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心理学概述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54676606 上传时间:2018-09-17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3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学心理学概述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医学心理学概述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医学心理学概述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医学心理学概述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医学心理学概述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学心理学概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心理学概述(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医学心理学概述医学心理学与医学模式转变,第一章 绪 论,第一节 医学心理学概述,医学心理学(medical psychology)定义 我们教材上所下的定义是:医学心理学是医学和心理学相结合的交叉学科,它研究心理变量与健康或疾病变量之间的关系,研究解决医学领域中的有关健康和疾病的心理行为问题。 再介绍一个简单明了的定义:医学心理学(Medical Psychology)是研究心理现象与健康和疾病关系的学科。 解释:心理现象是心理活动的表现形式;健康是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疾病是与健康相反的状态。健康和疾病是一个连续链的两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促使转化的条件是多种多样的,一般可

2、概括为生物因素、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三大类。研究心理因素在健康和疾病中作用的学科就是医学心理学。,学科性质 医学心理学是医学与心理学相结合而形成的一门交叉学科,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边缘学科 既是医学的一门基础学科,又是一门临床应用学科。 医学心理学研究内容医学心理学从产生的那一天起就处于学科的不断发展变化之中。同时,医学心理学工作者的学科背景常有很大的差异,有来自心理学、神经病学、精神病学的,也有来自其他临床学科的、还有来自社会科学领域的,因而其研究的重点也不同。这样,医学心理学的学科定义和涵盖的内容不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而且在不同的学者和学派之间也不同。,冯特(Wilhelm Wu

3、ndt,一八三二一九二0)德国心理学家,哲学家,现代实验心理学的著名创始人之一。,第二节 医学模式的转变,医学模式的转变 医学模式(medical model)是人们从总体上认识健康和疾病的哲学观点,也称医学观。包括: 健康观、疾病观、诊断观、治疗观等。 当今医学模式正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 生物医学模式(biomedical model)是以生物科学为基础的医学观。这一模式主要从生物学的角度研究医学,也就是从解剖、生理、生化、病理等方面去探究疾病的原因和治疗方法。由于其重视疾病的生物学因素,并用生物学理论来诊断、治疗、预防疾病以及制定健康保健制度,故被称为生物医学

4、模式。 。,生物医学模式基本特征是: 把人看作单纯的生物或是一种生物机器。即只注重人的生物学指标的测量,忽视病人的心理、行为和社会性,它认为任何疾病(包括精神病)都能用生物机制的紊乱来解释,都可以在器官、组织和生物大分子上找到形态、结构和生物指标的特定变化。,生物医学模式的缺陷: 从实践上看,生物因素引起的疾病已经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相比之下,与心理因素、社会因素有关的疾病却在不断上升。研究表明,这些疾病并非由特异性因素引起,这些疾病都包含有心理紧张、社会压力、环境污染等心理、社会因素在内;吸毒、酗酒、自杀、神经症、行为异常等更直接地源于心理、社会因素。 疾病谱的变化,非生物因素引起的疾病大量增

5、加,生物医学模式既无法正确解释这些疾病的原因,更无法找到有效的治疗措施。生物医学模式的根本缺陷就在于只研究人的生物属性而忽视了人的社会属性。,为了克服生物医学模式所固有的弊端,必须建立新的医学模式,即“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biopsychosocial medical model)是以生物学、心理学和社会学为基础的医学观。这一模式认为医学服务的对象不是疾病而是病人,人是生物机体与社会实体相统一的存在物,是物质运动与精神活动相结合的统一体,要求把人放在由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构成的生态系统之中,从生物的、心理的和社会的角度综合地考察人类的健康和疾病,并采取综合措施以实

6、现防病、治病、增进健康的目的。 需要指出的是,新的医学模式不是否定生物因素的重要性,而是对单纯研究生物因素这一不合理框架的修正,增加了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对健康和疾病的认识从上图中可以归纳出新的医学模式对健康和疾病有以下几方面重要认识。,人是一个完整的系统,通过神经系统保持全身各系统、器官、组织、细胞活动的统一(图绪-1下部)。因而任何在健康和疾病上只重视被分解了的各个器官或系统,忽视作为一个整体的人,或者只将各个器官、系统割裂开来看待,忽视它们之间的整体联系,都被看成是医学指导思想上的失误。(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是整体论;而生物医学模式是分析还原论,人体系统器官组织

