,素有吐清涎史。若逢气候变迁,头痛骤发,而以巅顶为甚。前医投以温药,稍有验。几年来因家事烦劳过度,是以头痛日益增剧,并经常咳嗽,吐痰涎,畏寒恶风,经中西医治疗无效。邀余诊治。症见精神困倦,胃纳欠佳,舌苔滑润,脉象细滑。根据头痛吐涎、畏寒等症状辩证,是阳气不振,浊阴之邪引动肝气上逆所致。治以温中补虚,降逆行痰,主以吴茱萸汤。处方:党参30g,吴茱萸9g,生姜15g,大枣8枚。连服四剂,头痛渐减,吐涎亦少。且小便也略有清长,此乃寒降阳升,脾胃得以运化之机。前方即效,乃再守原方,继进五剂,诸症痊愈。(伤寒论方医案选编温补方)。,案例,按:患者素有吐清涎病史,若逢

9、气候变迁,头痛骤发,而以巅顶为甚,前医投以温药,略见疗效,提示病证属寒。头痛以巅顶为甚,说明病在厥阴。头痛、吐涎沫,结合畏寒、精神困倦、胃纳欠佳、苔滑、脉象细滑,诊断为肝胃虚寒,浊阴上逆。投与吴茱萸汤,温暖肝胃,散寒降逆。药症相符,故疗效显著。,小 建 中 汤,伤寒论,【组成】,芍药六两 桂枝三两 甘草炙二两生姜三两 大枣十二枚 饴糖一升, 小建中汤 ,【主治】,中焦虚寒之虚劳里急腹痛 虚劳心悸 虚劳发热,肝脾不和 中焦虚寒,阳虚寒凝土虚木乘,阴血不足,血虚失荣,阴虚内热,腹中急痛,喜温喜按,舌淡,脉细弦,心悸,面色无华,心烦,手中烦热,口咽干燥,主治病机症状分析,君:饴糖温中补虚,缓急止痛,

10、臣:桂枝温运阳气,桂、饴合用,辛甘化阳,以温建中阳,芍药滋阴养血,柔肝缓急止痛,芍、饴合用,酸甘化阴,以增养阴血,缓急止痛之效,芍药、桂枝共为臣药,一散一收,以调和阴阳,化生气血,【方解】, 小建中汤 ,佐:生姜、大枣补益脾胃,增强温中脏之效,使:炙甘草甘温益气, 调和诸药,配伍要点: “辛甘化阳”和“酸甘化阴”于气血营卫之中取治于中,通过温建中气, 资助营卫化生,以养五脏,故名“建中”, 甘温补中,调养阴阳,药用平和, 小建中汤 ,【运用】,本方主治虚劳里急证。 辨证要点,本方亦主治阳虚发热证心中悸动证, 腹疼喜温喜按,面色无华,舌淡苔白,脉细弦而缓,桂枝, 小建中汤 ,临证加减:,寒甚者重

11、用桂枝、生姜 偏气虚者加人参、黄芪、当归 虚烦不眠者加酸枣仁、浮小麦,酸枣仁, 小建中汤 , 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肝炎、 胃肠神经官能症、过敏性结肠炎 等见有腹痛;再生障碍性贫血、 白血病等见有发热属中焦虚寒, 阴阳不调者,均可用本方治之。,现代运用:,案例,慢性腹膜炎。8岁女孩,两月前感觉乏力,易疲劳,常有轻度腹痛,便秘,灌肠仍不易排出。小便易排出,食欲略差,腹部微胀满,有抵抗,脐周有压痛。给予小建中汤1个半月,气力增加,气色转佳,腹满亦缓解。 临床应用汉方处方解说正篇,按:本案年幼体弱,病程较久,刻下虽轻度腹痛,便秘,腹部微胀满,有抵抗,脐周有压痛,但结合病史,及对乏力、易疲劳、食欲差等

