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情表(新)

上传人:ji****n 文档编号:54673801 上传时间:2018-09-17 格式:PPT 页数:52 大小:1.2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陈情表(新)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陈情表(新)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陈情表(新)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陈情表(新)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陈情表(新)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陈情表(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陈情表(新)(5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习目标,1、疏通文意,能准确背诵全文。 2、掌握相关文学、文体、文化常识,并摘录到知识点大观园中。 3、积累重点字词,能准确翻译重点句。 4、积累相关人物素材,学会一材多用。,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苏轼,读报任安书不下泪者,其人必不为人。,后人,忠则出师, 孝则陈情。,目标一:文体知识,陈:陈述。 情:1、情况(事实); 2、衷情(孝情、忠情); 3、情理(忠孝之道)。 表:古代奏章的一种,多用于臣向君陈请谢贺(如出师表)。我国古代臣子写给君王的呈文有各种不同的名称,战国时期称“书”,到了汉代,则分为章、奏、表、

2、议四类。写法上有叙有议,但是叙事和议论都带有感情色彩。,是谁陈情?,向谁陈情?,李密。西晋武阳人,又名虔,字令伯。少时师事著名学者谯周,以学问 文章著名于世。曾出仕蜀汉担任尚书郎,屡次出使东吴,很有才辩。晋武帝征为太子洗马,其以祖母年老多病,辞不应征。,晋武帝。司马炎靠野蛮杀戮废魏称帝,为人阴险多疑。建国初年,为笼络人心,对蜀汉士族采取怀柔政策,征召蜀汉旧臣到洛阳任职。,背景简介P58,补充必要的历史背景资料,晋武帝司马炎靠野蛮杀戮废魏称帝,为人阴险多疑。建国初年,东吴尚据江左,为了减少灭吴的阻力,笼络东吴人心,稳定局势,对蜀汉士族采取怀柔政策,征召蜀汉旧臣到洛阳任职。以显示其宽厚之胸怀。西汉

3、以后,魏晋时代正式提倡以孝道治天下。当时帝号多取“孝”字,如曹丕号孝文帝,东晋又有一个孝武帝,到了南北朝,南朝宋也有一,个孝武帝,北魏则有孝文帝、孝明帝、孝庄帝、孝武帝,东魏有孝静帝,北齐有孝昭帝,北周有孝闵帝。真是越是乱世越喊得厉害。为什么呢?因为中国是宗法制社会,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君为大宗,为天下父母,故孝父母必忠君,所以历史上,一个朝代的统治者,想要治理好天下,其要诀之一,就是鼓励人们的“孝道”精神。每个稍有头脑的皇帝都知道,在“家天下”的大背景下,“孝”这种品质扩大了,就自然而然会“忠”。晋武帝承继汉代以来以孝治天下的的实行孝道,以显示自己清正廉明,同时也用孝来维持君臣关系,维持社会的

4、安定秩序。,李密少时师事著名学者谯周,以学问文章著名于世。曾出仕蜀汉担任尚书郎,屡次出使东吴,表现出相当高的外交才能,很有才辩。李密对蜀汉念念于怀,他曾说刘禅“可次齐桓”。李密侍奉祖母甚孝,故以“孝”名于乡里。李密为人刚正,颇有文名。,自古说“忠孝不能两全,舍孝而全忠”!韩诗外传卷二记载:“楚昭王使石奢为理道,有杀人者追之,则父也。奢曰:不私其父非孝也,不行君法非忠也。于是刎颈而死。”为忠臣不得为孝子,为孝子不得为忠臣。,古人崇尚“一仆不事二主”,“忠臣不事二君”。 魏晋文人名士最重气节。,目标二:梳理文言知识:,完成导学案字词句相关内容,小组讨论重点字词句翻译。,目标三:内容理解,1、为什么

5、要“陈”? 2、“陈”什么? 3、如何“陈”?,隐含着什么结论?,臣以险衅,夙遭闵凶。,故不能“废离”去就职。,第一段:,哪句话是中心句?,陈述了哪些内容?,身世之苦,现状之苦。,陈相依为命之苦,析内容,第一段中叙写了作者几重不幸?,六月:慈父见背 四岁:舅夺母志 少:多疾病 九岁:不行 伯叔兄弟皆无,晚有儿息 祖母:夙婴疾病,常在床蓐。,慈父见背 舅夺母志,少多疾病 九岁不行,门衰祚薄 内外无亲,夙婴疾病 常在床蓐,孤苦的孩子 无依的老人,一生含辛茹苦 唯愿奉养终年,成长艰辛不易之苦情 祖孙相依为命之亲情,苦,征召之殷,退很难;祖母病重,进更难。,本段写了哪几层意思?,时间顺序(逮、前、后、

