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阳病辨证论治ppt培训课件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54675888 上传时间:2018-09-17 格式:PPT 页数:107 大小:6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少阳病辨证论治ppt培训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07页
少阳病辨证论治ppt培训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07页
少阳病辨证论治ppt培训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07页
少阳病辨证论治ppt培训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07页
少阳病辨证论治ppt培训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0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少阳病辨证论治ppt培训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少阳病辨证论治ppt培训课件(10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 少阳病辨证论治,第四章 少阳病辨证论治,概 论 第一节 少阳病辨证纲要 第二节 少阳病本证 第三节 少阳病兼变证 第四节 少阳病传变及预后 第五节 少阳病欲解时,一、概念,1少阳:少阳所属的脏腑和经络的生理功能。包括手少阳三焦、足少阳胆的经络及其相关脏腑。,足少阳胆经,胆足少阳之脉,起于目锐眦,上抵头角,下耳后, 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至目锐眦后; 其支者,别锐眦,下大迎,合于手少阳,贯膈络肝属胆,循胁里, 其直者,从缺盆下腋,循胸,过季胁, 是动则病口苦,善太息,心胁痛,不能转侧,甚则面微有尘,体无膏泽,足外反热,是为阳厥。,手少阳三焦经,三焦手少阳之脉,起于小指次指之端,

2、布膻中,散络心包,下膈,遍属三焦; 其支者,侠耳后直上,出耳上角, 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过客主人前,交颊,至目锐眦。 是动则病耳聋浑浑焞焞,嗌肿喉痹。,胆:贮存胆汁和排泄胆汁(胆者,中精之府)主决断(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 三焦:通行元气(三焦者,元气之别使 ) 运行水液(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 ),少阳的生理功能特点,阳气始生,正气偏弱 疏利气机,通调水道 三阳离合,少阳为枢,气、火、水的运行,一、概念,1少阳:包括手少阳三焦、足少阳胆经及其脏腑。 2少阳病:指邪犯少阳,胆火内郁,枢机不利所致的疾病,是外感热病发展过程中由表入里的中间阶段。,二、少阳病成因,1本经受邪:本

3、经受邪,多因素体虚弱,抗邪无力,邪犯少阳 2他经传入:或因太阳失治误治,邪传少阳;或因三阴正气来复转出少阳。,三、少阳病临床表现及病因病机,1口苦,咽干,目眩、脉弦:少阳枢机不利气、火为病的特点 2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少阳枢机不利正邪分争,经气不舒,影响脾胃功能,四、少阳病分类及治则:,1少阳病本证:和解少阳 2少阳病兼变证:和解少阳为主兼表邪未解者兼化燥成实者兼三焦气化不利,水饮内停,五、少阳病转归,1痊愈: 2传经:阳明、太阴、厥阴 3变证:结胸、痞证、惊悸、谵语,少阳病,第263条: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 第264条:少阳中风,两耳无所闻,目赤,胸中满而

4、烦者,不可吐下,吐下则悸而惊。 第265条:伤寒,脉弦细,头痛发热者,属少阳。少阳不可发汗,发汗则谵语,此属胃,胃和则愈,胃不和,烦而悸。 第266条:本太阳病不解,转入少阳者,胁下硬满,干呕不能食,往来寒热。尚未吐下,脉沉紧者,与小柴胡汤。 第267条:若已吐下、发汗、温针,谵语,柴胡汤证罢,此为坏病。知犯何逆,以法治之。 第268条:三阳合病,脉浮大,上关上,但欲眠睡,目合则汗。 第269条:伤寒六七日,无大热,其人躁烦者,此为阳去入阴故也。 第270条:伤寒三日,三阳为尽,三阴当受邪,其人反能食而不呕,此为三阴不受邪也。 第271条:伤寒三日,少阳脉小者,欲已也。 第272条:少阳病,欲

5、解时,从寅至辰上。,第一节 少阳病辨证纲要,一、少阳病提纲 二、少阳病治禁,一、少阳病提纲,原文 263条: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 讲析 本条论述少阳病脉证提纲。,少阳之为病:外邪侵犯少阳,少阳胆气的疏泄功能受到影响,胆气郁滞,郁而化火。 口苦:邪犯少阳,枢机不利,胆火上炎,胆热之气上溢于口; 咽干:胆火上炎,灼伤津液则咽干;灵枢奇病篇“咽为胆之使。” 目眩:胆火上扰,清窍不利,必头目昏眩。灵枢经脉篇“足少阳之脉起于目锐眦”。 病机特点:胆气内郁,胆火上炎,二、少阳病治禁,原文264条:少阳中风,两耳无所闻,目赤,胸中满而烦者,不可吐下,吐下则悸而惊。 提要 少阳中风的表现及禁忌 讲