7、细胞,在哲学上犯了整体=部分之和的错误,正确的哲学观点应是整体部分之和。),人同时有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心、身是互相联系的(图绪-1中间部)。心理行为活动通过心身中介机制影响生理功能的完整,同样生理活动也影响个体的心理功能,因此在研究健康和疾病问题时,应同时注意心身两方面因素的影响。(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是心身统一论;而生物医学模式是心身二元论。),人与环境是密切联系的,人不仅是自然的人,而且也是社会的人(图绪-1中上部)。社会环境因素例如文化背景、职业、家庭、人际关系,以及自然环境因素例如气候、污染、瘟疫都对人的心、身健康产生影响。(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是系统论,要求把人放在由自然环境和社会

8、环境构成的生态系统之中进行考察;而生物医学模式是孤立论。),心理因素在人类调节和适应的功能活动中有能动的作用(图绪-1全图)。人作为一个整体要对包括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和个体的内环境随时作出适应性调整,以保持健康水平。在这种调整适应过程中,人不能总是被动的,而是可以通过认识和行为操作作出一些主动的适应性努力。例如人对社会环境因素包括人际冲突等的认识和评价,可以改变这些因素对个体影响的性质和程度;又如,人通过调整自己的行为方式包括回避、改造自然环境而改变自然因素对自身的影响;再如,人也可以通过包括松弛训练、行为矫正等而改变体内的心理生理过程。(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是能动论;而生物医学模式是被动论。

9、) 上述关于健康和疾病的四方面认识,也就是医学心理学关于健康和疾病的理论观点,医学心理学的发展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医学心理学这门新学科应运而生,并迅速发展,人们对其重要性的认识也逐渐提高。1979年,卫生部要求有条件的医学院校开设医学心理学课;1987年,卫生部把医学心理学规定为必修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于1999年5月1日正式实施,该法律规定:“国家实行医师资格考试制度”;“具有下列条件之一的,可以参加执业医师资格考试: 具有高等学校医学专业本科以上学历,在执业医师指导下,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试用期满一年的; 取得执业助理医师执业证书后,具有高等学校医学专科学历,在医疗、预防、

10、保健机构中工作满二年的。”在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中,医学心理学被列为必考课程之一。,医学心理学的主要内容 第一章绪论: 着重介绍医学心理学的定义及学科性质,新医学模式关于健康和疾病的观点,医学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医学心理学的发展历史可以自学,做一般了解。 第二章个体心理: 主要有心理现象及其本质、心理过程、人格等内容。这是医学心理学的重要基础。,第三章心理卫生: 主要有心理健康概述,个体心理卫生和群体心理卫生。个体心理卫生简要讲述儿童、少年、青年、中年、老年等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健康问题。 第四章心理应激: 包括生活事件、应激反应、认知评价、应对方式等内容。心理应激主要是研究心理社会因素对健康的影

11、响,也就是心身疾病的发病机制。,第五章心理变态: 包括心理正常与否的判断、心理变态的分类、人格障碍、性心理障碍和神经症。其中神经症放在内科学中介绍。 第六章心理评估: 心理评估的方法有观察法、晤谈法和心理测验等。本章重点介绍心理测验的基本特征和常用的心理测验。讲过理论之后,我们还要看一次心理测验教学课件,演示心理测验的过程。 第七章心理咨询: 主要学习心理咨询的方式、范围、过程、原则和一些基本技术。简要介绍咨询者的职业要求。,第八章心理治疗: 将学习精神分析治疗、行为治疗、认知治疗、来访者中心疗法、森田疗法等主要心理治疗的理论和方法。学完理论之后,看一次录像,了解心理治疗的实施过程。 第九章病

12、人心理: 介绍病人的一般心理特点、常见疾病病人的心理特点、残疾与康复心理和用药心理等。 第十章医患关系: 主要介绍医患关系过程与医患沟通技巧、医患沟通的临床实践等内容。,医学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观察法 研究者通过有目的的直接观察和记录个体或团体的行为活动,了解事实、发现问题的方法。 调查法 是预先设计表格、确定问题,让被调查者自由表达其态度或意见,来了解客观事实的一种方法。 晤谈法 是医学心理学家与当事人交流信息、沟通感情、建立信任和实施治疗所必备的技能,在心理咨询、治疗、临床评估等许多日常工作中经常用到。,实验法 是在实验室内或自然环境下观察受试者,研究一定情境中某种因素(因变项)和可操纵因素(自变项)之间因果关系的方法。 心理测验法 是在标准情景下,取出个人行为样本来进行分析和描述的一种方法。 个案法和抽样法 个案法是以某个人或某一团体(如家庭、工作单位等)作为研究对象的一种方法。抽样法是指在科学抽样的基础上,针对某一问题进行的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