6、寻),第一层按什么顺序来写?,哪些语词表征召?,察、举、拜、除。,第二段:,赴命、就职怎区别?,“孝廉”“秀才”是荐举,故“辞不赴命”, “郎中”“洗马”是官职,故“辞不就职”。,陈进退狼狈之难,2、本段作者辞了朝廷、皇帝的哪几次征召?,前 察臣孝廉,后 举臣秀才,特 拜臣郎中,寻 除臣洗马,诏书切峻 责臣逋慢,臣之进退 实为狼狈,难报皇恩之为难之情、难舍病中祖母之孝情,刘 病 日 笃,本段写了哪几层意思?,A、矜育故老,更应怜臣。,B、宠命优渥,岂敢盘桓。,C、更相为命,不能废远。,第三段:,陈孝治天下之政,3、李密是怎样打消晋武帝的疑虑的(不就职是因为对旧朝念念不忘)?,况臣孤苦 特为尤甚

7、,本图宦达 不矜名节,亡国贱俘 至微至陋,疑虑,是以区区 不能废远,不忍废止远离之孝情,第四段:,陈先孝后忠之心,本段写了哪几层意思?,尽节日长,报养日短;矜悯愚诚,陨首结草。,本段可见全文感情真挚、悲恻动人,原因是什么?,4、李密提出什么方法来解决“忠孝之两难”? “愿乞终养 ”提出后,作者紧接其后陈说的内容是否可以删掉?,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所见明知 实所共鉴,矜悯愚诚 听臣微志,生当陨首 死当结草,不胜犬马 怖惧之情,愿乞终养之孝情 结草必报之忠情,孝,忠,陈情表之布局,先陈苦情,后陈孝情,再陈忠情,博得同情,打动真情,消除疑虑,精心布局,环环相扣,出于

8、情,归于理,陈情于事,寓理于情.,内容梳理,“陈”的原因:除臣洗马,辞不就职。(或:不想到晋朝为官),“陈”的内容:夙遭闵凶;更相为命; 不能废远;愿乞终养。 (或:陈述幼时的孤苦及祖孙的相依为命、自己的一片孝心。),目标四:语言艺术 古文观止评论陈情表的语言:“至性之言,悲恻动人。”,1、四字骈句:简洁凝练,语势连贯紧凑,文势如行云流水般通畅。 2、对偶句:运用对仗工整的对偶句式,使语气显得强烈,铿锵有力,语意简洁凝练,读起来琅琅上口,感情倍感热切,更具说服力。 3、比喻句:形象生动,感情浓烈,富有感染力。,抓作者所叙之事,体会所陈之情,感受本文的悲恻动人。(融情于事,感情真挚),北宋文学家

9、李格非称它“沛然从肺腑中流出,殊不见斧凿痕“。,东坡有云:“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古文观止对本文的评语:历叙情事,俱从天真写出。无一字虚言架饰,晋武帝览表,嘉其诚款,赐奴婢二人,使郡县供其祖母奉膳。至性之言,自尔悲恻动人。,目标五:素材积累,陈情表的动人之处就在于它陈孝情情真意切。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十七八岁的年纪始终关注的永远是友情,深深憧憬的往往是爱情,最易忽略的却常常是亲情、孝情。希望李密对祖母的乌鸟深情能让我们有所感悟,有所行动。在我们学习闲暇的时候,想想父母在背后默默的付出,不要忘了他们在我们身上寄予的殷

10、切希望。,懂你,你静静地离去 一步一步孤独的背影 多想伴着你 告诉你我心里多么地爱你 花静静地绽放 在我忽想你的夜里 多想告诉你 其实你一直都是我的奇迹 一年一年风霜遮盖了笑颜 你寂寞的心有谁还能够体会 是不是春花秋月无情 春去秋来你的爱已无声 把爱全给了我把世界给了我 从此不知你心中苦与乐 多想靠近你 依偎在你温暖寂寞的怀里 告诉你我其实一直都懂你 多想告诉你 你的寂寞我的心痛在一起,六、作业,1、亲情是阳光,让心灵即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到温暖如春;亲情是清泉,让情感即使蒙上岁月的风尘仍然清澈澄净。请以“亲情”为话题写三个句子,要求运用比喻、排比修辞。 2、读自己原先写的亲情的文章或别人写的

11、优秀亲情文章,细细品味,重新写一篇关于“亲情”的短文。,孝感动天,上古时期五帝之一的舜,是瞽瞍的儿子。从小就很孝顺父母。他父亲是个老实厚道的农夫。舜的母亲因家境贫困,常对他父亲出言不逊、横加指责。舜有个弟弟叫象,也常对父亲傲慢不恭敬。只有舜始终如一,不怨天尤人,对父母恭顺如常,对弟弟加倍关心、照顾,引导其改过自新。此超常之大孝心,感动上天。当舜在山下耕田时有神象相助;又有神鸟帮忙锄去荒草。,戏彩娱亲,老莱子,春秋时楚国人。生性至孝,家境贫苦,生活艰难。为了孝敬双亲,七十岁的他,不说自己老,常穿五色彩衣,学做孩子游戏。有时担水进屋,诈跌在地,学孩子哭,千方百计逗二老心里喜欢,开怀而笑。他的孝行感