6、析,二、少阳病治禁,少阳中风:风邪侵袭少阳之经 两耳无所闻,目赤:少阳主相火,又为风邪所犯,风火相煽,循经上扰,清窍不利,故耳聋、目赤。 胸中满而烦:邪滞胸中经脉,枢机不利则胸中满而烦。,二、少阳病治禁,病机:无形风火上扰少阳经脉。(风火相煽,胆火炽盛,循经上扰) 治法:和解枢机,清降胆火。 禁忌:少阳病禁用吐下之法。若误认胸满而烦为实邪阻滞,而用吐下之法,势必耗伤气血,导致胆气内虚,心失所养,而出现心悸、惊惕等变证。,原文 265条:伤寒,脉弦细,头痛发热者,属少阳。少阳不可发汗,发汗则谵语,此属胃。胃和则愈,胃不和,烦而悸。 提要 本条论述少阳伤寒表现及禁忌。 讲析,二、少阳病治禁,脉弦细

7、:邪犯少阳,胆热内郁,疏泄不利则脉弦;细为正气不足,抗邪乏力之象。 头痛发热:胆火上扰,清窍不利故头痛发热。 禁忌:误汗则津液外泄,化燥伤津,胃中干燥,促使邪气内传阳明,胃中燥热上扰心神则谵语。,少阳本经受邪,表现:口苦,咽干,目眩两耳无所闻,目赤,胸中满而烦;头痛发热,脉弦细 病机:胆气内郁,胆火上炎 治法:清泻胆火,和解枢机 方药:,第二节 少阳病本证,一、小柴胡汤证 二、小柴胡汤禁例 三、伤寒论中小柴胡汤相关原文,小柴胡汤证,原文 96条: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

8、,小柴胡汤主之。 提要 小柴胡汤证的证候表现及治疗 讲析,太阳病伤寒或中风(五六日)往来寒热:正邪分争,互为进退。(病性、病势) 胸胁苦满:循行部位经气不利。(病位) 嘿嘿不欲饮食:(反映相关脏腑病变) 心烦喜呕:(反映相关脏腑病变),邪入少阳,枢机不利,治法:和解少阳,畅达气机 方药:小柴胡汤 柴胡:气质轻清,味苦微寒,可解少阳经邪;(量最大) 黄芩:苦寒,气味较重,可清泄少阳腑热;柴芩合用,外透内泄,可以疏解少阳半表半里之邪。按柴胡、黄芩剂量分析,柴胡重于黄芩,其外透之力强于内泄之功。 半夏、生姜:调和胃气,降逆止呕; 人参、炙甘草、大枣:益气和中,扶正祛邪,使中土健旺,不受木邪之害。,七

9、个或然症:,胸中烦而不呕:邪郁胸胁,未犯胃腑去甘壅之人参以免留邪,不呕则去半夏;加瓜蒌以清心除烦。 口渴:邪热伤津较甚去温燥之半夏,加重人参用量以益气生津,并伍用天花粉清热生津。 腹中痛:胆木犯土,脾络不和去黄芩之苦寒,加芍药于土中泻木,和络缓急以止痛。 胁下痞硬:少阳胆腑气郁较甚,经气郁结较重去大枣之甘以免增壅满,加牡蛎软坚散结,消滞除痞。,七个或然症:,心下悸,小便不利:邪犯少阳,三焦不利,气化失职,水停心下则悸;水停下焦则小便不利去苦寒之黄芩,加淡渗之茯苓。 不渴,身有微热:表邪未解,津液未伤去人参壅补,加桂枝以解外。 咳:水饮犯肺,肺气上逆则咳去人参、大枣甘温壅气及生姜辛散之品,加干姜

10、温中化饮,加五味子敛肺止咳。,小柴胡汤证的病机,原文 97条: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舆正气相搏,结于胁下。正邪分争,往来寒热,休作有时,嘿嘿不欲饮食。藏府相连,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呕也。小柴胡汤主之。服柴胡汤已,渴者,属阳明,以法治之。 讲析,小柴胡汤证的病机,第一段:“血弱气尽”至“结于胁下”,主要解析胸胁苦满及邪犯少阳的病因病机。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气血虚弱之人,营卫失和,卫气不固,腠理疏松,邪气乘虚侵入(病性)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胁下为少阳经循行部位,邪犯少阳,枢机不利,故见胸胁苦满(病位),小柴胡汤证的病机,第二段:“正邪分争”至“嘿嘿不欲饮食”,解析往来寒热、嘿嘿

11、不欲饮食的病机。正邪分争,往来寒热:少阳属半表半里之位,邪入少阳,邪正处于相持局面,邪正交争,正胜则热,邪胜则寒,互有胜负,相争不已,敌见往来寒热,休作有时嘿嘿不欲饮食:胆热内郁,疏泄不利,故见神情嘿嘿,不欲饮食。,小柴胡汤证的病机,第三段:“脏腑相连”至“小柴胡汤主之”:解析少阳病腹痛、胁下痛、呕吐的机理及少阳病的治法邪高痛下:木郁乘土 第四段:“服柴胡汤已”至“以法治之”:转属阳明的证治病在少阳,用小柴胡汤和解祛邪即可;若服后反见渴甚者,乃平素胃阳素旺之人,邪气深入,化燥伤津,邪入阳明,病已传变,当审证察因,对症治疗,大法只在清下之中明矣。,小柴胡汤证,原文 266条:本太阳病不解,转入少