12、症状分析,此腹痛便秘乃属中气不足,运化无力所致。中气不足,无力运化饮食,故腹痛便秘。取小建中汤,辛甘养阳,酸甘化阴,缓缓建立中气,服药月余,中气健壮,运化复常,气血化生有源,故大便通畅,诸症渐愈。,四 逆 汤,伤寒论,张仲景,甘草炙,二两 干姜两半 附子生用,去皮,一枚,破八片,【组成】,附子, 四逆汤 ,【主治】,1、少阴病之阳气衰微,阴寒内盛证 2、太阳病汗多亡阳者,阳气衰微 阴寒内盛,不能温养四肢:四肢厥冷,恶寒倦卧,心神失养:神疲欲寐,血脉失于充养:脉沉微细,火不暖土,脾失健运:呕吐,腹痛下利 清谷,舌淡苔白滑, 四逆汤 ,【治法】,回 阳 救 逆,君:附子温肾祛寒,回阳救逆,臣:干姜

13、温阳散寒,两药相须为用,助阳散寒之力尤大,有“附子无姜不热”之说,佐、使:炙甘草益气温中,调和诸药, 助制约附子毒性,本经疏注“附子以走下,干姜以守中,有姜无附则难收斩将夺旗之功,有附无姜难取坚壁不动之效”,【方解】,配伍要点: 附子+干姜, 四逆汤 ,二、辨证要点:,四肢厥冷,恶寒惓卧,神衰欲寐,脉沉微细,一、本方为回阳救逆的代表方. 名医论方,三、本方亦主治: 休克属于阳衰型者, 四逆汤 ,使用注意 服药后出现呕吐拒药者,可将药液置凉后服用。 本方纯用辛热之品,中病手足温和即止,不可久服。 真热假寒者忌用。,加减变化 阳虚阴盛 阴盛格阳(格阳证) 发热、面赤 通脉四逆汤 阴阳离诀 呼吸微弱

14、,汗出如珠,脉微欲绝加人参或用参附汤,五、现代研究: 强心升压 减慢窦性心律,七、衍化方, 四逆汤 ,案例,13岁女孩。因肺炎持续高热数日,用强而有效之注射剂,高热降至37度,但元气已衰,食欲衰败,口干欲饮,与之则不进,颜面色青,朦胧弑睡,时时烦躁,且呻吟,如抽搭哭泣。脉浮细而数,尿频。此为里寒阳虚之重症,故与四逆汤。服后呻吟止,1小时后,欲食点心,谈笑自如。用12剂即痊愈。此患者,可能强以洋药,抑阳气太过之故。 临床应用汉方处方解说正篇,按:此患者因持续高热而强用降温药物,虽体温降至37度,但因高热已致元气大伤,神失所养,故患者朦胧似睡,时时烦躁,眼面色青,皆属心肾阳衰阴身之象。食欲衰败,表

15、明脾阳亦衰。病属心肾阳衰之证,故急与四逆汤回阳救逆。病证相符,遂服药后1小时,心肾阳气来复,转危为安。,当 归 四 逆 汤,伤寒论,当归三两 桂枝三两 芍药三两细辛三两 甘草三两 木通三两大枣二十五枚,擘,【组成】, 当归四逆汤 ,【主治】,血虚寒凝经脉证,寒邪直中,损伤阳气,阳气不足,阴血不足,阳虚失温,手足厥寒 舌淡苔白,痛证,脉细欲绝 或沉细,寒滞血脉血行不畅,血行不利 寒凝经脉 营血虚弱,无以盈脉,病机症候分析,【方解】,君:当归补养肝血,温通血脉,臣:芍药益阴敛营,桂枝温经散寒,活血通脉,芍药、当归相配,能养血和血; 桂枝与当归相配,温通经脉,佐: 细辛温经散寒木通通利血脉、关节,使:大枣、炙甘草补中调药, 当归四逆汤 ,【治法】,温经散寒,养血通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