12、动了楚王,亲往请其出山辅政,老莱子面对高官厚爵,毫不动心,婉言谢绝了楚王的聘请,陪双亲终老山野。,鹿乳奉亲,郯子,春秋时郯国国君。生性至孝,父母年老都患眼疾,很想吃鹿乳。郯子听说鹿乳可以治好双亲的眼疾,便披着鹿皮,去深山混入鹿群之中,取鹿乳供亲。猎人误认其为鹿,正要射他,他赶紧大叫,并将实情相告,猎人敬其孝心,以鹿乳相赠,并护送郯子出山。而国君孝顺的故事也成了千古佳话流传至今。,为亲负米,仲由,字子路,春秋鲁国人,孔子弟子。生性至孝,家境贫寒,常以野菜为食。仲由为孝敬父母,常从百里之外背米回来供养父母。仲由父母去世后,他随孔子周游列国时,在楚国面对美味佳肴,回忆起昔日生活之苦,更加思念其父母。

13、后来仲由在鲁国、卫国做官,成了千古闻名的孝子。,啮指痛心,曾参,姓曾名参,字子兴,又称曾子,鲁国武城(今山东费县)人。孔子弟子。著有大学一书。儒家代表人物之一。对母孝顺。传说,有一天,他进入深山砍柴,家中来了客人,母亲急盼儿归,便咬了咬自己的手指,此时曾参忽感心痛,知是慈母呼唤,急忙背柴回家。真是母子连心。,芦衣顺母,闵损,字子骞,春秋鲁国人,孔子弟子。生性至孝,自幼丧母,后母对两个亲生儿子用棉花做衣服,对他却用芦花。一次,他为父亲驾车,体寒手抖,车险些失控,父亲怒而鞭打他,芦花飞出,才发觉后母虐待他。父亲决定休掉后母,闵损却哭泣着劝阻说:“娘在只孩儿一人受冻,娘走了三个孩子衣单。”后娘知道后

14、深受感动,从此待他如亲生儿子一样,一家和睦。,亲尝汤药,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个儿子。生母薄太后患病三年,汉文帝处理完政务后,经常陪伴在太后的病床边,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服用的汤药,恐怕失调,非亲口尝过后再让母亲服用。仁孝之名闻于天下。,刻木事亲,丁兰,东汉河(今河南武陟西南)人。幼年丧父母,未得奉养。长大后,看别人父母健在有家庭,享受着天伦之乐,内心非常痛苦,他昼思夜想,深切怀念父母的养育之恩。作为一种寄托,也为了安慰自己,他用木头雕刻了二老的形象,供奉于厅堂,象侍奉活着的父母一样毕恭毕敬。凡事都和木像商量,一日三餐先敬双亲而后自食,出返必告,终年不息。其妻久而不敬,用针戏刺木像手指,木

15、像手指出血,丁兰返家,见木像眼中垂泪,查问情由,斥责其妻,其妻惭愧之极。此事传开,足见丁兰对父母之孝顺。,蔡顺,字君仲,汉代汝南人。少年丧父,对母极孝。时遇王莽之乱,年岁饥荒,粮食缺乏。蔡顺拾桑葚充饥,并以不同的容器分装。一队赤眉军经过,问他,他说:“黑甜的给母亲,青的给自己吃。”赤眉军称赞其孝顺,赠牛脚一条,白米二斗,让他带回家供养母亲。,拾葚供亲,涌泉跃鲤,后汉姜诗,妻子庞氏,夫妻奉母至孝。姜母喜欢饮用沱江水,又好食鲤鱼。夫妻常烹鱼奉母。为了让母亲喝到沱江水,庞氏经常去离家六七里远的江边挑水。一日,宅旁忽然涌出泉水,其味如江水,并且每日跳出两尾鲤鱼,夫妻就常常做美味给母亲吃。这是他们感动上

16、天的缘故。,怀桔遗亲,陆绩,字公纪,吴郡(今江苏苏州)人。他出身官宦世家,从小深懂忠义孝悌之道。六岁时随父赴九江见袁术。袁术用红橘招待他,他随手拿了几个装在怀里。辞别弯腰作揖时,红橘从怀中滚落在地,袁术笑他:“你是我的贵客,怎么还偷柑橘呢?”陆绩答道:“我是想拿回去给母亲尝个新鲜。”袁术听后深感他将来定是不同凡响的人物。“陆绩怀橘遗亲”的事迹广为流传。,哭竹得笋,孟宗又名孟仁,三国时江夏(今湖北鄂城)人。他很孝敬母亲。有一年,孟母病了,医生嘱咐用鲜竹笋做汤病体可以康复,正值寒冬,哪有竹笋呢,孟宗跑到竹林,放声大哭,泪水所洒之处,竟然破土冒出一枝竹笋来。孟宗喜出望外,挖了几枝回家给母亲做菜吃了。孟母吃后心情愉快,病也随着好了。这个故事带有神话色彩,寄托了人们对孝敬父母行为的推崇和对孝子的喜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