12、阳者,胁下硬满,干呕不能食,往来寒热,尚未吐下,脉沉紧者,与小柴胡汤。 提要 本条主述太阳转入少阳的脉证治法。,小柴胡汤的灵活应用,原文 101条: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凡柴胡汤病证而下之,若柴胡证不罢者,复舆柴胡汤,必蒸蒸而振,却复发热汗出而解。 提要 小柴胡汤的使用原则及误下后的处理 讲析,小柴胡汤的灵活应用,原文100条: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先舆小建中汤,不差者,小柴胡汤主之。 提要 少阳兼里虚寒证治宜先补后和,少阳兼里虚寒,阳脉涩:浮取之则涩而不流利脾胃虚弱,气血不足 阴脉弦:沉取之又弦而不和缓邪入少阳,木郁乘土,先培土,后疏木,小建中汤,小柴胡汤

13、,小柴胡汤的灵活应用,原文 99条:伤寒四五日,身热恶风,颈项强,胁下满,手足温而渴者,小柴胡汤主之。 提要 三阳证见,治从少阳,小柴胡汤的灵活应用,原文 229条:阳明病,发潮热,大便溏,小便自可,胸胁满不去者,舆小柴胡汤。 230条:阳明病,胁下硬满,不大便而呕,舌上白胎者,可与小柴胡汤。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濈然汗出而解。,提要 少阳阳明形成过程中,柴胡证未去,治当和解,二、小柴胡汤禁例,原文 98条:得病六七日,脉迟浮弱,恶风寒,手足温医二三下之,不能食,而胁下满痛,面目及身黄,颈项强,小便难者,与柴胡汤。后必下重,本渴饮水而呕者,柴胡汤不中与也。食谷者哕。 讲析,病案选释,

14、案一、案二、案三 案四、案五、案六 案七,李某,男,41岁,市民,于2000年5月3日就诊。2天前晨起突发眩晕,视物旋转,耳鸣如蝉,双目畏光,伴见心烦喜呕,寒热交作,口苦咽干。前医诊为感冒,投银翘散加减2剂,次日眩晕加剧,故来诊治。症如前述,舌质淡红,苔薄黄,脉弦。,案一,病属邪郁少阳,上扰清窍之眩晕。拟疏解少阳风热,用小柴胡汤加减:柴胡12g,黄芩、法半夏各9g,钩藤、竹茹各15g,生姜3片。服药3剂病愈。 出处:徐新菊,灵活辨治眩晕.河南中医 2002,22(6);46,案一,按:本例眩晕,伴见寒热交作,口苦咽干,心烦喜吐,脉弦,均为少阳主证。其眩晕显系邪郁少阳半表半里,胆火循经上扰空窍而

15、致。与肝阳上扰,气血亏虚,肾精不足,痰浊中阻等内伤眩晕证不同。故治以疏解少阳风热,投小柴胡汤去参枣加竹茹、钩藤,正中病机,使诸症速愈。,案一,范某,男,10岁,1995年12月20日来诊,患儿左腮漫肿、胀痛3天,皮色不变,伴有头痛,往来寒热,恶心,呕吐,口苦,便干,舌质红、苔黄,脉弦数。体温392。处方:柴胡、黄芩、半夏、赤芍、银花各10g,板蓝根、夏枯草各15g,大黄、甘草各6g,生姜3片,服2剂,耳下肿痛大威,热退,呕吐止,大便稀,上方去大黄,又服3剂而愈。,案二,按:根据伤寒论所言:“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之旨,临床辨证使用该方时,抓住能反映少阳经病的病因病机的两

16、三个主证,即投小柴胡汤,随证出入,效如桴鼓。 出处:李巨琪,陈文敏.小柴胡汤儿科应用举隅.陕西中医,2002,23(6);556,案二,辽某,女,20岁,1990年3月8日初诊。患者素有肝旺脾弱,又因产后不慎房事,遂致全身浮肿,按之没指,伴寒热阵作,腰重酸痛,心烦痞结,厌食,呕吐,咳吐白色泡沫痰,小便少,呈洗肉水色。查小便常规:蛋白(+),白细胞(+),红细胞(+)。可见透明颗粒管形。西医诊断:急性肾小球肾炎。诊见舌质红。苔薄白。脉浮大稍数。,案三,证属瘀血内阻,三焦气机阻滞,法拟宣肺,健脾温肾,通利三焦,兼以活血行淤。处方:柴胡、黄芩、半夏、杏仁、枳壳、菊花各12g,太子参、茯苓各24g,生姜皮、大枣、甘草、琥珀(冲服)各6g,姜黄8g,蝉蜕10g。水煎服、日1刑。服2剂后身肿大减,余症亦轻,但口渴喜饮。原方去枳壳、茯苓、杏仁,加白茅根30g,再服3剂后浮肿全消,六脉平和。查小便常规:蛋白(+),红细胞(03),白细胞(05);继以疏肝利湿善后,嘱其常服杞菊地黄丸。半年后复查小便常规正常,追访年余未见复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